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重庆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柑桔优势产业带.在全国性柑桔品种结构严重失衡、早中熟品种占95%以上、结构性卖难突出、国际贸易萎缩不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重庆三峡库区独特的生态气候优势,走差异化发展战略,调整品种结构,扩大晚熟柑桔品种比例,配套橙汁加工优势,市场反映良好,前景广阔.提升重庆三峡库区柑桔产业竞争力,眼下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晚熟柑桔新品种引进培育力度,做好晚熟柑桔发展规划,拓展橙汁加工原料基地,适时启动NFC橙汁和晚熟鲜食柑桔冷链运销,加强重大技术示范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重庆柑桔人充分挖掘三峡库区的自然气候资源,强化品种选育,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早、中、晚熟配套的柑桔产业,促进柑桔品种结构优化,使我国鲜食柑桔上市期延长了4个月,实现了"3个季度有鲜果、8个月能加工"的产业发展夙愿,有效地解决了我国柑桔季产年销难题,推进了三峡库区柑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柑桔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柑桔产区,气候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种植早熟和晚熟柑桔品种。20世纪70年代末广西就开始引种夏橙,近年来又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晚熟柑桔品种,并利用设施栽培("三避"技术)延长中熟柑桔品种采收期,使得晚熟柑桔种植面积和延迟至次年1—4月采收的中熟柑桔面积接近3万hm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种植的柑桔85%是11—12月成熟的中熟品种,翌年1—5月成熟的晚熟品种不足4%。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持续增加,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日益突出,中熟柑桔品种集中上市、销售困难,桔农增产不增收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我国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调优品种结构,在适宜地区加大晚熟柑桔种植比例,有利于提高柑桔生产经营效益,促进我国柑桔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柑桔主产国,同时柑桔也是我国的第二大水果,但是,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区域性布局不合理,随着我国柑桔体量的进一步扩大,无论是产地还是销地,柑桔"卖难"现象此消彼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柑桔生产经营比较效益逐年走低,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产区积极引进晚熟柑桔品种,大力推广柑桔留树贮藏和设施栽培技术,错开大宗柑桔产品上市高峰,将柑桔鲜果提前或延迟采收上市,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生产经营效益,为我国柑桔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为了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品种与熟期结构,促进我国柑桔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配合"柑桔产业结构优化暨中国柑桔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及"2012中国·重庆晚熟柑桔节"的举办,从本期起,本刊特设"晚熟柑桔"专栏,通过记者深入产区调研、采访,邀请相关专家、职能管理部门和重点产区撰文等方式,重点介绍我国以晚熟(采)柑桔生产为主的柑桔品种结构与熟期调整规划、理念与发展成效、经验。欢迎大家提供相关的建议与意见,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的四川省眉山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柑桔种植历史悠久。21世纪以来,针对中熟柑桔价低难卖的现实,眉山市提出合理搭配柑桔品种结构,通过引进晚熟柑桔品种和树冠覆膜延迟采收等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晚熟(采)柑桔产业,目前眉山市已成为四川省柑桔主产区、晚熟柑桔核心产区,柑桔产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成为不少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7.
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四川省武胜县,是我国柑桔种植适宜区。武胜县柑桔产业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较大的种植规模总量,但由于品种杂乱和生产分散,经济效益表现欠佳,助农增收致富的功能较弱,产业前景堪忧。为了充分发挥当地自然气候优势和产业积淀优势,2016年以来,武胜县紧紧盯住市场供求变化,通过考察调研和科学论证,全面开展柑桔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大雅"为主的晚熟柑桔,短短4年时间不到,截至2019年底,全县晚熟柑桔种植面积就已接近1.2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雅"晚熟杂柑生产县。  相似文献   

8.
