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粒菌种的制作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草料栽培平菇.所用菌种的培养基经多次对比试验表明,以纯麦粒的发菌快,抗杂力强.出菇早,产量高.这是因为麦粒含有丰富的氮源(据测定其粗蛋白含量为13.7%),补充了稻草培养基中氮源的不足;其次用麦粒制作的菌种.接种时菌丝受到的损伤小,接到培养基上萌发快,且菌丝粗壮.现将其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稻草床栽或袋栽平菇、凤尾菇,且普遍认为纯稻草不加辅料(如麦麸、米糠等)生物效率极低。但是经我们试验,用纯稻草筐栽平菇、凤尾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97.8%、65.9%,袋栽凤尾菇的生物效率也有62.8%。纯稻草筐栽平菇、风尾菇,不仅产量较高,且方法简便,省本、省工,尤其适于农家栽培,现简介如下:(一)菌种制备所用菌种为农大11号(平菇)、8223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稻草和谷壳等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培养料(稻草50%+谷壳50%)栽培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极显著高于纯稻草或者纯谷壳的栽培料,同时菌丝生长快、出菇早。说明在稻草中加了谷壳的培养料比纯稻草疏松,这样既有利于提供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氧气,又保持了稻草的营养供给。这样使废弃物(稻草和谷壳)得以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食用菌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缓解食用菌生产发展存在的"菌林"矛盾。  相似文献   

4.
葵花子壳栽培香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葵花子壳是我区榨油厂下脚料,以往是用作燃料或弃掉.我们从1987年起开始了用葵花子壳作主料栽培香菇、木耳、平菇等试验,其中葵花子壳栽培香菇生物效率达101%,1990年进行了技术验收和鉴定.现将用葵花子壳栽培香菇技术简介如下:(一)菌种制作供试菌种为7402,引自上海农科院.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在原有配方中,每1000ml培养液加2g酵母膏和O.5g硫酸镁,pH6.5,高压灭菌30分钟.原种用小麦粒培养基,麦粒先用清水浸泡24小时,煮20~30分钟,至没有白心即捞出控去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1987年从湖南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红平菇菌种,经三年来在盛夏期以稻草为原料室外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1988年试验结果简介如下:(一)方法:培养料配方为稻草78%、米糠20%、磷肥和石膏粉各1%,含水量约62%,pH8.装入17×33厘米塑料袋,接种后置室内自然温度发菌,当菌丝满袋后,移入柑桔园畦地上出菇,以室内为对照。(二)结果:1988年5月2日接种800袋,折干料  相似文献   

6.
平菇麦粒种在培养过程中受到细菌侵染后,菌丝生长缓慢而纤细、松散,生活力下降。用此菌种来栽培时,极易遭到真菌的侵染和危害。严重影响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一、发生症状平菇麦粒种培养基受到细菌侵染后,发生局部或全部腐烂。侵染较轻时,平菇菌丝可绕过被侵染部分而继续生长,如气温较低时,会有少部分菌丝长入侵染部分;侵染较重时,平菇菌丝生长受阻,导致整瓶菌种报废。一般在菌种培养的中后期发生侵染,在未长菌丝的中下部扩展蔓延。侵染初期,先在培养料与塑料袋(或玻璃瓶)的交界处产生大量水珠,然后麦粒变软而破裂,出现黄白色粘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被侵染的培养料全部腐烂变成暗褐色粘液,将袋打开会散发出酱臭气味。未受  相似文献   

7.
平菇是我国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为了进行科学管理,发挥优良菌种的固有特性,我们以平菇P1—2菌株(引自贵州食用菌开发公司)为试材,对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做了初探,现简报如下。试验方法(一)培养基选择:试验设A 麦粒培养基(麦粒70%、木屑18%、米糠10%、蔗糖0.5%、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8.
平菇是秋冬季栽培的主要菇类,采用一般栽培方法生物效率仅65~80%,如采用高产技术栽培生物效率可达150~200%。现将主要技术要诀介绍如下: (一)科学配料以棉壳为例,较理想的配方是:棉壳92%,铡碎稻草(或谷壳、甘蔗渣、茶籽壳)4%,过磷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21,(3)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草菇菌种的最适培养料,以传统棉籽壳为对照,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为供试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并比较其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的菌丝生长差异较大,以棉籽壳(对照)培养的菌丝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最慢。以稻草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接种栽培料获得的产量最高,为3.79 kg/m~2,其次是玉米芯,为3.67 kg/m~2,以甘蔗渣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产量较低,仅为2.37 kg,以麦粒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不出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稻草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几年来笔者对平菇的营养生理和稻草的处理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一)菌株选育与基质配制供试菌种是我校野生驯化种经多年连续单株组织分离选育的"新平"菌株.原种是谷粒培养基,谷粒98%,石膏粉2%,常规法接种培养.栽培种是木屑培养基,木屑77%,糖1%,纸浆废液1%,糠或麦麸20%,石膏粉1%,常规法接种培养,菌丝长满瓶(袋)后5天接栽培种.栽培料配方为稻草86%、糠8%、草木灰3%、食盐2%、石膏粉1%、尿素0.3%、pH值9,含水量65~72%.  相似文献   

