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楸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楸树10个无性系及金丝楸(对照)测试林5年对比试验,选出速生型优良无性系8615。5年生胸径达9.4cm,年均1.88cm;树高5.2m,年均1.04m;立木材积0.01714m ̄3,年均0.00343m ̄3。与金丝楸相比,胸径、树高、立木材积分别增力027.0%、6.1%及102.8%。与全林均值相比,胸径、树高、立木材积分别增加25.3%、10.6%及92.2%。胸径重复力为54.71%,遗传增益13.86%;树高重复力35.05%,遗传增益3.73%;立木材积重复力61.37%,遗传增益56.55%。  相似文献   

2.
楸树无性系测定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楸树6个无性系中选出8615、8620两个速生型优良无性系,与金丝楸相比,树高分别增加23.8%及7.0%,胸径分别增加36.4%及40.9%,单株材积分别增加168%及124%;8615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重复力(广义)分别达82.4%、91.6%及90.9%;8615及8620的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24.30%及20.56%,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7489%及47.47%。8615定名“速生楸1号”。  相似文献   

3.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4.
刺槐无性系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刺槐无性系进行了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粗根段(0.5~0.8cm)平均扦插成活率78%,平均苗高2.36m,平均地径2.26cm,分别比细根段(0.4cm以下),提高27.9%,28.3%,24.9%,(2)长根段(8~12cm)平均扦插成活率为83.3%,平均高2.48m平均地径2.28cm,分别比短根段(4~5cm)提高27.8%,15.1%,9.7%。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黄红壤杉木幼林施肥连年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 ̄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分宜花岗岩残积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林施N、P、K及配合处理,使树高、胸径、蓄积总生长量指标分别达到5.67 ̄6.59m、8.35 ̄9.28cm、67.922 ̄96.41m^3/hm^2,较对照增长5.6% ̄20.2%、7.4% ̄17.5%、21.6% ̄56.2%。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50kg/hm^2P2O5的效果最佳,其连年生长量效应显著持续到第5年;  相似文献   

6.
油松穴面覆盖塑膜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穴面覆盖塑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温度,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造林当年4~5月份覆膜处理者,5~20cm的土壤温度平均可以提高3℃,以表层的增温幅度最大。4月下旬~10月份0~20cm的土壤含水率,相对提高9.4%~16.9%。造林第3年秋季,保存率比对照高46.2%,幼苗高生长量高20.9%,地径生长量高29.0%,  相似文献   

7.
兴凯湖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从黑龙江省东部的密山引进兴凯湖松(Pinusussuriensis)种子,在错海林场播种育苗,1982年春造林。14年的弓1种实践证明,兴凯湖松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土质瘠薄、岩石裸露的山地上造林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长力;10年生时开始结实;14年生时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公顷蓄积量分别达到4.77m、8.02cm、0.0140m ̄3和32.9m ̄3,比同龄的子松分别大22.9%、33.4%、72.8%和74.1%;经分析,两树种各因子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经预测,在18年生时,兴凯湖松的公顷蓄积量将是樟子松的2倍以上;为我省西部地区增添了一个新的造林适生树种。  相似文献   

8.
蓝桉、直干桉综合丰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林采用正交设计,因素为树种、整地方式、密度、施肥,各因素取3个水平,3次重复。用生长量、生物量与投入产出进行评价。试验结果:3.5年生蓝桉、直干桉幼林最佳处理平均高9.5m,平均胸径8.9cm,每hm2蓄积量70.5126m3,最佳处理比最差处理树高大28.4%,胸径大34.9%,蓄积量大183%。用已取得的技术成果营造的示范林,3.5年生平均高9.8m,平均胸径6.5cm,累计产桉叶2.43万kg/hm2,3年生左右,通过桉油及薪柴的收入可以回收全部造林及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辽西低山丘陵荒坡营造水保林工程整地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辽西半干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成活率与质量,进行了工程整地措施试验。认为,造林前一年采取工程整地措施.能拦截坡面径充、拦蓄泥土、积存枯草(枝)落叶。较荒坡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层厚0~15cm为4.2%~7.5%,15~30cm为4.6%~8.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1.37%;全氮增加 0.016%~0.031%,全磷提高0.006%~0.014%;阳离子代换量高5.30~ 8.24mg/100g土。土壤机械组成较荒坡粗沙比例降低,粘粒比例增高,物理性沙粒比例减少,物理性粘粒比例升高。给树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造林成活率提高10%~25%,树木径粗增加0.10~0.28cm,树高增加15.3%~92.1%,树木长势显著好于荒坡造林。  相似文献   

10.
马尖相思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持续6年,面积达23.67hm ̄2的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适于云南引种区采用的马尖相思育苗、造林技术。在普文引种试区马尖相思生长迅速,6年生树高年均生长量达2.31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9cm,活立木蓄积289.04145m ̄3/hm ̄2,年均生长量48.173575m ̄3/hm ̄2;4.5年生的马尖相思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05.6t/hm ̄2,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刺槐溃疡病在山东沿海地区发生严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病原菌为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其次为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Mart.)Sacc.)。尖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头状,聚生于短的单出瓶梗上,分生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7.6~15.4μm×2.5~3.8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至纺锤形,3~5分隔,28.2~38.4μm×4.6~5.1μm;厚垣孢子直径8.9~12.8μm。腐皮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生于伸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阔卵形至椭圆形,5.1~10.2μm×2.5~4.8μm,孢子梗长30~80μm;大型分生孢子两端较钝,3~5分隔,20.1~33.3μm×2.6~5.4μm;厚垣孢子直径7.7~10.2μm。菌落生长适温为25~30℃,最适温度28℃;pH范围5~9,最适微酸至中性;碳源以蔗糖和葡萄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  相似文献   

