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测定了不同生育期紫云英鲜草的营养成分含量,研究了刈割次数对盛花期紫云英鲜草还田产量的影响,以及紫云英鲜草青饲对幼兔体重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和干草中粗蛋白含量高,以现蕾期和初花期含量较高,干草中含量分别达30.06%和25.21%;要实现紫云英肥饲兼用,其鲜草最佳刈割期为现蕾期且只刈割1次,可收获青饲鲜草10830.5 kg/hm~2,刈割后在盛花期的鲜草还田产量仍可达24016.5 kg/hm~2。用紫云英鲜草青饲喂养幼兔应适当搭配米糠、豆饼和麸皮等饲料,这样有利于提高消化利用率,幼兔体重增长适中,出栏周期为90 d,比全喂养紫云英青饲处理缩短了45 d,喂养成本低,利润高。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不同生育期紫云英鲜草的营养成分含量,研究了刈割次数对盛花期紫云英鲜草还田产量的影响,以及紫云英鲜草青饲对幼兔体重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和干草中粗蛋白含量高,以现蕾期和初花期含量较高,干草中含量分别达30.06%和25.21%;要实现紫云英肥饲兼用,其鲜草最佳刈割期为现蕾期且只刈割1次,可收获青饲鲜草10830.5 kg/hm2,刈割后在盛花期的鲜草还田产量仍可达24016.5 kg/hm2,刈割后在盛花期的鲜草还田产量仍可达24016.5 kg/hm2。用紫云英鲜草青饲喂养幼兔应适当搭配米糠、豆饼和麸皮等饲料,这样有利于提高消化利用率,幼兔体重增长适中,出栏周期为90 d,比全喂养紫云英青饲处理缩短了45 d,喂养成本低,利润高。  相似文献   

3.
茉莉酸甲酯对东方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对东方百合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材,用不同质量浓度的MJ进行浸球和营养生长期、现蕾期叶面喷施处理,调查了百合株高、花期及鳞茎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测定了现蕾期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浸球处理使东方百合始花期提前;0.1和1.0 mg/L MJ现蕾期喷施处理植株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87.92和87.67 cm;1.0 mg/L MJ现蕾期喷施处理使单株花期和群体花期分别延长2.09和3.25 d,鳞茎周径增大1.66 cm;花朵寿命和单株花朵数无显著变化;处理质量浓度以现蕾期喷施1.0 mg/L MJ为最佳。百合株高、单株花期和鳞茎周径与生长素(IAA)及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多效唑的施用时期和次数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晋薯16号作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马铃薯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次数多效唑,研究其对地上部鲜重、大中小薯重、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各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其品质,其中在现蕾期和初花期各喷施一次多效唑处理的效果最好,产量高达32 816.4 kg/hm2,较对照提高了31.64%,淀粉、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41%、40.05%、59.23%,还原糖含量比对照降低25.19%.[结论]该研究可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8个无花果品种在阿图什引种栽培初期的物侯期及生长情况。[方法]以从山东省嘉祥县引进的8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在阿图什市克州北山戈壁产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大棚温室和露地栽培试验,比较了各无花果品种的物候期、生长量和产量等指标,观察各品种在阿图什市的表现。[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温室栽培的同种无花果品种均表现早萌动、早展叶、果实早成熟、晚落叶,年生长期明显短于露地栽培。大棚温室栽培条件下,8个无花果品种的株高、地径、新梢年生长量和单株产量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在大棚温室栽培的8个品种中丰产黄的株高最高,为1.56 m;地径最大的是丰产黄,为22.27 mm;新梢年生长量最大的是布兰瑞克,为1.30 m;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布兰瑞克,为2.00 kg/株。露地栽培条件下株高最高的是波姬红,为1.05 m;地径最大的是波姬红,为28.10mm;新梢年生长量最高的是波姬红,为1.04 m;产量最高的是布兰瑞克,为1.30 kg/株。[结论]8个无花果品种均可在新疆阿图什正常生长及结实,其中布兰瑞克的丰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紫云英是我省稻田主要冬绿肥作物,由于种子产量低,价格高,影响种植面积.1982年春,我们与六合、昆山县农科所和溧水渔歌、丹阳新桥群益等农科站协作,统一进行紫云英开花结荚习性与留种技术试验.经过与方法定时定点定株对紫云英现蕾、开花、结荚及落蕾、落花、落荚数进行观察记载.南京点为旱地,在早、迟两个播期试区内各于25%、50%植株现蕾时固定10枝进行观察.六合、昆山两点为水田,品种均为晚熟种茜墩78-8-3,以观察同一品种在不同土壤和地区的表现.丹阳点在紫云英高产区,溧水点在留种老区,两处均用当地品种(按初花期前者为晚熟种,后者为早熟种),以了解不同  相似文献   

7.
