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0 mg/L CPPU处理在采收时明显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指标,促进了果实提早成熟。其中单果重与纵横侧径分别提高了11.35%、7.20%、6.21%与7.08%;蔗糖含量提高了12.93%;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与果糖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在20℃常温处理下,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达到可食状态时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0.74%、3.34%、4.42%;同时促进了呼吸高峰的提前,缩短了货架期。(3)在1℃低温贮藏末期,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11%、7.23%、11.11%,且果实硬度下降加快,缩短了采后贮藏保鲜期。综上所述,10 mg/L CPPU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重,提升果实内在品质,同时加快了果实成熟进程,缩短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秋季采收的“南天黄”香蕉为试材,研究了1-MCP香蕉专用保鲜包对高温(30℃)下分别放置10 ,15,20 d及乙烯催熟后香蕉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10,15,20 d后果实硬度,可溶性淀粉及原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果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果。在20℃低温催熟及贮藏期间,1-MCP处理10 d果实表现为在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淀粉、原果胶含量急速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急速上升,同期的对照果则表现为硬度、可溶性淀粉、原果胶含量缓慢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缓慢上升。至第7 d时,1-MCP处理与对照果上述指标相比基本没有显著差异。1-MCP处理10 d果实的色泽表现为L值和b值与同期对照果没有差异,但a值显著高于对照果。20℃低温催熟后贮藏期间,1-MCP处理15 d果实与10 d果实表现出相同的趋势。1-MCP处理20 d 果实在催熟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溶性淀粉、原果胶、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趋势与1-MCP处理10和15 d果实相似,但处理20 d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综合分析认为,60 ng/kg 1-MCP香蕉专用保鲜包处理“南天黄”香蕉高温放置15 d以内,20℃催熟及贮藏,既可增强果实的耐贮运特性,又能使催熟后果实正常软化、转色、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祁县的砀山酥梨果实为试材,从虎皮指数、果皮色泽、果肉硬度、SSC、乙醇含量等方面研究了4个采收期(9月8日、9月17日、9月26日和10月5日)果实在0?.5℃条件下以及9月26日采收的果实在4种(-1℃、0℃、1.5℃和5℃)低温条件下贮藏至翌年4月1日出库后在4种货架温度下(20℃、15℃、10℃和5℃)放置9天时果实虎皮病的发病规律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早采收(盛花后139天)和较低温度(-1℃)贮藏的酥梨果实出库后在20℃常温(对照)条件下货架期间硬度较高,但果皮颜色暗,虎皮严重,果实有异味;太晚采收(盛花后166天)和较高温度(5℃)贮藏的果实出库后在4种货架温度下虎皮病虽然轻,但果实有腐烂,有异味。建议山西晋中地区酥梨采收期为9月17日至26日,盛花期为148~157天(可适当晚采2~3天),贮藏温度为0~1.5℃,出库后货架(9天内)温度应低于15℃,货架温度越低(5~10℃),货架期间抑制虎皮病的效果和品质维持越好。  相似文献   

4.
摘 要:研究南果梨在(0?.5)℃冷藏180d后出库,不同货架温度及升温方式对南果梨品质及果皮褐变的影响,为南果梨贮藏保鲜技术及褐变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设5个货架温度(直接5℃、10℃、15℃、20℃和变温升至20℃处理,分别标记为Z5,Z10,Z15,Z20和B20处理),货架期间测定南果梨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货架温度越低,南果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维生素C(V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L*和h值下降越缓慢,果皮a*(a*<0)和b*(b*>0)值升高越缓慢,皮、肉和心乙醇含量积累越少,褐变指数及腐烂率越低。并且Z20货架与B20货架各项品质指标、果皮褐变指数及腐烂率无明显差异,但货架期间果皮褐变严重,失去其商品价值;低温(5-15℃)的货架温度能够显著抑制果皮褐变指数和腐烂率,维持较好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建议冷藏至次年的南果梨出库后不应放在常温(20℃)下,选择低温(5或10℃)运输及销售,货架温度5℃可销售一个月左右,货架温度10℃,建议一周内销售完,15℃建议5d内销售完。  相似文献   

