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北方设施菜地夏季休闲期甜玉米最佳行株距和播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北京市郊区设施菜地对夏季敞棚休闲期甜玉米不同株距和不同播期进行试验,研究高效吸氮、有效减少NO3--N淋溶同时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甜玉米种植模式。结果显示,以83 cm大行距、50 cm小行距、26 cm株距为最佳行株距,吸氮量达289 kg/hm2,收获后0~200 cm土层NO3--N含量减少649 kg/hm2,鲜穗产量达到19 573kg/hm2,均显著优于其他行株距处理(P0.05)。甜玉米提前10 d播种(比休闲开始当日提前10 d)为最佳播期,吸氮量达到328 kg/hm2,收获后0~200 cm土层NO3--N含量减少357.7 kg/hm2,鲜穗产量达19 853 kg/hm2,显著优于其他播期处理(P0.05)。  相似文献   

2.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水平(0、112.5、225、337.5kg/hm2)对芥菜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品质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芥菜产量、促进芥菜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且随氮用量增加,芥菜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呈增加趋势。芥菜植株氮肥利用率随氮用量增加而降低。施氮明显提高芥菜地上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及硝酸盐含量,但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芥菜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维生素C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于0~40cm土层,随土层深度增加,硝态氮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施氮显著增加菜地土壤0~1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累积量,且硝态氮累积量随氮用量增加显著提高。从兼顾芥菜产量、氮肥有效利用及减轻氮对环境污染等角度考虑,芥菜以225kg/hm2的施氮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时期对春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材料,探究不同施氮处理下0~60 cm春玉米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40 cm土层,施氮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且受施氮影响较大;20~40cm土层,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影响了玉米生育后期该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4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趋于平稳,在吐丝期以后有所不同,施氮影响了灌浆阶段硝态氮的含量。其中以N 240 kg/hm2,1/5作口肥,2/5拔节中期追施,2/5大口期追施模式最佳,追施氮肥增加了玉米生育后期土壤的供氮能力,增产显著。该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的变化规律,为玉米合理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两个玉米品种子粒产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当施氮量高于200kg/hm2时玉米产量不再增加,高氮处理地上部分秸秆生物量出现下降趋势。0~1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随氮素输入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不同玉米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影响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植株氮积累量存在差异。密植型玉米先玉335总吸氮量高于平展型玉米辽单28,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也显著低于后者。不同氮肥水平的氮肥利用率为28.38%~35.33%,高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最低。本试验条件下,中氮处理水平基本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综合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累积情况,确定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全国棉田氮肥施用技术定位联试江西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10年连续3年以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在赣北中等肥力沙质壤土上,以24 000~25 830株/hm2的密度种植湘杂棉8号和赣棉杂1号杂交棉品种,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均有随施氮量的减少逐步降低或减少之势,若连续不施氮降低或减少更为明显;不施氮或连续不施氮有利于提高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会造成产量、单铃重、铃壳重、子指和断裂比强度的逐步下降;在施纯氮300 kg/hm2以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相应提高,在施纯氮300 kg/hm2以上,随着花氮量的增加产量有相应降低之势,若配合施用有机态氮增产效果更好,且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步降低,年度间有随着定位年限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逐步提高,且是以施氮量多处理和配合施有机肥处理提高明显;以2010年产出和价格拟合的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300.9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88.9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施氮量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氮动态变化的影响,2016-2018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作物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储量差异显著,两年试验后较试验前,施氮0 kg·hm~(-2)(N_0)、100 kg·hm~(-2)(N_(100))、200 kg·hm~(-2)(N_(200))、300 kg·hm~(-2)(N_(300))和400kg·hm~(-2)(N_(400))处理的土壤全氮增量分别为-180、-245、288、627和709 kg·hm~(-2)。不同氮肥处理间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其储量差异显著,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两年试验后较试验前,N_0和N_(100)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储量明显降低,N_(200)处理变化不显著,3者均无明显硝态氮下移,而N_(300)和N_(400)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储量显著增加,向深层土壤(100~200 cm)下移明显。每季作物施氮200 kg·hm~(-2)可以减少深层土壤硝酸盐累积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在氮磷钾等养分量条件下,研究牛粪、鸡粪、猪粪替代25%化肥氮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0~100 cm土层硝态氮淋溶和积累及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牛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作用较小,完熟期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6.2 kg/hm~2和73.1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习惯施肥、鸡粪替代25%化肥氮、猪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较强,完熟期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54.2、65.4、68.5 kg/hm~2。鸡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3 616.9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13.6%,与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等养分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及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均可增加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减少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8.