不同紫云英品种种质资源试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对4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的生育期、生长特性、盛花期鲜草产量和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湘紫3号和信阳紫云英的盛花期与双季稻农作制的时间要求匹配性较好;湘紫3号紫云英冬前叶色、株高、分枝数、真叶数、根长和根瘤菌等植株性状均较优良;盛花期余江大叶、沅江种、湘紫3号各品种间的茎粗、分枝数和单株重无显著性差异,且显著高于信阳紫云英;盛花期鲜草产量表现为余江大叶沅江种湘紫3号信阳紫云英;在4个紫云英品种中,湘紫3号的全氮和全钾均最高,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选择10个黑、棕种皮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法进行芽苗菜生产,对芽苗菜的株高、茎粗、芽水分含量、维生素C、百株芽鲜重和产量等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四角豆和黑芽菜产量最高,分别为13.33、13.22 kg/m2,与其他品种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大豆芽苗菜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30 7,产量与茎粗、百株芽鲜重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 5、-0.687 8。东新1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5.13 mg/100g。综合选择出适合生产芽苗菜的大豆品种有山东四角豆、黑芽菜、97鉴24、晋大814和牛眼睛黑豆5个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年(2004年10月~2006年5月)云南省纤维亚麻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单茎产量与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初花期、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分枝数、出麻率对产量影响,关联度大小顺序为茎粗>初花期>生育期>工艺长度>株高>出麻率>分枝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砧木对辣椒嫁接的影响,以洛椒188和先红1号为材料,选择3种不同砧木、2种不同嫁接方法进行试验,不同时期测量嫁接后辣椒茎粗、株高、果实长度、产量、根系活力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嫁接可以明显提高辣椒的产量,与嫁接方法无关;但嫁接对辣椒的株高、茎粗、果实长度影响较小;洛椒188嫁接后维生素C含量明显增加,但先红1号嫁接后维生素C含量变化小;不同嫁接方法对辣椒的产量、维生素C含量等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绿肥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双季稻区紫云英与水稻轮作制度下,探讨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方法,进行早稻和晚稻施肥效应试验,探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不同施肥处理的关系。[结果]施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化肥配施绿肥也能够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化肥减量40%配施60%绿肥处理的下茬晚稻产量最高,而2008年晚稻以及2009早稻产量甚至显著高于100%化肥处理,2年早稻平均产量比100%化肥处理增加了247 kg/hm2,提高了3.8%。[结论]种植和利用紫云英可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提高水稻产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有机-无机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1983—1984年研究了红玉血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兴津和尾张温州(C.unshiu Tanaka)在雅安生态条件下抹芽放梢和修剪效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供试品种抹除夏梢,放春、秋两次梢,对于减少初投产树的落果,提高早期产量有显著作用。八月上旬为放梢适期,八月梢为最佳梢类。秋梢结果母枝可以进行人工摘心,九、十月摘心对第二年结果影响不大。秋梢母枝二、三月摘心或较重程度短截,能减少花量,促发春梢营养枝。为柑桔密植、早结丰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年龄苹果幼树为试材,研究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幼树营养生长、越冬抽条、花芽形成和座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幼树,点涂含有细胞分裂素和微量元素的制剂——点枝灵软膏,可以定位促进当年生芽萌发抽梢,增加1~2次新梢发生量,从而促进幼树营养生长,使其迅速达到早结丰产所需的枝量(比对照至少早1~2年);对1~2年生幼树于早春2~3月喷施2次100倍防抽灵,可以防止苹果幼树越冬抽条,而对照抽条率达40%。应用烯效唑和刻芽环剥技术可以使苹果幼树适期成花或提早成花,而且达到丰产所需的成花数量。应用多效唑或烯效唑和果丰素技术可以明显提高苹果座果率(比对照增加约1倍)。  相似文献   

14.
