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Masse.)危害油茶花蕾、叶、果、新梢、枝干等部位。据我们在茶陵县二仙林场多年观察,果实感病后常使油茶减产10-20%,严重时竟达48.3%。对油茶炭疽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虽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因我国油茶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地形复杂,应用现有的防治措施会遇到许多困难。从长远观点看,立足于抗病品种选育,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从1975年开始进行了这项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搞好油桐油茶的科研协作工作,省林科所于80年11月7至8日召开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镇江地区林副业局,高淳县林副业局、县种猪场,溧水县林科所等11个单位16名代表。会议交流了近两年来油桐、油茶科研协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了1981年油桐油茶科研协作任务,明确了主攻方向,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茶炭疽病在我区的各油茶产区普遍发生。病害发生后常引起落果、落蕾、落叶和枯梢,严重地影响油茶的生长和结果。据调查,病落的茶果约占落果率30%~60%,病落的花蕾占落蕾率26%~45%。因此,防治油茶炭疽病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途经之一。 防治的方法有: 选育高产抗病良种:在油茶造林时用高产抗病良种,不但对营造油茶速生丰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是根除油茶炭疽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尤溪县油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尤溪县油茶13种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其中病害有油茶炭疽病、软腐病、煤污病、茶苞病、根腐病、白朽病,虫害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茶梢尖蛾、茶枝镰蛾、茶天牛、油茶象、白蚁,并提出油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意见,旨在为油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油茶生产上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因炭疽病引起落果,约占总果数的50—60%,大大地影响了油茶的产量。为了摸清本地区油茶炭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找适合当地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教研组三位教师于1963年5月开始,在油茶生产的先进单位——福安县马头公社墩头大队轮流蹲点,对油茶炭疽病的侵染循环和综合防治进行实验研究。三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及当地群众支持下,我们打破了陈旧的科学研究框框,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解决了当前生产上由于炭疽病引起的落果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蒜液防治油茶炭疽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我所进行了大蒜液防治油茶炭疽病试验,防治面积10.3亩。分设了11个小区,3个对照区,同时在邻近划分了7.9亩较大面积的对照区,与防治区分别验收产量进行对比。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大蒜液的防治效果,我们还选择了11株严重病株同时喷射大蒜液来验证试验结果。通过一年来的观察,我们认为,大蒜液、石灰柴灰混合粉对油茶炭疽病都有比较明显的防治效果。在7月15日、7月25日施药防治后,于发病盛期的8月5日检查  相似文献   

7.
油条炭疽病经多年的研究,病源、发病规律已基本清楚,对此病的防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选育抗病的油茶物种、品种或单株。为了便于比较、整理和进一步研究,必须有基本一致的鉴定方法和标准。现提出以下初步方法,供试行参考。一、内容和要求首先必须广泛地、大量地收集各地油茶物种、品种或单株中抗炭疽病的原始材料,并着手研究油茶炭疽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实践中和理论上进一步提高抗病育种的技能。通过  相似文献   

8.
油茶软腐病的鉴别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症状特点、病菌形态和发生发展时期将油茶软腐与油茶炭疽病、油茶赤枯病进行了比较,为生产上准确鉴别油茶软腐病提供依据,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文中介绍了防治试验结果,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百菌清等3种药剂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油茶是我省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栽培 ,仅丰城市油茶面积就达3.49万 hm2 ,但是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却很低 ,除油茶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粗放及虫害等因子外 ,油茶各种病害的危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 1997年和 1998年测报调查 ,我市油茶炭疽病在不少地区不同程度发生 ,其发生面积分别为 1.92万 hm2 和 2 .16万hm2 ,果实一般被害率为 2 0 %~ 30 %,严重地区达到 70 %~ 80 %,防治油茶炭疽病已是当前油茶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8年市森防站成立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组 ,分别以 75 %百菌清、6 0 %百菌通和 5 0 %的甲…  相似文献   

