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黄聪亮  唐玉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82-11383
[目的]为白灵菇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白灵菇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适合白灵菇液体培养的碳源是玉米粉和葡萄糖,氮源是黄豆粉和蛋白胨。碳源和氮源的主次因素为黄豆粉>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最佳碳、氮源组合为玉米粉3.0%,葡萄糖1.5%,黄豆粉2.0%,蛋白胨0.2%,生物量为1.781g/100ml。在培养条件各因素中,主次因素为pH值>接种量>转速>装液量。pH值对菌丝生物量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接种量、转速、装液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最佳培养条件是摇瓶装液量80ml/250ml,接种量10%,pH值6.5,摇瓶转速180r/min,25℃培养8d,生物量为1.792g/100ml。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白灵菇液体发酵的影响,确定白灵菇最适液体发酵的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葡萄糖1.5%、玉米粉3%,最适氮源为蛋白胨0.2%、黄豆粉2%,并且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6.5,210r/min,培养基装液量80~250mL,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3.
以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为指标,探讨了白灵菇液体菌种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玉米粉3.0%,蛋白胨0.2%,麸皮4.0%,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硫酸钙0.1%;摇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起始pH为6.5,摇瓶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4.
马勇  门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39-8041
[目的]为大规模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奠定基础。[方法]以产油酵母菌Y1为试验菌株,分别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铵、硝酸铵和硝酸钾为氮源,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Y1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葡萄糖的最适浓度为85 g/L,100 ml摇瓶装液量为25 ml,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60 r/min,温度为28℃,培养21.5 h菌体生物量达到最大。[结论]该研究对产油酵母菌Y1的液体摇瓶产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钩状木霉Th12菌株最适的液体发酵条件,为研制和开发生物防治木霉制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土壤平板法以及平板对峙法筛选、鉴定出钩状木霉Th12菌株,并考察了碳源、氮源、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接菌量、装瓶量、摇床转速对木霉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木霉Th12菌株的最适液体发酵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温度为25℃、初始pH为6、接菌量为0.8 ml、装瓶量为50 ml、摇床转速为180 r/min的培养液C中培养3 d,此时菌丝体产量最高。[结论]木霉Th12菌株在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中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用于草坪镰孢枯萎病和褐斑病病害防治的菌丝体量。  相似文献   

6.
钩状木霉Th12菌株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钩状木霉Th12菌株最适的液体发酵条件,为研发和开发生物防治木霉制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土壤平板法以及平板对峙法筛选、鉴定出钩状木霉Th12菌株,并考察了碳源、氮源、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接菌量、装瓶量、摇床转速对木霉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木霉Th12菌株的最适液体发酵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温度为25℃、初始pH为6、接菌量为0.8ml、装瓶量为50ml、摇床转速为180r/min的培养液中培养3d,菌丝产量最高。[结论]木霉Th12菌株在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中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用于草坪镰孢枯萎病和褐斑病病害防治的菌丝体量。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菌丝生长营养物质优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灵菇菌丝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葡萄糖浓度3.0%,C/N为20∶1时白灵菇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中添加0.1%无机盐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而硫酸亚铁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的条件,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0 r.min-125℃培养条件下,白灵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米糠5%、KH2PO40.3%、MgSO40.1%、VB110 mg.L-1,最佳装液量为7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20%,初始pH为7~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白灵菇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接种量、碳源、氮源、初始pH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法,对灵芝(Canoderma lucidum)液体发酵的摇瓶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值、碳源、氮源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最适条件为,在25℃下,摇瓶250ml三角瓶装量为100~120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5.0,适用碳源、氮源分别为玉米粉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榆黄蘑液体发酵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使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2种实验设计方法,确定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蔗糖1.00%、蛋白胨0.3%、KH2PO40.15%、氯化钠0.03%、MgSO40.07%、VB10.0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5%、250 mL的锥形瓶装液量150 mL、温度27℃、初始pH值6.55及转速155 r·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