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它的生活和生长情况都是通过水体环境的变化反映出来的。人们的各种养殖措施也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要改善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必须掌握以  相似文献   

2.
<正> 池塘养鱼能否取得高产,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因此,搞好池塘的清整工作是池塘养鱼获得高产必不可少的主要措施之一。1 鱼塘清整的目的主要是清除鱼池中杂物和多余的淤泥,使池塘保持一定深度,增加容水量,消灭鱼类病原体、寄生虫及寄生虫卵。清整鱼塘还可增高和加  相似文献   

3.
池塘是鱼类生活栖息、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地方。池塘条件的好坏,池塘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池塘水产品产量的高低和养殖鱼类经济效益的大小,还关系到鱼类能否健康生长和丰产增效。所以说,池塘清整消毒是水产养殖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取得养鱼成功的关键,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以利于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胡文馨 《内陆水产》1999,24(8):29-29
1清塘消毒关池塘既是鱼类生活的场所,也是鱼类病原体及敌害存在的场所,池塘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因此鱼病的防治首先要严把清塘消毒关。1.1池塘整修主要是清除池边的杂草和池底过多的淤泥,并经过阳光曝晒,以杀灭部分病虫害。1.2池塘消毒在...  相似文献   

5.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池塘是鱼类柄息、生长、繁殖的环境,许多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池塘水环境作用于鱼类,故池塘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鱼产量的高低。池塘条件包括池塘位置、水源和水质、面积、水深、底质以及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及其意义水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基本生活环境。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鱼类繁殖、生长、发育都在水中进行,所以,要使鱼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有一个好的水质环境条件做保证。水质恶劣,不仅直接抑制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而...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有6个月左右,冰的厚度在一米。漫长的严冬,必然会引起鱼类生活环境和鱼本身的巨大变化,常酿成鱼类大批死亡,给养鱼户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地限制了养鱼业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池塘条件、水源水质和池塘底质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鱼类安全越冬管理办法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创造鱼类安全越冬的环境,确保鱼类越冬成活率。一、鱼类越冬前的强化饲养在越冬前一个月左右,对准备越冬的鱼类进行强化饲养,可喂越冬专用饲料,增强鱼类体质,提高其抗应激能力,保证安全过冬。二、越冬池准备1、越冬池选择:面积最好在10-20亩为宜,靠近…  相似文献   

9.
生石灰又当氧化钙,它是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质改良剂和鱼病防治常备药物。池塘水体是养殖鱼类生活的环境,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养鱼没有巧,饵足水质好”,“管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池塘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养鱼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质不好,即使有优良的品种,上等的饲料,充足的肥料,养殖鱼类也不能正常生长,也无法保证高产。因此,池塘经常合理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及底质,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池塘环境因素对鱼类生长影响相当大。本文就同几种池塘环境因素对池塘养殖鱼类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通过改善池塘环境因素来改善鱼类的生长环境,从而挖掘其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一、病原、鱼体、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水中存在的病原体数量较陆地环境要多,水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溶氧、温度、pH值、无机三氮等)直接影响鱼类的存活、生长和疾病的发生。体质健康的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对疾病也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但在养殖池塘中,由于放养密度的提高(较自然水域增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人工投饵量的增大、鱼类的排泄量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增大,使得环境极易恶化,同时疾病的…  相似文献   

12.
黑鱼是乌鳢的俗称,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黑鱼对外界环境要求不严格,生活适应能力较强,即使在溶氧不足的水域中仍能生存。黑鱼营养价值极高,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养殖效益显著,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热门品种之一。其养殖方式主要采取池塘高密度单养,是一种新型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其养殖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池塘既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又是培育天然饵料的场所,所以了解池塘水质情况非常重要。要想养好一塘鱼,必须管好一塘水。要管好一塘水,首先要认识水质,并了解其变化规律才能进行科学调节。鱼池水质调整技术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的基础上,通过鱼池水质调解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对水质变化的具体观测下进行综合人工调节。  相似文献   

14.
增氧机能增加水中溶氧量,曝除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时促使底层水体交换,改善水质,加速池塘物质循环,从而保证鱼类在清新的环境中快速生长。它的出现,使我国的池塘养鱼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依靠池塘初级物质、能量的转换及利用发展到可以人为地控制水质等鱼类生活环境因素,强化鱼类生长,使池塘养鱼的产量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韩红艳 《齐鲁渔业》2004,21(9):20-20
施肥是提高池塘鱼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池塘中鱼类的天然饵料。此外,施肥还能通过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改良池内鱼类和饵料生物的生活环境,有些肥料成分也可作为营养物质直接为池鱼所利用。从经济核算的意义上讲,施肥是一条获得高质量鱼饵料的最有利途径。因此,施肥对于发展养鱼的意义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6.
在池塘养鱼中 ,随着精养化程度的提高 ,养殖鱼类出现浮头情况是一种较为普通的生产现象 ,一般认为是池塘养殖鱼类密度过大 ,超过了池塘的负载量 ;或者是由于水质过肥所引起 ,进而采取一些措施 ,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 ,观察了池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的现象 ,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几种情况作了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弱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池塘水质由于受到养殖鱼类粪便和池塘腐殖质的长期发酵作用 ,逐渐使池塘水质形成偏弱酸性水质 ,鱼类在这种水质中生活 ,影响鱼类血红蛋白对水中溶氧的吸收。当出…  相似文献   

17.
浅谈池塘养殖条件与养鱼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其环境条件影响着养鱼的效果,而养鱼的水质则直接决定着养鱼的成败。通常情况下,鱼类生长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水的容积、水温、透明度、水体运动、溶解气体、pH值、营养盐类、溶解有机质、饵料生物、病虫害等。这些因子决定着池塘的基本条件,也与所有增产措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养鱼技术的实施也直  相似文献   

18.
浑浊的水会抑制池塘中鱼类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鱼类的生活和生长。因此,我们要使池塘中的鱼类长得快,产量高,就必须保持池水的清洁、卫生。但在渔业生产实践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场大雨使得池塘(尤其是山塘)的水变得浑浊,透明度极小;有的山塘水甚至常年浑浊,很少有清洁的时候,养在这类池塘中的鱼  相似文献   

19.
养鱼除了水、种、饵等必须条件外,保证和改善鱼类的生活环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池塘清整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生产环节。经过一年的养鱼生产,池塘淤泥增厚,池底、池埂可能出现崩塌、漏水等观象,杂草孳生.细菌繁衍。尤其是发生过鱼病的池塘.还有病原体存在。所以,鱼池应当  相似文献   

20.
正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是指鲈鱼、黄颡鱼和其他鱼类在同一水环境养殖,其中黄颡鱼能吃掉病鱼体表的部分锚头鳋,预防鲈鱼寄生虫病的发生;适量搭配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鱼种,可以调节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混养技术具有生态调节、互利互补及减少鱼病的优点,有利于鲈鱼、黄颡鱼等鱼类生长。因此进行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能减少能耗和渔药使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