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牛蛙以其肉味鲜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喜食。近年来人工养殖的方式有:池塘养殖、室内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等。笔者在牛蛙饲料市场的调研中,接触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发现牛蛙的生产发展受到疾病与饲料的制约,现把牛蛙的常见病及其防治总结如下: 1.蝌蚪常见病的防治 1.1车轮虫病 流行于5~8月份,多发生在放养密度大,饵料不足,蝌蚪体瘦,生长发育迟缓的蛙池内。病因:受车轮虫感染。症状: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尾巴发  相似文献   

2.
牛蛙蝌蚪车轮虫病的防治1995年,笔者在台商独资杭州渔旺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牛蛙的集约化养殖。公司采用台湾的养殖方式,饲料为全价颗粒膨化料。七月初,由于水源管理不善,导致了养殖蝌蚪大量寄生车轮虫,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后经治疗得以控制。现将防治方法介绍于...  相似文献   

3.
采用鱼粉和豆饼作饲料蛋白源,经过合理配比,配合成6组不同营养水平的人工配合饵料,以平均全长2.56cm,体长1.08cm,平均尾重0.28g的牛蛙蝌蚪为饲喂对象,经过75天的饲养结果表明:牛蛙蝌蚪生长迅速、发育完全、个体大。其中以第V组最为显著(蛋白质44.44%)。  相似文献   

4.
配合饲料、变态素对蟾蜍蝌蚪变态的影响熊晓英(江西省水产科研所)近年来,牛蛙、美国青蛙得到广泛养殖。关于蛙类的繁殖、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都见过报导,但有关配合饲料,变态素对蝌蚪变态的影响还未见过报导,本试验将用特制的配合饲料,一定浓度的变态素来研...  相似文献   

5.
1.肤霉病 病因:牛蛙、蝌蚪皮肤损伤后,由水霉菌感染所致,病原体是水霉菌。 症状:霉菌从牛蛙、蝌蚪损伤部及蝌蚪尾部,长出肉眼可以见到的棉絮状菌丝。随着病情的扩散,导致损伤部位四周长满分枝的菌丝,致使牛蛙、蝌蚪活动迟缓,觅食困难,并易造成其它疾病并发,使牛蛙、蝌蚪死亡。 预防:避免皮肤损伤,保持水质清洁。鱼池定时消毒。  相似文献   

6.
邵闯  秦守旺  朱波  张俊智  戴济鸿  戴振炎  胡毅  陈开健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07-109607
为研究投喂策略对牛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投喂标准,实验分别设置了4种投喂频率(1、2、3和4次/d)与4个投喂水平(4%、6%、8%和10%)饲养牛蛙蝌蚪,以探究牛蛙蝌蚪合适的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表明,投喂3次/d或4次/d的牛蛙蝌蚪在实验周期内的变态率显著高于投喂1次/d或2次/d的牛蛙蝌蚪,且投喂3次/d的牛蛙蝌蚪增重率最大。变态率与投喂量的比值(MFR)随投喂频率增加而上升,2、3或4次/d显著高于1次/d。投喂频率对已变态牛蛙蝌蚪的肝脏组织结构及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投喂水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周期内牛蛙蝌蚪变态率随投喂水平增加而上升,且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的均重显著高于4%与6%组,但已变态牛蛙蝌蚪肠道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升高而降低。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肝细胞脂滴含量明显增多,脂肪沉积现象明显。8%投喂水平组有益菌属暖绳菌属(绿弯菌门)与鲸杆菌属(梭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一定程度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结构。研究表明,牛蛙蝌蚪每日投喂3次,综合投喂水平8%左右,蝌蚪的生长发育性能较优,兼顾了牛蛙养殖生产效益与蝌蚪肝肠健康,促进了牛蛙产业健...  相似文献   

7.
牛蛙属两栖动物,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便开始进入冬眠,直到第二年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冬眠才结束。牛蛙在冬眠期间怎样管理呢? 1.提高冬眠前的营养水平。在牛蛙进入冬眠前的一个月,要给牛蛙增加营养,多投喂高蛋白饲料,增强牛蛙体质,提高抗寒能力。2.早期孵出的蝌蚪,应及早加强饲养,促其早变态,以  相似文献   

8.
方德强 《海洋渔业》1994,16(1):27-28
<正> 一:肤霉病 病因:牛蛙、蝌蚪皮肤损伤后,由水霉菌感染所致,病原体是水霉菌。 症状:霉菌从牛蛙、蝌蚪损伤部及蝌蚪尾部,长出肉眼可以见到的棉絮状菌丝。随着病情的扩散,导致损伤部位四周长满分枝的菌丝,致使牛蛙、蝌蚪活动迟缓,觅食困难,并易造成是他疾病并发,使牛蛙、蝌蚪死亡。 预防:避免皮肤的损伤,保持水质的清洁。池子定时消毒。  相似文献   

9.
沼泽绿牛蛙蝌蚪对盐度和酸碱度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沼泽绿牛蛙蝌蚪对不同盐度和酸碱度的需受性试验,得出沼泽绿牛蛙蝌蚪对盐度在24、48、96h平均忍受限(TLm)分别为813、750、638g/L,安全浓度为191g/L;在pH值42~1050,沼泽绿牛蛙蝌蚪至少可存活96h。  相似文献   

