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盆栽人工模拟控水法干旱胁迫,探讨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巴东木莲幼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叶绿素含量在对照处理略高,在轻度胁迫处理和中度胁迫处理明显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巴东木莲幼苗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再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保护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巴东木莲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2.
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水松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淹水胁迫对各测定指标的影响各异。随淹水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水松脯氨酸(PRO)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再趋于平稳: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趋于平稳。植株半淹(B)对叶绿素及MDA含量产生的影响较大,全淹(C)对叶片相对电导率、PRO和SOD的影响较大,渍水(A)对各指标的影响都为最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多油辣木幼苗设置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组织含水量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则是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强度下先增后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天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在处理前期变化不大,而后期出现大幅度的增加,且会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加大;相对电导率也都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大和干旱时间的延伸而不断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是轻度干旱胁迫下呈现上升趋势,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下都是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叶绿素变化范围不大,但均低于对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幼苗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对其抗旱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室内对半红树植物海檬果幼苗进行7个盐度(5、8、11、14、17、20、23 g.kg-1)的胁迫处理,并对各处理下海檬果的生长量、生物量、生理指标和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合生理指标进行适应度分析。结果表明:海檬果的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片数增量,根、径、叶干质量及总生物量随着盐度的上升均呈下降趋势;单株叶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均在对照处理下值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最小值的23.07倍和4.74倍。低盐处理下海檬果光合作用较强,高盐抑制海檬果光合作用;随着盐度的增大,海檬果幼苗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根活力呈下降趋势,SOD、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呈上升趋势。生理指标适应度分析表明,海檬果可耐受盐度为8 g.kg-1的处理,在盐度≥11 g.kg-1处理下呈不适应性生长。  相似文献   

5.
弱光条件下光质对喜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喜树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弱光环境下红、黄、蓝、绿等光质对喜树幼苗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光使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其它单色光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减少部分主要是叶绿素b,叶绿素(a/b)比值升高;与白光相比黄光使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而其它3种光条件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红光使丙二醛含量升高,同时使叶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其它3种光对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影响不大;与白光相比,绿光和红光可使叶片中喜树碱含量增加,而黄光和蓝光不能引起喜树碱含量的增加。弱光条件下不同光质对喜树幼苗生长形成了胁迫,光质对其初生和次生代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湿地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试验研究了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湿地松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16~25℃)对照处理相比,在低温(4~10℃)处理下,苗木高径生长增量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2O2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明显升高。低温下幼苗叶面喷施0~800μmol·L-1SNP,3周后表现为随着SNP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H2O2含量则逐渐增加。利用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数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对供试不同浓度NO处理下的幼苗耐低温能力评价结果即SNP浓度(μmol·L-1)为:400>800>200>100>0;外源NO对湿地松幼苗耐低温性具有低促高抑作用,最佳使用浓...  相似文献   

7.
以1年生金钱松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程度淹水胁迫对金钱松生长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淹水胁迫后外部形态特征变化明显,根冠比增大.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与淹水处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总含量、SOD和POD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幼苗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均与淹水处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幼苗淹水处理的受胁迫程度W3>W1>W2,表现出较强的抗淹水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南方红豆杉2年生苗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福建明溪对南方红豆杉盆栽苗开展了施肥试验,研究施肥对南方红豆杉盆栽苗观赏美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南方红豆杉观赏盆栽苗的当年新枝数量、当年萌发叶片生物量鲜重以及叶片色泽等性状与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有着显著性影响。施肥提高了南方红豆杉当年侧枝数量、叶片色泽美感、叶绿素含量;当年萌发叶片生物量鲜重随施肥量增加先升后降;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9.
杨青青  陈小花 《热带林业》2023,(1):70-75+80
对比分析不同优势群落冠层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为深入认识海南省文昌清澜港红树林优势群落冠层叶片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对热带海岸生态脆弱区森林可持续性研究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测定海莲(尖瓣海莲)、榄李(红榄李)和红树3种优势群落中冠层叶片的总碳、总氮、总磷含量,掌握清澜港红树林优势群落冠层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3种优势群落冠层叶片总碳、总氮含量均值分别介于362.08g·kg-1~379.50g·kg-1和14.05g·kg-1~15.21g·kg-1之间,均表现为红树>海莲(尖瓣海莲)>榄李(红榄李);总磷含量均值排序为海莲(尖瓣海桑)(1.27g·kg-1)>榄李(红榄李)(1.17g·kg-1)>红树(1.16g·kg-1)。(2)3种优势群落冠层叶片的C/N均值介于25.65~27.75之间,表现为榄李(红榄李)>海莲(尖瓣海莲)>红树;C/P均值介于328.01~354.46之间,表现为榄李(红榄李)>红树>海莲(尖瓣海莲);N/P均值介于12.13~13.73之间,表现为红树>榄李(红榄李)>海莲...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对喜树幼苗SOD活性、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低温胁迫下喜树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树幼苗经低温胁迫后叶内叶绿素含量下降;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其它植物;低温造成喜树幼苗的膜脂过氧化,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的增强可以降低MDA的含量;脯氨酸随着胁迫的进行其含量升高,表明叶内脯氨酸的升高也有助于提高它的抗寒性,进一步可以认为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可作为衡量喜树抗寒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大豆生长和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砂基培养大豆,盐胁迫下进行水杨酸处理,NaCl和SA处理的预定浓度分别为0 0(对照)、100 0、100 0.3、200 0、200 0.3mmol/L。结果表明:SA处理后提高盐胁迫下大豆Pro、SS、AA和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综合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表明,SA处理有利于增加渗透调节能力,减缓水分胁迫,缓解盐害;且SA对NaCl 100mmol/L处理的大豆生长缓解效应优于NaCl200mmol/L胁迫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pH值对兴安杜鹃及迎红杜鹃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pH的栽培基质上,对培养20天后的兴安杜鹃、迎红杜鹃苗木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量,其结果表明,pH水平对兴安杜鹃、迎红杜鹃苗木各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当pH值为5.5时,苗木的生长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13.
