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d,生长猪饲养期为57d。全程记录饲养期间每天猪舍内温度、湿度、地面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舍内温度、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发酵床模式。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与发酵床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4.6%、料重比降低11.7%;生长猪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9.8%。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在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下的饲养效果优于发酵床模式,建议南方地区发酵床只用于夏季以外季节的保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不同饲养管理方式对保育猪饲料利用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216头三元保育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A组保育猪饲养于普通漏缝板高架床中,B组保育猪饲养于楼房养猪舍内,C组保育猪饲养于发酵床中,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C组保育猪的能量与蛋白利用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保育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保育猪料重比显著低于A、B组(P0.05);各组试验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组保育猪血清中IgA和IgG含量最高,A组最低;C组保育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保育猪血清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稀缺、猪群健康情况较好时可以适时推广楼房养猪,但猪群面临健康问题时可使用发酵床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7,(4)
为研究发酵棉籽粕对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选择杜长大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各120头,每个阶段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饲喂相应阶段的基础饲粮,试验组保育猪、生长猪和肥育猪分别饲喂用2%、6%、9%发酵棉籽粕等量代替基础饲粮中豆粕的饲粮。结果表明,保育猪末重显著增加1.63 kg,日增重显著增加44.29 g,料重比显著降低4.94%,腹泻频率降低6.9个百分点,发病率降低11.3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3.1个百分点;生长猪末重显著增加3.31 kg,日增重显著增加62.04 g,料重比显著降低5.99%,腹泻频率降低4.5个百分点,发病率降低5.9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1.8个百分点;肥育猪末重显著增加3.37 kg,日增重显著增加80.21 g,料重比显著降低4.73%,腹泻频率降低1.5个百分点,发病率降低2.0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试验选取日龄和体重接近的6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猪,其70日龄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26.96±3.51)kg、(485±75)g和1.55∶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仔猪增0.17 kg(P>0.05)、提高8 g(P>0.05)和降低0.01 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发酵床圈栏可替代普通圈栏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研究发酵蛋白原料复配酵母细胞壁生产无抗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择20kg的大约克生长猪42头,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设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分5栏饲养,每栏为1个重复单位,每个重复7头。对照组:普通豆粕、棉粕为主要蛋白原料+抗生素;处理组:发酵豆粕、发酵棉粕为主要蛋白原料+酵母细胞壁。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可以提高生长猪日增重11.20%,提高日采食量84g/头,降低料重比6.25%,降低单位增重成本5.44%。因此发酵蛋白原料复配酵母细胞壁生产的无抗饲料效果好于抗生素,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冬春季节发酵床饲养育肥猪的实际效果,将日龄和体重接近的48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发酵床和普通猪舍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猪舍对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饲养达100 kg体重日龄、50~100 kg日增重、30~100 kg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154.35±14.11)d、(892±81)g、(873±66)g和3.08∶1,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缩短3.94 d(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42 g(差异显著,P0.05)、提高30 g(差异不显著,P0.05)和降低0.03 kg,试验全期头均日耗水量节约用水12.19%,经济效益提高3.27%。2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屠宰前活重、屠宰率、瘦肉率、平均膘厚、眼肌面积分别为(107.88±2.87)kg、(77.42±1.20)%、(66.93±2.01)%、(2.80±0.25)cm、(49.46±14.19)cm2,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多0.63 kg(差异不显著,P0.05)、高0.5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高2.08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少0.11 cm(差异不显著,P0.05)、多3.88 cm2(差异不显著,P0.05)。3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肉质粗蛋白含量CP、p H值、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分别为(26.53±2.21)%、5.94±0.17、(2.38±1.11)分、(62.61±2.07)%、(30.04±14.99)%、(3.95±1.97)%,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低0.05个百分点、低0.14(差异不显著,P0.05)、少0.25分(差异不显著,P0.05)、少0.19分(差异不显著,P0.05)、高7.1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高0.8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饲喂方式和饲养温度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的畜舍饲养环境温度和饲喂方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畜舍饲养温度处理的2个水平分别为28~30℃高温组和23~25℃低温组;饲喂方式处理的2个水平分别为自由采食组和定时饲喂组。结果表明:高温组(28~30℃)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增重比都极显著高于低温组(23~25℃)(P<0.01)。高温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饲养条件下,定时饲喂组与自由采食组相比仔猪的ADG、ADFI、FCR和腹泻率都无显著差异;饲养温度和饲喂方式之间无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瘦肉型猪饲养中的一个难题,病因繁杂,要想彻底根除非常困难,但通过综合性技术措施,耐心细致地做好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控制仔猪断奶后腹泻在实践中是完全可能的。1营造良好饲养环境,切断病原微生物入侵途径1.1建好理想的产房和保育舍产房和保育舍应建在整个猪场中最好的位置,座北朝南、背风向阳,确保干燥、保温、通风良好。产房采取高床分娩栏,保育舍采用漏缝地板,减少仔猪接触粪、尿。1.2实行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制度减少病原微生物产房和保育舍实行空栏消毒制度,空栏时间要有15d左右。空栏时先把…  相似文献   

9.
