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础上, 对综合评价模型中的距离函数模型及指标量化方法进行分析;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特点, 构建和确定各层次判断矩阵及各指标权重; 依据综合距离值的计算方法, 说明判断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弱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描述型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总指标和3个具体指标,建立了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并合成了临河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综合指数,对临河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诣在为退耕还林经济影响评价理论和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简要介绍了沽源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比较分析评价了沽源县退耕还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果,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我国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通过频度分析、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客观合理地筛选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适合于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可为当地维持退耕还林健康发展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我国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评价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石门县3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分析与评价,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三大效益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工程进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建设生态环境和减轻贫困存在着巨大的协调配合的余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协调两者的必由之路。建立一套区域多目标耦合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不同对象(国家、地方和农户)对工程发展的目标,结合国外研究成果,设计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全省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调查、对工程区11个退耕还林重点县的20个乡688户退耕户的人户调查以及对典型案例的追踪调查结果,结合退耕还林固定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贵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评价了贵州省2000~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重点评价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中林草模式效益评价与物种的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退耕还林模式、有效地利用坡耕地资源,对山区生态状况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林草模式效益的评价以及对目前林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林草模式下林草长期共存的生态经济链发展方向、树种(竹)与草种选择和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退耕地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土地体系,受地形因素和自然规律的综合作用,孕育了经营模式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分析四川水土流失现状和退耕还林工程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设计退耕还林经营模式,从宏观上提出特殊区域地方特色的退耕还林模式,以指导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12.
刘正平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1):14-16,20
湖南省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在全省全面实施,6年来各地在退耕还林实践中创造出了一批成功的造林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总结湖南省主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的技术措施,分析其生态和经济效益,走生态、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之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从巩固已有成果、突出治理重点、搞好政策兑现、发展后续产业和落实配套措施等五个方面对进一步推进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大量调查湖南省退耕还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坡度、地形、习惯、经济、市场、加工企业情况等,研究了现有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布局与配置,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典型造林模式进行了总结。据此提出,造林模式设计时,应优先考虑由本地地带性植被构成的稳定性自然顶级群落,再考虑人为优化设计和精密结构布局,充分利用不同时空环境资源(光线、水份、营养互补),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空间的植物生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现行政策仍然存在着诸多缺失,由此引发了退耕还林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对现行政策及其缺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政策调整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加速我省造林绿化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的转移,使我省的林业信息技术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开发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地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郴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应很好地坚持和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以长期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稳定农村经营方式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研制及主要功能、特点。该软件主要为黑龙江省各级林业部门提供有关退耕还林管理的辅助决策服务;它是集地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信息、动态信息于一体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9.
豆科植物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豆科植物种类丰富,形态性状多样,多数能改良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提供多种植物性经济产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退耕还林(草)中推广栽植适宜的豆科植物,将有助于促进山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山区退化生态环境的植被恢复和坡耕地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林草复合模式的研究进展,林草结合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当前退耕还林中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应当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