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无IBDV母源抗体的健康滨白1日龄公雏接种IBDV,同时设健康对照鸡。接种鸡及对照鸡均分成两组。接种鸡中的一组在14日龄时经点眼、滴鼻免疫接种La Sota苗,对照鸡的一组也进行同样免疫,称为感染一次免疫鸡和对照一次免疫鸡;感染鸡的另一组在首次免疫(14日龄)后2周(28日龄)进行ND二次免疫,对照鸡的另一组也进行同样处理,称为感染二次免疫鸡和对照二次免疫鸡。在免疫后不同时期检测各组鸡法氏囊、胸腺、脾脏、直肠扁桃体及哈德尔腺IgG、IgM及IgA生成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一次免疫鸡免疫器官组织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一次免疫鸡;感染二次免疫鸡免疫器官组织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仍明显低于对照二次免疫鸡,但高于感染一次免疫鸡,表明IBDV感染鸡对ND疫苗呈现全身及局部体液免疫应答抑制,而二次免疫具有免疫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2.
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联合免疫母鸡后的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免疫学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感染CIAV、IBDV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明显未免疫对照组、联合免疫组和联合免疫攻毒组,表明感染CIAV、IBDV的雏鸡全身免疫功能显著下降,CAI-IBD联合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T细胞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较未免疫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CIA-IBD联合免疫母鸡可使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强,能抵御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3.
CpG ODN对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20只来航系SPF鸡随机分成对照组、注射CpG ODN组、IBDV活疫苗点眼免疫组及IBDV活疫苗 CpG ODN免疫组,每组30只,于7日龄时对试验鸡进行初次免疫,21日龄时进行加强免疫,28日龄时用IBDV野毒株攻毒。检测不同时间的IBDV特异性抗体效价、血液和脾淋巴细胞的Con A刺激指数(SI)。结果表明,CpG ODN处理后脾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强于血液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CpG ODN的使用使血清中IBDV特异性抗体产生时间提前7d,抗体效价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仅用CpG ODN处理就可使1/3的鸡攻毒后迅速产生高效价(约1:3000)的特异性抗体,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证明CpG ODN能增强IBDV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无IBDV母源抗体的1日龄健康滨白公雏接种IBDV后,于不同时期检查其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及哈德尔腺中IgG,IgM和IgA生成细胞的数量。结果表明,1日龄IBDV感染全身及局部免疫器官组织中三种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鸡,呈现体液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9 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体的相互作用 Faragher等(1972)首次描述了IBDV引起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新城疫免疫应答抗体下降。Ivanyi等(1976)发现,雏鸡于1日龄感染则对人血清白蛋白和绵羊红细胞的抗体应答能力降低50%。与之相比,3周龄感染IBDV则不引起免疫抑制,但感染鸡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并有50%的死亡率。1日龄或21日龄感染均可引起法氏囊滤泡萎缩。从而  相似文献   

6.
玉屏风散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验证传统中药方剂玉屏风散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玉屏风散以高(A)(1%)、中(B)(0.75%)、低(C)(0.5%)剂量拌料饲喂7日龄雏鸡,连喂12 d;14日龄用法氏囊疫苗免疫,分别于21、28、35、42和49日龄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BDV抗体;于21和35日龄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于21、35和49日龄用碳粒廓清试验测定外周血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表明,玉屏风散可显著提高血清IBDV抗体水平,28日龄后A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日龄后B、C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数量及CD4+/CD8+值在21日龄时A、B组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35日龄时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玉屏风散也能提高鸡外周血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A组效果最好(P<0.05或P<0.01).结果提示,玉屏风散可提高雏鸡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分别用马立克氏病(MD)三价苗和HVT疫苗肌肉注射免疫1日龄雏鸡,在10、20、40、60和90日龄以兔抗鸡IgG、IgM和IgA重链抗血清为一抗,用彩色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的IgG、IgM和IgA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雏鸡MD疫苗免疫后,法氏囊和脾脏的IgG、IgM和IgA抗体生成细胞较对照鸡显著增多,盲肠扁桃体以IgA抗体生成细胞为主、哈德尔腺以IgG抗体生成细胞居多的三种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三价苗免疫鸡的抗体生成细胞显著多于HVT疫苗免疫鸡。说明MD疫苗免疫鸡全身免疫器官、呼吸道和消化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体液免疫反应显著增强,三价苗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明显高于HVT疫苗免疫鸡。  相似文献   

8.
