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食用仙人掌和蚯蚓生长条件相承相依,利用这一特点,把蚯蚓和仙人掌同床养殖种植,蚯蚓、蚯蚓粪和仙人掌分别都能获得较高产量.两者同床种养的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2.
蚯蚓在饲料、食品、医药、生态等方面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养殖蚯蚓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蚯蚓养殖虽然比较简单,但要快速、高产、稳产和优质高效,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蚯蚓种类选择、环境要求、饲料准备与投喂、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蚯蚓高效养殖技术,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蚯蚓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蚯蚓分离方法与设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蚯蚓以秸秆、畜禽粪便、城市污泥为食,广泛用于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目前养殖后期蚯蚓活体、蚯蚓粪和养殖基料分离采收工作的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缺乏自动化机械设备成为制约蚯蚓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蚯蚓分离常用的光分离法、热刺激法、电刺激法和机械分离等工程工艺方法以及分离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目前蚯蚓养殖成熟之后实际分离采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简要分析了蚯蚓分离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蚯蚓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分离采收工艺技术的改进与设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蚯蚓养殖技术与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平二号蚯蚓品种概况,总结了湖南省蚯蚓养殖技术与加工技术,分析了对蚯蚓进行综合利用的研究,以期为蚯蚓养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南农业》2003,(4):21-21
蚯蚓又名蛐蟮 ,中药名地龙 ,是一种软体多汁、蛋白质含量达70%的软体动物。蚯蚓能利用废物和农副产品下脚料为食 ,不与其它动物争饲料 ,不但可改良土壤、改土造肥、处理垃圾、净化城市、改善卫生 ,还是猪、鸡、鱼等各种动物和名贵珍稀水产品的最佳蛋白饲料来源。1高产养殖技术1.1分期饲养蚯蚓个体发育阶段不同的养殖管理 ,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 ,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 ,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 ;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 ,且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蚯蚓的养殖方法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概述,以期为养殖企业、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方法,同时还简要地介绍了蚯蚓在深度开发抗茵肽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蚯蚓添加量、布料强度和布料方式等工艺参数对蚯蚓生物滤池净化养殖污水的影响特征,确定滤池规模化处理畜禽养殖污水的最佳条件,为养殖污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蚯蚓生态滤池技术净化养殖污水,测定水样中的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磷酸盐(PO43-)、化学需氧量(COD)、pH和电导率(EC)等指标.[结果]在相同蚯蚓添加量和滤料总量下,单层生态滤池去除养殖污水中TN、NH4+-N、NO3--N和COD的效果优于双层,但去除PO43-的效果劣于双层;布料强度为2.25~4.50 m3/m2·d时,最有利于养殖污水中NH4+-N、TN、TP和COD的去除,但对NO3--N含量、pH和EC变化无明显影响;蚯蚓添加量为0.5 kg/箱的处理对进水TN、NO3--N、NH4+-N、TP、PO43-和COD的平均去除率明显小于投入量1.0~2.0 kg/箱的处理,但蚯蚓添加量过大会导致出水EC增加.[结论]蚯蚓生态滤池能够持续高效并相对稳定地去除养殖污水中氮、磷和碳等污染物质.综合成本和效率因素,蚯蚓生态滤池净化养殖污水工艺建议采用单层布料,布料强度4.50 m3/m2·d,蚯蚓添加量1.0 kg/箱.  相似文献   

9.
不同养殖模式对蚯蚓生长繁殖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对其生活的环境十分敏感,相同的基料不同的养殖模式、饲养效果截然不同,为了找出兰州地区最适合蚯蚓养殖的模式.我们对5种不同的蚯蚓养殖模式从增重、产卵和交配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统计和分析,最终得出了露天地表堆肥养殖模式为蚯蚓最佳养殖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北方地区蚯蚓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和资源情况并结合实际的养殖经验,就蚯蚓养殖的一些技术环节进行阐述,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葡萄避雨栽培是介于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集约化栽培方式。在介绍了南方葡萄避雨栽培的品种选择、园地选择和定植的基础上,总结了葡萄避雨栽培的设施建设方案和管理措施,以期为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地区优质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苏鲜食葡萄的栽培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又不断引进和自主培育新的品种,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在我国葡萄种植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葡萄栽培技术的普及未能跟上产业规模的扩张速度,造成了各地葡萄产业发展水平与技术运用能力参差不齐。规范合理的种植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H”型平棚整形葡萄种植的建园选种、水肥管理、花果整形、葡萄安全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葡萄(Vitis)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间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年美人指葡萄、郑麦366为试材,比较葡萄小麦间作与葡萄单作不同种植方式对果园土壤水肥状况及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与葡萄单作比较,葡萄小麦间作0~20、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4月份与8月份比较,葡萄小麦间作的速效氮、速效钾比葡萄单作降低的幅度大,葡萄单作的速效氮含量基本没有变化,速效钾含量降低了20.8 mg/kg。