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00年我站在丰县华山镇泥鳅养殖示范园进行了泥鳅的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试验。试验面积560米2,累计生产成鳅2796公斤,创产值4.5万元,获利润1.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一、试验面积我们选择面积分别为140米2左右的池塘四个。东西向,朝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自如,电路设施齐全。二、池塘条件池深80厘米,池底淤泥保持在20~30厘米,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池壁用水泥抹光且高出水面40厘米,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四周沿出水口要高出池埂地面,不能让地…  相似文献   

2.
我国稻田面积大.天然饵料多.利用稻田养泥鳅.是条致富的好门路。一、稻田饲养方法。饲养泥鳅的稻田.要求弱酸性土壤;其饲养方式有: 1.稻田粗放养殖。采用粗放方式饲养泥鳅的稻田.不投饵,不管理.水深为10厘米左右.田埂加高到20—25厘米,放养量为每平方米50—100尾。  相似文献   

3.
黄河滩区泥鳅集约化养殖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范县地处黄河背河洼地,1999~2002年,该县在我站指导下,在陈庄乡、杨集乡等相继建立了6个泥鳅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泥鳅养殖。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亩产均达到1000千克以上,亩利润达4000元。现将几年来泥鳅养殖过程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一、泥鳅的苗种培育技术(一)清塘与施基肥1.池塘的清整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米2为宜,池深40~60厘米。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或水草起遮…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泥鳅,俗称"大青鳅",长30多厘米。日本泥鳅是市场上泥鳅中个体大的品种,亩利润丰厚,综合效益是本地泥鳅的好几倍。目前日本泥鳅在江浙地区开始推广养殖,效益显著。现将日本泥鳅的养殖技术汇总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面积100亩,养殖池塘15个,面积2~5亩,池深1.2米。池塘水来自钱塘江一支流,水质符合日本泥鳅养殖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同时泥鳅还可以出口创汇,是国际市场的紧俏商品。但近几年来,由于自然资源的衰竭,泥鳅产量不断下降,而泥鳅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生态环境因素适应性较强,易于人工养殖。为此,2002年,我们在白城市镇赉县五棵树乡渔场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试验,现把试验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0.4公顷,水深1.2~1.5米;水源为嫩江水,水质清新,无污染;鱼苗放养前一周用漂白粉清塘,每667米2用量为5千克,注水50厘米,并施发酵好的鸡粪150千克。苗种投放苗种来源于本地河汊…  相似文献   

6.
1.鳅池建造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处。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泥池、水泥地均可(泥池以粘土为好、池埂坚实)。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淤泥厚约30厘米,进水口离池顶10~20厘米,出水口处深约1米,池壁高出水面约40厘米。池底平坦并渐向排水口倾斜,在出水口附近开挖一个深30~40厘米、面积1~2平方米的集鱼坑;作为泥鳅避暑和捕捞的场所。进出水口应安装防逃设备。  相似文献   

7.
刘晓东 《齐鲁渔业》2009,(12):20-21
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泥鳅养殖大户吴进,通过3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发展泥鳅池塘养殖6.7hm^2(100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7年他与同村2位好友合伙承包村里土地1hm^2(15亩),开挖泥鳅养殖池,共收获泥鳅4万kg,销售产值达98万元,纯利润达20万元,平均每667m^2纯利润1.3万元;2008年开挖泥鳅养殖池塘3.3hm^2(50亩),共放苗5万kg,收获泥鳅11万kg,  相似文献   

8.
泥鳅又称鳅,是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正如俗话所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是有名的美味佳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因此泥鳅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成鳅养殖的形式有池塘专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池塘养殖是最普遍的形式,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池塘的建造标准鳅池的各项技术指标:面积200~300米2的长方形为好,长椭圆形也可以。池深90~11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水深50~…  相似文献   

9.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品,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泥鳅具有容易饲养、投资小、收益较大等优点,适于农村养殖。笔者综合盐城市生产实践,简要介绍泥鳅水泥池精养过程。 1.建池。泥鳅池宜建在房前屋后向阳通风靠近水源的地方,池面积随养殖规模而定,一般建池面积为100—150平方米,但不宜过大或过小,池深1米左右。鱼池可用砖、石砌成,形状可自行决定,鱼池进出水口处用铁丝旧或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待凝固后放入肥泥30—40厘米厚,并注入清水30—40厘米,并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清塘后等药性消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鳅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村副业,它不仅能增加商品鳅产量,而且由于泥鳅能钻松泥土,吃掉害虫,可以促进肥料分解,达到鳅稻双丰收的目的。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一、稻田选择及设施建设选择土壤为弱酸性,不漏水的旱涝保收田进行改建。田埂层层夯实,不漏水,高出水面30~50厘米。沿埂开挖一条宽30~50厘米、深30厘米的鱼沟,田中开几个面积为4~6米2的鱼坑,深30~50厘米。鱼沟、鱼坑的面积约为稻田总面积的5%。田埂四周插上木板或钙塑板(入泥30厘米),用以防逃。注排水口要建二道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农家庭院养殖泥鳅,有占地少、投资小、易养殖、收益高等优点,是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新门路。一般利用水面100~200平方米,可年产泥鳅200~400公斤,收入可达800~2000元,效益令人乐观,其技术要点简介于下。 选址建池: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可靠、环境清洁、管理方便的地方建池。池的土质以壤土为好,不渗漏。池的大小可因地制宜,一般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左右,池内水深约0.5米为佳。池底应铺肥泥0.2~0.3米,以供泥鳅钻潜休息,池壁用石块或砖砌成,并用水泥抹面。泥鳅池还应建专…  相似文献   

