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待分离的“五四○六”抗生菌菌种管一支,加入5毫升左右的无菌水,用接种环把孢子刮下并研成孢子悬液,取一环悬液放在含有约0.5毫升的灭菌水的培养皿中,混匀后取出一环移人另一盛无菌水的培养皿中,依此法多稀释几个培养皿,然后在各皿中注入融化并冷却到50℃左右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约15毫升,摇匀、凝固后,翻转培养皿,使皿盖在下置于温箱中培养,待菌落长出后,根据菌种特征,观查有否杂菌污染。从单个菌落分布疏散,菌落之间不相连的培养皿上,选取菌落为圆形较大,呈粉白色略带橙红,色鲜且有多量露珠分泌的,活力较强的“五四○六”抗生菌菌落做为纯种,接入斜面培养基上。如果发现是噬菌体污染,在一般条件下,应把菌种斜面彻底灭菌消毁,房屋、用具彻底消毒灭菌。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筛选抗噬菌体的“五四○六”抗生菌菌株,其方法与前面介绍的相同。  相似文献   

2.
“五四○六”抗生菌菌种培育过程中,对斜面菌种的污染和是否有退化现象,必须严加注意,这是影响菌肥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五四○六”抗生菌菌种管内污染细菌时,菌苔出现湿性,孢子生长极少,甚至不长菌丝和孢子。污染霉菌后,菌苔上出现黄、白、黑、绿等色的长菌丝。如果菌种管斜面孢子层上出现针孔状,不长菌丝的空斑,甚至整个斜面不长菌丝,这样多为污染噬菌体所造成(针孔状的空斑叫噬菌斑)。另外菌种虽没遭受污染,但菌种生长速度缓慢,即使十天以上也只是生长薄薄一层  相似文献   

3.
锦西县虹螺岘公社菌肥厂,为了坚持常年生产“五四○六”抗生菌肥,经过反复实践和学习外地经验,摸索出可供常年生产“五四○六”菌肥六种保存菌种和母剂的方法。 1.母剂风干保存法: 将母剂或再生母剂在45℃的无菌条件下烘干,装入纸袋,放在风凉干燥处,严防受潮。可采用这种方法保存冬季生产的母剂,以备春季堆制菌肥使用。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菌丝繁殖快,易变异,菌种保存难度较大.现介绍几种效果较好且简单易行的保存菌种方法如下: 1液体石蜡保存法选用化学纯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后放入40℃恒温箱中数小时或干燥器中数日,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注入菌种试管,注入量应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菌丝繁殖快,易变异,菌种保存难度较大。现介绍几种效果较好且简单易行的保存菌种方法如下:1、液体石蜡保存法选用化学纯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后放入40℃恒温箱中数小时或干燥器中数比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注入菌种试管,注入量应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塞上棉塞,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菌丝繁殖快,易变异,菌种保存难度较大。现介绍几种效果较好且简单易行的保存菌种方法如下:一、液体石蜡保存法选用化学纯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后放入40℃恒温箱中数小时或干燥器中数比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注入菌种试管,注入量应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塞上棉塞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菌丝繁殖快、易变异,菌种保藏难度较大。现介绍几种效果很好且简单易行的菌种保藏法。 1.液体石蜡保藏法 选用化学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后放入40℃的恒温箱中数小时或干燥器中数日,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注入菌种试管。注入量应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塞上棉塞,用蜡封好,直立保藏在低温处,可保藏5年。 2.麸皮保藏法 称取一定量的麸皮加水或营养液后拌匀。将水、麸皮装入试管,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放在适温下培养。菌丝体发育好后,将试管放入干燥室进行干燥。干燥后放在20℃以下的干燥处保藏,可保藏3~5年。 …  相似文献   

8.
为保存诸葛菜的有利变异,满足栽培变异植株对种苗的需要,以变异植株嫩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嫩茎的生根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试管苗的移栽和定植的研究,以建立起变异植株的无性系和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2MS+NAA0.2 mg·L(-1)是变异诸葛菜嫩茎生根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周舫 《油气储运》2006,(2):40-41
第二讲 食用菌菌种的分级与品种的分类 一、菌种的分级与分类 1、一级菌种,又叫母种,试管种,是指由孢子,子实体组织,菇(耳)木或基质菌丝分离纯化,并在试管培养基上繁殖的菌丝体,芽孢及其培养基质。因包装一级菌种的容器多数为规格不一的试管,所以又有“试管种”之称。它主要用于菌种的分离,提纯,转管,扩大和保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方法长期保存金黄壳囊孢菌种的活力和致病力,分别对1986年石蜡油低温保存和2009年试管斜面低温保存菌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石蜡油低温保存菌株的平均活力指数为33.3%,试管斜面低温保存菌株的平均活力指数为10.0%;石蜡油低温保存金黄壳囊孢菌的存活期长达29 a,试管斜面低温保存也有较高的成活率;2种方法保存的金黄壳囊孢菌株都存在致病活性,但是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石蜡油低温保存菌株的致病力高于试管斜面低温保存的菌株;林间接种石蜡油低温保存菌株,新疆杨发病率最高可达40%。  相似文献   