11.
四、播种 (一)选用优良菌种栽培平菇欲得高产,首先应选择适合各个季节栽培的种类和品种已如前述。其次是选用优良菌种,即菌丝生长洁白,不发黄,无杂菌感染,菌龄在25天左右,未长出子实体或只上半部有少量幼菇的菌种。不同培养料生产的菌种,栽培后有差异,据一般试验和应用来看,以麦粒种产量最高,棉子壳、废棉及稻草粉种也较高,木屑菌种最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平菇在不同代料上的栽培适应性,笔者于1987年冬用废棉、稻草、木屑的单一和混合培养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菌种培养:母种为四川大白种,  相似文献   

13.
凤尾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栽培容易,生长快,产量高。利用纯稻草进行栽培,每百斤稻草经50天的生长周期,可产鲜菇30斤以上,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副业。稻草栽培凤尾菇的工艺简单。取干稻草,以1.5斤为一把,放在0.5%的石灰水浸泡一夜,捞起后用清水漂洗,沥干不滴水(含水量约70%)即可接上麦粒平菇菌种,每瓶麦粒菌种可播4~6把稻草。播种后用塑料薄膜包好,保湿、保温(15℃),经10~15天菌丝扭结时,打开薄膜移进菇房内培养(保持温度15~20℃,湿度80~90%),7~10天可收第一潮菇。共可收四潮菇,每潮菇收获期间隔5~7天。收获量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省平菇生产发展较快,但是生物效率不高。为此,笔者于82年12月进行了提高平菇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试验,初步摸索出既简单又见效快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是省微生物所引进的P10(Pleurotus sajor-caju)。以稻草为培养基,将稻草用1%的石灰水浸3小时,捞起压干至含水量65%左右。采用箱栽法,每只箱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前,稻草栽培平菇一般采用长段或整草进行床畦栽培,费工费时、占地面积大。为了寻找新的栽培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稻草粉袋栽平菇与废料利用试验。现将方法与结果简介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种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引自河南农大微生物室。母种用PDA 培养基,原种为玉米粒培养基,栽培种为棉子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以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木屑、玉米粒、麦粒、木条为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比较发菌速度、菌丝形态、菌丝活力及接种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麦粒种发菌速度快,菌丝健壮,菌丝外观形态及扫描电镜1 000倍下的微观形态均优于其他菌种;玉米粒菌种次之;木条种发菌速度较慢,菌丝较细,但接种效率高,用种量少,所接菌袋16天即可长满。  相似文献   

17.
用石灰水处理的截段稻草,大面积床栽凤尾菇,如果栽培得法,每百斤稻草在60~70天内可收鲜菇80~120斤,生物学效率高,经济收益快。根据我们这几年的经验,现就纯稻草床栽凤尾菇提出几个问题与同志们商讨。 (一)菌种选择: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纯稻草栽培中,播下8%的麦粒菌种(即1平方尺用干稻草1.5斤需播0.12斤干小麦制的种),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如果使用木屑菌种(木屑73%,麦皮25%,糖、石膏各1%),尽管用量比麦粒菌种增加3倍,但生物  相似文献   

18.
稻草栽平菇,一般要将稻草切短,并要加麦麸、糠等辅料,花工多,成本高.笔者自1989年以来,在室外用纯长稻草覆土栽培平菇,生物效率一般为80~120%,高的达200%以上,现将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一)稻草处理选干燥无霉烂的稻草,扎捆后用3~5%的石灰水浸1~2天,捞起后首尾相叠两层铺床,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1997,(4)
棉壳紧俏,稻草好找。本所稻草高产栽培平菇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选育有系列稻草平菇菌种,用纯长稻草栽培生物学效率100%以上,愿为您提供该成果技术转让、菌种和培训,以及其它各类食用菌菌种、栽培技术、家庭制液体菌种技术等,详情函索。联系人:胡贵权,邮编:434100,电话:(0716)432726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食用菌产业发展颇为迅速 ,但随之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致使不少菇农出现亏本。如何利用好本地廉价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效益成了广大菇农关心的问题。我们根据具体情况 ,利用谷壳、稻草等培养料栽培凤尾菇 ,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现将其技术简介如下 :1 菌种来源引自南昌大学郑名驹教授驯化的井冈野生凤尾菇 (丛生、黑色、柄粗而脆、味极鲜 )。2 培养料配制谷壳 (也可用稻草 ) 48% +草菇废料4 8% + 2 .2 %玉米粉 +钙镁磷 0 .8% +草木灰0 .8% + 0 .1 %添加剂 + 0 .1 %石膏。3 栽培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以 9月下旬~ 1 0月中旬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