与葡萄单作相比,4月上旬葡萄小麦间作土壤含水量平均降低3.53个百分点,0~20、20~4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1.32~3.61、1.20~1.57个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葡萄优质丰产技术措施、培育优质果园土壤和科学合理集约化利用耕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真菌性病害是影响葡萄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文章从葡萄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化学物质两方面综述了葡萄植株对真菌性病害的抗病机理与研究现状,阐述了葡萄表皮、绒毛、气孔结构、果皮结构等植物学特征与植物抗毒紊、单宁、相关防御酶等生物化学物质与抗真菌性病害的关系,为葡萄的抗性育种及优质高效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水稻栽植历史悠久,京西稻是由皇家主导选育并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及其周边种植的水稻,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农耕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总结前人对京西稻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北京地区水稻栽种的历史脉络,对京西稻的形成、发展和历史传承及其与传统园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农业遗产文化保护和传统园林文化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对同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河北地区土壤环境对蚯蚓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挖掘法收集土壤与蚯蚓样品,蚯蚓个体清水洗净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干水分,称其鲜重,随后使用75%乙醇处死蚯蚓,全部个体保存于95%乙醇。个体形态鉴定依据《中国陆栖蚯蚓》。结果表明:在河北地区共记录12种蚯蚓,隶属于3科,6属。日本杜拉蚓(21.00条/m~2)、天锡杜拉蚓(14.09条/m~2)与梯形流蚓(16.91条/m~2)为该地区优势种。各采样点蚯蚓密度是8~216条/m~2,蚯蚓总鲜重1.60~530.12g/m~2。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0.84),杨树林最小(0.451);杨树林的优势度指数最大(0.398),玉米地最小(0.179);玉米地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最高(0.365),杨树林最低(0.325);卷心菜地的丰富度指数最高(1.594),杨树林则最小(0.662)。卷心菜地与玉米地2种生境之间的物种相似度最高(0.80)。河北地区土壤为弱碱性,pH为7.52~8.96;有机质含量为0.12%~3.42%。全氮含量为0.01%~0.20%。速效磷含量最小含量为1.56mg/kg,最大值为270.76mg/kg。速效钾含量最小含量为60mg/kg,最大值为825mg/kg。卷心菜地有机质含量(1.689%)稍高于其他生境。各生境的全氮含量均偏低。玉米地速效磷含量(22.149mg/kg)略高于总体均值,且高于杨树林、卷心菜地的磷含量。卷心菜地速效钾含量最高(249.035mg/kg),杨树林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最低(184.454和6.175mg/kg)。河北中部地区速效钾含量最高(266.663mg/kg),东部为最低(110.478mg/kg)。北部地区速效磷含量较高(37.711mg/kg),东部地区最低(4.175mg/kg)。结论:土壤pH、有机质、全氮含量、作物类型是蚯蚓物种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原牡丹品种园的基础上,采取集中保存方式,重新规划圃地,划出28.67 hm^2土地营建基因库,其中8.67 hm^2为品种区(主要为中原牡丹),包括品种展览区、品种繁殖区和新品种种植区;3.33 hm^2为野生牡丹区(含紫斑牡丹);16.67 hm^2作为实生苗繁殖区,将每年采收的种子播种,从中选育新品种、作为砧木或药用等。重新鉴定原有品种,并拍照,登记造册,将收集的牡丹品种按色系进行分类定植,每个品种定植10--15株,对收集交流及繁育的新品种也按每个品种5--15株定植,以便于管理、观察、记载、对比及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在蚯蚓规模养殖中使用沼液作保湿水对蚯蚓生长的影响,用赤子爱胜蚓作试验种,在经有效微生物(EM)处理过的牛粪养殖床(75m2)中进行试验,每隔5m交替投加沼液,每次施加量约为5 m3,间隔时间为7d,并设投加清水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1个月的试验期后,与施用清水比较,沼液的添加对蚯蚓生长有促进作用,使蚯蚓质量增加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是一种特殊的皇家园林类型,以建筑围合的花园布局突显了植物景观对山林空间营造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开展以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为核心的植物造景研究,并结合内廷花园的空间布局、活动形式等进行综合的植物景观环境搭建,希望能够揭示内廷花园植物造景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  方法  以4处内廷花园为研究对象,对古树活本、御制诗文、图档、图像4类历史典籍进行梳理,并结合3种考据资料以“二重证据法”治史理念为引导对植物文献名、图画与图像进行学名考证,进而结合植物文化寓意进行种类应用特征分析。在结合历史典籍绘制植物配置图的基础上,对各庭院空间的种植形式、种植位置、种植空间布局结合植物种类考证结果进行频次统计与比较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得到3类代表性的植物配置类型。  结果  (1)考证得到内廷花园栽植有19种次植物,涉及13个科、16个属。(2)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形式有散植、对植、孤植、丛植、列植5种,其中散植应用最多,列植应用最少。(3)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位置有平地、山石、花台3种,其中平地栽植最多,花台栽植最少。(4)内廷花园的植物空间布局有平行型、U字型、口字型、L字型、一字型5种,其中平行型最多,L字型和一字型最少。(5)结合花园的活动形式可总结得到庭院四面观赏型、庭院中心游乐型、庭院中轴引导型3种代表性植物配置类型。  结论  本研究对植物种类与植物配置进行了图示化研究与数据化统计,综合搭建了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35处庭院空间的植物景观环境,可为内廷花园及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