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小麦育种目标的多样化,优异亲本材料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利用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淀粉RVA糊化特性对448份近年来山东省小麦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的品质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这批骨干亲本材料的品质变异类型非常丰富。籽粒硬度主要集中在大(65~85)、小(30~45)两个正态区域,籽粒蛋白和面粉蛋白含量均呈正态分布,筛选出籽粒品质和蛋白品质较好的材料山农267、济037042、山农7081、济南17、DH155、耷拉头、济20061594、ME2IQ02和中作8131-1等。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值和面筋指数变异丰富,面筋品质类型多,筛选出济046368、抗秆锈38和6F6-155等适用于选育弱筋小麦的杂交亲本材料,以及山农267、济麦20、济884187、泰麦1号、济056760、PH82-2、济995071、济038186、临汾6410、CP20-3、ME2IQ2-3和ME2IQ2-6等用于高蛋白强筋类小麦选育的优异材料。峰值黏度、稀懈值和回生值等基本呈正态分布,糊化温度呈两极分化,反映了这批材料的淀粉RVA糊化特性,筛选出了烟农24、泰山24、济0541167、济0040919、烟0469、济035354、济056743、郑农19、扬麦5号、Rh6、郑麦366、百农4805、百农64、优选1号、wheatear、B.Rock、CD70E、Kukrj70E、27thESWYTL等RVA糊化特性优良的材料,可用于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面条小麦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2.
CIMMYT引进春小麦品系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的120份春小麦新品系综合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偏高外,其余性状表现良好,其中产量高于‘甘春20’(7 300 kg.hm-2)的材料有48份,最高产量达到9 850 kg.hm-2;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变形功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90%~15.80%、14.94%~34.35%1、2.00~78.20 mL和77.00~465.00 EJ.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只有穗粒数与穗长、小穗数呈较强的正相关,其余性状间为弱相关;品质性状间,变形功与弹性、沉降值呈强正相关,干面筋含量与面筋指数呈强负相关,其余性状间为弱相关;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家标准对甘肃省 193份近期育成的小麦品种 (系 )的主要品质性状检测的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系 )籽粒平均含粗蛋白 14.10 %、赖氨酸 0 .46% ,SDS沉降值 40 .7ml、硬度 5 2 .4%、湿面筋 2 6.6% ,认为甘肃省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和硬度普遍较高 ,营养品质和磨粉品质好 ,但多数品种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较低 ,蛋白质质量较差 ;并筛选出 12个综合品质优良、有可能作为优质专用小麦的品种 (系 )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04份各种类型冬小麦主要种质资源的6个品质性状和5个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综合评定。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与千粒重及蛋白质、干面筋、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沉淀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质率与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出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粉率与干、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籽粒饱满度增加,出粉率与干面筋呈规律性增加,而蛋白质和沉淀值则无规律性变化。对各种类型种质资源综合评定表明,我国农家品种具有角质率高,籽粒色白透明,出粉率高和蛋白质、面筋含量高等优点,而沉淀值普遍俯低;国内育成品种产量水平高,综合农艺性状好,但其品质较差;国外引进品种的适应性较差,但其沉淀值明显高于国内品种,具有加工品质好的显著特点。分析了上述各类品种在品质育种中的作用。筛选出了二批品质、农艺性状兼优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添加面筋蛋白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添加面筋蛋白对淀粉糊化特性影响的规律,为活性面筋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PH1391普通小麦淀粉为试验材料,添加3种类型的面筋蛋白(强筋、中筋和弱筋),5个添加量处理,分析其糊化特性并对形成的网络结构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黏度面积、反弹值和峰值时间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每增加2%的面筋蛋白,以上糊化特性指标平均值分别下降了纯淀粉相应指标的3.6%、4.8%、3.4%、3.8%、4.0%和1.18%,除峰值时间外,下降率都超过了纯淀粉的2%;面筋蛋白添加量对稀懈值、糊化温度和糊化起始时间没有显著影响。面筋蛋白添加量10%时,面筋蛋白之间形成的复合物镶嵌在淀粉糊浆之中,没有明显的面筋蛋白隔层存在,面筋蛋白添加量增加到18%,在糊化体系中观察到较大的面筋蛋白隔层。3种面筋蛋白对峰值黏度、低谷黏度、黏度面积、反弹值和峰值时间影响差异极显著,对稀懈值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糊化温度和糊化起始时间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种面筋蛋白对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黏度面积的影响按降低大小的顺序都为强筋>中筋>弱筋,而对反弹值的影响则表现出相反的顺序。【结论】面筋蛋白添加量和面筋蛋白类型会显著影响峰值黏度、低谷黏度、黏度面积、反弹值和峰值时间,而对糊化温度和糊化起始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新引进小麦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引进的28份匈牙利小麦材料进行了种植试验,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吸水率较高,平均分别为16.6%和59.5%,变异系数小,是较稳定的性状;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平均达9.37和10.24 min,变异系数大,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沉淀值较高,平均40 mL,大于50 mL的材料占17.9%,变异系数中等;湿面筋含量较低,平均30.6%,变异系数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沉淀值与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评价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公差指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公差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份小麦材料被聚为4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的综合品质性状较好,第Ⅲ类、第Ⅳ类综合品质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12个西藏小麦品种(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湿面筋、粗蛋白含量、沉淀指数等品质特性及与藏面评分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11. 43%~14. 16%,平均值12. 66%;湿面筋含量23. 30%~30. 70%,平均值26. 21%;沉淀指数33. 00~72. 00 m L,平均值49. 92 m L;形成时间0. 9~3. 8 min,平均值2. 13 min;稳定时间0. 90~4. 40 min,平均值2. 14 min;藏面评分68. 50~87. 80分,平均值83. 97分。评分≥85分的品种(系) 7个,≥75分且85分的品种(系) 4个。藏面评分与小麦籽粒品质相关性大小排序为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与湿面筋含量、弱化度、沉降值呈弱负相关;藏面对小麦粉品质要求,11. 0%≤籽粒蛋白质含量≤12. 5%,36. 0 m L≤沉降值≤43. 0 m L,28%≤湿面筋含量≤32%,5. 0 min≤稳定时间≤8. 0 min。  相似文献   

