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蚕茧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可呈现多种荧光茧色,且因品种而异。采用紫外线下荧光选茧,定向培育等育种手段,已育成依据蚕茧的荧光色可判断性别的家蚕品种[1]。但目前尚不清楚该类品种荧光色素的代谢机理。本试验通过对该类品种5龄雌雄幼虫逐日血液荧光色检查、绢丝腺移植以及三眠化早熟处理等,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的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蚕品种为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特点的家蚕品种荧光。其蚕茧在一定波长紫外线照射下,雄茧呈黄荧光色,雌茧呈淡兰荧光色。紫外分析仪为浙江产P…  相似文献   

2.
家蚕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表现为数量性状部分性连锁,受多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基因控制。性染色体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茧多偏向黄荧光侧,雌茧多偏向紫荧光侧。蚕茧荧光色判性品种的雌雄结构属于ZFxZFx、ZFxW型。  相似文献   

3.
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虞晓华  谢立群 《蚕业科学》1997,23(3):147-151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F1代蚕茧的荧光分值介于两亲本之间,偏向荧光分值低的亲本,回交后代表现取决于回交亲本,估算出控制茧荧光色的基因在3对以上。家蚕茧荧光色主要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效应控制,确定了茧荧光色的位点互作属于重叠型。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是一种部分性连锁遗传。讨论了家蚕茧荧光色判性的可能机制。此外,还估算了家蚕茧荧光色的平均显性度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005、74.94。  相似文献   

4.
从家蚕荧光茧色品种选育、荧光茧色遗传学研究、荧光色素研究和荧光茧色与蚕茧解舒、蚕茧质量关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现行家蚕品种的蚕茧在自然光下,均呈现白色,但在紫外光(26~280nm)的照射下,会出现黄色、白色、紫色等多种荧光颜色。本试验发现:不同的蔟中环境会改变各种茧荧光色的比例,影响蚕茧的解舒。认为根据蚕茧的荧光显色可反映其解舒的优劣。这为蚕茧荧光技术应用于茧质评定提供理论依据。卫材料方法l·l供试蚕品种现f厂一化价.SJ.种林6/并5。1·2饲养方法及簇中处理n叶年秋,十龄采用一二问育,上收时,设A。b、C、fi四K,每区3n塑料折族,每故投放适熟蚕500头,其中A【为高温多湿门8~29t,RH95%);B区为高温一1‘燥14(28~29t…  相似文献   

7.
桑蚕茧荧光色素的理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色桑蚕茧在紫外光(2600~3800(?))照射下会发出黄、白、紫、蓝色等可见荧光.茧荧光色与蚕品种,性别的研究(井上柳悟,1929;Lambardi.P.L,1930)发现存在着限性荧光现象.近代研究认为茧荧光色与茧丝的解舒等性能有密切关系(戴亚民,1957;刘冠峰,1983;葛惠英,1988),目前已应用于蚕茧的茧质检定.  相似文献   

8.
蚕茧荧光色对单蛾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对单蛾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茧荧光色对造卵数、产卵数、产卵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苏_5×苏_6普通种蚕茧进行荧光显色检测,发现该品种蚕茧的荧光色比较混杂,黄白荧光色茧占44%,紫蓝荧光色茧占56%,并且蓝荧光色茧在其中占30%,并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蚕茧荧光色混杂是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肖芬 《广西蚕业》2007,44(Z2):38
一堆在日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竞显示出黄色和紫色!原来,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副教授培育出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  相似文献   

11.
桑蚕茧的荧光色与解舒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导。研究表明,蚕茧在3650A紫外光下会出现不同荧光色,而蚕茧解舒也随之有不同。同一蚕品种,黄白荧光色茧解舒好,紫色稍次,蓝、灰荧光色较差。冯家新曾对桑蚕原种、杂交种的荧光色与解舒关系进行探讨,得到了在不同品种条件下相同荧光色茧解舒水平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蚕茧品种资源的茧色丰富多彩 ,但在生产中使用的蚕品种基本为白色茧品种。为了利用家蚕茧中的有色茧 ,开发出具有天然色彩的生丝 ,许多学者对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家茧彩色茧丝固色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彩色茧丝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以及有色茧后加工处理技术。在我所现在保存的 6 80份家蚕种质资源中 ,有许多珍贵的家蚕有色茧品种 ,它们大多为从各省征集的地方品种 ,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为充分利用家蚕有色茧资源 ,选育出具有实用性的天然彩色茧基础品种 ,我们对其中的部分有色茧品种进行了茧色、茧丝质成绩、茧…  相似文献   

