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分别持续受渍7d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植株成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受渍导致棉株各部位成铃率降低,蕾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下部果枝内转部位成铃,花铃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中上部中外围部位成铃,吐絮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上部、顶部中外围成铃;持续受渍对棉花成铃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花铃期,其次是蕾期和吐絮期。棉株具有较强的自身补偿能力,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可提高棉花成铃和抗涝渍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两套材料(15个海岛棉及其陆海杂种F1与89个陆海杂种BC2F1群体株系)霜后大铃(未正常吐絮)与霜前自然吐絮铃纤维品质性状的分析,结果为除比强度和伸长率外,2003年的15个材料霜后大铃比正常吐絮铃的平均纤维长度短1.15mm、马克隆值降低1.00、整齐度减少2.16,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除纤维长度外,2005年的89个群体株系霜后大铃比自然吐絮棉铃平均纤维比强度增加1.73cN/tex、马克隆值降低1.33、整齐度减少0.49、伸长率增加0.21,差异也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霜后大铃与自然吐絮铃纤维品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材料霜后大铃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与自然吐絮铃的基本一致。这说明了霜后大铃对多数纤维品质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马克隆值和纤维整齐度。但是与自然吐絮棉铃一样,霜后大铃仍能基本反应材料间的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差异,这对陆海杂种棉花纤维品质遗传研究和育种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棉花进入吐絮期后,其营养生长逐渐减弱,生殖生长处于优势,棉铃进入充实成熟阶段,是促秋桃,争铃重的重要时期。此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早熟,防早衰,争取棉花多结铃,结大铃,吐絮畅,确保丰产丰收。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置模式下机采棉脱叶催熟视觉症状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机采棉脱叶和吐絮视觉症状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同脱叶剂在棉田的脱叶催熟规律,为脱叶剂在新疆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脱叶剂处理,在每个处理内外行选择长势均匀的棉株进行挂牌调查,分析取样叶和棉铃。【结果】叶片脱落的先后顺序是上层先掉小叶、新叶,后掉大叶、老叶、主茎叶,间隔3~5 d;中下层先掉主茎叶、大叶、老叶,后掉其他叶,间隔3~5 d;整体棉株主茎叶、铃对位叶先脱落,其他叶片,如铃上位叶、铃下位叶后脱落,间隔3~5 d。棉铃吐絮顺序是自下而上,内行快于外行1~2 d。叶片脱落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色4~5 d后变成褐红色再过3~4 d后变成黄色,形态上由正常4~5 d后形成斑点,4~5 d后斑点连片,再过4~5 d后整叶老化干枯。离层在喷药后3~5 d先从下部裂开,再过3~5 d后断裂,形成完整离层。叶片脱落和棉铃吐絮顺序受到棉花品种(生育期121~125 d)、配置(66 cm+10 cm或76 cm+76 cm)、施药时间(9月5~15日)、药剂浓度(225~525 mL/hm2)、药剂种类、温度(日均温>18℃,最低温度>12℃)、雨、风(>3级)、草害、病虫害、支撑点(>1)及外界碰撞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结论】喷药后3~5 d开始出现脱叶和吐絮加快症状,20 d后脱叶基本稳定,脱叶率83%~99%以上,吐絮率增加到81%以上。  相似文献   

5.
棉花从棉铃开始成熟吐絮到采收称为吐絮期。一般8月下旬或9月下旬开始吐絮,到10月中下旬收获完成,历时60天左右。此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促早熟,防早衰,防贪青晚熟。做到保根、保叶、保铃,实现增结铃、增铃重、增衣分、防烂铃。  相似文献   

