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茶树采摘技术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也给茶树生长势和持续高产优质带来深刻影响,现就我场多年来的高产优质实践经验,并结合有关观察测定资料,对高产优质茶园的采摘技术作如下探讨。一、正确处理采与养的关系茶树芽叶是收获的对象,其叶片也是茶树初级营养物质的“加工厂”。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采摘,做到“采中有养”,“以养促采,采养结合”。总的来说,茶树合理采摘必须通过采摘达到刺激新  相似文献   

2.
茶树是以收获鲜叶为栽培目的的,采摘是茶叶收获的主要手段。研究采摘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生化反应对指导合理采茶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来,作者对采摘茶树与自然生长茶树的生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阐述采摘对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茶树95%的生物产量是依靠光合作用来取得的,而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最基本的部位,故称为茶树的营养器官。长期来人们对采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利用合理的采摘技术措施激发茶树的生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采摘解除了茶树新梢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了侧枝和芽叶的生长,同时也打破了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理平衡,从而引起茶树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果不采摘,茶树生理机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新陈代谢只能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有机物质的积累相应就少。因此,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3.
政和县稻香茶场五八年建场,现有茶园二千亩,新茶园扩大时期主要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当时建园质量要求不高,特别是坡度大的茶园占比重大,近年水土冲刷日益严重,表土流失,茶树根系裸露,地上部生长受影响。另方面品种搭配不合理,迟芽种“政大”占百分之八十二,萌芽期集中,采摘粗放,重采轻养,由于“采”“养”失调,大面积茶树未老先衰,产量低,鲜叶质量差,因此面临着老茶园改造复壮的繁重任务。  相似文献   

4.
机采茶鲜叶分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化采摘茶树鲜叶是名优茶采摘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机械化采摘的鲜叶老嫩混杂、质量参差不一,无法直接进行名优茶加工,而对采后鲜叶进行分级有助于提高名优茶鲜叶质量等级。本文就名优茶鲜叶机采后的分级研究作了相关的总结,以期对名优茶的机械化采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茶树幼嫩芽叶是采收利用的对象,又是茶树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器官。因而嫩梢的采摘与留养是极其复杂的,也是茶叶采摘制度的中心,采养好坏,关系到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回顾我省茶叶采摘制度有这样情况:解放初期,以“一把抓”、“捋采”为主,采多留少,茶叶产量低,质量差,树势弱,茶  相似文献   

6.
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鲜叶在萎凋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是茶叶品质工艺调控的重要参数指标。为了解茶树离体春梢的萎凋失水特性,本文选用14份茶树品种的春茶鲜叶(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原料,对其在控温控湿(20~22℃、RH35%~45%)条件下的萎凋失水变化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伴随水分的不断散失,不同嫩度茶鲜叶失水速率逐步减小,趋近于匀减速变化;茶树新梢萎凋失水速率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失水快慢与采摘嫩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同采摘嫩度的茶树品种或名枞鲜叶按失水特性可初步划分为“失水较快”和“失水较慢”两种类型,其中具有亲缘关系品种(茗科1号、金牡丹、黄观音和黄棪)一芽二、三叶的萎凋失水表征基本相似,然而茶鲜叶萎凋失水速率并非完全由茶树品种或名枞的资源特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周期修剪是青壮年茶树增强营养生长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茶树萌发新梢经过连续采摘,枝梢生长越来越细,育芽能力减弱,采摘面参差不齐,呈现许多“鸡爪枝”,鲜叶的持嫩性降低,产量逐年下降。因此,茶树每年或隔年必须进行周期性的修剪,培育强壮的新梢,促进芽梢萌发,提高芽头密度,维持茶树的持续丰产。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鲜叶的生化特性,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前提,鲜叶内含生化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所制的乌龙茶品质也有所差异。而鲜叶的生化组分因产地、土质、小气候、树龄,肥培管理采摘时间鲜叶老嫩等不同而异。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加工新工艺乌龙茶的体会,略谈几点看法。1鲜叶采摘标准乌龙茶必须采摘较为成熟的开面2—3叶茶树嫩梢为原料(接近中开面,即华安茶区所讲“中菜”),过于幼嫩或过于粗老的鲜叶难以加工出优质乌龙茶。生产实践证明,鲜叶是基础与关键,保持其鲜灵是关键的关键。如果鲜叶在离开母树后受损严重,就会加速其多酚类的氧化,晒青后不但…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鲜叶采摘是茶树栽培管理的最终收获,也是茶叶制造的开始。鲜叶原料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内在物质基础。适时合理的采摘方法,又是决定乌龙茶鲜叶品质的关键。乌龙茶对鲜叶原料有特定的要求,即以新梢顶芽形成驻芽,顶叶中开面,第二、三叶成熟度适当的完整二、三叶为优质原料。过嫩成茶香低,味苦涩,过老味淡、香粗劣。因此,在茶季开采前,首先  相似文献   