5.
以‘台农1号’芒果为材料,研究了丁香和肉桂乙醇提取物处理对芒果在常温(22~25℃)贮藏条件下果实采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丁香和肉桂提取物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芒果果实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商品果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果实品质,延长货架寿命,其中丁香提取物的防腐保鲜效果优于肉桂。同时,丁香和肉桂提取物处理显著提高了贮藏期间芒果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和β-1,3-葡聚糖酶(GLU)防御酶活性及H2O2含量,抑制了了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外源抗坏血酸对香蕉果实常温后熟期品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 ‘巴西’香蕉为材料,用0.5% (质量体积百分比W/V)的抗坏血酸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为对照,0.03 mm厚聚乙烯打孔薄膜袋包装后,于常温(25±2)℃、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中贮藏。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有效抑制香蕉果实常温后熟期呼吸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果实的硬度和色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减少,同时有效抑制电导率的上升和丙二醛的积累。可见,抗坏血酸能够有效延缓香蕉的衰老进程,保持香蕉果实品质,抑制采后香蕉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从而延长香蕉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适于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合理采收期,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模拟货架期,研究在常温货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货架初期,采收期Ⅰ的翠冠梨果实Vc和TSS含量显著低于采收期Ⅱ与采收期Ⅲ;货架中期,采收期Ⅲ的翠冠梨其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呼吸强度以及Vc和TSS含量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的;在货架后期 ,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速率和均为采收期Ⅲ>采收期Ⅱ>采收期Ⅰ,色差指数和硬度三者无显著差异,Vc含量采收期Ⅲ和采收期Ⅱ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采收期Ⅰ,TSS和TA含量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显著高于采收期Ⅲ。综合各项指标,采收期Ⅱ的果实货架期品质优于采收期Ⅰ、Ⅲ的果实,为较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摘 要:为探讨不同浓度氧气处理对蟠桃果实冷藏后货架品质的影响,以 ‘玉露’蟠桃为试材,对冷藏期和货架期间果实失重率、腐烂率、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褐变度的等指标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0-1%和1-3%的O2对蟠桃果实造成了伤害,表现为果实腐烂发酵、产生严重异味;对照果实冷藏后期和货架期间,果实风味丧失,果肉褐变;3-5%、6-8%和8-10%的O2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肉褐变的发生,较好的保持了果实的固有风味和外观色泽,货架期间,果肉未发生褐变,其中以氧气浓度为3-5%和6-8%的O2处理效果较好。推荐‘玉露’蟠桃的气调冷藏的O2参数为6-8%。  相似文献   

