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热性传染病,是规模化猪场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传染病。一旦发病,将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文章简述了规模化农场暴发猪丹毒的发病情况,实验室诊断以及诊治措施,以期有效控制猪丹毒,降低猪丹毒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猪丹毒在规模化猪场时有暴发,本文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治疗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结果,诊断两个规模化猪场发病为猪丹毒,并结合猪场实际,分析了发病原因,推荐了免疫方法,提出了中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欢 《动物保健》2014,(7):50-50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性或慢性经过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由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猪丹毒病例在规模化猪场已很少见,但在一些饲养条件较差的猪场仍偶有发生。一家猪场发生一起以高热不退、皮肤红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过本人诊断,确诊为猪丹毒。现将该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中国10个省市36个规模化猪场猪丹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欧洲、亚洲、澳洲和美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江西省南昌市某规模化猪场的母猪出现了急性死亡的现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诊断为急性猪丹毒病。猪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综合性处理措施和针对性用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l生或慢性经过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由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猪丹毒病例在规模化猪场已很少见,但在一些饲养条件较差的猪场仍偶有发生。2013年3月6日,固始县李店乡周圩村一家猪场发生一起以高热不退、皮肤红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9):98-101
为掌握现代规模化猪场主要细菌性疫病的流行状况,本研究运用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方法对贵州省10家规模化猪场的220份样本进行了检测及细菌鉴定,以实现对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等常见病原菌的调查。结果表明:10家规模化猪场中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及猪丹毒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25.5%、17.5%、31.5%、9.5%,说明这些规模化猪场存在的细菌性疫病主要由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链球菌感染引起,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上升,严重影响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做好这些疫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猪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或丹毒丝菌,属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是一种兼性,无芽孢形成的,非抗酸性,革兰氏阳性小杆菌。猪丹毒丝菌可以导致猪丹毒,是一种可以广泛流行的、能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疾病。近几年来,国内猪场陆续发生猪丹毒疫情,而且有的还表现为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7年7~8月份河南驻马店某规模化猪场因爆发猪丹毒,造成近10头母猪和120余头保育猪伤亡,现将诊治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养猪人,提起猪丹毒谁都不陌生。然而,这种疾病被提及的频率远远小于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以及猪瘟等疾病。随着中国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饲养环境和饲养模式的改善,加之疫苗和抗生素的使用,猪丹毒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猪场逐渐忽视对猪丹毒的防控。自2012年以来,该病突然在我国多地暴发或散发,并呈现发病增多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沉寂多年的猪丹毒卷土重来?目前国内猪场对猪丹毒的认识、防控思路上有哪些误区?猪场如何选择一款合理的疫苗?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细菌引起的一种猪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人畜共患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发病,但主要侵害育肥猪,该病主要发生在夏季炎热季节.该病在规模化养殖场很少发生,但是在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猪场时有发生.2016年5月,笔者所在的辖区一猪场发生以猪群集体高热不退,食欲骤减或不食,传播速度快,皮肤出现红疹板块为主要特点的病例,经诊断为猪丹毒病.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和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疹块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本文针对规模化猪场急性死亡的育肥猪采用了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诊断法,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分离菌对头孢类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高度敏感的特性,判定该猪场育肥猪死亡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所致。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取得了明显得治疗效果,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2.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架子猪、肥猪和母猪,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疹块型"及"慢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型",常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多年来,由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猪丹毒病例在规模化  相似文献   

13.
荣成市成山某猪场出现群发病,为确定发病的病原,结合猪丹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通过对临床上疑似猪丹毒病的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并使用显微镜镜检和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明确的诊断该群发病病例为亚急性猪丹毒病。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E.rhusiopathiae)所致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的属于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传染病。随着养殖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饲养密度,导致该病传播机会大大增加。最近几年,该病在猪场有明显抬头的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  相似文献   

14.
<正>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架子猪、肥猪和母猪,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疹块型"及"慢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型",常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多年来,由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猪丹毒病例在规模化猪场已很少见,并逐步令大多数猪场管理者疏于对其进行有效防范,最近几年,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霉菌毒素等)的日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对猪肉需求的不断增加,养猪从原始的农家散养逐步向科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就不断提高饲养密度,导致猪丹毒病的发病率增加,病毒的传播概率也不断增高。随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丹毒病在猪场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养殖户要充分重视猪丹毒的处理和防控。本文通过对猪丹毒病的诊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猪丹毒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周红英 《动物保健》2014,(8X):47-48
随着市场对猪肉需求的不断增加,养猪从原始的农家散养逐步向科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就不断提高饲养密度,导致猪丹毒病的发病率增加,病毒的传播概率也不断增高。随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丹毒病在猪场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养殖户要充分重视猪丹毒的处理和防控。本文通过对猪丹毒病的诊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猪丹毒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小型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病是由于猪丹毒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比较热性、急性的疾病,这是一种人与牲畜共同患有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皮肤紫红色疹块,疣状心内膜炎以及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等,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传染病。目前我国很多猪场没有对猪丹毒病进行有效的防治,而且由于猪场开始减少抗生素等,加之近年来气候条件的异常,使得猪的抵抗力逐渐下降,这种猪丹毒老病又出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中小型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22年5月中旬,莆田某小型规模化猪场的猪群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丹毒,经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后,猪群整体健康状况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不再有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猪丹毒在我国各地养猪地区普遍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各地规模养猪的兴起,对猪病的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了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猪丹毒一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近年来有的猪场停止了猪丹毒的免疫预防,加之综合防疫措施执行不力,致使有的猪场又有猪丹毒发生。现将笔者诊  相似文献   

20.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该病呈世界性广泛分布,炎热潮湿季节多发,主要感染3~12月龄猪,发病率一般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近年来,该病在江西、浙江、湖南、云南、福建等地均有发病的报道,这给猪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8月初,某规模化猪场哺乳舍内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