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黔玉3号栽培密度及氮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对春播玉米黔玉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在施等量底肥和管理一致的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5.1万~5.55万株/hm~2的密度水平和825~975 kg/hm~2施氮量水平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和花后控水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采用施纯氮10kg/667m2、15kg/667m2、20kg/667m2(分别用N1、N2、N3表示)和40%~50%、60%~70%、80%~90%(分别用W1、W2、W3表示)3种土壤含水量进行处理,研究了氮肥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80%~90%)或过低(40%~50%)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最终使产量降低。水分生产效率,则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表现为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穗粒数,但过多(20kg/667m2)或过少(10kg/667m2)施氮均不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导致减产。而对于水分生产效率,表现为增加施氮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而施氮量过高(20kg/667m2)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导致水分生产效率下降。因此,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技术,调控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肥料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7 500株/667 m2、施纯氮22 kg/667 m2和基、腊、苔花肥配比4∶2∶4是苏油4号获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达到207.33 kg/667 m2。(2)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是施肥水平,其次是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3)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呈增多趋势,但在低密度条件下,受肥料运筹影响;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肥料运筹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水平对每角粒数起正向作用。(4)苏油4号高产栽培的主攻重点是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含油率、蛋白质含量降低;就肥料运筹而言,随着基、腊肥的增加,苔花肥的减少,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稻玉香油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级稻玉香油占进行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6~12 kg,超级稻玉香油占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高氮(每667 m2施氮12 kg)处理与中氮(每667 m2施氮9 kg)处理间以及中氮处理与低氮(每667 m2施氮6 kg)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其增产原因是玉香油占施氮后低位和高位分蘖较多、叶面积发育较好、干物质积累较多,导致有效穗数较多、穗子较大、籽粒充实良好,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审定的紧凑型玉米黔单10号,在每穴施等量基肥的条件下,于2000~2001年进行了栽培密度、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夏播黔单10号的产量随密度和追N量(尿素)的增加而提高,反之则低.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密度间、肥料间、年份间、密度×年份的产量差异均达1%极显著水平.每667m2最佳密度3 500~4 000株和追N量(尿素)40 kg,平均产量为810.64~910.83 kg/667m2,较3 000株/667m2和追氮量20 kg/667m2(CK)的增产18.59%~19.9%.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与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稻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施氮量、三种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粳稻武粳15产量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20kg/667m2及6万苗/667m2、22kg/667m2及4万苗/667m2、22kg/667m2及6万苗/667m2处理产量较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与之相反。可见,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或在较高施氮水平下减少基本苗,能够促进或控制群体总量的目的,增加有效分蘖的比例,建立合理协调的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综合来看,20kg/667m2及6万苗/667m2(A2B3)、22kg/667m2及4万苗/667m2(A3B2)、22kg/667m2及6万苗/667m2(A3B3)的处理,既促进了稻苗个体生长,又能协调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理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春玉米品种强盛16、屯玉99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施氮量和4个种植密度,通过统计穗长、穗粗、穗质量、秃尖长、百粒质量和产量,分析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种植密度有利于穗长,不利于秃尖长.种植密度对穗粗、穗质量、百粒质量影响不大;在玉米产量方面,强盛16、屯玉99表现出协同性,均随着种植密度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强盛16最佳的种植密度为6.0×104株/hm2,屯玉99最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施氮量对玉米的穗长影响不明显,对穗粗、穗质量、秃尖长有明显影响,但最终反映在百粒质量和产量上的影响却不明显;强盛16、屯玉99较佳的施氮量均为360 kg/hm2.通过对山西春玉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研究,强盛16获得最高产量为795 kg/667 m2,屯玉99获得最高产量为684 kg/667 m2.  相似文献   

9.
