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辣椒资源,了解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素含量及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以54份辣椒资源为材料,测定其辣椒素含量和24个农艺性状,通过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探索辣椒素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资源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辣椒素含量均高于二氢辣椒素含量;辣椒素总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不同,呈现2种趋势,一是随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到最高值,红熟期略微降低,二是随果实发育,辣椒素总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到红熟期最高;不同大小辣椒果实的辣度级别分布不同,小果型辣椒辣度级别比大果型高;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6.16%,辣椒果面棱沟、单果重、辣椒素含量、果肩形状、果实横径、花冠色、花柱色、果实切面形状、果实纵径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具有良好的遗传变异性。辣椒各性状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果实纵径显著相关的性状最多,达到12个,幼果期、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辣椒素含量与果肩形状、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辣度、高含量辣椒素辣椒的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为辣椒生产种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熟期辣椒果实农艺性状和维生素 C 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熟期辣椒果实的农艺性状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果实转色期时采摘,辣椒的商品性和食用品质最优;辣椒果实的果长、果粗、果厚等指标随果龄增加而增加,果龄42 d(转色期)时趋于最大值;维生素C含量在绿熟期变化幅度略小,绿熟期后增加幅度较大,转色期至红熟期时基本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辣椒果实色泽与类胡萝卜素变化的相关性,为选育高辣椒红素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辣椒果实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结果】(1)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6种色素;青果期前合成的叶绿素和部分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后下降,青果期后合成的红色、橙色和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和辣椒红素含量高。(2)青果期乳白色、成熟期为红色品种共分离出12种色素,青果期色素含量较低;随着果实发育,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低,辣椒红素含量较高。(3)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橙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4种色素;叶绿素逐渐降解,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幅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和橙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高,没有合成辣椒红素。(4)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黄色的品种共分离出9种色素;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逐渐降解,没有合成新的类胡萝卜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低。【结论】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颜色类型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青果期为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为选育高辣椒红素的理想材料;不同颜色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进行辣椒无公害栽培,了解套袋对果实VC含量的影响,以cv.B54辣椒为试材,采用黄色透气纸袋对花后25d后的辣椒进行套袋处理,以相同条件下的不套袋辣椒作为对照,研究生长期套袋对辣椒果实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成熟阶段的辣椒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果实中的VC含量均下降,其中绿果期和红果期VC含量下降较为明显,转色期下降较少;通过对果实整个生长期套袋发现,无论对照还是处理,随着辣椒果实的不断成熟,果实中的VC含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套袋果实中VC的含量始终低于对照。这些结论表明套袋对于辣椒果实VC成分的积累有着一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期播种试验的辣椒种植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飞  梁平  谷晓平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157-160