曾宪锋  邱贺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14-7414
[目的]为人们安全食用叶下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下珠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除初花期以外,叶下珠的硝酸盐含量低于轻度污染水平(432 mg/kg鲜重),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4.0 mg/kg鲜重),初花期叶下珠硝酸盐含量高于432 mg/kg且低于785 mg/kg,属于中度污染水平,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各期的叶下珠中维生素C的含量都高于50 mg/100 g鲜重,属于高维生素C含量的野菜。[结论]根据国内外现行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标准,除初花期以外的各生长发育阶段属于一级野菜,可以安全食用。初花期的叶下珠属二级蔬菜范围,不宜生食,煮熟或盐渍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浓缩型全养分蔬菜瓜果冲施肥对大棚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浓缩型全养分蔬菜瓜果冲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大棚油菜的株高,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及其产量,在浓度为1∶1 000处理下,油菜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最高;浓度为1∶4 000处理下,油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籼型常规稻华航38号为材料,设置了T1(CK、不施肥、一季稻+冬闲、稻草移走)、T2(NPK全量、一季稻+紫云英、稻草移走)、T3(NPK全量、一季稻+紫云英、稻草还田)、T4(NP全量、K减半、一季稻+紫云英、稻草还田)、T5(NPK全量、一季稻+冬闲、秸秆全部移走)、T6(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秸秆全部移走)、T7(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秸秆全部还田)、T8(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稻草还田)、T9(NP全量、K减半、一季稻+油菜、稻草还田)共9个种植和秸秆还田方式组合处理,通过2016—2019年定位试验,考察了各处理对一季稻产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肥处理,施N、P、K肥在2016和2017年对一季稻产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提升效果不明显;待土壤基础地力耗竭后,2018和2019年分别增产53.65%和21.93%,且均达显著水平(P<0.05);除2018年外,冬种油菜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或移走处理在水稻产量、株高、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方面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主要通过调节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影响产量形成;冬种绿肥+稻草还田条件下,减量施钾50%依然能使一季稻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17.
新梢内源激素变化对设施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花芽分化进程中葡萄新梢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明确激素对设施促早栽培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为解决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隔年结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京蜜’(V.vinifera cv. Jingmi,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不需采取任何措施即可连年丰产)与‘夏黑’(V. vinifera-V. labrusca cv. Summer Black,非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需采取更新修剪措施方能连年丰产)为试材,进行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夏黑’)和露地栽培(‘夏黑’)处理。采集基部第1节粗度大于0.5 cm的葡萄新梢,选取其上2-3节冬芽主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石蜡切片法绘制取样时期-分化比率花芽分化进程图,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同时借助酶联免疫法测定新梢基部2-3节枝段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ZRs)、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雏梢生长点的顶分期(初花期)新梢内源ZRs含量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自雏梢生长点的半球/平顶分化盛期(花穗分离期)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坐果期)新梢内源ABA含量迅速增加;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果实膨大初期)新梢内源GAs的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整个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的含量较高。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比值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于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和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新梢内源ZRs/GAs的比值显著增加;自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新梢内源ZRs/IAA的比值略微上升随后(半球/平顶期到花序二级轴分化盛期)保持平稳,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果实膨大后期(始原始体出现盛期至花序二级轴开始形成)新梢内源的ABA/GAs比值显著增加;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之后新梢内源的ABA/IAA比值保持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形成)之前是花芽分化调控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之前新梢内源GAs含量缺乏变化、初花期前ZRs含量和花穗分离期至坐果期ABA含量迅速下降、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含量低可能是设施葡萄不能形成良好花芽的重要原因。激素间通过特定时期的平衡互作调控设施葡萄的花芽分化。花穗分离期之后新梢保持较低且稳定的内源ZRs/IAA比值利于成花,花穗分离期和果实膨大期新梢内源ZRs/GAs比值的显著上升、果实膨大期之后较高的ABA/GAs比值和较低且稳定的ABA/IAA比值促进了始原始体及花序主轴发育和二级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紫云英肥料兼用——猪粪尿还田,不仅能保持紫云英原有的供肥和培肥改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解决南方开春后青饲料短缺的矛盾,且通过食物链加环可以成倍地提高其经济效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好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解决连作障碍,改善连作菜薹的产量和品质,以‘粤薹1号’菜薹为试验材料,通过施用微生物有机肥(0、3 000、4 500、6 000及7 500 kg·hm-2),研究其对连作菜薹生长、品质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后,连作菜薹单株质量和主薹质量均有增加,同时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电导率,增加了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了脲酶的活性。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微生物有机肥7 500 kg·hm-2后,连作菜薹的维生素C、蛋白质、粗纤维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6.28%、12.39%、5.30%、37.38%;根际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和电导率分别显著增加59.67%、97.63%和175.76%;菜薹根际土壤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23.10%、7.40%和116.92%,脲酶活性降低8.39%;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80.62%、79.26%、46.00%,菜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相对丰度也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多样性,改善了连作菜薹的生长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8个板栗品种开花特性及其与低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8个板栗品种开花特性及其与低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栗雄花序先于雌花形成,而且雄花序多雌花少,在营养分配、输导上不利于雌花形成和发育。仅在结果枝上平均每一雌花就拥有4.27 ̄8.62条雄花序。各品种结果枝平均仅有1.40 ̄1.87朵雌花。结果母枝抽生的枝梢中,结果枝仅占29.75%,每一结果母枝仅有2.44朵雌花。结果枝长度和粗度与转化成结果母枝的能力呈正相关,但是结果枝挂果后往往生长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