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11):182-183
农业部、江苏省农委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角度,提出粮食高产创建问题,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破解制约粮食生产瓶颈。贾汪区通过几年高产创建实施,成效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整体水平,并总结了积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1"藏粮于水"内涵"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些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粮食在民生中的战略地位。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是影响粮食生产重要的资源要素。在粮食生产战略中,曾有人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库"和"藏粮于科技"战略,其实,从粮食与水的关系来看,"藏粮于水"战略需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水"是指通过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升粮食生  相似文献   

3.
观点     
正粮食安全仍然是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粮食供求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要着眼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相似文献   

4.
<正>1"藏粮于水"内涵"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些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粮食在民生中的战略地位。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是影响粮食生产重要的资源要素。在粮食生产战略中,曾有人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库"和"藏粮于科技"战略,其实,从粮食与水的关系来看,"藏粮于水"战略需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水"是指通过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升粮食生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必须处理好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问题和战术性问题。稳定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粮农利益、确保国家储备粮合理规模。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多途径提高我国粮食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提高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浙江省是缺粮省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定压力。本文分析玉环市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现状,并对减少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全国粮食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的有机结合,而“藏粮于地”和“藏粮于库”都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因此,“藏粮于科技”是保证.是长远的战略措施,必须坚持科技兴粮,把推动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科技进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正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作物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高度重视耕地,近几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然而,由于制度和经济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地力透支现象严重,从长期看,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此,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粮食"产量高、库存高、成本高,进口多,价格低"的农业发展新常态下,国家适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战略,推动农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进粮食稳产、提质增效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藏粮于技"战略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了"藏粮于人、藏粮于研、藏粮于物、藏粮于机、藏粮于网",均为"藏粮于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所贵惟贤,所宝惟谷。""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粮"来自于良田、良技,千里沃土藏着食粮,藏着丰收和希望;科技之光点亮粮食生产,点亮全面小康"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更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经营主体来看,我国口粮自给充足,种植结构持续优化,但面临生态资源约束趋紧、粮食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不高、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现实困境,给我国粮食生产仍带来不小的冲击。为此,提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培育适应新时期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以及提高风险防控和补贴保障能力等政策建议以保障我国粮食长期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是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13个粮食主产省全面实施“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运用于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结构调整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重点追求质并不是不要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定,做到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两手一起抓。要重点保口粮保谷物稳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好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相似文献   

14.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从当年四亿人吃不饱到今天十四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就是自力更生,我们自己养活自己。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盐城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市、江苏省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实施"两藏"战略、提升粮食产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旨在分析盐城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础优势及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初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措施,在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引导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既是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时代需求。本研究从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系统分析了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广东的粮食安全问题与适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粮食销售区和粮食调入省.本文对广东粮食安全现状及其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近期确保粮食安全的问题不大,但粮食安全水平不高;未来广东粮食短缺将成为常态,缺口化解的外部市场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粮食供求平衡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上述结论背景下,提出"储粮于仓"、"藏粮于田"、"调粮于市"有机结合、辅以财政支持政策统筹安排的粮食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相似区域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借鉴,介绍了通州区近年在稳定粮食生产上采取的藏粮于地,强化耕地保护开发利用;藏粮于技,加强技术集成与推广;藏粮于质,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3个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五年来,吉林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2016年,粮食生产在面积调减的情况下,总产仍达到743.44亿斤,连续四年超过700亿斤,稳定保持全国第4位。巩固提升粮食核心区产能,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有效供给,累计调减籽粒玉米500万亩,主要在东部冷凉区、西部易旱区、城市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秦富认为,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体现出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出确保产能的粮食安全新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