用GA3、6-BAI、BA、芸苔素内酯、稀土等处理牡丹幼苗,结果表明:几种处理均有效影响牡丹幼苗的生长;对增强牡丹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牡丹幼苗的抗性。综合效果为GA3、稀土、芸苔素内酯对牡丹幼苗生长最有利,IBA、6-BA与前三者相比对牡丹幼苗生长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对普陀樟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陀樟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普陀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淹水和干旱胁迫下,普陀樟的高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都降低;植物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5 d的胁迫解除后,各处理的恢复能力表现为轻旱>冠淹>重旱>根淹,根淹处理不能恢复,逐渐枯亡,而冠淹处理因为植株干部皮孔增大反而比根淹的表现好,与干旱胁迫相比,普陀樟对水淹胁迫的反应更敏感,且耐受时间更持久,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确定适宜喜树幼苗生长的pH值,结果表明,幼苗根际pH值对叶片内不同,叶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与SOD活性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培养液的pH为5.5-6.5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SOD活性最强,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初步认为5.5-6.5是喜树幼苗适宜的pH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室检测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方式,对板栗1年生嫁接苗生长发育动态、生理指标以及光能利用效率等内容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板栗1年生嫁接苗地径和树高生长趋势均呈单"S"曲线变化,其中邵阳城步和常德石门板栗品种幼苗生长量,叶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现突出;邵阳城步板栗品种地径递增量为1.57cm,树高递增量为144.87cm,叶片蛋白质含量保持在6.42%,叶绿素含量为17.68g·L^-1;常德石门板栗品种地径递增量为1.46cm,树高递增量为142.07cm,叶片蛋白质含量维持在4.64%,叶绿素含量为21.92g·L^-1,说明邵阳城步和常德石门板栗品种幼苗生命活动较为旺盛。依据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变化,岳阳临湘晚熟,岳阳临湘早熟和常德石门品种抗逆性较强,而邵阳城步品种抗逆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配方对红豆树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筛选适宜红豆树容器苗生长、提高苗木生理质量的基质配方,为培育红豆树优质苗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泥炭、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配制成9种育苗基质,以无纺布袋作为容器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试验,分析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测定红豆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等生长指标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不同轻基质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采用隶属函数评估法对9组基质主要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T1(泥炭∶椰糠=8∶2)、T9(泥炭∶蛭石=5∶5)和T6(泥炭∶蛭石=8∶2)三组基质理化性质综合评价较高;对基质主要理化性质与红豆树容器苗生长、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基质物理性质与红豆树容器苗生物量间有显著相关性,基质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红豆树容器苗根干重、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间相关性显著(P <0.05);本试验对红豆树容器苗主要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的结果:T9> T6> T5> T7> T2> T1> T8> T3> T4。【结论】T9(泥炭∶蛭石=5∶5)基质培育的红豆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根系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位列所有基质中前三位,是培育红豆树容器苗的最佳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8.
Effects of 3, 25, 100, 200 and 800 microM Mn on biomass and pigment, starch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were studied in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seedlings grown with either NO(3) (-) or NH(4) (+) as the sole nitrogen source. After 77 days of exposure to 800 microM Mn, shoot growth had ceased in about 50% of the seedlings independently of the N source. Despite high Mn concentrations in roots and shoots of the Mn-treated seedlings, no visible symptoms of Mn toxicity were evident. The rate of root elongation was decreased by treatment with >/= 200 microM Mn when N was supplied as NO(3) (-), but not when it was supplied as NH(4) (+). This difference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Mn concentrations in root tips of the NO(3) (-)-grown seedlings compared with the NH(4) (+)-grown seedlings. In Mn-treated seedlings, the concentration of Mg,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hat of Ca, decreased. Depletion of these elements might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growth depression. Potassium concentrations were similar in the control and Mn-treated seedlings. Treatment of seedlings with 800 microM Mn for 50 days led to several physiological changes: starch accumula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ncreased, pigment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and in vivo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in roots was r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