选用高产小麦泰山23号,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肥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钾水平条件下,施氮量(N)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蛋白质含量、磷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同一施氮钾水平条件下,施磷量(P2O5)在0~210 kg/hm2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磷肥农学利用率除不施氮条件下随施磷量增加升高外,其他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肥料利用率,每公顷施用N 180 kg,P2O5105 kg,K2O 105 kg为最优氮磷钾组合,其配比为1.7∶1∶1。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3414"施肥方案设计,对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的大白菜产量及养分最佳投入量进行分析,通过肥料效应方程对氮、磷、钾的肥料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元二次模型拟合,最佳施氮量为14.78kg/667m2,最佳产量为7078.6kg/667m2,最佳施五氧化二磷量为5.84kg/667m2,最佳产量为6973.69kg/667m2,最佳施氧化钾量为12.20kg/667m2,最佳产量为7230.2kg/667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玉米杂交种"贵单6号"进行不同密度、不同追施氮量二因素栽培试验,并在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贵单6号是一个丰产、稳产型的品种,影响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因密度引起的差异大于施氮量,其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措施。生产上,贵单6号采用栽培密度为3 500~4 000株/667 m2、追施肥量为25 kg/667 m2左右的配套栽培技术,可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玉米夏播的最佳密度为4850株/667m2。在本文研究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稻超高产如何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的难题,采取以肥(氮肥)控蘖代替排水晒田控蘖的措施,对杂交稻准两优527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上等肥力田重施底肥的基础上,12个处理中,处理5(667m2栽1.33万穴,穴栽2株带2蘖壮秧,施肥水平为:氮肥底肥占55%、分蘖肥占10%、穗肥占35%;钾肥底肥占40%、穗肥占60%)产量最高为823.3 kg/667m2。其次是处理3(穴栽3株带2蘖壮秧,施肥水平为:氮肥底肥占65%、穗肥占35%;钾肥底肥占40%、穗肥占60%),产量为805.7 kg/667m2。两者均可实现有效控蘖,产量达800 kg/667m2以上的超高产栽培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穗部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夏播玉米的最佳密度为5483株·667 m-2。在本研究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黔香优302在铜仁地区的播期与施肥量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追肥量(施尿素5 kg/667m2、10 kg/667m2和15 kg/667m2)间差异不显著;在中等基肥和栽插基本苗2.4万株/667m2的条件下,4月15日播种的处理平均产量616.3 kg/667m2,比4月5日和4月25日播种处理的平均产量增产极显著。4月15日播种,施追肥尿素15 kg/667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作壮籽肥栽培处理,最高可获得638 kg/667m2产量。  相似文献   

16.
在藤县藤州镇开展超级稻Y两优1号田间磷钾肥用量调整试验,研究县域不同土壤类型超级稻最佳磷钾施肥量。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用N 10kg、P2O52.8kg、K2O 8.0kg条件下,再增施磷肥对增加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有作用,但无增产作用,而且造成减产;在每667m2施用N 10kg、P2O54.0kg、K2O 5.6kg条件下,再增施钾肥对增加株高、有效穗、谷秆比起作用外,对稻谷增产不明显,甚至减产。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每667m2施N 10kg、P2O53kg、K2O 6kg。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水平对特色烟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烤烟的品质、产量,并改善烤烟的香气味类型,为优质烤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不同施氮水平(6.2kg/667m2,5.2kg/667m2,4.0kg/667m2)对特色烟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6.2kg/667m2,按照基肥和追肥6∶4的比例进行施肥,生产的特色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吃味均较好,杂气和刺激性小,品质最佳,其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也高于5.2kg/667m2和4.0kg/667m2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中农大甜413的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其商品穗质量为749.5kg/667m2,鲜穗质量为830.5kg/667m2,鲜籽粒质量为538.1kg/667m2,产量居第2~3位的分别是密度为5000、5500株/667m2的处理,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产量居第4~6位的分别是密度为4000、3500、3000株/667m2,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产量居第4~6位的3个处理与第2~3位的3个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加长、倒伏率提高。综合考虑,中农大甜413的种植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均匀设计在黔南烟区烤烟栽培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研究烤烟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烟叶平均单叶重、产量、产值、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评吸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黔南烟区无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施氮量8~8.5kg/667m2,密度1000~1100株/667m2(行距为110cm,株距为55~60cm),留叶数20~22片,可获得较理想的烟叶产量、产值、农艺性状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吉林东部半山区玉米-大豆轮作、连作及4个氮肥水平(0 kg/hm2(F1)、90 kg/hm2(F2)、180 kg/hm2(F3)和270 kg/hm2(F4))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处理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籽粒产量方面均优于连作处理,而对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并未形成优势;F3、F4处理在株高、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产量构成及产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的F1处理(P<0.05),高水平氮素(F3、F4)投入对穗粗、百粒重和籽粒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降低了秃尖长度,对行粒数及穗行数影响不明显(P>0.05);F3、F4处理较F1处理籽粒增产幅度达18.45%和16.52%。为此,在吉林东部半山区玉米轮作系统的氮肥施用量以180 kg/ hm2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