10.
<正> 超低容量喷雾是六十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它具有工效高、成本低、效果好、节省农药等优点,已有一些国家开始用于农业害虫防治。我国自1973年开始研究,1975年正式应用于农业生产。但至目前为止,在国内外仍主要用在防治虫害上,在林木病害防治上,尚未见到有关报道。1979年,吉林省林科所、吉林市林科所、敦化林业局和林业部安阳林药厂等单位应用安阳林药厂研制的百菌清杀菌油剂,对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进行地面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根据我省几年来对落叶病、枯梢病的研究情况,已从理论和实验上为迅速开展对这两种病害使用一种防治技术,进行联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茶炭疽病是危害油茶较普遍而又较严重的一种病害。为了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及时消灭油茶病害对保证油茶丰产,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探讨改进经营油茶技术措施的同时,对油茶炭疽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初步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油茶种质资源丰富,为选择丰产抗病物种、品种及类型或优株提供了物质条件。为了研究它们抗炭疽病的特性及其抗病机制,我们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如下: 一、油茶抗炭疽病物种的选择 油茶抗炭疽病物种的选择,有些单位也曾进行研究。对攸县油茶(Camelliac yunsine-nsir Hu)抗炭疽病的看法有其共同性,但又不完全一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大县(黎平、锦屏、天柱、三穗)新建油茶园和老茶园油茶炭疽病的调查,初步掌握油茶炭疽病发生在叶、果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状况,并根据病害发生的情况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浙江省富阳县和武义县连续两年的观察试验,认为油茶春梢发生炭疽病原因是由于上年生枝端各器官组织内带有炭疽菌的菌丝延伸所致。4月下旬始现症状,5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春梢发病率虽不高,但林间病春梢的绝对数大。病春梢有较强的产孢能力,所产孢子萌芽率高,是林间炭疽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之一。春末修除病春梢(剪口位于上年生枝端以下5厘米处)是综合防治,油茶炭疽病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油茶生产发展的需要,现将“油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油茶炭疽病与油茶物候期的相关性”、“油茶溃疡斑发生与防治”三篇研究报告分期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落实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积极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走在经济建设的前面”的伟大号召加快我省油茶良种选育工作的进程,实现油茶造林更新良种化,经省林业局批准,省林科所于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麻城县五脑山林场召开了全省油茶良种选育现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省各地区林科所和部份县林科所,国营社队油茶场的领导、工人、贫下中农、技术干部、知识青年共四十三人。全国油茶科技协作组组长亚林站的同志也到会作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炭疽病是造成油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炭疽病引起落果的,占总落果数50%以上。炭疽病危害的油茶其含油量大大地降低,同时又能引起落叶落花,引起茎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能使茎枯死。因此,掌握炭疽病发生发展规律,解决其防治方法,就成为当前油茶生产上一项相当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了。现将我们对油茶炭疽病几年来的试验研究情况,整理如下,供有关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茶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当前影响油茶丰产、稳产的原因较多,其中,油茶炭疽病的危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据在油茶主要产区调查,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一般在30%左右,中病落果占落果15%左右,严重的可达20-30%。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Ha)原是湖南省攸县的一种野生油茶,1962年后在进行油茶抗炭疽病品种调查中发现,混生在普通油茶林内的攸县油茶不感染此病。通过试验初步证明:攸县油茶是一个抗炭疽病物种。此外,还对它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观测,在攸县油茶与普通油茶、小叶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等8个物种、20个地方  相似文献   

19.
油茶不同品种抗炭疽病与相关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6种供试油茶的抗炭疽病等级,分析油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4种酶活性,摸清油茶抗炭疽病与酶活性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活体针刺接种自然发病法评价抗炭疽病等级,采用光度分析法测试了酶活性,采用关联法分析抗炭疽病与相关酶活性的相关程度。[结果]结果表明:感病指数最小为博白大果油茶26.9,病斑长度(2.62±0.40)mm,感病指数最大为普通油茶68.8,病斑长度(8.01±2.03)mm。感病指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普通油茶岑软3号岑软2号陆川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感病后,高抗的博白大果油茶、中抗的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POD活性均较其他高感油茶品种明显升高,CAT也明显升高(除岑软2号油茶外),SOD和PPO则表现各异;防御酶活性诱导增长率、酶AUEAPC综合增长率以高抗的博白大果油茶,中抗的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增长率高于高感油茶;健康油茶酶活性与病斑大小、感病指数相关性弱或基本不相关,感病后POD、CAT、PPO均与抗性呈正相关,而SOD与抗性呈负相关,相关性均在高度和中度以上。[结论]博白大果油茶为高抗品种,陆川及香花油茶为中抗品种,岑软2号、岑软3号、普通油茶为高感品种,且感病油茶酶活性与感病指数存在明显相关,试验进一步明确了油茶抗炭疽病及其防御酶在抗性评价中的作用,为早期鉴别油茶抗病性并筛选抗病油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茶炭疽病拮抗真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防治油茶炭疽病,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油茶炭疽病叶、病果中分离到病原菌,经柯赫法则验证是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集油茶健康叶,通过分离筛选,共获得对油茶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真菌3株,编号为C5、S2、H1s,它们在PAD平板上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0.7%,60.O%、5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