6.
棉花花铃期是指开花到吐絮这一段时间,我市棉花一般从7月上旬开花,8月底、9月初吐絮,大约经历50-60天.因此,加强这个时期的管理,不仅保根、保叶、保蕾、保铃;增铃数、增铃重、增衣分,防止烂铃、防止早衰,更能有效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现根据棉花花铃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棉花吐絮期是指棉铃发育、充实直到成熟吐絮的阶段.黄淮海棉区麦套短季棉一般在9月中下旬开始吐絮,大约持续一个月左右.此期棉株体内90%以上的养分供棉铃发育.因此,这个时期的营养状况对增加铃重,特别是增加中上部铃重至关重要,田间管理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8.
棉花进入吐絮阶段,营养生长已停止,生殖生长日趋缓慢,一般不徒长,但易早衰。由于此期往往雨水较多,棉田病虫害时有发生,为了棉桃正常吐絮、促早熟、防早褒、增铃重,特提出以下几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离体铃喷乙烯利后覆膜暴晒增温,有较好的催热效果.第一次试验于1983年10月27日进行,用1600ppm乙烯利喷湿棉铃200个,另以不喷的100个铃为对照.11月1日调查,未喷的完全开裂11只,吐絮的8只,占处理数量100只的19%.喷药的完全开裂65只,吐絮的63只,占处理数量200只的64%.第二次试验在11月11日进行,用1600ppm乙烯利喷200只离体铃,另摘200铃不喷药作对照.11月17日调查,未喷的完全开裂15只,吐絮的105只,占处理的200只的60%.喷药的全部开裂吐絮.棉铃喷乙烯利利用薄膜增温,能使棉铃提早开裂吐絮,铃重、品级、籽指、衣指都有所提高.10月27日喷药结果,未喷的百铃重402克,籽指8.34克,  相似文献   

10.
一、生育特点:棉花进入吐絮期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逐渐减退,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干物质积累减少。吐絮初期,伏桃逐渐成熟,秋桃正在长大。此期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日照和较低的湿度可以加速碳水化合物的转化,促使脂肪和纤维素形成,并加速铃壳开裂和吐絮。此期管理对提高产量和品质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平均降雨量605.5毫米,光照丰裕,气候宜人。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年产皮棉4万吨,绒长糖少,是全国闻名的优质棉基地县、黄河流域优势棉区产棉大县、河北省"棉花之乡"。进入秋季,棉花生长转入以吐絮、完成秋桃发育为主的生育后期。吐絮期是决定棉纤维质量的关键时期,所以首先要以保铃、增铃重、增衣分为主;其次要以护根、保叶、促早熟、防早衰为主;第三要解决丰产丰收与阴雨烂铃、贪青晚熟和僵  相似文献   