11.
白茶树菇菌丝分离及菌种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茶树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取子实体菌柄与菌盖交界处的组织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试验,获得试管母种,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经2代母种扩转,在Ⅱ、Ⅳ、Ⅴ、Ⅵ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并通过栽培试验,该菌株生物性状稳定,无退化、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2.
1.肥效作用:“五四○六”抗生菌能将土壤中不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磷、有机氮转化分解为无机磷,无机氨,并能将空气中大量游离的氮固定下来,供植物吸收,提高土壤肥力。黑龙江省肇东县胜利公社东升三队,在三十亩没底肥,原垅拈的玉米田里亩追“五四○六”菌肥300斤,对照田是春翻顶浆扣垅,亩施农家肥(底肥)2000斤,结果用菌肥比对照增产16.6%。2.刺激作用:“五四○六”抗生菌能分泌一种刺激素,刺激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并能刺激植物根系发育,植株高大,提早成熟。据肇东县微生物所试验,对小麦、玉米发芽率可提高10—20%,提早出苗3—5天。  相似文献   

13.
红地球葡萄脱毒试管苗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试管苗保存用维持最低生长速度来实现。种质试管苗经一定时间保存,需要时即可繁殖。使试管苗生长缓慢或几乎不生长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生长延缓剂或抑制剂,另一种是控制生长条件,如降低温度。本文就是通过加入生长延缓剂和低温处理来观察红地球葡萄试管苗的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有效的光合细菌菌种保藏方法。[方法]以硫酸铝钾作絮凝剂,海藻糖作保护剂,陶瓷粉作固定剂,分别在常温,4、-20℃下保存光合细菌G3菌株,30 d后测定有效活菌数并观察生长情况。[结果]固定化保存的光合细菌活性较好,生长繁殖旺盛。[结论]固定化方法为光合细菌工业化生产的菌种保藏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培养蛹虫草是解决野生虫草来源不足的良好途径,但是人工栽培子实体过程高代次菌种退化现象是制约产业化开发的一大瓶颈。分离纯化蛹虫草菌种并连续传代,同一代次菌种分别进行子实体培养和菌丝体培养,以长势和产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代次菌种在不同培养方式下的产量及遗传稳定性,筛选一种不受菌种代次影响的培养方式。结果表明:多次传代(6次传代)菌株的子实体培养有明显退化现象,但菌丝体培养不受菌种代次影响,且传代过程遗传稳定,无遗传差异。菌丝体培养具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盛夏栽培平菇,通常是采用室内发菌、室外覆土出菇法。采用与此相反的栽培方法,露地埋袋发菌,室内脱袋降温出菇,可以控制高温期杂菌污染,有利于平菇菌丝生长繁殖,提高平菇产量。方法如下。1.菌种和培养料菌种选用优质的中高温型菌株,栽培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列配方:①棉子壳97  相似文献   

17.
野生长根菇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长根菇子实体作材料,通过组织分离,取子实体菌肉组织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试验,获得试管纯母种。将纯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经2代母种扩转,在Ⅱ、Ⅳ、Ⅴ、Ⅵ号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收集孢子分离悬浮液注入Ⅰ、Ⅶ号分离培养基上进行单菌落挑选,经驯化栽培试验,该菌株表现为生物性状稳定.无退化、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濒危植物紫背天葵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其种质离体保存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常规培养基6-BA与NAA组合并不利于紫背天葵离体种质的保存,保存90 d后存活率仅有5%。PP333抑制紫背天葵试管苗芽丛的分化,显著促进不定根的生成,保存180 d后,仅3.0 mg/L PP333存活率达到55%,种质在恢复生长时有变异现象。低浓度ABA(0.5~2.0 mg/L)具有抑制紫背天葵试管苗生长的作用,保存180 d后,试管苗存活率均为100%,且恢复培养时组培苗长势较好。1/2 MS培养基对紫背天葵试管苗保存效果最好,保存240 d后存活率仍高达85%,经恢复生长后,试管苗的增殖及其长势均优于其他处理,可确定为紫背天葵种质离体保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菌株退化与培养条件关系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 1 0个菌株在 5种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情况检测 ,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对菌种稳定性、产孢量和毒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 ,菌落局变的分离株多表现为菌落生长速率增加 ,产孢能力下降 ,对寄主害虫毒力降低趋势 .经过比较 ,以营养贫乏的 PDA培养基培养容易产生变异 ,以含虫尸、蛋白胨加 PDA培养基 (CPPDA)培养最为稳定 ,表明氮源是影响变异的主要因子 ,但菌株变异主要决定于本身的遗传物质 ;并提出了控制菌种退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参试菌种为西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提供、本校微生物教研室保存的放线菌链霉菌属的13个类群(代号:放1~13*)及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的代表菌株。采用常规液体培养法,改良高氏1号培养基28~30℃培养5~7 d,离心收集菌体,反复洗涤、烘干(60~65℃),研细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