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主要植物多糖胶资源组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胡芦巴、皂荚、野皂荚与塔拉种子组分和多糖胶性质.种子胚乳质量分数分别为33.1%、37.8%、41.3%和30.5%;种子胚乳中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4.6%、68.6%、63.0%和78.0%;多糖结构与瓜尔多糖类似,均为半乳甘露聚糖,多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图谱对应的热裂解峰温分别为325.5、314.8、309.6和313.6 ℃,热裂解吸热量分别为88.6、114.4、71.6和84.1 J/g.质量分数1%的各种胶液黏度中皂荚多糖胶的表观黏度值最高(274 mPa·s);胡芦巴多糖胶水不溶物质量分数最低(8.5%).多糖胶与硼离子形成的冻胶,其黏度因多糖胶品种而异,其中质量分数1%的胡芦巴冻胶黏度最高,其值为5 940 Pa·s.  相似文献   

2.
NMR法研究我国主要植物胶资源的多糖化学结构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植物种子多糖^1H NMR和^13C NMR分析表明,胡芦巴、皂荚、野皂荚和塔拉多糖与瓜尔多糖化学结构基本相同,同属半乳甘露聚糖,即主链由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组成,D-半乳糖以侧链形式通过α-(1→6)-苷键连接到主链甘露糖分子上;不同植物种子多糖,其半乳糖与甘露糖比值不同,其中胡芦巴1:1.2、皂荚1:2.5、野皂荚1:3.2、塔拉1:2.4(瓜尔1:1、6);种子多糖均为中性粘多糖,熔点在263~272℃之间,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v)为206000~343900(瓜尔胶Mv为430600)。  相似文献   

3.
皂荚多糖胶(GPG)和刺槐豆胶都属于半乳甘露聚糖型多糖胶.当多糖水溶液质量分数1%,皂荚多糖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8.6%)与黄原胶的共混质量比为7∶3,其凝胶强度为103g/cm2.刺槐豆胶(半乳糖质量分数20%)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最大,也是价格最高的半乳甘露聚糖胶.重点研究了α-半乳糖苷酶修饰皂荚多糖胶(EMGPG)得到与刺槐豆胶相似结构的半乳甘露聚糖,酶转化反应的最适宜底物质量分数从37℃的3%提高到50℃时的35%.20.2%半乳糖含量的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与黄原胶共混后的凝胶强度为199 g/cm2,大于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共混凝胶强度(193g/cm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酶法改性皂荚多糖胶结晶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25和35℃下模拟皂荚种子发芽过程,对比研究不同发芽时间下皂荚胚芽子叶和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及皂荚半乳甘露聚糖的分子质量、单糖含量和流变特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25℃时皂荚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在3.45~5.78 U/g上下波动(发芽第2~8天)后迅速增加至86.12 U/g(发芽第14天),35℃时皂荚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在3.31~9.24 U/g之间上下波动。皂荚胚芽子叶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大多高于内胚乳内α-D-半乳糖苷酶的酶活。种子发芽前期,较高发芽温度(35℃)更有利于半乳甘露聚糖的降解。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皂荚半乳甘露聚糖的分子质量和表观黏度逐渐降低,25℃下溶液在第12天从假塑性流体转变为牛顿流体;皂荚半乳甘露聚糖中甘露糖和半乳糖的含量逐渐降低,甘露糖与半乳糖质量比值(M/G值)逐渐增加,35℃发芽第14天M/G值达到最大值为3.31,有望成为价格昂贵的刺槐豆胶半乳甘露聚糖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5.
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皂荚多糖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皂荚多糖胶(GSG),以H2O2为氧化剂,制备氧化皂荚多糖胶(OGSG)。通过凝胶渗透谱(GPC)和黏度计检测器等的分析,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H2O2对OGSG的取代度(DS)、相对分子质量、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氧化试剂H2O2浓度的增大,氧化皂荚多糖胶的取代度和多分散性呈增加趋势,特性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呈下降趋势。皂荚多糖胶20 g,30%H2O218 g,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65℃,在上述较佳反应条件下,取代度达到1.22。微水固相法氧化改性可以在使用较少反应试剂条件下达到较好氧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定时、定株来进行实地调查、观察野皂荚枝、花、荚、种子及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野皂荚为雌雄异株、自花不育树种。新梢4月中旬开始生长,5月上、中旬生长最快,日平均生长量1.04cm,6月上旬停止生长。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层在5-70cm处,占总根量的77.8%。萌芽力强。盛果期大树多数枝条成为结果枝,而且连续结果能力很强。结果枝的长度、粗度与每果穗结果的莱数、种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皂荚,又名皂角树,为落叶乔木,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皂角)能力强,三百年雌树结荚不足为奇,每到成熟期,皂角掩映在枝繁叶茂中,犹如金钟倒挂,垂涎欲滴;皂荚雄树的寿命则更长。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其成分瓜尔豆胶(一种植物胶)是重要的战略原料;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铜甘、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性温、味辛、无毒,有拔毒、消肿、排脓之功效,是良好的中成药材;皂荚树叶也是很好的牲畜饲料,嫩叶人也能食用,在农村以它为主要原料的“苦魁”(一种面食),是很好的绿色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8.
皂荚属苏木科皂荚属植物(Gteditsia delavayi Franch),全球有14~16种,分布在中亚、东南亚和南北美洲。我国有6种2变种,而云南省有滇皂荚、皂荚、三剌皂荚等.其中,滇皂荚胚乳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是重要的多功能经济树种。近年来随着滇皂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滇西幽木虱在滇皂荚种植区昆明、保山、德宏、怒江等地发生为害严重,成为目前滇皂荚产区最主要的害虫。它以成虫、若虫刺吸芽、叶和嫩梢的汁液,致使叶片畸形、发生褐色枯斑。严重时全叶变褐,引起早期落叶、落花和落果。若虫分泌大量粘液,诱发煤污病。新梢被害后发育不良。树势衰退,当年产量受损,花芽分化受阻。给来年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9.
滇皂荚果壳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测定了滇皂荚果壳中的基础化学成分,其中粗淀粉的含量为13.1g/100g,总糖的含量为34.6g/100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滇皂荚果壳的总皂甙含量为9.7g/100g。通过显色反应,初步鉴别果壳的皂甙类型为三萜皂甙。  相似文献   

