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6,(5):86-92
兰州南部山区森林是兰州市天然的生态屏障,该地区森林面积大小及森林生态功能的强弱均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直接影响。在对兰州南部山区森林生长与经营现状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德国森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并结合当地立地条件,提出了山杨白桦林和灌木林等天然次生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以期加速天然次生林近自然化经营进程,最终把低质、低效、低产的次生林培育为林分生产力高、生态系统稳定,以及健康、功能多样的近自然森林。  相似文献   

2.
兰州南部山区森林是兰州市天然的生态屏障,该地区森林面积大小及森林生态功能的大小均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直接影响。在对兰州南部山区森林生长与经营现状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德国森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并结合当地立地条件,提出了华北落叶松、油松和云杉人工纯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加速人工纯林近自然化经营的进程,最终把低质、低效、低产的森林培育为林分生产力高、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功能多样的近自然森林。  相似文献   

3.
森林经营模式对锐齿栎次生林林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是筛选有效经营技术和森林经营决策的基础,为了探讨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状态对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的响应,为天然次生林经营提供有益方法,以小陇山林区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为参照,从空间利用、树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势、林分组成4个方面采用遗传绝对距离和相对差异率法量化不同经营模式锐齿栎天然混交林与参照林分的状态差异。结果表明,按结构化森林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的次生林,其林分状态与参照林分最为接近,其次是天然林采育择伐模式和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平均差异分别为0.141、0.183和0.197。结构化森林经营能使所经营的次生林更加接近自然,尤其在物种多样性和建群种竞争态势方面与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差异最小,仅为0.047和0.069。  相似文献   