10.
牛蛙养殖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是疾病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大,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牛蛙养殖周期比较短,牛蛙养殖几年后,近亲繁殖比较严重,造成品种退化,体质弱,抗病力降低。2.养殖环境差,牛蛙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塘淤泥较多,水质污染严重,使病菌繁殖加快,造成疾病传播。3.牛蛙是水陆两栖的变温动物,因此既要考虑到水质,又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特别是水温变化。夏季牛蛙喜潮湿、阴凉,若遮荫工作做得不好,牛蛙易患病死亡。4.大家都知道牛蛙是由蝌蚪变态而来,因此蝌蚪的培育十分重要,蝌蚪若患病…  相似文献   

11.
牛蛙蝌蚪生物学性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荣 《内陆水产》1997,22(3):10-11
同批牛蛙蝌蚪生长个体差异大,其体长组成呈正态分布;经统计方法算出牛蛙蝌蚪(长腿前)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式为:W=4.676X10-4·L2.757(r=0.9967);根据牛蛙外科由小到全变态分七个阶段的体长、体重、肠长、肠长/体长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牛蛙蝌蚪在生长过程中食性由偏植物食性到混合食性逐步向偏动物食性转化。  相似文献   

12.
牛蛙的越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 《齐鲁渔业》2002,19(10):33-34
牛蛙的安全越冬是牛蛙养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下,牛蛙一般从11月份至来年3月份处于越冬期,在近5个月的时间内,气候严寒,空气干燥,牛哇要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因此,认真做好牛蛙的越冬工作,对于牛蛙养殖的成败与否有着重要意义。1 蝌蚪的越冬管理蝌蚪耐寒能力较强,在北纬40度以南自然冬眠死亡个很低,但出肢后尾部消失前,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在越冬前首先要控制好蝌蚪的变态,其次,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越冬方式,并采取相应的越冬管理措施。有条件的也可发展控温养殖,不让蝌蚪冬眠,按正常饲养管理进行。蝌蚪只能在水中越冬,常用的  相似文献   

13.
牛蛙蝌蚪一般经越冬至5月末6月初,当气温回升到24℃以上时,开始发生变态。牛蛙由蝌蚪(幼体)转变成成体这一过程,称为变态,整个变态时间约70—80天。但在整个变态中有两个危险期:一是在前肢即将长出的阶段,此时,蝌蚪的呼吸由鳃转为肺进  相似文献   

14.
牛蛙人工繁殖技术小结1993年~1995年我站在发展牛蛙养殖生产过程中,利用水泥池240m’共繁殖春季牛蛙蝌蚪310万尾,秋季蝌蚪205万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1.建好种蛙池与孵化池,防止敌害生物入侵种蛙池规格为5...  相似文献   

15.
陈德权  章爱华 《内陆水产》2002,27(10):34-35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牛蛙及其蝌蚪和其它动物一样,由于活动范围小、饲养密度大、水体环境的恶化和本身抵抗能力的下降,会发生多种疾病,影响养蛙的经济效益。目前牛蛙疾病的防治技术还不够成熟,有些疾病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生态环境,减少牛蛙生病。1蝌蚪的疾病及其防治蝌蚪的疾病较多,主要是水霉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1.1水霉病病原体为水霉菌。该病主要由于牵捕和搬运蝌蚪操作不慎或因寄生虫破坏皮肤,致使水霉菌的动孢子从蝌蚪伤口侵入寄生。它吸取蝌蚪皮肤里的养料并迅速萌发。水霉菌…  相似文献   

16.
美洲牛蛙入侵欧洲引进北美牛蛙Ranacatesbeiana蝌蚪引起的潜在环境问题受到了公众的关注。这些外来蝌蚪一旦变成小蛙,便很容易逃走。更糟的是有人故意把它们放养到池塘、湖泊、河流和湿地中去。牛蛙在建立了自己的栖息地后,与本地的青蛙竞争食物。199...  相似文献   

17.
牛蛙繁殖及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牛蛙能在沈阳地区繁殖和生长,研究了牛蛙繁殖和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牛蛙的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养殖、幼蛙疾病防治、投喂的饵料等,为沈阳地区的牛蛙繁养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牛蛙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其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牛蛙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1 气泡病:发生在蝌蚪阶段,患病蝌蚪身体膨胀,仰游在水面,肠道内充满气体。防治方法:将蝌蚪捞出置于清水中暂养1~2天,不投饵,或投喂些煮熟的麸皮、米糠等。若发病不严重时,可迅速注入清新水。  相似文献   

19.
牛蛙的五次生命危险期及其对策一、牛蛙蝌蚪的后肢长出时,为牛蛙的第一个生命危险期.在24—48小时内,如不加以注意,必遭死亡。因为在此期间因许多蝌蚪栖息在一起,每有一种细菌发生,一旦扩散,会导致池中所有蝌科全部死亡.对策:一要给栖息条件和场所;二要减少...  相似文献   

20.
1995年6月,我们从锦州市长城实业公司梁山分公司引进牛蛙蝌蚪,在范县全滩区的陆集乡柯沙窝村进行了建池单养牛蛙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实践证明:5月下旬的蝌蚪,养至10月底,平均规格达225克,养至第二年10月份,平均规格达500克以上。亩产牛蛙2410干克,亩利润2.5万元。经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生产经验,现就牛蛙养殖实用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