13.
肖芬 《广西蚕业》2007,44(A02):38-38
一堆在目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竟显示出黄色和紫色!原来,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副教授培育出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主色素跟踪法和性染色体标记法,对家蚕荧光茧色性连锁遗传类型进行研究。对依据家蚕荧光茧色判别性别起决定作用的荧光黄色素合成由多对基因控制,蚕茧的荧光黄色为数量性状遗传,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主要位于常染色体上。在雌蚕茧为荧光紫色、雄蚕茧为荧光黄色的家蚕品种春玉和雌、雄蚕茧均为荧光紫色的家蚕品种皓月B的杂交后代群体中,蚕茧的荧光黄色与荧光紫色均能正常表现,控制2种荧光色素合成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不存在显隐性关系。造成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雄蚕茧中的荧光黄色素含量显著高于雌蚕茧,出现这种差异是由于与雄性幼虫相比,雌性幼虫的中肠不能有效地透过荧光黄色素,而是富集于中肠中。  相似文献   

15.
一堆在日光下显示出白色的蚕茧,在荧光灯下竟显示出黄色和紫色!原来,这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副教授培育出的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结出的蚕茧。据介绍,在荧光灯下发出黄光的是雄蚕  相似文献   

16.
应用蚕茧荧光显色技术,选育黄白荧光色茧蚕品种,适当改进煮茧工艺,对提高蚕茧解舒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菁松×皓月是生产上推广量最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根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机制,将该品种改育成具有蚕茧荧光显色判性性状的品种。对蚕茧有多种荧光显色的菁松通过系统分离方法,对蚕茧单一荧光显色的皓月通过杂交导入荧光伴性基因Fx及定向培育的方法,将2个品种均改育成雄蚕茧为黄荧光色、雌蚕茧为紫荧光色的品种,其荧光判性准确率达到100%。2个改育的品种暂命名为苏杰、豪胜。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表明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幼虫比菁松×皓月发育快,体质更强健,但全茧量略低;缫丝鉴定苏杰×豪胜的茧丝纤度2.686 dtex,洁净95.5分,茧丝长1 300 m以上,解舒率75%以上,并且生丝匀度好。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菁松×皓月相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达到雌雄蚕茧分别缫丝和提高蚕种制造鉴蛹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荣新 《蚕桑通报》1990,21(2):31-35
蚕茧的荧光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丝胶部分’不同荧光色的蚕茧丝胶的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不同,从而确立了蚕茧的荧光色表现与蚕茧解舒间的紧密关系,为蚕茧荧光色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目前荧光色的应用有荧光评茧;育成限性品系;并可应用荧光色的表现,分别用不同煮茧条件煮茧,提高解舒率,降低缫折等。荧光色的应用,前景喜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彩色茧丝家蚕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彩色茧丝具有保湿、抑菌、抗氧化、防紫外线等特性;而蚕蛹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及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茧壳和蚕蛹的开发日趋倍受关注。以7533限等17个不同茧色类型家蚕品种资源为材料,检测蚕茧茧壳和蚕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分析蚕蛹中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资源蚕茧茧壳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绿色茧黄色茧白色茧,而不同茧色类型家蚕品种资源间蚕蛹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并且蚕蛹的黄酮类物质中不含绿原酸;绿色茧家蚕品种资源蚕蛹中的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比其他茧色家蚕品种资源蚕蛹的含量高,黄色茧家蚕品种资源蚕蛹不含或含有较低的芦丁。这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然彩色茧和蚕蛹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蚕茧荧光色对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虞晓华 《江苏蚕业》1998,20(2):16-18
以现行二化性多丝量品种菁松×皓月F_1为材料,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对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茧荧光色对全茧量,茧层量有影响,对茧层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