12.
王树林 《齐鲁渔业》2005,22(1):39-40
莲田养泥鳅、套养青虾由于极少施农药,水体不受农药污染,是一种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所养泥鳅完全符合出口产品质量要求。这种养殖模式泥鳅产量可达到每667m^2(亩)50~75kg,青虾产量可达15-20kg,每667m^2产值可达到1500~2000元以上,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较好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生产成本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稻田投饲施肥精养泥鳅,年增长可达2~4倍,是致富的一条好路子。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互.稻田的选择和修建选择水源充足、不旱不涝、日照良好、不受废水污染、无冷浸、质地松软肥沃的稻田养殖为宜。种植的水稻应是矮秆、不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稻田面积可大可小。防逃设施要严格:田埂加高加固夯实到30~50厘米,最好用塑料股或木板、石板、网片等贴于埂的内侧,下端埋入硬泥中;进排水口设置网拦,防泥鳅钻逃和野杂鱼污物进入。禾苗返青后,将稻田四角的稻株移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福建省柘荣县石山洋,发展稻田套养锦鲤夏花苗种养殖生产,可使粮食增产5%~10%,每亩稻田当年可养成15~20厘米左右的锦鲤300~400尾,产值达到800~1200元,亩增利润达到500~80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间工程建设 1 开挖鱼凼 1~2亩的田块挖鱼凼1个,3亩以上的田块挖2~3个。一般建在稻田中央和田  相似文献   

15.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5,21(7):18-18
商品泥鳅的养殖发展泥鳅养殖,是当前农村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商品泥鳅的养殖方式有多种,不管采用哪种养殖方法,只要饲养管理得法,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一、池塘养殖池塘面积以150~250m2为好,池深70~100cm,水深40~50cm。水泥池...  相似文献   

16.
杨帆 《当代水产》2021,(4):46-49
菱湖炮头4两黄颡鱼14元/斤!南浔加州鲈8两起14元/斤!余杭泥鳅10元/斤!泰州5斤草鱼8元/斤……牛年开年以来,全国水产市场上捷报连连,一片涨声,华东区域也不例外,多个养殖品种价格节节攀升,甚至创近两三年来历史新高。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涨价浪潮,华东水产养殖也即将进入新一轮周期,3月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21水产"牛"年隆重开幕,您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泥鳅养殖方兴未艾,特别是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大力推广后,泥鳅苗种需求量逐渐增高。本文根据项目研究和生产实践,归纳总计了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达到量产泥鳅苗种的要求,为泥鳅规模化养殖提供良好铺垫。一、亲鳅选择和强化培育1.亲本培育池塘土塘,有独立进排水口,排灌方便,面积500~1200米2,水深1~1.2米,淤泥厚度小于25厘米。进水口设80~100目过滤袋网,排水口设  相似文献   

18.
泥鳅的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又名鳅鱼,鳗鱼鳅,鳛鱼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和较高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之佳誉,也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自从2000年开始进行泥鳅的池塘高产养殖实验,经过几年的摸索,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面积已经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500亩,平均亩产可达3 000 kg,亩效益达到2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发展无公害泥鳅养殖,提供更多优质的泥鳅水产品,是当今泥鳅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将泥鳅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高唐县赵庄村村民崔吉祥是典型的养鱼专业户,2009年他根据已有的养殖经验创新养殖技术,在养殖泥鳅的池塘中铺设微孔管道,进行高密度泥鳅养殖,经过8个月的养殖,至11月收获泥鳅5965kg,销售产值达113400元,每667m^2获利26640元。其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常先苗 《水产养殖》2009,30(8):30-32
泥鳅属小型经济鱼类,性习钻泥,游动能力弱,直接放入水稻大田中养殖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常规稻田泥鳅养殖标准要求相对较高,对一般未从事过泥鳅养殖的人来说难度大。2008年笔者结合泥鳅池塘养殖、小体积网箱养殖和常规稻田养殖的优点,与水产养殖企业联合开展低洼地改造稻田小体积网箱泥鳅养殖技术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供广大泥鳅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