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猪是养猪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提高母猪繁殖力,才能提高养猪效益。文章从猪种的选择、种用公母猪培育、保持猪群合理的结构、采用智能化母猪群养技术和重视仔猪腹泻病的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猪群的配种,首先应做好配种计划,同时做好各项组织工作,成年母猪以年产两窝以上为前提. 分娩是养猪生产中最繁忙的生产环节,也是解决猪源的关键.其任务是保障母猪安全分娩,尽可能提高仔猪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养猪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质量好、数量多、体重大的仔猪,所以,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只有掌握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仔猪成活率,就能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笔者经过生产实践,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供同行参阅。  相似文献   

4.
<正>哺乳仔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也是提高猪群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在所有猪群中,哺乳仔猪阶段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由于哺乳仔猪受自身生理条件、环境因素和疾病的影响,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直接影响到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母猪妊娠前期一定要降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分娩前1个月)再提高营养,增加饲  相似文献   

5.
猪人工授精的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授精是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项先进技术。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公猪的作用,提高猪群质量,节省饲养费用,进一步加快猪人工授精技术普及推广步伐,加速养猪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断奶前后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仔猪断奶应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一直困扰着生产者,其主要表现有腹泻、生长迟缓、僵猪,甚至死亡。如何解决这些棘手问题,使仔猪健康生长,是养猪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养猪实践,总结出一套仔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以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养猪形势好.适度规模养猪迅速发展,仔猪市场行情走俏.育肥猪价平稳.母猪存栏不断增多.猪品种趋于良种化,母猪配种仍属于自然交配,所带来的弊病多.为了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除了科学的饲养管理,生病少外,还要实行猪人工授精,更有效地增加养猪纯收入.不断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促进养猪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是猪群繁殖的基础.种母猪的生产包括配种、妊娠、分娩、泌乳四个环节.其中分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做好母猪产仔前后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母猪生产水平的关键,也是做好仔猪培育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仔猪消化生理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培育品质优良的仔猪是提高猪群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近年来,伴随着仔猪营养、行为、卫生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仔猪的消化生理等基础性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仔猪的生产管理、营养调控、疫病防治等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就仔猪消化生理与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仔猪消化生理的研究1.1仔猪消化器官的容积及比重猪的消化器官在胚胎期已经形成,出生时相对重量和容积较小。仔猪出生时胃的重量为4~8g,占体重的0.44%左右,容积为25~50mL。随着日龄的增长,胃的重量和…  相似文献   

10.
分娩是养猪生产中最繁忙的生产环节,也是解决猪源的关键。其任务是保障母猪安全分娩,尽可能提高仔猪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生猪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很多猪场的种猪群都在不断地被更高遗传水平的群体所更新,而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及快速实现品种改良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猪的常温液态精液保存技术已经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到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实践中。特别是大型种猪场在节约养猪成本、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减少疾病传播及发挥优秀公猪的利用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猪的冷冻精液技术在规模化猪场中应用的较少,为了扩大核心群并进一步提高种猪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生猪的生产,可分为仔猪的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而仔猪生产又是肉猪生产的基础。仔猪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数和体重,即提高养猪的年生产力水平。为使繁殖母猪持续地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每年都要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这也需要补充后备母猪,从而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的规模并形成以青壮龄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因此,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是提高猪群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的几点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光明 《中国猪业》2008,3(8):33-33
在养猪生产中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重要技术措施,是一种先进的配种技术一,采用这种先进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优良种公猪、加速猪群改良,而且还能大大减少种公猪的饲养数量,降低养猪生产成本,有效地控制由于公母猪直接接触带来的传染病。要提高猪的人工授精受胎率,需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仔猪是现代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成功的必备基础。在猪的一生中,它是生长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大、饲料利用效率最高、抗病力弱,受环境改变影响最大的,最有利于定向发育的时期,也是影响选育效果的决定性阶段。幼猪培育是增殖猪群数量,提高猪群质量,巩固育种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的关健阶段,是养猪生产保持较高水平的阶段。同时,由于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从饮食到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仔猪成活率是养猪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养猪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前提。仔猪成活率高,就可给肥猪生产提供充足的猪源,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仔猪成活率的高低除受仔猪初生状况和母猪泌乳力的影响外,还受气候变化、小环境卫生状况、疾病、断奶应激、管理水  相似文献   

16.
养猪户要提高养猪效益,想获得身体健壮、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养好母猪是关键。尤其要选择优良后备母猪群,应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笔者通过二十多年养猪生产技术指导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生产管理经验,现就后备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技术,简述如下。1后备母猪的品种组合与选择1.  相似文献   

17.
在养猪生产中,疾病是制约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平日我们除了搞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做好猪群的预防保健等工作外,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对一些危害较重的疾病进行预防接种,通过免疫接种使猪群产生主动免疫,提高猪群抵抗外界疾病的能力,避免外界病原体对猪群的侵袭,使得猪群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生猪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猪场产房管理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做好母猪分娩与仔猪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猪群整体成活率,从而保证猪场效益、提高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19.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病。易感猪群主要是1~3周龄的哺乳仔猪,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是困扰养猪生产的疑难病症。近年来,本病的发生呈上升态势,特别是一些规模养猪场发病较多,严重地威胁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猪的繁殖率和育成率,提高养猪效益。笔者就近年来仔猪黄白痢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  相似文献   

20.
李齐贤 《养猪》2009,(3):28-29
猪的一生是系统的、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不同的生理、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和环境管理条件,应采用各具特色的饲养管理技术,因此,明确养猪生产流程是组织、管理、规范养猪生产的前提。随着养猪设施的不断改进、动物福利的提高和猪群疫情的变化,饲养流程在不断演变。要根据猪场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饲养工艺、设备和经营管理理念,摈弃实践证明已经落后的技术和生搬硬套异地或别人的做法,这对提高养猪效率和预防疫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