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中毒又称F-2中毒,是赤霉病谷物中镰刀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病。1病因病机猪采食患赤霉病的麦类或玉米等谷物饲料所致,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可存在于霉菌孢子或叶状体内,也可以被分泌到霉菌所赖于生长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显示,世界约有25 %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对饲料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3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是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大的真菌毒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1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霉菌毒素。1.1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由曲霉菌产生的植物源雌激素,常见于被污染的玉米。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特别敏感,早在1928年,McNutt等就发现喂饲发霉玉米的猪发生雌激素综合症。当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超过1mg/kg时,有时既使达到0.1mg/kg时,对于猪也有雌激素过量分泌症发生,造成青年公猪雌性化,要影响生殖能力则需要50~100mg/kg。  相似文献   

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危害饲料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显示,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对饲料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3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是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大的真菌毒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系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雌激素物质。研究证明玉米赤霉烯酮经饲料进入动物体内,主要侵害的是生殖器官,表现为雌激素效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大量被产生F-2毒素的镰刀菌所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是猪生产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谷物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食入被其污染的饲料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潜力和生产性能。本文就ZEA在猪饲料中的污染现状、对母猪的繁殖毒性以及毒性作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亦称F-2毒素,其来源于赤霉病的玉米。ZEN产毒菌有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可致使畜禽急性、慢性中毒,造成畜禽繁殖机能异常,严重者引起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当前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霉菌毒素是动物及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是饲料质量管理的着重关注点。全球气候变暖,加上不完备的仓储条件,加剧了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养猪业的危害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较为常见。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粉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等污染玉米、大麦、豆类、高粱及青贮饲料等产生的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对猪的繁  相似文献   

10.
已经发现的霉菌大约有20万种,但只有50~60种对人、畜有害。生长在籽实和饲料中的一些真菌产生一种叫做真菌毒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对猪的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特别是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和镰孢霉菌产生的两种真菌毒素,即玉米赤霉烯酮和黄热病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不是一种致死毒素,这种毒素的作用与生殖激素雌二醇—17β相似。黄热病毒素是一种纯毒素,猪吃到它很难治疗。通常镰孢霉菌污染玉米后将产生两种真菌素,因此,确定每种毒素对猪的繁殖性能的作用很困难。发霉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对性成熟前的小母猪影响最大。小母猪采食1.0ppm 或更  相似文献   

11.
猪场霉菌毒素的危害与有效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已知的真菌有1000多种,大约50多种真菌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真菌的代谢产物,对动物生产性能危害极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影响饲料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肝毒素,造成免疫抑制)、玉米赤霉烯酮(造成繁殖机能紊乱)、赭曲霉毒素(肾中毒)和呕吐毒素(损害胃肠道细胞),对养猪业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的繁殖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是猪生产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谷物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食入被其污染的饲料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潜力和生产性能。本文就ZEA在猪饲料中的污染现状、对母猪的繁殖毒性以及毒性作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霉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细胞真菌微生物,生长、传播速度快。其产生的霉菌毒素是对食品、饲料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毒素。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等。饲料发霉产生的霉菌毒素是造成饲料浪费和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变质的饲料不仅影响动物健康,最终也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4.
<正>霉菌是一种真菌,近几年霉菌的污染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在临床上由一种霉菌或一种毒素所造成的危害比较少见。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当这些谷物在收获,采购、运输、储存或者饲料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遇到高温高湿等,就极易产生霉菌毒素。现把雏鸡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1玉米赤霉烯酮的来源及危害1.1来源与种类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烟曲霉毒素的各种生物标记物可用来证明两种酶制剂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的体内功效和两种木质纤维素吸附剂无法吸附猪胃肠道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16.
当前猪禽料中主要霉菌毒素为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奶牛饲料还需要增加对黄曲霉毒素的关注。从原料角度来说,玉米中主要防范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2012年秋季中原与华东玉米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同比2011年有所减轻,烟曲霉毒素污染加重,值得注意。东北玉米呕吐毒素污染同比高于去年,这与虫灾、倒伏和阴雨天气有关。2012年小麦中主要是呕吐毒素污染,当大比例应用华东小麦时更应引起注意。饼粕中霉菌毒素风险较低,但棉粕、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重,对于牛奶霉菌毒素超标有最直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脱毒产品,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健康、发挥动物生产潜能,将饲料价值最大化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霉菌毒素是真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其无色无味,通常可在霉变的粮食、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检出,对动物和人体危害巨大。霉菌毒素污染,给食品行业、饲料行业及养殖行业带来了严重威胁。当前,最常见且研究较多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以及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OTA)。由于各种霉菌毒素的作用靶器官及动物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对饲料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caralcn  相似文献   

19.
青岛诺和诺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6种霉菌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均普遍存在。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甚为严重。因此,养殖者应充分认识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以保护动物正常的健康、生产及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2018年,从北京、福建、安徽、山东、广东、河南等19个省市收集442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检测了其中行业内较为关注且对畜禽生产影响较大的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3种霉菌毒素含量。结果显示,饼粕类样品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其次为DDGS(谷物干酒精槽),各类样品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较轻,小麦、麸皮、DDGS受呕吐毒素污染较为严重;华中地区样品受霉菌毒素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