为分析辣椒不同发育时段的适宜气象条件,研究辣椒种植适宜的生长时段,采用了5期分期播种试验,开展辣椒生育期、气象条件及产量观测,并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夏2季播种的辣椒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辣椒整个发育期逐渐缩短、总积温逐渐减少,小区产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温度满足辣椒生长条件下可适时早播。辣椒进入采摘期以前各发育期的长短与发育期内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关系,降水过多易导致辣椒渍害发生,辣椒进入采摘期以后,采摘期长短与同期降水量呈现正相关,降水量过多影响果实成熟和正常采收。辣椒齐苗到移栽期、始花到始摘期、始摘到末摘期与其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对辣椒叶片数生长、辣椒花期授粉及果实产量形成、果实的着色和采收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椒果实低温贮藏及冷害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研究了辣椒果实采后在10℃、7℃、4℃、1℃四个不同温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贮藏效果、以及低温下冷害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10℃是辣椒果实冷藏的安全温度,采后初期的低温虽明显地抑制了辣椒果实的后熟,但随贮期的延长,7℃及以下的低温均对果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冷害,表现为果实的呼吸强度、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异常开高;冷害指数的变化与腐烂指数的变化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4℃处理的辣椒果实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辣椒植株具有假二杈分枝,每一个分枝节位处依次坐果的特性.为探究不同节位辣椒果实的风味及营养价值差异,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对不同节位(门椒、 对椒、 四门斗、 八面风、 满天星)辣椒果实的辣椒素类物质、 γ-氨基丁酸(GABA)、 叶绿素、 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不同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基于水分-品质响应温室作物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方法】以陇椒1号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对温室辣椒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进行灌溉调控,研究不同处理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结果】温室辣椒产量对果实成熟期的灌溉调控最为敏感,在此生育期不宜实施灌溉调控。开花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辣椒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低,而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对灌溉调控的响应程度较高。产量和品质与耗水量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来描述。【结论】通过灌溉调控将60 cm土壤含水量在开花坐果期控制在45%~60%田间持水量(θf),在苗期和果实成熟期控制在80%~90% θf,在节水和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是西北旱区温室辣椒可行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贵州辣椒的贮藏特性,选择适用于贵州辣椒的贮藏方法,以贵州地方辣椒(党武辣椒)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辣椒贮藏效果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辣椒果实腐烂指数、后熟指数不断上升,果实硬度、叶绿素、VC和果实含水量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先升高后下降。且3个温度处理(7℃,9℃,11℃)均能减缓腐烂指数和后熟指数的上升速度及果实硬度的下降速度。其中,9℃处理的效果较为理想,7℃处理则发生冷害,不利于辣椒贮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时期对辣椒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日光温室辣椒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陇椒5号’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设置2个施肥时期,T1处理氮肥和钾肥各基施30%,其余氮肥和钾肥均在门椒期(6月1日)、对椒期(7月12日)、结果盛期(8月12日)、结果后期(9月12日)追施,T2处理氮肥和钾肥在定植45d(6月15日)后每隔15d追施一次,T1,T2处理磷肥全部基施且施肥量相同.测定辣椒叶片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两种施肥时期相比,T2处理较T1处理辣椒叶片Pn,Gs,Tr,Fv/Fm及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41.2%,58.5%,32.3%,2.6%,73.4%,8.3%和5.9%,T2处理硝酸盐含量与T1处理相比显著降低,降低了18.9%.整个生育期,T2处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结论】辣椒定植45d后每隔15d施入一次氮肥和钾肥显著改善了辣椒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了辣椒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中草药处理下辣椒的贮藏特性,选择适宜的辣椒贮藏方法.[方法]以贵州地方辣椒品种为材料,探讨了3种不同中草药浸提液处理对4个辣椒品种的贮藏效果及其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不同的中草药处理在不同辣椒品种上的表现不尽相同,青蒿处理下,4个辣椒品种在各贮藏时期的腐烂指数和后熟指数均最低,与对照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VC含量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质与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综合而言,青蒿处理对延缓辣椒果实叶绿素含量、VC含量、果实含水量的降低及MDA含量升高较其他处理效果好.[结论]研究可为贵州辣椒贮藏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曾莉  刘颖圣  徐小万 《农学学报》2023,13(11):55-59
