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桉树等速生树种光合速率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晴天适宜条件下,对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洋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等速生树种采用LI-6400 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邓恩桉、樟树和洋玉兰三者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均呈双峰型,都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邓恩桉与樟树的光合速率高于洋玉兰,且邓恩桉和樟树能充分的利用午后丰富的光热资源,光合午休持续的时间比洋玉兰短.邓恩桉、樟树与洋玉兰3个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基本相似,均呈双峰型,但邓恩桉的蒸腾速率比樟树和洋玉兰的蒸腾速率大.3个树种的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间均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导度,3个树种的气孔导度与各自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都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桉树无性系苗期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个桉树人工林高产无性系的苗期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净光合速率与光强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光响应的饱和点为1967 7μmol·m-2·s-1。桉树无性系具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不同无性系各项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差异显著,尾×巨桉、尾×细桉等生长量较好的无性系较尾×赤桉和尾叶桉无性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光合能力更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三者日变化进程较为相似,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则与净光合速率相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作用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3.
测量及分析红椎等5种广西珍贵乡土树种4年生幼树光合参数和生长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光合参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各树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范围分别为4.81~12.13 umol·m~(-2)·s~(-1)、0.02~0.08 mol·m~(-2)·s~(-1)、348.55~498.48 umol·mol~(-1)、0.89~1.96 mmol·m~(-2)·s~(-1),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差异规律相同,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差异规律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差异规律相近似,表现为红椎各参数值最高,火力楠、红花荷次之,降香黄檀和格木各参数值均较低;除水分利用率外,树高与净光合速率等光合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认为各珍贵乡土树种间光合能力差异明显,红椎光合能力强,火力楠、红花荷光合能力次于红椎,格木、降香黄檀光合能力相对最弱。光合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5种珍贵乡土树种生长,光合能力强的树种生长表现好。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山地几种常见树种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喀斯特地区常见的7种树种(女贞、构树、白榆、猴樟、花椒、喜树、苦楝)幼苗的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7种树种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之间差异显著,用SPSS离差平方和法聚类分析可划分为2组:第1组包括女贞、构树、白榆和花椒;第2组包括猴樟、喜树和苦楝,后者的水分利用率较高,造林生产中可优先选择利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树冠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为上部>中部>下部.解剖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同海绵组织厚度相关显著,同角质层、栅栏组织厚度和比叶重的相关不显著.单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水分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影响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5.
巨尾桉光合特征与水分消耗的季节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于旱季和雨季分别对云南省澜沧地区种植巨尾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雨季巨尾桉光饱和点达1 590 μmol photon·m-2 s-1,而旱季土壤水分不足时光饱和点仅867 μmol photon·m-2 s-1,光补偿点亦有下降.旱季气孔导度对蒸腾和光合的限制作用明显强于雨季.旱季巨尾桉气孔限制强度及蒸腾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均与本地植物红木荷类似,而雨季巨尾桉的净光合速率远高于后者.巨尾桉具有与环境水分供应变化相协调的水分利用策略,旱季减少水分消耗以尽量节水,雨季则充分光合以获得更多生长.其类似本地植物季节变化的蒸腾特征和水分利用对策有利于维持群落地段的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6.
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属于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速生树种之一,其油腺细胞能够产生1,8-桉叶素、B-桉叶醇和α-蒎烯等主要成分的挥发性精油.  相似文献   

7.