将鸡传染性法代囊病病毒(IBDV)BX株抗原和IBDV高免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初步制备了无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1~5(分别含有32、8、4、0.5及0.125单位IBDV中和抗体),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1~5及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低母源抗体水平雏鸡,免疫后9 d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28 d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9 d,复合物疫苗1~3免疫组鸡法氏囊正常,复合物疫苗4、5免疫组和BX株活疫苗免疫组分别有2/10、4/10和5/10的试验鸡法氏囊出现了病变;免疫后28 d,复合物疫苗1~5免疫组和BX株活疫苗免疫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8.34log2、9.60log2、9.21log2、7.88log2、9.50log2和9.12log2,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100%、100%、80%、90%和80%。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2、3(分别含8、4单位IBDV中和抗体)免疫1日龄低母源抗体水平的雏鸡效果最好,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二价弱毒细胞苗对具有较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在14日龄首免,28日龄二免,试验鸡分别在21、28、35、42日龄采血,分离血清,用IBDV的血清I型病毒为抗原(病毒滴度为108.26TCID 50/0.1mL)在鸡成纤维细胞(CEF)进行中和实验,VN抗体分别为114.3,1124,2232,5036,表明该疫苗在免疫初期中和抗体滴度高.该方法准确且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的首免日龄,用简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VN)对白莱航鸡的IBDV抗体进行测定.1日龄雏鸡来源于未免疫的或接种过2-4次IBDV疫苗的种鸡群,雏鸡在1日龄,15日龄或28日龄用中等毒力的IBDV活疫苗免疫1次.当母源抗体水平在Log_2~8或Log_2~9时(24-28龄)对首次接种的免疫反应良好,电子计算机辅助系统增加了ELiSA的检测速度.并且有着同VN试验同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已报道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特异性抗体在鸡体抵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有关抗IBDV的中和抗体应用于自然靶细胞系统的研究还很少。本文研究了被母源抗体中和后的IBDV对鸡胚(CE)细胞、脾附着细胞、脾淋巴细胞、LSCC—1104—X—5及LSCC—1104—B—1系细胞(以下称B系细胞)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SPF雏鸡,免疫后9d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14、21、28d对各组鸡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21d及28d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后9d免疫复合物疫苗组鸡法囊正常,活疫苗组鸡法氏囊全部明显萎缩;免疫后14、21、28d,免疫复合物疫苗组鸡IBDV中和抗体分别为2.9±0.99、8.1±0.88和10.6±1.78,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分别为3.3±1.14、8.3±1.16和9.2±1.23,免疫后21d及28d疫苗免疫组均100%保护。试验证明免疫复合物疫苗比活疫苗更为安全,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SPF雏鸡产生比活苗更高的IBDV中和抗体,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以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1日龄肉用雏鸡,在感染后5、25、45d采取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用彩色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查免疫器官组织中IgG、IgM和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MDV感染雏鸡的法氏囊、脾脏和哈德尔腺中以IgG抗体生成细胞居多,IgG、IgM和IgA抗体生成细胞均较正常对照鸡显著减少;盲肠扁桃体中以IgA抗体生成细胞居多,IgA、IgG和IgM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鸡。由此表明,MDV感染鸡全身免疫器官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粘膜体液免疫机能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4.
鸡贫血因子病局部粘膜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贫血病毒感染1日龄AA雏鸡,以未感染同龄AA雏鸡的对照,在感染后7,14,21,28,35,42,49日龄检测其哈德尔腺及盲肠扁桃体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中IgM、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7.
雏鸡1日龄感染鸡贫血病毒(CAV),8日龄接种Lasota疫苗,以未感染免疫雏鸡为对照,于免疫后7、14、28d检测其哈德尔腺和盲肠扁桃体T细胞及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以及泪液、胆汁HI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感染CAV雏鸡接种ND疫苗免疫后哈德尔腺、盲肠扁桃体的T细胞和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以及泪液、胆汁HI抗体滴度,均较未感染免疫雏鸡明显减少。表明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粘膜免疫防御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雏鸡1日龄感染鸡贫血病毒,8日龄接种Lasota疫苗,以未感染免疫雏鸡为对照,于免疫后7、14、28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凝抑制抗体(HI)滴度;胸腺、法氏囊、脾脏T细胞、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及T、B细胞增殖反应;胸腺、脾脏细胞因子IL-2、IFN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感染CAV雏鸡Lasota疫苗免疫后,其血清IgG、IgM、IgA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减少,HI抗体滴度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T细胞、抗体生成细胞数量降低及T、B细胞增殖反应减弱,胸腺、脾脏IL-2及TNF诱生活性降低,表明其细胞免疫和体流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均未感染免疫雏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随着 IBDV变异株的出现 ,发病鸡常不产生法氏囊的肉眼病变 ,由于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亦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和法氏囊坏死 ,所以 ,采取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 IBDV感染并不完全可靠。由于主动性抗体应答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大多数雏鸡都带有母源抗体 ,因此血清学早期诊断也不完全可靠。该试验采用本所研究的 IBD快速试纸与经典的琼扩试验 ,在对 IBDV的检测效果上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IBD快速检测试纸 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制备提供。1 .2 试验鸡  1日龄试验鸡 30 0只由河南农业大学试验鸡场提…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免疫母鸡后,对其于代雏鸡免疫器官的抗体生成细胞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疫苗免疫母鸡后,于代雏鸡免疫器官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较未免疫对照于代雏鸡明显增加;强毒攻击于代雏鸡后,免疫攻毒组雏鸡免疫器官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明显高于未免疫攻毒组雏鸡。表明CIA疫苗可使于代雏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增强,能抵御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