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水稻后期灰飞虱发生量、水稻煤黑穗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煤黑穗发生程度、产量损失率与灰飞虱发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初步提出了控制水稻后期黑穗形成的灰飞虱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控制水稻“煤黑穗”发生的灰飞虱防治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穗期5代灰飞虱发生量与稻穗发黑情况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代灰飞虱发生量与水稻"煤黑穗"发生程度、产量损失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组建的线性回归方程,初步提出了控制水稻"煤黑穗"发生的5代灰飞虱低龄若虫期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4.
锐劲特SC防治灰飞虱、褐飞虱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5%锐劲特SC450ml/hm2对灰飞虱和褐飞虱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对水稻后期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是现有防治灰飞虱和褐飞虱较好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本市水稻生产上主要虫害有内源性害虫灰飞虱,迁飞性害虫褐飞虱、纵卷叶虫、白背飞虱;病害则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其中灰飞虱(条纹叶枯病)、褐飞虱和纵卷叶虫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威胁水稻安全生  相似文献   

6.
灰飞虱周年在麦类(包括冬季禾本科杂草)、水稻等寄主上辗转危害,前几年在我市一直属于次要害虫.从2001年开始灰飞虱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在麦、稻的穗期,灰飞虱集中到穗部危害,高峰期每亩虫量通常可达百万头以上.大量害虫在穗部吸食汁液,分泌霉物,造成作物灌浆不足,秕谷率上升,谷粒外观品质下降,已成为麦、稻穗期的主要害虫.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也随之急剧增长,成为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为探索灰飞虱的化学防治方法,我市于2007年引进吡蚜酮,在小麦穗期进行了灰飞虱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灰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其作为传毒虫媒引起条纹叶枯病造成的危害损失重,且研究报道较多,但由其本身造成的危害损失容易忽视.2004年灰飞虱在本地区大发生,田间虫量逐代累积,至水稻穗期出现五、六代灰飞虱重叠发生,一般田块百穴虫量达2000~3000头,少数可达1万头以上,且其危害部位由植株中下部向穗部转移,群集穗部危害后造成穗子发黑、发霉,严重影响水稻灌浆结实.为明确灰飞虱在水稻穗部危害对产量的影响,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灰飞虱危害水稻穗部损失测定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防治水稻穗期灰飞虱的适宜时间,以水稻品种甬优12号为试材,分别在水稻破口前5 d (8月26日)、破口期(8月31日)、齐穗期(9月7日)、齐穗后5 d (9月12日)和齐穗后10 d (9月17日)喷施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40%毒死蜱乳油1125 mL/hm2,研究不同施药时期对水稻穗期灰飞虱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破口前5d或破口期施药,对降低水稻灌浆盛期的灰飞虱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而在齐穗期~齐穗后10 d 施药,能有效控制灌浆期灰飞虱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采用25%吡蚜酮225 g/hm2+40%毒死蜱1125 mL/hm2防治水稻穗期灰飞虱时,防治适期为水稻齐穗后10 d内,即9月7~17日。  相似文献   

9.
水稻穗期灰飞虱成灾原因初探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83-84,143
近年来,水稻灰飞虱在丹阳市普遍严重发生,不仅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还在水稻后期聚集在稻穗中下部直接吸汁为害,增加了空瘪率,使粒重下降,且造成大量虫源越冬,给来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增加压力。灰飞虱分泌的蜜露,形成霉污病,影响水稻光合作用,滋生霉菌,使稻粒霉烂形成水稻黑穗,严重影响水稻熟相和产量。因此,注重水稻穗期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灰飞虱及由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浙北稻区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特别在晚稻穗期,灰飞虱集中到穗部吸食谷粒的汁液、分泌霉物,造成灌浆不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能够传播多种水稻病毒,严重威胁亚洲水稻生产.稻飞虱主要包括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褐飞虱传播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和水稻草矮病毒,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本文介绍了3种稻飞虱的基本特性及5种水稻病毒的基因功能和致病特征,详细阐述了稻飞虱与水稻病毒的互作机制,总结了病毒在稻飞虱体内的传播路线及传播障碍,为综合防控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灌南县大田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进行了褐飞虱发生危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扬花后的同一时期内,褐飞虱虫量越高,水稻米粒干重越低,随着距扬花后天数愈长,水稻本身对褐飞虱的耐受能力愈强,单位虫量所致干重损失也愈小。灌浆高峰以前田间保持经济允许的低虫量是保产的关键,建议在孕穗后期进行防治,在使用扑虱灵或吡虫啉时用药量应掌握残效期可达30~35d左右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是暴发性害虫,沈阳市有些地方3~5年就暴发一次,它是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水稻上发生的飞虱有3种,即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从发生严重程度看以褐飞虱为害最重,主要在南方,是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发生严重的害虫,曾连续多次发生,造成猖獗为害。从发生范围看,白背飞虱分布较广,南北方稻区都有发生,我市对水稻为害主要是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分布及为害对象;比较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害症状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大发生特点,以及未来的发生趋势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稻飞虱在水稻上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前期灰飞虱传毒,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成灾;后期灰飞虱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煤污”,褐飞虱则群集于水稻中下部刺吸植株,造成大面积“冒穿”,导致水稻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稻谷的品质和安全性难以保障。为降低水稻生产上农药的使用量,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危害,2007年进行了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等生物农药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5~2007年灰飞虱灯下、田间种群数量消长变化调查和防治适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等,明确嘉兴市水稻灰飞虱年发生6代,全年种群数量高峰在5月上、中旬和10月上、中旬。前者引起条纹叶枯病的流行,后者直接上穗为害。在水稻灰飞虱的防治上,苗期应以“治虫防病”为主,穗期应以“适期防治”为重点,在水稻齐穗后10d左右应用毒死蜱、毗蚜酮等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 稻飞虱是我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己由偶发性害虫变为常发性害虫,危害损灭严重,已成为我省水稻高产和扩种的主要障碍.一、发生种类与危害我省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灰飞虱为温带性害虫,不耐高温,夏季稻田发生量少,为害轻微;白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危害和传播病毒,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其中褐飞虱于2005、2006年在我区相继大暴发,由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淮北地区稻飞虱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稻飞虱在淮北地区发生严重,在水稻前期灰飞虱危害严重,致使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大发生。水稻中后期白背飞虱、褐飞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吸食叶鞘汁液,受害轻时,叶尖部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倒伏。穗期被害,会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半枯穗、秕谷多等,产量损失大,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