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5年生的桂热芒71号为试材,采用设施避雨与露地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技术对田间环境、果实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避雨栽培可降低田间湿度,平均降幅1.9%RH~2.4%RH。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至成熟期设施避雨与露天栽培田间湿度相差最大分别达到5.5%RH、5.4%RH、8.1%RH。桂热芒71号在设施避雨和露天栽培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果实迅速膨大期为第二次生理落果完成后的21~27天,之后为果实膨大缓慢期,因此,在果实膨大期可供应充足肥水、加强果园管理,促进果实增长。设施避雨栽培的总糖、Vc、TSS含量、株挂果数、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1.9%、34.4% 、5.2%、60.2%、85.09%,总酸含量比露地栽培降低了16%。在广西桂南等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多的地区,可适当推广设施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2.
探讨设施冷棚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设施灵武长枣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Lingwuchangzao’)为试材,研究设施冷棚和露地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半红期、全红期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冷棚可以显著提高灵武长枣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及含水量,降低果肉硬度、脆度,提高果肉弹性,改善口感;此外,设施冷棚有助于灵武长枣果皮着色,使其更具商品性,但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略有下降。综合评价,设施冷棚提高了灵武长枣的外观及质地品质,但果实风味品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枇杷是我国南方常绿果树 ,早中熟大果枇杷成熟期正值 3— 6月的水果淡季 ,经济效益高。根据多年来积累的栽培经验 ,笔者认为种植早中熟大果枇杷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 品种选择 早中熟大果枇杷应选早熟品种如早钟 6号和中熟品种大五星等。早钟 6号果实外观呈金黄色 ,核少味甜 ,肉厚汁多 ,品质优良且高产 ,果实在 3月中下旬成熟 ,比其他早熟枇杷早 1 0~ 1 5天 ,售价较高。中熟大果枇杷大五星 ,果实较大 ,核少 ,肉厚味浓甜 ,果面金黄色 ,5月上中旬成熟 ,在广东博罗杨村 ,3年生的大五星枇杷平均株产可达1 0kg。2 园地选择 早中熟大果枇杷…  相似文献   

4.
以13年生‘东魁’与‘荸荠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设施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花青苷、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设施延迟栽培杨梅的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要优于露地栽培的,两者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延迟栽培后期,设施内杨梅除果实大小、单果重外,其它品质相关指标含量均有所降低。因此,综合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这些品质指标,杨梅设施延迟栽培的果实品质比露地栽培好,‘东魁’在花后90d左右采摘、‘荸荠种’在花后85d左右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玛瑙红樱桃避雨栽培提供依据,在避雨棚、避雨布和露地等3种栽培模式下对玛瑙红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研究,对产量、商品果率和裂果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樱桃生产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避雨设施能够促进新梢和叶片生长,增加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可食率及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且避雨棚栽培模式优于避雨布栽培模式。避雨栽培降低了裂果率和病果率,提高了商品果率,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棚和避雨布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9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6.
《中国果业信息》2019,(6):69-69
正据《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8期《网棚栽培对沃柑物候期和果实发育的影响》(作者汤狄华等)报道,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分别对沃柑网棚、露地栽培条件下的环境温湿度、果实物候期及生长发育、品质等进行测量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8月,网棚内日最高温、最低温整体高于露地,最高温、最低温分别相差  相似文献   

7.
以五年生的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在山区葡萄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铺设银色反光膜对葡萄叶片、果穗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大棚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在夏黑葡萄果实转色期铺设银色反光膜均能改善葡萄叶幕下的微环境:降低根系土壤温度,提高叶片温度;增强地面反射光强,增加叶片厚度,提高叶片温度和叶片的叶绿素和氮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提升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铺设银色反光膜的果实品质增效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更好。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棚设施栽培对蜜斯蒂蓝莓果实成熟期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地区蓝莓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蜜斯蒂’蓝莓为试验材料,连续2a比较分析其露地栽培、大棚栽培下果实成熟时间及品质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2a大棚设施栽培棚内平均温度分别提高3.87 ℃和2.51℃,蓝莓果实成熟期分别提早19 d和16 d。大棚设施栽培蓝莓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74.40、78.21、3.86 mg/g.FW,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52.31、54.60、3.82 mg/g.FW,可滴定酸、柠檬酸含量分别为0.45%和3.57 mg/g.FW,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0.69%和4.70 mg/g.FW,但对其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花色苷含量无显著影响。大棚栽培成熟期中后期采收的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花色苷和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12.22%、1.64 mg/g.FW和4.17 mg/g.FW,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以及POD、PPO、SOD活性也均显著高于成熟期前期。  相似文献   

9.
正据《北方园艺》2016年第3期《一氧化氮对"大五星"枇杷贮藏期间果实抗氧化酶的影响》(作者林晓娜等)报道,以"大五星"枇杷为试验材料,采用硝普钠(SNP)50μmol/L溶液浸果处理20 min,常温贮藏后,研究一氧化氮(NO)对果实贮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以无核黄皮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露地栽培模式,对无核黄皮的果实质量、品质、裂果率、病虫害发生及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设施较之露地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果实质量,降低了裂果率,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防止了害虫侵入,减少了煤烟病发生,调节了设施温度和光环境,促进于无核黄皮植株生长。这对优化无核黄皮的丰产优质高效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