4.
天然次生林立体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贺新  姚国清 《林业科学》1992,28(6):502-509
按照生态林业的基本思想和生态学的理论,以辽宁东部山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了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并对模式的结构与功能、模式建立后森林生态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变化、各种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模式内主要经济动植物的人工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次生林综合经营的同时,加入各种经济动植物成分,组建多物种、多层次的森林立体经营模式是可行的,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经营模式对东北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合理确定东北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模式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哈尔滨市丹青河林场的传统森林经营(FM1)、目标树森林经营(FM2)、调整育林法森林经营(FM3)和无干扰森林经营(FM4)4种经营模式的东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经营模式林分中设置3块(上、中、下坡各1块)50 m×50 m样地,并将每块样地划分为25个10 m×10 m样方,在每个样方中心采集0~20 cm土层样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4种经营模式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差异,并探讨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碳源种类利用的影响,以及4种经营模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结果】FM1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最弱且与其他3种经营模式差异显著,FM4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最强,FM2和FM3 2种经营模式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处于FM1和FM4之间,且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化学性质对不同经营模式林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有重要影响,其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机碳和碳氮比是主要影响因子;4种经营模式林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FM1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小,FM2和FM3次之,FM4最大,这可能与4种经营模式不同的采伐抚育措施有关。【结论】从仅考虑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角度出发时,无干扰经营是东北天然次生林最佳的经营模式;但综合考虑森林经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林地的更新状况,调整育林法是东北天然次生林最优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多年森林经营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借鉴“近自然林经营、森林多功能经营及结构化森林经营”等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太行林局中幼龄林特点,探索出了封育加密模式、促进生长模式、结构调整模式、渐伐定株模式、景观优化模式、卫生清除模式6种森林抚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北京市森林资源现状、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北京林业特色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及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规划、实施和监测技术体系。通过对北京现有森林资源监测数据的分析,确认在北京及周边类似地区推广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的潜力。最后,提出了几项推广对策,旨在促进近自然森林经营在北京高效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白沙县加勒比松林森林发展类型设计及虚拟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国红  陆元昌  雷相东  洪玲霞 《林业科学》2006,42(Z1):163-166
随着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到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森林经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需要从原有的木材永续利用为目标的体系向以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建设和恢复为目标的体系改革和发展(陆元昌等,2004).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作为一种以兼顾森林的自然特征和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为目标的经营措施在德国、奥地利、法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森林发展类型(forest development type,FDT)是潜在天然森林植被及其演替进程与森林培育的经济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相结合的一种森林培育导向模式(Anonymous,2004).作为森林培育的工具,是根据林分现有自然条件,结合林业的经营需求预测制定出来的一种目标模式,在整个森林经理计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按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探讨了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森林质量的主要措施和有效手段.文章在掌握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广东省森林经营现状做了详细调查,全面了解全省森林经营的主要内容,总结当前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并对森林经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基本思路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宁夏隆德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及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隆德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造林轻管护、监管不到位、偷牧毁林等问题,提出了今后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及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森林抚育、规范移民区管理及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3.
支持林草业民营经济发展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政策作为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建设的方向指导,在林草业民营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建设的动力不足,缺乏政策保障。文中通过对民营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形势的分析,从多方面提出培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市场主体以及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建议,包括构建公平环境、降低经营成本、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支持、落实法律支持,以期畅通沟通渠道,吸引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生态修复保护,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3S技术的天保区植被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覆盖度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研究区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天保区与非天保区以及不同天保区内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天保区优于非天保区; 不同类型天保区植被变化状况有差异,3种类型天然林保护区中以重点生态保护区植被改善状况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省吴起县城周边地区进行样地植被和土壤调查,研究退耕还林过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区与自然植被恢复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可使植被得以恢复,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在自然植被恢复区,植物群落主要以草本群落为主,偶见一些灌木群落.在人工植被恢复区,乔、灌、草3种植被群落均有分布,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差异不大.人工植被恢复区草本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标略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在生物量方面,人工恢复区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区.由此可见,人工恢复区植被恢复程度优于自然恢复区,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有助于提高植被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探讨美、生态、生态美、生态美学、森林生态美内涵,以及生态美学在中国古代生态美学、国外生态思潮与生态美学思想、生态美学实证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浙江千岛湖为例,研究现代生态美学在森林经营中应用。千岛湖以森林生态为指导,大力恢复植被,以生态美学为目标,调整林分结构,从单纯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进而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林相改造及其森林生态修复,为当下高水平保护、高质量深绿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成为基于生态美学理念的森林经营实践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天然林资源丰富,珍稀物种繁多,生态效能巨大,具有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针对这些特点,文章提出要切实保护好现有天然林,使之成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采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对天然林实施合理经营;建立与可持续经营要求相适应的天然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和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景观资源和野生经济资源,合理开发生态旅游、野生土特产品;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这项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对天然林实行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森林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林业省份,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生态建设现状和趋势,揭示了所面临的生态与经济问题。将吉林省划分为三个经济区:中西部农牧区、东部低山丘陵多种经营区和长白山国有林区。讨论了每个区的生态建设、发展方向和任务,并对该省的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FLR) is a process that aims to regain ecological integrity and enhance human well-being in deforested or degraded forest landscapes. To ensure that restoration efforts are successful, the first step is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the forest landscape and the dominant forces responsible for its change. Taking Yong’an city, Fujian province in China as a case for study,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Markov model to predict the dynamics of the forest landscape based on sample-plot data of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at a county level. 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eight landscape element types based on FLR, including approximated primary forest,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secondary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natural bamboo forest, planted forest, non-timber product forest, degraded forest land and non-forestry land. The analysi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the extent of reforestation of planted forest, non-timber product forest and secondary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would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deforestation of approximated primary forest, broad-leaved secondary forest and natural bamboo forest. Therefore, the total area covered by forest would increase steadily. (2) Conversely, conversion among different landscape element types would occur frequently and have high transition proportions. (3) Remarkable decrease of the extent of approximated primary forest, together with the conversion from degraded forest land to secondary forest, would probably result in the decline of forest volume. (4) Forest productivity in the meantime will not be maintained or enhanced because of the conversion from secondary forest to planted fores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irect and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 of landscape dynamics should be understood and addressed in the upcoming studies for remnant approximated primary forest protection, secondary forest management and degraded forest land rehabilita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arkov model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forest landscape dynamics for FLR based on sample-plot survey data of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at a county level.  相似文献   

20.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又要注重育林,实现封山育林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