优质油菜史力丰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优质油菜品种史力丰进行播期试验、密度和施氮量二因素试验表明 :( 1)在江苏泰州市沿江地区的适宜播期为 9月 10~ 15日 ,里下河地区为 9月 15~ 2 0日 ;( 2 )随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增加 ,史力丰产量先增后减 ,以施用纯氮 2 70kg/hm2 、移栽 15× 10 4 株 /hm2 组合产量最高 ,达 2 6 0 9.7kg/hm2 ;( 3)单位面积有效角果和每角粒数随播期的提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 ;( 4)密度、施氮量对芥酸、硫甙和油分含量等品质指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两种栽培方式下不同氮素输入处理秋收后的土壤无机氮积累,分析东北春玉米高产田的土壤无机氮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产量,平均较习惯栽培方式增产33.7%。硝态氮是农田土壤无机氮的主要组分,平均占到87.1%,土壤无机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优化栽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的下移趋势;当降雨量较大时,70~100 cm土壤中硝态氮会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大量累积。综合考虑产量与环境效益,应适当减少基肥用量,从而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播期、不同覆盖和不同施肥量试验,研究超甜玉米"黄金1号"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甜玉米种植以春播最好,最佳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早春(4月以前)播种最好采用地膜覆盖和起垄栽培技术,施NPK15∶15∶15复合肥1 125 kg/hm2作基肥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夏玉米减氮增效科学生产模式,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夏玉米形态生长指标、子粒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以传统畦灌施氮模式(CK,施氮量300 kg/hm2)为对照,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依据0 ~ 20 cm土层含水率进行补灌,设4个施氮水平(DN120:120 kg/hm2、DN180:...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包头和通辽试验点,设0、8、16、24 t/hm^2生物炭水平及0、150、300 kg/hm^2施氮水平,研究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且与氮肥存在交互作用。0~20 cm和21~40 cm土层,生物炭和氮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土壤持水性随生物炭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物炭和氮肥均可有效降低土壤三相比偏离值。炭氮配施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氮效率,包头和通辽均以8 t/hm^2生物炭配施150 kg/hm^2氮为最大值,较单施氮肥增产20.07%和15.59%。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下施氮对甜玉米果穗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玉米甜单8号为材料,在不同种植密度(45 000、60 000和75 000株/hm2)及不同供氮水平(0、120和240 kg/hm2)下对果穗产量、穗粒结构、穗部性状形成过程及子粒灌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施氮可显著提高鲜穗产量与子粒产量;穗长、穗粗的形成贯穿整个果穗发育过程,可用Logistic曲线拟合,分别在吐丝与抽雄期达到最终穗长与穗粗的50%;穗粒数在抽雄期达到最高峰,随时间推进果穗败育粒增加;施氮对单穗重的提高在高密度下最明显。施氮能够促进玉米子粒的灌浆,但不同密度下施氮对灌浆动态的影响明显不同,在4~20 DAP子粒体积、百粒鲜重、灌浆速率均明显升高,且施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14.
稻菜轮作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稻田前作蔬菜条件下,施N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N0~97.5kg/hm2范围内,渝优600在施纯N97.5kg/hm2时能获得高产;施N量高低对Q优6号产量影响不很敏感,在施纯N68.5~97.5kg/hm2范围内,产量均相对较高;渝香203在施纯N68.5kg/hm2时能获得高产。本试验水平下各品种N肥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渝香203Q优6号渝优600,当土壤可利用N成为限制因子时,种植渝香203和Q优6号能获得较高产量;当土壤可利用N充分时,种植渝优600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鑫  安景文  娄春荣 《玉米科学》2015,23(1):143-148
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土壤无机氮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不同施氮方式下,0~100 cm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相似,非雨季0~20 cm土壤含水量施肥处理比不施肥(CK)低2~4个百分点,雨季由于降雨的补给各处理各层土壤水分无明显变化。施氮显著增加了0~10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受降雨影响较大,表现出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缓控释肥、优化施肥和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可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0~40 cm土壤铵态氮含量受基肥和追肥影响较大,41~100 cm土壤铵态氮含量为3~5 mg/kg,变化幅度较小,趋于稳定。合理的氮肥用量及施氮方式,可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减轻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不同茬口对小麦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茬口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测定玉米、大豆、花生、甘薯4种不同作物收获后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对不同茬口下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茬相比,大豆茬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花生茬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甘薯茬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下降;大豆、花生和甘薯茬有利于小麦植株养分的积累,并能显著提高千粒重,但甘薯茬的小麦产量显著低于玉米茬。因此,大豆和花生可作为冬小麦种植区两熟复种模式的适宜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17.
Until 1997, tea farmers in the Makinohara district of Shizuo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ed around 1.2 ton/ha of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year to their tea fields. In general, uptake amount of nitrogen by tea plants is around 300–350 kg/ha. Then some part of the remainder of nitrogen fertilizer leach into ground water and flow out into the river. The other part of remainder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s accumulated in the soil layer. Following a recommendatio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this amount was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to 660 kg/ha in 1999 and 540 kg/ha in 2000. Although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local ground and river water have decreased, they remain high today. The river water runs off from a watershed in the Makinohara area and enters a small irrigation reservoir called Tanno Reservoir, where it has caused deterior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that is, acidification of the reservoir. In Japan, environmental standard for nitrate nitrogen is 10 mg/L in public water body and ground water. Here, the author developed the Water Quality Tank Model, and applied this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the rivers and an irrigation reservoir called Tanno. The author applies these findings to demonstrate that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continue to remain high due to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 layer, and that the amount accumulated would be reduced by a reduction in applic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a small decrease in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 layer, and thus that the present high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will continue in ground, river and reservoir water will decrease only gradually.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菜用甘薯采收后追施氮肥量, 以 ‘徐菜薯 1 号’ 为试材, 在采收后施用不同水平的氮肥,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 品质的影响, 并探讨了施用氮肥后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菜用甘薯蛋白质、 硝酸盐含量显著升高, 黄酮、 维生素 C、 总糖、 多酚含量先升高后下降, 还原糖含量则不断下降。 总体来看, 选择施用 225.0 kg/hm2 氮肥, 菜用甘薯产量最高, 但营养品质差, 施用 75.0、 150.0 kg/hm2 氮肥, 菜用甘薯产量较高、 品质最优; 施用氮肥后菜用甘薯内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 在7 d 左右达到最大值, 而后不断降低, 在 11 d 左右降低到未施用氮肥水平; 菜用甘薯叶色值与氮肥施用量, 蛋白质、 硝酸盐含量等显著相关, 间接反映出菜用甘薯氮素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菜用甘薯产量、 营养品质, 降低硝酸含量。 氮肥施用后应留足够的间隔期才能采摘, 以免硝酸盐过量。 测定叶色值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