12.
于1992年始在辽宁泥质海岸轻、中盐渍化土和苏打盐渍土上进行绒毛白蜡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轻盐渍化土壤上其年均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8cm、1.4cm;中盐渍化土壤上分别为27cm、0.9cm,均高于对照树种刺槐;在含盐量0.29%,pH9.8的苏打盐渍土上生长不良,成活率及保存率仅为40%左右.在轻、中盐渍化土上采取混交,施肥及中耕措施可促进其生长,施酸性土壤改良剂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绒毛白蜡功能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轻盐渍化土上的最高,在苏打盐渍土上的最低,分别为0.41mg/g、0.35mg/g;其细胞膜透性在苏打盐渍土最大,是轻、中盐渍土上的5~7倍.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春于浙江临海进行南方型杨树新无性系引种试验2年。结果其平均胸径达9 ̄10cm,,平均树高达8 ̄9m,单株材积平均为0.03 ̄0.06m^3,生长量均比对照增加;各试验中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重复率都比较高,且表现出高度的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无性系之间的主要生长性状差异已十分明显,无性系725和1388已经具有比其它无性系更明显的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4.
内蒙干旱地区杨树人工用材林灌溉量与林木生长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干旱河套黄灌区群众杨人工用材林的适宜灌溉量的研究表明,在林木生长后期增加灌水次数,可使胸径生长增加0.25 ̄0.42cm。树冠生长指标和根系生长量均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1500、4500、7500、22500m^3/hm^2·a灌溉量的平均叶面积分别为19.3、24.5、30.5、43.4m^2;平均叶干重分别是1.1、1.3、1.5、3.9kg;平均叶面积指数分别为0.97、1.23、1  相似文献   

15.
用郯城9号、5号、13号、16号、313号、317号6个银杏品种进行嫁接试验,嫁接成活率均在83.3%以上,品种间无明显差异,新梢生长量以郯城9号最大为42.0cm,郯城9号等5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均与313号(21.2cm)有显著差异。以郯城9号为试材进行嫁接部位、接穗留芽数、接穗年龄及粗度试验,结果表明:嫁接部位在苗高50~80cm较好,成活率均在85%以上,幼树生长旺盛;接穗留3芽成活率可达90%以上,留单芽成活率仅60%;接穗年龄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接后新梢生长以1~3年生较好;接穗粗度以0.4~0.9cm为好。  相似文献   

16.
红松插穗的条件与生根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红松穗条类型和着生部位、采条时期、插条粗细和长度、母树年龄等与生根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萌芽枝插穗比一般枝插条的生根率提高39.3%;节间的插穗生根率比节上、节下提高17%~60%;北方最佳的扦插时间为5月1日之前;5年生红松插穗适宜的规格是粗细为0.4cm~0.6cm,长短为3cm~5cm.  相似文献   

17.
对20个杉木不同家系的苗木进行磷素营养要求试验,1年生苗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家系苗木对磷素营养反应敏感,2g磷处理使苗高、地径分别增益3.7%—96.5%、7.4%—61.1%,4g磷处理使苗高、地径分别增益2.1%—83.1%、3.7%—57.9%,杉木苗期需要磷素营养。三明38、三明67、三明48、三明58四个家系生长比较理想,在0g磷处理下,1年生平均苗高13.0—15.99cm,平均地径0.23—0.27cm,这4个家系具有更大的生长潜力,20个家系间对磷素营养要求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完全随机排列的方法并对9个剑麻品种的生物量,纤维率,抗寒性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评定,同时以H.11648为主要试验对象验证生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1)H.11648生长表现最佳,其叶宽较其它参试品种高0.4-1.7cm,纤维率4.65%较其它品种高1.93%-3.48%,仅比东74低0.15%。(2)栽植剑麻合理的整地方式为宽窄行,大行距2.0-3.5m,小行距1.0-2.0m,适宜密度为455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黑荆木材1—3年生密度为0.59—0.65g/cm3,5—10年生为0.72g/cm3;1—7年生木材成分变化不大,纤维素在45%以上,半纤维素在25%以下,木素在21%以下。比较6年生黑荆木材及其KP、CTMP的纤维形态,纤维长度在0.76mm以上的,木材为72.04%、Kp为72.22%、CTMP为82.58%;平均纤维长度木材为0.856mm、KP为0.845mm、CTMP为1.165mm;纤维宽度在12一24μm,木材为92.62%、KP为92.86%、CTMP为34.63%;平均纤维宽度木材为15.6μm、KP为15.8μm、CTMP为30.7μm;长宽比木材为54.9、KP为53.3、CTMP为37.9。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浓度的威尔柏(0.5%、1%、5%、10%),对营造1~4a的华北落叶松幼树不加任何保护措施进行喷施,观测其药害情况,结果表明:在不保护幼树的条件下,喷施威尔柏使华北落叶松幼树产生药害,幼树死亡率达20.3%~100%,当年新梢生长量为0~14.8cm,低于对照(2.5~15.3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