利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华南地区速生树种尾巨桉、竹柳以及石灰岩地区常见造林树种石斑木、楝叶吴茱萸、任豆苗木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关系,并从叶水势变化角度对5种苗木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拟合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关系得出:石斑木以乘幂方程拟合最好,R2=0.98(P<0.01);尾巨桉、任豆、竹柳和楝叶吴茱萸以对数方程拟合最好,R2>0.92(P<0.01)。2石斑木和竹柳在整个干旱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叶水势,说明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延迟脱水的能力;尾巨桉、楝叶吴茱萸、任豆在受到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叶水势急剧下降,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弱。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石灰岩树种中石斑木叶水势降低较快,且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石斑木叶水势显著高于任豆和楝叶吴茱萸,说明石斑木抗旱性强于楝叶吴茱萸和任豆;而2个速生树种以竹柳的水势降低较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采用称重法测定耗水量,对比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油茶苗期的光合和耗水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油茶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耗水量(W_c)及耗水速率(W_(cr))均造成了显著影响,干旱胁迫处理油茶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及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处理,但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供水处理;干旱胁迫处理苗期的耗水量及耗水速率(单位叶面积耗水量)均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处理,且各处理耗水速率两两间差异显著。无论正常和干旱处理,P_n和G_s,W_c和W_(cr)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P_n、G_s、W_c及W_(cr)均与T_r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巨紫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其生理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子,为野生巨紫荆的引种驯化、苗木繁育和高效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生红花巨紫荆和粉白花巨紫荆的光合作用日変化情况进行观测,并对巨紫荆的光合参数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红花和粉白花野生巨紫荆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双峰曲线的日变化趋势,其首个峰值均大于次峰值,最大值出现在10:00时前后,其"午休"现象均出现在12:00时;红花和粉白花野生巨紫荆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为4.47与2.59μmol·m~(-2)s~(-1),红花巨紫荆的明显高于粉白花巨紫荆的,前者是后者的1.72倍;红花和粉白花野生巨紫荆的蒸腾速率日変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其日变化规律与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均基本一致,其蒸腾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14:00时左右。红花和粉白花野生巨紫荆的水分利用率,均从早上开始逐步降低至最低值后又逐步回升,红花巨紫荆的水分利用效率大部分时间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上,且其水分利用率的最低值比粉白花巨紫荆的最低值高出56.16%。红花巨紫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光照强度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其它参数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粉白花巨紫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它参数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红花巨紫荆和粉白花巨紫荆的光合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红花巨紫荆的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率均较高,说明在有机物合成、抗逆性等方面红花巨紫荆的表现均较突出,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种质的生理特性进行合理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两种速生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竹柳和尾巨桉2种速生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在华南地区选育优良的抗旱、节水速生树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叶绿素a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尾巨桉降幅为70.2%,竹柳为55.5%;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先缓慢增加后降低,叶绿素b含量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变化较小,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主要由叶绿素a引起,竹柳的叶绿素(a+b)含量变化幅度小于尾巨桉。叶绿素(a/b)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小值均出现在干旱胁迫第9 d,且竹柳的降幅小于尾巨桉。经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得出竹柳比尾巨桉的适应性强,抗旱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GLGU9’)6种阔叶速生树种为研究对象,设计相同密度进行造林,对6种阔叶树种进行12个月的生长比较分析,旨在为优良速生阔叶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造林密度下,各树种株高、胸径、材积增长迅速,且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其中年株高增量最大为黑木相思(3.8 m),年胸径增量最大为大花序桉(4 cm),年均单株材积增量最大为巨尾桉广林9号(0.058 8 m~3/株),红锥各生长指标均为最小。造林密度对不同树种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短周期速生成材造林阔叶树种可优先选择巨尾桉广林9号、大花序桉和黑木相思。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源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光合及生长特征的月动态变化,为台湾桤木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月份、不同种源间台湾桤木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均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各种源台湾桤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在8—10月份均较低,4月份和12月份较高。蒸腾速率8月份最高,4月份和12月份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苗高与地径表现了显著的正相关,P_n与G_s、WUE表现了显著正相关,G_s与WUE表现了显著正相关,而T_r与G_s、WUE均表现了显著的负相关。在南宁地区引种,建议优先选择具有高生物量的四川和湖南种源。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9个梨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栽植的梨品种进行光合特性的比较,以期为当地梨的选育和引种提供参考。以9个梨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光合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个梨品种的光合指标存在差异性,‘南果’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最大;‘软儿’的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_2浓度(Ci)最小,‘尕吊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蒸气压亏缺(VPD)最大、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最小;‘皇冠’的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最大、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蒸气压亏缺(VPD)最小。(2)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蒸气压亏缺(VP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综合比较,‘南果’‘皇冠’和‘绿早酥’的光合能力较强,但耗水量大,耐旱性弱;‘软儿’‘尕吊蛋’‘香梨’‘茄梨’的光合能力一般,但耗水量少,具有一定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桉树生理特征与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粤西地区8种主要按树:柠檬桉:(E.citriodora)、班皮桉(E.maculata)、刚果12号桉(E.12ABL)、窿缘桉(E.exserta)、雷林1号桉(E.Leizhou No.1)、尾叶桉(E.urophylla)、赤桉(E.camaldulensis)和细叶桉(E.tereticornis)等五年生人工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说明所有树种7月时的光合速率最高,而赤桉在8种桉树中光合速率最高;桉树是高蒸腾速率的树种,如12月白天消耗水分639克/小时/平方米叶面,3月份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1.31mgCO_2/g.H_2O,消耗同样水分,3月比12月多生成7倍的干物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尾叶桉最大;为16.8kg/m~2,且蓄积量最大,为5.7475m~3/亩;叶面积指数尾叶桉最大,为5.72;8个树种的平均含水率树干是47.9%,枝桠51.1%,叶子52.4%。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24 d对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叶片光合生产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了叶片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影响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减小.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孔导度蒸与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蒸腾速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导致.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  相似文献   

16.
