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北柠条的种群分类及其与水土保持和固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柠条居群的分类、生态、地理特征与造林固沙关系的研究,提出该居群的造林固沙区划。即:长城附近及其以北的沙地,应以小柠条和大柠条相结合;志丹──清涧以北至长城以南的广大黄土区,应以小柠条为主;志丹──清涧以南至整个渭北高原以秦晋锦鸡儿为主。  相似文献   

2.
陕西壳斗科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成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植物区系上,陕西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更具体说,秦岭以南属华中地区、秦岭以北则属于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亚地区、并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接壤。壳斗科植物在陕西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大巴山北麓到陕北的清涧、安塞、志丹等县以南、海拔2300米以下林区,到处都有以本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混交林或纯林。从1981年起,我们对陕西的壳斗科植物分类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初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白于山区多年的柠条造林技术及经验的总结,以白于山区吴旗、志丹、安塞为调查对象,得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坡度级的造林方式、整地要求、用种量、抚育管理方法等适合于白于山区人工柠条造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宝中铁路防沙护路林带营造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中铁路(宝鸡-中卫)是90年代初期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中宁南站至中卫县宣和镇一线,间断性地出现3处长约3km的流沙或沙地,流沙经常上道掩埋铁轨,严重阻扰着列车的安全运营。采用植物固沙措施,选用沙枣、柠条、花棒等耐旱树种营造 了19.47hm^2的防沙护路林带,造林4年后沙枣保存率达87.2%、柠条93.8%、花棒84.5%;在灰钙土、沙土、棕钙土上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明显高于白  相似文献   

5.
吴键 《新疆林业》2004,(4):49-50
本文以吐鲁番市中韩合作固沙造林工程为例介绍吐鲁番市强烈风蚀地防风固沙林或造林技术。中韩合作固沙造林项目区位于吐鲁番市区以南艾丁湖北风沙区的中东部强烈风蚀地,地面遍布风蚀坑槽,有稀疏的骆驼剌、老鼠爪、碱蓬等天然植物生长。由于地面不平,土质坚硬,干旱缺水,风力强劲,造林难度很大。工程于2003年春季造林400hm^2,2004年春季造林500hm^2,已完成造林计划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6.
柠条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Korstunsk Reashmb),豆科锦鸡儿属,多年生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北部等地,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2500米之间的沙漠绿洲或黄土丘陵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和乌兰布和沙漠均有天然分布。柠条具有耐旱、耐寒、耐高温的特性,是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推进,柠条在巴彦淖尔市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可用于造林的土地越来越少,土壤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很难达到质量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容器苗进行造林和造林后的补植,是保证造林质量,提高“两率”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具有大面积沙漠和荒漠化土地的国家,荒漠化危害极为严重.在长期的防治荒漠化过程中,总结积累了大量的防治荒漠化技术和固沙造林技术,具体包括:(1)荒漠化地区封沙育林育草;(2)绿州防护林体系建立;(3)荒漠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4)流动沙丘固沙造林;(5)公、铁路防沙造林;(6)飞播造林种草固沙技术.  相似文献   

8.
柠条灌木林的营造和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Pall.) Lam]俗称小叶锦鸡儿、牛筋条、雪里洼,为蝶形花科锦鸡儿属的落叶灌木。抗严寒和酷暑,耐瘠薄,耐旱能力强,育苗和造林较易,是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灌木树种,也是良好的薪炭林、饲料林树种,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9.
柠条固沙林适宜的平茬年限和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固沙灌木树种之一,在植被组成、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灌木草场等方面都起着较大作用,受到各地区林业部门的重视,造林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一、山西省漆树的分布山西处于我国中纬度地带。按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本省内长城以北属于温暖半干旱地带,内长城至昔阳—介休—汾西—河津一线之间,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带,此线以南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带。漆树的地理分布范围,恰与该线以南相吻合。根据本省漆树分布地理区域和多度状况,划分三个分布区。Ⅰ、中条山分布区  相似文献   

11.
1 耐旱树种选择 根据多年试验研究结果,陇中半干旱地区山地造林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以侧柏、青海云杉、杜松、樟子松、河北杨、新疆杨、刺槐、旱柳、臭椿、白榆等乔木为主,适当栽植圆柏、油松、刺柏、毛白杨、山杏等;在无灌溉条件下的荒山造林应以耐旱灌木为主,如中国柽柳、毛条、柠条、狼牙刺、沙冬青、山毛桃等为主,适当栽植侧柏、杜松、樟子松.  相似文献   