选择健康无病、体重和日龄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猪6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生物发酵床栏)和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栏),每组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进行育肥效果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高7.35%(P>0.05),料肉比低0.21(P>0.05),淘汰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常温与高温季节肥育猪主要营养素采食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常温环境(猪舍温度为16—25℃)与高温环境(猪舍温度为28—35℃)下,分别选用体重约为15、30及60kg三个生长阶段的大白×长白二元杂交猪共6批次,每个生长阶段1批,每批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以组为单位分栏饲养,进行常温环境与高温环境生长育肥猪日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的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持续高温环境下,15—30、30—60、60—90kg的试验猪日采食量较常温环境下分别下降9%、14%及20%;日增重分别下降11%、21%及23%;料肉比分别增加0.05、0.23、0.14。高温环境能显著降低生长肥育猪日采食量及日增重(P<O.05),其影响随着猪体重的增加而加大。建议在持续高温季节,提高生长肥育猪日粮营养浓度10%—20%。  相似文献   

11.
发酵床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健康的平均体重25.3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60头。采用单因子变量设计,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栏,每个栏10头猪。探讨发酵床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促进了猪的生长,提高了饲料转化率,猪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6.70%(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3.66%(P〈0.05)。每头猪节约成本24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水泥平地饲养、保育高床饲养、松木垫料发酵床饲养)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5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头。经22 d正式试验,结果表明,保育高床和发酵床饲养方式可明显改善饲养环境,减少腹泻发病率;日增重比地面平养分别提高15.51%和14.5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25.44%和1.6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发酵金针菇菇根对保育猪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96头52日龄“杜梅”保育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1%、2%、3%菇根添加组,每组3个重复(3圈),每个重复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2%、3%菇根添加组饲喂添加1%、2%和3%的发酵金针菇菇根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周。试验第28天称重,统计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及腹泻率,采集血样检测免疫性能指标和抗氧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1%、2%、3%菇根添加组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及腹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发酵金针菇菇根对保育猪生长性能没有明显改善作用;但1%、2%、3%菇根添加组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添加发酵金针菇菇根能够提高保育猪的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对保育猪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产期相近的杜长大35日龄断奶仔猪180头,采用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90头。试验组饲养在发酵床保育猪舍,对照组饲养在高床保育猪舍,试验期35 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4.18%(P0.05),料重比、腹泻率和死淘率分别降低6.33%、4342%和39.96%,头均水、煤、药支出减少19.23元,头均增重毛利增加45.27元。证实发酵床保育猪舍具有提高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及改善猪舍环境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仔猪早期断奶后升温对生长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显锡  李琼华 《养猪》1995,(4):21-21
40头经30天哺乳后断奶的杜大长幼猪,随机分为4组,饲喂相同的饲粮,3、4组采取断奶后升温2℃10天,1、2组按相同饲养但不升温进行对比试验。结果:3、4组腹泻频率比1、2组下降4.92个百分点(P<0.01),头均日采食量增加11。11%,头均日增重增加48克,提高15.67%,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饲料广角》2007,(4):49-50
本试验选用216头保育仔猪,测试新普乐替代保育仔猪日粮中的血浆蛋白粉的功效。试验猪按重量大小分成4个组,每组按相同的性别和窝别分成每栏6只的小群。每栏随机地安排到处理中,一个处理设9栏,共4个处理。第1试验阶段是断奶后0-7d;第2试验阶段是断奶后7~21d;第3试验阶段是断奶后21~42d。在第1和第2阶段,不考虑新普乐替代血浆蛋白粉的水平,4个处理在日增重、日采食量或肉料比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第3阶段的前个星期,处理1和处理2比处理3有较低的日采食量(P=0.07)。试验表明,新普乐在保育仔猪方面可作为喷雾干粉血浆蛋白粉的替代品而不影响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张治家 《猪业科学》2020,37(3):98-100
为了研究益生菌发酵中药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猪36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进行饲养试验。通过试验分析生长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腹泻率等数据,评估益生菌发酵中药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中药,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20.5%,日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8.1%,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10.3%,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71.4%,益生菌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猪的各项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用不同菌种、不同日龄猪、不同养殖方式开展试验,旨在探索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末重、用料量,降低料重比,使之比传统养殖方式下降14.3%;可显著提高断奶猪的末重,降低料重比,使之比传统养殖方式下降8.6%;发酵床养殖方式可使猪只呼吸道、消化道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可有效节水、节工和节料;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猪可多获利111.9元,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择23天断奶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仔猪90头,按体重、性别相近的原则,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仔猪,试验组以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水泥地板饲养方式,试验期135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商品猪的全期平均日增重增加了9.58%(P<0.05),发病率降低。保育期和生长期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7.02%(P<0.01)和8.73%(P<0.05),发病率分别降低32.36%和24.23%,其中腹泻发生头次分别降低了60.71%和25.00%,呼吸症状发生头次分别降低了61.54%和16.67%。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5.77%,但差异不显著(P>0.05),发病率提高了69.49%。可见,发酵床可提高商品猪日增重,降低腹泻、呼吸道疾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保育和生长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4)
试验用酸化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等几种添加剂的组合替代抗生素,配制保育猪无抗配方饲粮,通过两次试验评估添加剂组合替代抗生素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来探讨其可行性,为无抗保育猪料的研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试验一选用80头35日龄、体重9.0 kg左右的保育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保育猪。试验二在保育自动测试站进行,选用40头40日龄、体重11 kg左右的保育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保育猪。对照组饲喂有抗配方饲粮,按《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规定的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添加,试验组用酸化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等组合替代对照组饲粮配方中的抗生素。试验一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采食量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9.36%(P0.05),日增重提高4%(P0.05);腹泻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二结果表明:采食量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4.25%(P0.05),日增重、料重比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腹泻指数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次试验结果一致表明:无抗配方对采食量有改善趋势,其他生长性能和抗腹泻指标无抗配方与有抗配方差异不显著,说明无抗配方的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