为研究赏食兼用型辣椒花瓣和果实紫色性状遗传机制,以白辣观赏椒F7和紫辣观赏椒F8作亲本,构建6个世代群体(P1、P2、F1、F2、BC1、BC2),采用目测法分析6个世代群体的花色、青熟期果色性状,研究辣椒花瓣和果实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结果显示,F1代辣椒花瓣和青熟期果实均表现为紫色,说明辣椒花瓣和青熟期果实的紫色对白色均为显性,F2代分离群体紫色和白色都符合孟德尔3:1的分离比例,表明辣椒花瓣和青熟期果实紫色花瓣性状各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BC1代分离群体紫色和白色都符合1:1的分离比例;BC2代辣椒花色和果色均表现为紫色,但有颜色深浅的区别,表明控制辣椒花瓣和青熟期果实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辣椒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以黔椒4号、Y-187、火焰山和绿炬为材料,设置品种与氮素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品种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之间以及果实干重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引入校正系数K和M构建基于生物量的辣椒果实几何参数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关系可用幂指数方程表达,果实干重随体积呈线性变化。运用独立试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初步检验,模型对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辣椒果实的主要几何参数,为构建辣椒功能—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亚硒酸钠为外源硒肥,通过在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硒肥的方式,探索硒肥对辣椒产量和不同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富集规律,为富硒辣椒的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硒浓度在10 mg/kg以上时可使辣椒增产7.50%~10.8%;辣椒不同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富集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苗期时,辣椒植株硒含量随土壤硒浓度增大呈现显著的先增大后降低而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开花坐果期时辣椒叶部硒含量呈现持续增加态势,茎部及根部富硒规律与叶部存在明显不同;收获期时,辣椒叶部硒含量明显高于植株其他器官,各器官硒含量高低依次排序为:叶>根>果实>茎;单株辣椒果实的硒累积量变化规律与辣椒果实硒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并在10 mg/kg浓度处理水平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辣椒产量、硒含量及果实硒累积量因素后认为,10 mg/kg的土壤硒浓度是最适合辣椒进行富硒栽培的土壤硒浓度。  相似文献   

15.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杂交种,果实绿色,皮薄,味辣,螺丝状,果实膨大初期为皱缩状,后变光滑,果长20~30厘米,果肩宽3厘米,单果重为50~60克,耐辣椒疫病,抗病毒病,耐低温寡照,长势好,结果性强,667米~2产量在3500~4000千克,适合于日光温室及大棚栽培,露地亦可。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优于其它辣椒品种。二、播种育苗1.播种时间和田地区秋冬茬栽培最佳播期为6月15~20日。  相似文献   

16.
辣椒属茄科茄果类蔬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浆果,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类胡萝卜素、有机酸等,为人们喜爱的大宗蔬菜之一,辣椒栽培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1品种选择辣椒的耐寒性较差,寒地种植辣椒应针对寒地的温热条件选择早熟、熟期一致、丰产、抗病性(尤其抗病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辣椒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的增产效应,提高辣椒地膜覆盖栽培水平,对黔辣2号进行了白色、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时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辣椒比对照露地栽培辣椒挂果期长,果实成熟早,生育期延长5~8d,提前早熟6-10d,株高提高4.24~5.96 cm,分枝层数多1.68~2.33层,单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不同地膜覆盖方式下辣椒株高及果实生长发育与坐果时间的关系,建立产量预测模型,为区域辣椒覆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2020—2021年开展2轮辣椒垄作覆膜种植试验,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和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辣椒株高、果实鲜质量以及果实纵、横径的影响,构建植株株高以及果实生长发育Logistic模型,通过实测值验证模型的模拟精度,并使用Logistic模型预测不同覆膜方式处理下辣椒的最高产量。【结果】除对膜下种植处理株高的决定系数(R2)<0.88、均方根误差(RMSE)>20%以及对无膜种植处理果实横径的R2<0.70、RMSE>20%外,建立的模型对模拟辣椒植株生长、果实纵径和横径随坐果时间的生长以及对辣椒产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昆明地区不同覆膜方式处理下辣椒植株高度和果实生长随生育时间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湘研五号”辣椒为材料,对不同成熟期吸收磷的特性和磷在植株与果实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成熟期吸收磷的数量最多.植株花期对磷需求迅猛增加,需求量以结果期最大;植株中磷的分布量按花、果实、叶、茎和根的顺序递减;果实中磷的分布量红椒高于青椒,种子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辣椒GB14和GB38果实发育过程中酶切位点的甲基化,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辣椒红素调控规律、在辣椒遗传育种中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辣椒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DNA甲基化修饰进行分析。【结果】DNA半甲基化条带比率与全甲基化条带比率均随着籽粒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升高,两种辣椒果实绿熟期和红熟期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比例分别为36.51%、36.38%、35.57%和35.45%。对甲基化表现呈多态性变化的8个片段回收、测序分析表明,DNA甲基化发生的位点既存在于基因组的编码区,也存在于非编码区。【结论】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修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CGG位点的半甲基化水平与辣椒红素积累呈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