12.
常玉凤 《河南农业》2011,(11):47-47
棉花花铃期和吐絮期管理仍以肥水为中心,配合化控、整枝等措施,初花期促、控结合,盛花期以后以促为主,加强后期管理,增后劲,防早衰。要求做到“三增、四保、一防”。即增铃数、增铃重、增衣分;保根、保叶、保蕾、保桃;防止烂铃。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3.
杨慧 《新农业》2004,(9):44-44
棉花进入结铃吐絮期常发生烂铃烂桃现象,一般田块烂铃烂桃率10%~15%,严重田块30%以上,常造成棉花减产和降低品质。引起烂铃烂桃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过量引起棉株生长过旺,荫蔽严重,抗病力下降而造成烂铃烂桃;二是花铃期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排水不畅,造成病菌的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脱叶剂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及不同部位果枝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脱叶剂喷施时间,为增产保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北疆5个棉花主栽品种为材料,于吐絮期设置3个喷施处理,分别为吐絮率为10%~20%(T1)、吐絮率为30%~50%(T2)、吐絮率为70%~80%(T3),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脱叶剂处理后,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苗宝21号和新陆早37号在T3的脱叶效果最佳;农大1号、国新73号、C1在T2脱叶效果最佳;脱叶剂处理对苗宝21号和农大1号的吐絮率影响不大,吐絮率约85%;对国新73号、C1的吐絮率影响较大,苗宝21号T2显著高于T1;农大1号、国新73号、新陆早37号T1吐絮率高于其他处理;C1各处理间T3吐絮率最高。随着脱叶剂喷施时间,自然吐絮增加(T3>T2>T1),各品种各处理吐絮增量逐渐降低(T1>T2>T3);苗宝21号、农大1号T2时期,籽棉产量和皮棉显著增产,但衣分相对较低,CK衣分最高。C1衣分在T2时期显著高于T1。不同品种、处理、果枝位置对产量和衣分及铃重的影响,具有交互效应。【结论】苗宝21号、农大1号、国新73号、C1在T2脱叶效果较优,吐絮率较好,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相对较高,衣分较低;新陆早37号在T3脱叶最佳,吐絮率较高,产量最高,衣分和铃重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棉铃以3室为主,株型紧凑,含絮力差的品种吐絮后掉絮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棉花采收困难。研究吐絮后掉絮现象成因,为海岛棉育种及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掉絮品种新335和含絮品种新海35号(CK)为材料,分析主要关联因素铃壳、棉瓣在脱水期形态变化入手,采用田间定点、室内性状测定及电镜扫描等方法,研究铃壳卷曲与棉瓣脱落之间的关系。【结果】 海岛棉棉铃从开裂-掉絮分成7个阶段,吐絮后5 d是掉絮的高发期,吐絮10 d,新335的含絮力(0.2N)低于新海35号(0.6N)。铃壳结构方面,在吐絮3和5 d。掉絮品种新335的铃壳卷曲率分别高于新海35号29.6%和29.3%,前者≥160°的铃壳夹角占14.4%,而后者仅占1.1%,差异极显著(P<0.01);在单瓣籽棉大小方面,新335的瓣长、宽、厚等均低于新海35号;在纤维结构上,吐絮10 d,新335纤维间索结、单根纤维的转曲等比新海35号少。在脱水速率方面,掉絮品种新335前3 d铃壳脱水速率较新海35号高3.0、5.0、8.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7 d后高出后者2.8个百分点。纤维脱水速率也呈现出相似趋势。【结论】 掉絮与品种的铃壳结构、棉瓣大小及纤维堆叠三个因素有重要联系,吐絮期棉铃的快速脱水导致铃壳卷曲、夹角过大,加剧棉瓣支撑位的不足,以及棉瓣小、纤维间的抱合力差等因素,是新疆零式果枝海岛棉掉絮的主要原因。解决吐絮期掉絮应从适度松散果枝类型、提高铃重及衣分入手进行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干旱区典型内陆河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定点定位试验,研究盐渍化弃耕地不同复垦年限土壤呼吸与生物量,并对其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复垦前盐渍化弃耕地与复垦后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复垦15年、复垦10年、复垦5年、复垦1年与CK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在花期分别增加360.0%、308.2%、241.5%、204.3%,在铃期分别增加166.2%、125.2%、89.4%、42.7%,在吐絮期分别增加196.0%、147.3%、110.0%、50.3%。不同复垦年限的生物量在花期、铃期、吐絮期等3个生育期总体表现为复垦15年复垦5年复垦10年复垦1年CK,在不同生长时期总体表现为铃期吐絮期花期,其生物量依次为37 637.3、21 823.2、19 536.6 kg/hm~2。盐渍化弃耕地垦殖前为碳源,复垦后在花期、铃期、吐絮期等3个生育期不同年限均转变为碳汇;碳汇强度有所不同,表现为铃期花期吐絮期,其NEP依次为3 261.8、2 620.9、2 549.2 kg/hm~2。  相似文献   

17.
棉花吐絮期约70天~80天,干物质量约占棉花全生育期积累的总干物质量的20%~30%.因此,棉花吐絮期是决定铃重和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棉花花粉体外萌发活力与结铃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个棉花材料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对不同培养温度反应不同,它们之间在盛花期、结铃期和吐絮期的单株结铃数和成铃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的最大值与结铃期的结铃数和成铃率以及吐絮期的结铃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近日,很多农户来电反映棉花生产中出现了怪现象:下部的大铃、早发棉铃生长正常尚未吐絮,而中上部的嫩铃却提前开裂,部分开裂后出现了烂铃现象,威县农业局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查找缘由。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直播棉应用脱叶剂催熟的效果,2016年在江苏滨海棉区进行了麦后直播棉脱叶催熟试验。结果表明,2016年的脱叶催熟剂中有无噻苯隆对品种中棉所50影响不大,而含有噻苯隆的脱叶催熟剂对品种泗阳822有提高脱叶和吐絮的效果,但有降低铃重和衣分的趋势。本试验棉花在吐絮期因连续的阴雨大风天气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与往年脱叶催熟剂试验有共同点。试验结果的差异是环境影响还是由使用药量、时间、品种导致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