9.
<正>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1期《高渗CO2和PE保鲜袋对冷藏及货架期"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王志华等)报道,为明确冷藏"砀山酥梨"适宜的保鲜膜包装,研究不同保鲜膜包装的"砀山酥梨"果实在(0±0.5)℃低温条件下冷藏150 d和210 d,常温20℃条件下放置24 h和货架9 d时果实呼吸强度、乙醇质量分数、虎皮病和果心褐变以及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贮藏210 d+20℃货架9 d时,对照(裸果)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普通冰糖橙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普通冰糖橙果实采后的科学处理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普通冰糖橙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BC蜡液(BC)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TD)处理,常温贮藏。对处理后的果实在不同时间节点检测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同时对皱缩度、风味和总体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并且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常温贮藏中后期,BC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实亮度;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固酸比差异不显著;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的果实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综合结果可知,BC蜡液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对减少普通冰糖橙果实腐烂率和保持果实新鲜度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探索自修复多层液膜处理采前涂膜处理对采后桂热82号芒果果实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芒果采后的贮藏保鲜提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以桂热82号为材料,于采前30 d对芒果果实进行以下处理,1% 壳聚糖浸涂(CTS)、自修复多层液膜浸涂(SMCM),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探讨这两种保鲜方式对芒果采后果实品质及保鲜的效应。结果说明,SMCM处理对芒果的果实品质和采后保鲜效应更好。SMCM处理可以抑制芒果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延缓芒果硬度、可滴定酸(TA)、可溶性糖(SSC)及VC含量的下降,更好的维持了芒果的果实品质,除此以外,其还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上升,降低了膜脂系统的伤害,提高了芒果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了芒果的抗氧化能力,对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因此,SMCM采前处理能较好的保持采后芒果果实的品质,减少膜脂系统损害、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提高了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可用于芒果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2.
以低温层积处理和室温干燥储藏下的黑果枸杞果实和种子为研究对象,以沙为基质,对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及不同沙埋深度下的出苗率、出苗势、出苗指数及恢复发芽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PEG 溶液胁迫下的CK组,低温层积处理种子和果实出苗率比室温干燥处理分别提高了60.00%和16.66%,起始出苗天数分别缩短了7、9 d,说明低温层积能有效破除黑果枸杞种子和果实的休眠,提高其出苗率和出苗速率。2)在-0.03、-0.10 MPa PEG 溶液高渗透势下,种子和低温层积果实的出苗指标与CK处理差异性不显著(P>0.05),表明轻度的干旱胁迫不影响种子和低温层积的果实出苗,未层积处理的果实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出苗各项指标呈阶梯式显著降低;-0.10 MPa PEG溶液的干旱胁迫成为黑果枸杞出苗的阈值。而干旱胁迫解除后,种子和果实仍能恢复萌发。3)种子和果实的最适播种深度分别为1和3 cm。可直接利用黑果枸杞果实播种育苗,是一件省时、省工且出苗率较高的一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主栽品种“台农一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5个不同成熟度采收百香果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外在品质及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果实呼吸强度、果皮皱缩指数和失重率呈增加趋势,果实Vc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好果率呈降低趋势,整体成熟度V采收变化幅度较大,而III和IV变化较小,I和II处于中间,果实外观色泽由绿色变为红色或紫红色,亮度逐渐变暗。结合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序为IV >III >V >II >I,说明成熟度IV处理在贮藏过程中综合品质最好,易于贮藏和长距离运输。综合各项指标,为了保证采后贮藏品质及运输,选择花后55天,果皮表面75%紫色、25%绿色进行百香果采摘。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有效、安全的火龙果保鲜方法,探讨了热处理对采后火龙果低温贮藏期保鲜的影响。将采后的果实在46 ℃条件下进行不同的热处理时间(0min、10min、20min),然后于7 ℃条件下贮藏,每隔7d测定呼吸强度、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pH值和Vc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各项生理指标分析,以得到热处理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热处理均能抑制贮藏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pH值的增加,抑制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降低,并且热处理20min的保鲜效果优于10min。因此,热处理20min对低温贮藏期火龙果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乙烯是参与果实成熟、软化和衰老的重要激素,果实成熟时的乙烯释放量水平是决定果实货架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涵盖不同成熟期的28个砂梨品种为对象,通过测定其果实成熟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的乙烯释放量和硬度变化,判断其呼吸跃变类型。结果显示,多数早熟砂梨品种成熟后乙烯释放量较高,并且迅速上升于采后常温贮藏10~15d抵达峰值,表现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而多数中晚熟乙烯释放量较低且采后乙烯释放量增加极为缓慢,显示为非呼吸跃变型特征。发掘出特异种质两份,即早熟非呼吸跃变型品种‘鄂梨2号’和晚熟呼吸跃变型品种‘金水1号’。本研究鉴定结果可为这些砂梨品种的生产和育种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ransported Red Sokoto goats (RSG) treated with ascorbic acid (AA). Ten RSG treated orally with ascorbic acid served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while seven goats treated with sterile water served as the control. The goats were transported for 8 h.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fluctuated between 21 and 38°C and 51 and 91%,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eason was thermally stressful and did not favor transportation of goats. The rectal temperature obtained in the control go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than the value in the experimental goats after transport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P < 0.05) in eosinophil counts and an increase (P < 0.01) in neutrophil counts and neutrophil : lymphocyte ratio recorded in the control goats after transportation,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control goats were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stressed. The control goats lost 11.9% of their initial liveweigh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oats lost only 1.04% after transportation. Multiple stresses, including extrem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cted upon the transported goats and impaired their homeostatic mechanism. In conclusion, AA administration in goats reduc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road transportation stress.  相似文献   

17.
我国芒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芒果在货架期品质劣变严重。本文研究了在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g/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货架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的TSS和Vc含量、降低了TA含量,使芒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本研究表明,生长期MeJA处理使芒果保持较好货架期品质与其增强果实在货架期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南天黄’香蕉果实的催熟浓度、温度等条件,以期为生产上催熟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以‘南天黄’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1 g·L-1 、0.8 g·L-1 、0.5 g·L-1催熟浓度及14°C、18°C、22°C贮藏温度对果实后熟进程、果皮色度、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催熟浓度及贮藏温度提高,香蕉果实色差H值及硬度下降速度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速度加快,后熟进程加快。并且贮藏温度对果实后熟品质的影响明显,在 14°C、18°C和22°C催熟的香蕉,转黄成熟级别分别在10、5和3 d达到可供上市的成熟度。另外,1 g·L-1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在18°C贮藏后再转入14°C贮藏能较好的保持果实品质13 d。综上所述,建议根据‘南天黄’果实上市计划长短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催熟条件。  相似文献   

19.
瓯柑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个变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浙江和福建,有“浙南传统名果”的美誉,在古代被朝廷列为贡品。瓯柑果实风味独特,多汁、略有苦味,耐藏性极好,常温下可贮藏220 d;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营养保健价值高。随着人们对保健功能食品的日益关注,传统瓯柑成为柑橘市场的新宠。综述了瓯柑在育种选种、栽培、采后保鲜与加工、食疗保健功能等四个方向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