10.
董连源 《中国茶叶》1991,13(1):32-33
茶鲜叶是制茶的原料,鲜叶质量的好坏与采摘方法合理与否密切相关。我国在60年代前期,茶叶采摘上,各地一般都能做到依据茶类要求按照采摘标准适时开园,实行分期分批采摘,且用双手“提采”,采摘方法合理。绍兴县茶场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就是采取这种采摘方法,那时,采摘管理制度严密,春茶开采期大都在4月中旬,即当茶园内一芽二三叶新梢的比例达30%左右时便开园采摘,先是“跑马采”,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不断深入,广大茶农渴望提高茶叶采制技术,生产优质茶,以为国创汇,对已增收。为此编写这一简要通俗、易学易记的“工夫红茶采制技术要领歌诀”以供茶区村民、乡镇企业从事茶叶工作者参考。一、鲜叶采摘与验收 1、鲜叶采摘采鲜叶,是收获,采养要结合;采蓄当,树势旺,年年高产量。标准采,嫩度匀,须认真执行;一芽尖,两三叶,采摘要  相似文献   

12.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北乌龙茶主要以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武夷水仙、武夷奇种为代表,制造方法独特,工艺精巧,兼有红、绿茶制造原理。在生产过程中,既精选适制的茶树品种鲜叶,又有严格的采摘标准和精湛的制作技术。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法多达13道工序,现除极品茶仍采用传统制法外,大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制作工序分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5道工序。一、鲜叶采摘标准闽北乌龙茶鲜叶采摘较粗老,一般标准是芽叶发育成熟形成驻芽时,采3~4叶,俗称开面采。由于老嫩程度不同,开面又可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三种,闽北乌龙茶一般应掌握在中…  相似文献   

13.
采茶采用什么计酬办法,在目前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茶树树冠的好坏,茶叶产量质量的高低。管理办法得当,就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调动采茶女工的积极性,贯彻采养结合、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措施,否则,什么“五采五养”、分批采、适时采、“三分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都无法付诸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2006,28(1):24-25
一、茶叶的采摘标准如何确定? 我国茶类众多,对鲜叶的要求各不一样,茶叶采摘标准的确定涉及的因子较多,但总的说来,主要根据茶类加工对鲜叶的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并考虑茶树新梢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现将主要加工茶类的鲜叶采摘标准制定原则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谈谈安溪乌龙茶采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队栽植茶树,其目的要获得低成本、高产优质的嫩叶。但茶叶是光能产物,必须有个宽大的树冠,深厚的绿叶层,理想的采摘面才能达到的。因此,茶叶采摘是否合理,对树冠的培养关系极大,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安溪茶叶由于采摘方法上忽视采养结合的原则,大部分茶树树冠不大,产量较低。一九  相似文献   

16.
茶树采摘是收获过程,又是栽培技术的末端,为了持续地获得优质高产的鲜叶,必须实施合理采摘。1新梢伸育规律:合理采摘是以新消伸育为基础的,了解其规律,才能采得较多鲜叶,并使茶树持续丰产。1.1新梢神育量:冬季低温,茶芽休眠,当春季温升至茶芽萌动起始温度时,细胞激活,内含物转化,如果此时水份充裕,芽萌动,从鳞片展开一鱼叶—3~5片真叶,完成一个生长过程,然后进人休止。当季长叶多少,受芽中叶原基已形成雏叶数支配。休止一段时间后,第二次生长开始,从1叶一3—5片真叶一休止。第二次生长在一次生长的顶端向上延伸展开,…  相似文献   

17.
正景白1号、景白2号为2014年浙江省新审定的白化茶树新品种(统称景宁白茶),春季新萌发的芽叶在生长过程中的一定时间段内表现为乳白色,芽叶洁白如玉,所制干茶滋味鲜爽,香气清高持久,并具有独特的蛋黄香。但景宁白茶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优良茶树新品种,在其鲜叶采摘方面,鲜有系统的研究。因此,研究掌握其白化鲜叶采摘标准、采摘时间段和洪峰期时间,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充分组织人员及时采摘,最大限度地发挥景宁白茶的优良特性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水”在八字宪法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农业增产措施必须解决的问题,茶树为长时间继续采叶的作物,每当采摘一次均须带走相当于鲜叶重量75%左右的水分,因此在茶叶生产上,“水”亦为提高产量的一项极重要的物质基础。祁门为安徽茶区中雨量较多的地区,但由于雨  相似文献   

19.
昭平茶品牌     
《茶世界》2007,(5)
将军峰大元帅:大元帅(原名黄花针)作为将军峰绿茶系列二十多个品种之首。它以内质优异的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清明前采摘茶树的嫩芽,采用传统  相似文献   

20.
采摘茶叶是茶树栽培的目的,亦是培养树势的重要措施,因此,茶叶采摘是保证茶叶品质及茶树持续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倡早采嫩摘,按一芽二三叶标准采制大宗红、绿茶。60年代初广大茶叶工作者对茶叶采摘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因地、因树、因茶类制宜的采摘方法,广大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深刻地认识到合理采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茶叶的合理采摘问题普遍被忽视,采摘粗放,品质下降,给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