12.
对西吉县梯田地埂灌木树种(以杞柳和柠条为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造林整地时,梯形槽和鱼鳞坑整地均可,整地深度以40cm左右为宜,整地时间以雨季预整地最佳;(2)造林方法要根据具体树种而定。柠条最好选择植苗造林,春秋皆宜,杞柳适宜秋季造林,总体上秋造的苗木成活率和存活率明显好于春造。另外,在柠条播种造林时,坡向最好在阴坡;(3)杞柳造林时的种植深度以种条覆土2cm最佳,适宜的几种种植深度模式为:阳坡种条覆土2cm、阴坡种条齐地面、阴坡种条覆土2cm;(4)造林整地、种植深度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较大,造林方法、造林坡向、种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3.
6月下旬,全盟部分地区喜降中雨,旱情有所缓解,各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实施雨季造林作业。全盟共调运柠条为主的灌木种子15.1万公斤;以针叶树为主的容器苗1300万株,盟旗两级林业部门领导及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落实雨季造林工作。预计今年雨季全盟将完成造林20余万亩、补植20余万亩。兴安盟雨季造林陆续展开@杨玉恕  相似文献   

14.
我区实行造林以灌木为主的方针以来,提高了灌木的地位,各地都在大造灌木林,其中柠条造林数量最大,有些地方形成了‘柠条热’。这是好现象,但是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据我们了解,柠条在造林上有两个问题。一是有的单位为了提高其成活率,实行柠条植苗造林。实践证明,这不是提高其成活率的作法,而是提高造林成本的作法。在春旱的情况下,植苗造林不能解决抗旱问题。柠条造林方  相似文献   

15.
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Liao)]属于膜翅目广肩小蜂科。危害柠条种子。柠条是固沙造林、水土保持的优良灌木树种。又是营养丰富的牲畜饲料,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干梁地和沙区普遍栽植。由于缺少必要的种子检疫,随着柠条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其种子遭受柠条种子小蜂危害也日趋严重。1980年仅在伊克昭盟林科所试验场调查,种子被害率达50%以上。全盟凡有柠条分布的地区均有发生。经1976—1981年观察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主要分部在凉城县和和林格尔县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地形多呈梁、峁状,海拔1000—1600米。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农牧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山区人民生活贫困。长期以来,虽曾采用乡土树种连年进行荒山造林,但由于立地条件差多成“小老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不显著。因此.掌握黄土丘陵区造林的关键技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10月20日至21日,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高锡林带领林业厅造林处、计财处、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天然林保护办公室、多种经营站的负责同志,深入实地考察了杭锦旗大白柠条物种保护区建设情况。 高锡林厅长在听取了盟旗两级领导和部门的情况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杭锦旗以“穿沙精神”积极建设大白柠条物种保护区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一要紧紧抓住实施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机遇,抓好柠条种子采集,促进飞播造林;切实做好人员分流及重点地区移民工作。二要进一步搞好物种保护区基础建设,注重灌草比例搭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积极防…  相似文献   

18.
杨树食叶害虫杨毒蛾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华 《内蒙古林业》2008,(12):26-26
突泉县近几年,人工造林树种以杨树为主,兼有落叶松、樟子松、沙果、苹果等果树经济林和山杏、柠条等;由于受气候条件影响,人工杨树受杨树食叶害虫杨毒蛾大面积危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树种的固沙林地,其有机质含量和沙地颗粒组成及对植物群丛的形成演替、沙地改良等作用,都有明显不同。了解各固沙树种对沙地性质的改良效果,对合理选择造林树种,提高造林质量,加速改造沙地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榆林地区治沙研究所红石峡实验林地,六种主要固沙先锋树种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Mey.)、踏郎(H.mougolicum Tur.)、紫穗槐(Amorpha,futicosa L.)、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Pall.)Lam.)、酸刺(Hippophae rhamnoides L.)、沙柳(Salixpsammophila Wanget yanger.)的林地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资料分析表明:缺苞箭竹造林平均丛成活率、丛保存率为93%--97.6%,造林时间为5月、9月的雨日之后,造林第5年丛生物量可达900--1201Kg;造林方式应以穴状或状整地为好,以减少高山区造林整地破土面积,保持水土;森林环境是箭竹造林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直播造林虽生长缓慢,但为研究模拟缺苞箭竹天然更新,以及其生长进程和环境的反应提供了一种新尝试,同时,为同种异龄林的营建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