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明确枣炭疽病的病原菌,从病样中分离病原菌并选择获得代表性的2个菌株,研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致病性及9种杀菌剂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枣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该病原菌主要侵染枣果实,发病初期果皮病斑为淡黄色,逐渐变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中央凹陷,边缘呈黄色晕圈。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对炭疽菌菌株YY-02和YY-05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平均EC_(50)值分别为0.27,0.23μg/ml,2种药剂的毒力显著高于其他药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醚菌酯、三唑酮4种药剂对胶孢炭疽菌YY-02和YY-05菌丝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平均EC_(50)值分别为2.85、2.97、3.17、5.69μg/mL。建议在枣炭疽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轮换使用吡唑醚菌酯、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和三唑酮等杀菌剂,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2.
八种药剂对节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节瓜品种"粤农"为试材,以节瓜炭疽病菌为防治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及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8种药剂对节瓜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以期为海南节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代表菌株J-56与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train JX-1(HQ645079.1),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olate C16(KC010547.1)的ITS序列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达99%,属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室内毒力测定中,50%咪鲜胺锰盐WP和250g·L-1嘧菌酯SC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000 9、0.012 7μg·mL-1,其次为43%戊唑醇SC、40%多·福·溴菌腈WP、80%代森锰锌WP、70%甲基托布津WP和10%苯醚甲环唑WG,20%嘧霉胺WP的毒力最低,EC50为60.511 9μg·mL-1。大田试验中,43%戊唑醇SC和50%咪鲜胺锰盐WP 2个处理防效较高,为80.64%和78.16%,但与10%苯醚甲环唑WG、40%多·福·溴菌腈WP和250g·L-1嘧菌酯SC 5个处理间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20%嘧霉胺WP处理的防效最低。结合室内毒力和大田试验,生产上可使用43%戊唑醇SC、50%咪鲜胺盐锰WP、10%苯醚甲环唑WG、40%多·福·溴菌腈WP和250g·L-1嘧菌酯SC 5种药剂防治节瓜炭疽病。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宁河区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天津市宁河区采集的辣椒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通过形态学与对病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天津市宁河区辣椒主产区的辣椒炭疽病病原为尖孢炭疽菌和平头炭疽菌,二者的分离比率为0.711∶0.289。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对尖孢炭疽菌菌丝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分别为0.022 8、0.123 2、0.361 2、0.716 8μg·mL~(-1);咪鲜胺、咯菌腈和多菌灵对平头炭疽菌菌丝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分别为0.066 7、0.193 7、0.240 0μg·mL~(-1)。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可以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有效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辽宁的6个葡萄产区的120个葡萄炭疽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为0.677 1~2.691 0 mg·L~(-1),平均EC_(50)值为1.474 9 mg·L~(-1),29.17%的菌株对戊唑醇表现出抗药性,沈阳地区葡萄炭疽抗性频率最低为16.67%,葫芦岛地区葡萄炭疽最高抗性频率为45%;代森锰锌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为11.156 5~65.934 3 mg·L~(-1),平均EC_(50)值为19.834 6 mg·L~(-1),28.33%的菌株对代森锰锌表现出抗药性,其中,葫芦岛地区葡萄炭疽菌对代森锰锌抗性频率最高,达45%;葡萄炭疽病菌供试群体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较强,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11 5 mg·L~(-1)和0.061 1 mg·L~(-1),不同地区的EC_(50)值差异并不明显,且未在试验中发现抗性菌株。【结论】葡萄炭疽病菌对戊唑醇和代森锰锌表现出中低的抗药性;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对杧果炭疽病菌的复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杧果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复配增效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Wadley法测定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及不同复配比的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分别为0.055 9和0.055 8mg/L。二者复配获得6个增效配比,其中以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配比为2∶8的增效系数最大,为6.564,EC_(50)值最小,为0.008 5mg/L。