8.
296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表现并筛选适于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检测了296份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果表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粉沉淀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团吸水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品种分为5类群,其中第Ⅰ类群集中了大部分强筋品种,第Ⅱ类群大部分为中筋品种,第Ⅳ类群为弱筋。陕西、河南、江苏和安徽选育品种在品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全部品种各项指标进行筛查,40份品种符合强筋优质标准,其中河南17份、江苏11份、陕西10份、安徽2份。  相似文献   

9.
对引进的43个CIMMYT春小麦材料在河西地区进行田间农艺性状鉴定及品质检测的结果表明,有3个材料的千粒重大于50 g,5个材料的面筋指数接近100,26个材料的W值大于300.00 EJ,其中1个材料的W值达到578.00 EJ,大多数CIMMYT材料株高适中、穗型紧凑、千粒重大、硬度高、籽粒饱满、品质优良,可作为河西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改良和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表明:在 F_1代和 F_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 沉淀值在 F_1代与高亲值、中亲值及低亲值的正样关均不显著,在 F_2代,与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_2对 F_1仅仅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F_3家系对 F_2单株除湿面筋含量外,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 沉淀值和干面筋含量在多数组合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因材料和方法而异。表现为中等偏上,其排列顺序为: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Zeleny 沉淀值。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 F_2分离群体和 F_3混合群体的遗传表现基本一致,呈连续性分布,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以偏低亲和近中亲分布为主,Zeleny 沉淀值以偏高亲和超高亲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因型和环境对新疆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选用762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种植于新疆3个地点,检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以及面团揉合特性等8个蛋白质品质性状.[结果]新疆冬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4.44%,湿面筋含量为32.37%,面筋指数为61.86%,Zeleny沉...  相似文献   

12.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 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用225 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 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 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 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育高产稳产、抗旱节水、多抗广适的突破性小麦品种,以高产品种‘临麦2号’为母本,以高产抗旱品种‘烟农19’为父本,采用系谱法聚合二者优异农艺性状,通过多点多生态鉴定与评价,育成小麦新品种‘济麦262’。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异,水旱兼用。在2010—2011年度济南和蒙阴水浇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济麦22’增产2.87%和9.41%,均居第一位;在2012—2013年度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鲁麦21’增产9.74%,是近10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旱地小麦。该品种籽大饱满,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白度等品质指标优于对照品种‘鲁麦21’;抗干热风,中抗条锈病;株高67.2 cm,后期叶片功能期长,落黄佳,长方形穗,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4.7 g,白粒,粉质。‘济麦262’于2016年2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在无浇灌条件的旱肥地及水资源匮乏地区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泰农18、济麦22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小麦生育期推迟,穗数逐渐降低,产量及千粒重先升后降,产量峰值出现在S2处理;泰农18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先升后降,而济麦22则先升后降,之后又升高。  相似文献   

15.
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济南17和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水分处理条件下,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2处理较其它处理的籽粒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高;济麦22较其它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济麦22品种在W2处理条件下,籽粒产量为9331.31kg/m^2、总耗水量和总灌水量为415.61mm和61.50mm,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22.45、151.73kg/(hm^2·mm),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的最优品种和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16.
将法国小麦材料在山东济南环境下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进种质具有穗长、小穗数多、分蘖成穗多等有利性状;穗粒数表现突出,但基因型间差异较大;同时也表现出红色籽粒、植株偏高的不利特点。法国小麦种质较当地推广品种抽穗期延后8~11天,灌浆后期高温逼熟,导致粒重降低,不经改造很难直接利用。经过诱变处理选出的法国小麦种质早熟突变体生育期明显缩短,有的抽穗期已经接近当地品种,同时也选育得到白粒突变体;试验中突变体有效分蘖数多于当地品种,穗长和小穗数也优于当地品种;多数突变体株高虽得到降低,但生产中直接利用仍有难度,只能作为"中间体"为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频次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其品质(粉质仪参数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湿面筋含量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灌两水(W2)处理最优。可溶性谷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总含量、不溶性谷蛋白/谷蛋白比值、D(4,3)和D(3,2)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不溶性谷蛋白含量是影响面团稳定时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增施生物有机肥对旱地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旱地小麦品质和产量,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品质与产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9.
小麦钾效率鉴定和钾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筛选钾高效小麦品种,通过正常钾和低钾2个营养水平的大田营养池栽培试验,对黄淮麦区110份小麦品种/系的11个产量和9个钾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综合鉴定,并以济麦22为对照,筛选出钾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优异的钾高效利用种质。结果表明:与正常钾处理相比,低钾处理会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和钾吸收效率,但会显著提高钾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发现,穗长、可育小穗数和穗粒数与钾吸收效率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钾利用效率性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可作为钾效率的初步快速评价指标。与对照相比,在正常钾处理下筛选出2份钾高效利用种质,旱选H28和品3483,两者单株粒重分别高出17.12%和10.67%,地上部分钾利用效率分别高出27.27%和9.09%;低钾处理下筛选出5份钾高效利用种质,其中旱选H27和洛旱9号的单株籽粒重比对照分别高出18.48%和14.36%,单株钾利用效率比对照分别高出14.29%和2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