10.
运用超声法提高皂荚皂甙浸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技术对皂英皂甙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多因素的研究,得出提取皂荚皂甙的最佳工艺参数:浸泡水温为45℃,时间12h;超声频率1000kHz,时间30min,浸出率达24.50%。实验证明,该超声工艺比传统浸提工艺浸泡时间节省33%,节能20.1%,浸出率提高了4.1%,可以作为实验室和大规模生产的模拟工艺。  相似文献   

11.
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和皂荚(Gleditsia sinensis)的种子坚硬,种皮透水性差,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发芽率和成苗率低。为此,本文探讨了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机械破皮位置(子叶顶端、中部、胚根端)、不同浸种温度(25°C、37°C、42°C)和不同土质类型(黏土、沙土、营养土)对两种皂荚属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胚根端进行机械破皮、37°C水浴浸种8 h或16 h和黏土中萌发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最高,野皂荚种子平均发芽率达88.33%,皂荚种子的发芽率达94.33%,且出苗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2.
绒毛皂荚分布区极窄,仅见于湖南衡山南岳广济寺周围海拔750m左右的山谷东南坡及溪边,原有老树5株,现仅存2株,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自然更新能力很弱,人工繁殖种子成苗率低,亟待研究适宜的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皂荚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其经济价值显著高于野皂荚。笔者通过分析3种野皂荚灌木林割灌整地模式对皂荚嫁接苗的苗高、基部粗度的影响,计算3种模式的投入成本,确定最优割灌整地模式和最佳割灌时间。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整地为野皂荚灌木林地改造最优模式,当年的11月份至次年清明前为最佳割灌时间。  相似文献   

14.
选择引种表现生长好、保存率较高的11个美国皂角种源,调查种源的根系特征,测定各种源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指标,并采用模拟干旱生境的方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土壤含水率时各种源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外渗电导率。结果表明:16、18、22号种源具备较强的适应干旱生境的基础,具有相对较高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引种无刺美国皂荚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美国引进的无刺美国皂荚种子培育实生苗.并对无刺美国皂荚的实生苗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无剌美国皂荚种子利用初始温度为100℃的水浸种,能够很好的破坏种子本身坚硬的种皮,促进种子萌发。(2)无刺美国皂荚的实生苗能够适应北京的气候.正常度过寒冬及干旱多风的春季.表现了较好的抗寒性及耐旱性。(3)对无剌美国皂荚在七月的光合特性测定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一天中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气孔的调节。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也为“单峰”曲线.中午12时达到最大值,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及大气水汽压差相关性极显著。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天中的变化趋势为上午6时最高,后降低.在16时逐渐升高。通过观察研究,无刺美国皂荚表现了较好的生长和适应能力。但作为刚引进3年的一个树种还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如不易直立生长,所以无刺美国皂荚现在仍不宜大面积造林栽培.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皂角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在美国原产地分布广泛,该树种耐寒、抗旱、耐盐碱,可应用于防护林、用材林和园林绿化。该树种引入到科尔沁沙地后,成功地进行播种和育苗,且苗期综合表现优于当地日本皂角。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皂角不同种源耐盐碱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模拟盐碱生境的方法,选择引种生长表现好、保存率较高的12个美国皂角种源进行盐碱胁迫处理,调查各种源被害症状,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外渗电导率。结果表明:6、16、17、21号种源耐盐碱能力相对较强,可在中度盐碱地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皂荚是河南省重要的乡土树种,近年来皂荚的果实及刺的价值不断提高,各地种植皂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皂荚良种苗需求不断增大,传统的种子播种的实生苗已经严重影响皂荚的经济效益,选育良种迫在眉睫。河南省林科院皂荚良种选育课题组经过6年研究,选育出了河南优良乡土树种硕刺皂荚和密刺皂荚,对改善我省山区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滇皂荚--退耕还林的好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皂荚(Gleditsia japonicar var.delavayi)产云南,具有保水、保肥、深根、耐脊薄等特点,同时其皂仁、皂刺和皂荚又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该树种目前造林技术成熟、生态经济效益好,是退耕还林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