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残留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5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安全性评价。室内药剂抑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戊唑醇、吡噻菌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葡萄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6%以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剂1200倍液防效最高,达93.7%;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防效在88.4%以上;20%吡噻菌胺悬浮剂15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防效在86.5%以上。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除吡噻菌胺在葡萄上尚没有制定相应的最大残留限量而无法作出评价外,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3—2021)。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2018年秋季起在重庆万州柑桔种植区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和筛选有效防控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患病样品中获得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目标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为柑桔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从尤力克柠檬病害样品上分离所得的病原菌WZ1菌株,对万州地区主栽的8个柑桔品种(尤力克柠檬、红桔、北京柠檬、塔罗科血橙、W·默科特桔橙、大雅柑、纽荷尔脐橙、北碚447锦橙)的叶、枝、果以及昭通苹果及砀山酥梨果实均具有致病性。50%甲基硫菌灵SC、30%碱式硫酸铜SC、50%啶酰菌胺WG、11.5%吡唑嘧菌脂EC、86.2%氧化亚铜WP、50%醚菌酯WP、3%噻霉酮ME、40%腈菌唑WP、99%噁霉灵DP、450g/L咪鲜胺EC、37%苯醚甲环唑WP、60%唑醚·代森联WP、25%嘧菌酯SC、250g/L戊唑醇EW、75%肟菌·戊唑醇WG、12.5%烯唑醇WP等杀菌剂,以及80%代森锰锌WP与50%啶酰菌胺WG 1∶64复配、80%克菌丹WP与37%苯醚甲环唑WP 1∶1复配,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8.
将戊唑醇、咯菌腈、烯酰吗啉、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分别设置0.01μg/mL、0.1μg/mL、1μg/mL、5μg/mL、10μg/mL、100μg/mL浓度开展辣椒菌核病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率相对较高,其次为咯菌腈、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对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低。回归分析可知,戊唑醇对辣椒菌核病菌的ED50值为0.65μg/mL,表现低抗;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对辣椒菌核病菌的ED50值分别为1.16786μg/mL和2.96226μg/mL,表现中抗;咯菌腈、烯酰吗啉对辣椒菌核病菌的ED50值分别为5.1999μg/mL和217.76μg/mL,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9.
以桃炭疽病菌为试验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氟啶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5种杀菌剂都具有较高的毒力。咪鲜胺锰盐与氟啶胺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和氟啶胺按3∶1和6∶1复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咪鲜胺锰盐和氟啶胺按1∶6、1∶3和1∶1复配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对比了27.8%噻呋·苯醚甲悬浮剂、42%双胍·咪鲜胺可湿性粉剂、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22%嘧菌·戊唑醇悬浮剂、75%异菌·多·锰锌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5%异菌·多·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42%双胍·咪鲜胺可湿性粉剂937.5 g/hm~2、27.8%噻呋·苯醚甲悬浮剂375 g/hm~2对辣椒叶片和果实上炭疽病防效表现都非常好,建议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种子层积处理前进行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和层积天数的试验,对影响美国东部黑核桃种子层积催芽因素进行了探讨。催芽前进行冷水浸种5d(天),沙藏层积催芽150d(天),发芽率最高,发芽最快,播种后60d(天)调查,出苗率达75%。  相似文献   

13.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4.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三种方法收集菌丝体 ,经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后得到其单核体 ,将不同菌株的单核体杂交配对后得到了不同于亲本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5.
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扦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朱莉  孙奂明  赵菲 《北方园艺》2010,(5):114-115
以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为试材,进行扦插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最适合北京地区直立迷迭香生产的插条类型。结果表明:在嫩梢、半木质化和完全木质化3种插条类型中,完全木质化插条生根早、根量大、分枝多,扦插效果最好,适合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真姬菇菌丝对卡那霉素、头胞霉素、氨卞霉素、潮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基本没有影响,与对照比较3种抗生素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真姬菇菌丝对潮霉素非常敏感,10mg/L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真姬菇的菌丝生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真姬菇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