晚熟柑桔存在两种概念:一种是品种概念,即成熟期晚的柑桔品种;一种是市场概念,即晚期上市的晚熟柑桔产品。生产晚熟柑桔有多种途径,一种是选择成熟晚的品种在适宜地区发展,一种是选择合适的栽培区域种植,以达到晚熟的目的;还可通过各种栽培方式和栽培技术措施使柑桔推迟成熟或使成熟的柑桔延迟采收。成熟期早晚是个相对概念,一般把翌年3月以后成熟的柑桔品种称之晚熟柑桔。目前我国栽培的晚熟柑桔品种涵盖宽皮柑桔类、甜橙类和柚类,合理搭配,成熟采收上市期可从翌年1月延至6月或7月,若与早中熟品种搭配,在不同生态区域合理布局,实现柑桔鲜果周年供应基本不成问题,果汁加工原料供应期也可从现在的3~4个月延长到8~9个月。气候条件,尤其是热量条件是决定晚熟柑桔能否栽培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只要年平均温度在17℃以上,冬季无严重霜冻、绝对低温在-3℃以上,或仅有短暂的低于-3℃的气温,栽培晚熟柑桔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国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不少地区均可种植晚熟柑桔。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江永县是晚熟柑桔适栽区域,晚熟柑桔生产有六大类30多个品种,"十二五"末全县晚熟柑桔有望发展到4500hm2,占全县柑桔生产面积的30.82%。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斌)由农业部国家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云南省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晚熟柑桔品种品质研讨会"3月23—24日在宾川县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国家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邓秀新,国家现代柑桔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室主任、华中农大教授伊华林等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云阳县是三峡库区优质晚熟柑桔生产大县。文章讨论的柑桔产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如品种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化程度低、发展空间不足等,归根到底就是"三品一标"的问题,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我国柑桔生产规模稳中有增,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调整效果初显,晚熟柑桔和优质杂柑成为新增长点,柑桔周年均衡供应的问题有所缓解,价格向好。无病毒苗木推广成效显著,橙汁加工总量有明显增长,柑桔鲜果出口稳定在百万吨左右。但产业也面临不少挑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忠县晚熟柑桔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忠县专注橙汁产业发展,十年磨一剑,成为国内少有的早中晚熟甜橙配套发展主产区,晚熟柑桔在全县柑桔产业发展规划中种植比例高达40。抓好晚熟品种配套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就忠县晚熟柑桔发展中存在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生产模式落后,以及德尔塔夏橙挂果率低,蜜奈夏橙冬季保果困难、落果率高,夏橙附生绿球藻病害较为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李建军)2006年12月22日,宜昌人民广播电台全程直播了由宜昌市农业局主持的“宜昌蜜桔”晚熟品种包装精品果上市仪式。举办“宜昌蜜桔”晚熟品种包装精品果上市仪式,旨在推出"宜昌蜜桔"精品,塑造"宜昌蜜桔"品牌,展示标准化生产成果,促进宜昌市柑桔产业提档升级,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15.
"莎斯塔金"是由Temple tangor、Dancy和Encore mandrin等3个柑桔品种作亲本杂交而来,为三倍体晚熟无核柑桔品种。2013年由重庆天恒成华实业有限公司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引种,2014年提请进入重庆市柑桔品种区域试验基地进行系统观察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柑桔是四川省蒲江县农业传统产业,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柑桔产业为蒲江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是蒲江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全县柑桔总面积1.45万hm~2,产量30万t,产值5.9亿元。其中,以"不知火"、"清见"和"春见"等品种为主的优质晚熟杂柑面积0.47万hm~2,占全县柑桔生产面积的32%,每年8月至次年6月均有柑桔鲜果上市。  相似文献   

17.
4月的四川省武胜县,随处可见花香四溢的柑桔园。28日,由武胜县农业农村局、武胜县晚熟柑桔产业协会联合召开的"武胜县2020年晚熟柑桔夏季培训会暨管护明星表彰大会",在该县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县晚熟柑桔产业协会会员,从事晚熟柑桔种植的广大业主、果农、农资经销商,各基地乡镇技术人员,县农业农村局主要干部,以及部分县领导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18.
柑桔是贵州省第一大水果,而贵州柑桔又以宽皮柑桔为主。贵州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低纬度高原山区,区域性小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南北盘江、红水河和都柳江等低热河谷地区均适宜晚熟柑桔生长。调整品种结构,适度规模发展,提高果实品质,完善交通网络,促进果品销售,晚熟柑桔一定能成为区域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江永县依托优势自然资源发展以江永香柚、晚熟柑桔为主的柑桔产业,走水果产业扶贫之路。由于黄龙病暴发,当地柑桔产业损失严重,而引进新水果种类品种,培育成产业,又难以一蹴而就,加之水果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产业投入周期长等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寿区作为全国著名的夏橙基地、重庆市最大的晚熟柑桔产业基地,柑桔产业化建设成绩斐然。从长寿区晚熟柑桔产业现状(优势、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应对挑战,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以打造成标志性长寿晚熟柑桔产业,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