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和小叶白蜡(Fraxinus bungeana DC.)是两种常见的园林树种,本文以黄栌和小叶白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树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有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在强光条件下,黄栌的净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表观CO2利用效率(CUE)均高于小叶白蜡,证明黄栌对强光的适应性要高于小叶白蜡。  相似文献   

17.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对桉树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巨圆桉Eucalyptus grandis×E.tereticornis DH201-2(高感)与窿缘桉E.exserta EA(低感)在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卵期(S_1),幼虫期(S_2),蛹期(S_3)3个发育阶段及对照(S_0)的光合生理响应,探讨植物对虫瘿的光合响应机制。结果表明:DH201-2的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高于EA,但光补偿点(LCP)低于EA,水分利用效率(WUE)、暗呼吸速率(R_d)则在S_1~S_3阶段低于EA。EA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高于DH201-2,但两品系虫瘿叶片SPAD值无差异。姬小蜂不同发育阶段影响桉树的光合响应:G_s在S_2阶段达到最大,同阶段LCP反而最小,SPAD值则在S_1最低。桉树品系间光合指数也因发育阶段而异:DH201-2的蒸腾速率在S_2阶段达到最大,最大净光合速率在S_0最低,WUE则相反;EA在S_1的WUE和表观量子效率、及各发育阶段的R_d均高于S_0阶段。植物的光合生理响应与姬小蜂发育阶段和植物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生境条件下,以I-107、L35和中菏1号3个广泛栽培的杨树品种为对照,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A50、A69 2个杨树品种(系)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呈单峰或双峰曲线;A50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A50的Pn、gs、WUE日均值最大,并显著高于A69、I-107、L35和中菏1号,而Tr、胞间CO2浓度(Ci)日均值较小;A69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Pn日均值低于3个对照,但是水分利用效率(WUE)要高于3个对照。综上,在2个杨树供试品种(系)中,A50的光合能力较强且生长优势明显,可作为速生品种选育对象开展进一步的测试研究;A69净光合速率日均值低于3个对照,但是水分利用效率高于3个对照,可以延长观测时间继续试验,进一步确定是否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光皮树光合特征的日变异规律,采用美国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光皮树8个无性系8月份果期叶片的光合日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参试光皮树无性系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多数无性系最大值出现在9:00左右;蒸腾速率(Tr)日变化除JX13和GY8040外,均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高于第二个峰值;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曲线为扁平的"W"形;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为不规则"V"形,谷底在15:00左右。(2)8个光皮树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间差异不显著,其中GY8040、JX3、LC7、JX6的净光合速率(P_n)较高,均达到10.0μmol·m~(-2)s~(-1)以上。(3)环境因子中,光照强度(PPAR)直接或通过大气温度(T_a)、大气湿度(HR)影响植物光合生理,大气CO_2浓度(Ca)仅与胞间CO_2浓度(C_i)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P_n)与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因素对光皮树净光合速率(P_n)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照强度大气湿度大气温度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_2浓度大气CO_2浓度。  相似文献   

20.
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速生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情况及土壤的改善状况,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GLGU9’)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盐(pH值、氯离子)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相思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土壤的全氮含量最高;杂交相思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巨尾桉广林9号土壤氯离子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含量最小;6种树种的土壤pH值均为弱酸性(3.81~4.40);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养分状况较好,更能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可作为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在林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