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是利用森林的防护效能而在农田中按一定规格标准营造的纵横交错的林带.辽宁地区防护林带主要是保护农天,使作物免受风沙、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调节气候,为农田稳产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营建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我国在农田防护林营建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林带结构与配置、林带空间配置与优化及林带成熟龄和更新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农田防护林的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化德县农田防护林现状的调查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分析,指出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气候、水土条件、生态环境、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与当地多年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实践,得出适宜的农田防护林配置方式:1农田防护林宜选用灌木柠条和乔木白榆、小叶杨为主要造林树种。2北部丘陵防风固沙牧林区农田防护林宜采取窄林带小网格、灌木防护林带模式,南部丘陵滩川农牧林区农田防护林宜采取窄林带小网格、灌乔木带状混交防护林带配置方式。3林带结构宜为疏透型,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最适疏透度为0.25~0.35。在网格南侧副林带留出风缺口,以减轻农田风蚀。4防护林配置时,其主林带方向应尽量与主风向垂直,主林带方向为近南北方向,副林带为近东西方向,充分考虑地貌条件,其配置走向应尽量与田块走向一致,与农田道路、渠系相结合,灵活配置。  相似文献   

4.
农田防护林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农田防护林的农业效应,并从作物增产与减产的关系、作物增产与占地、胁地减产的平衡与补偿的关系、林带的平均高度和农田庇护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东部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区东部20个定位观测站30年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该区域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垦区东部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降低风速,提高气温和地温,延长无霜期,减少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和空气湿度,当气温低时,林带能量提高温度,当气温高时,林带又能降低温度,调温幅度可在2℃左右。农田防护林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的历史比较悠久。首先在风沙、干旱危害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一地区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了改善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环境,三北地区广大人民以营造防护林为手段,向大自然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农田防护林以更大的规模向沿海和内地的广大地区扩展。一、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1.林带走向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防止主要害风的林带是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农田防护林网关键技术参数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支撑等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农田防护林网主要技术参数和研究现状,结合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生产现状,以及有害风向、季节性发生规律等,总结提出了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网最佳布设角度、林带宽度、理想横断面形状、网格大小、有效防护面积等。结果表明:适宜防护林主林带间距应为360 m±90 m,副林带间距以600~700 m为宜,网格面积16.67~33.33 hm2。该研究可为科学指导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网建立与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文中介绍了农田防护林的设置方法、栽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1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国内农田防护林更新研究进展,结合宁夏引黄灌区20世纪末建设的"窄林带、小网格"型农田防护林日趋成熟和衰老的现状,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耕作与田间管理、防护林维护等机械化作业需要,在确保防护效益稳定的前提下,提出了大网格林带更新技术和主要参数,以及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对策,为科学指导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更新提供参考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晟 《农业网络信息》2011,(4):15-17,26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有力地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农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 以农田林网为中心的农田防护林是我国华北地区平原绿化的一项主体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农田防护林形成了初步规模,改善了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华北平原的农业产生了巨大作用。但是我们仍可看到,在许多地区林带内的农田并没有得到最充分的保护,沙打、沙割、风蚀、庄稼倒伏、大风掀起大棚,以及果园内落花落果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在确定林带的走向、选择林带结构、设计带间距离等几个主要方面,都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在华北地区如何进行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本人认为应从以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风速、缩小温差、增大温度、减少径流、防洪护堤等5个方面。不同结构的林带其小气候效应也不同,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近年来东海县农田防护林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和造林技术,以期进一步促进东海县农田防护林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一、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效益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物气候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主要决定于防护林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空  相似文献   

15.
农田防护林精准结构经营理论与经营方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当前农田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精准结构经营理论这一新思想,将经营过程界定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并建立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调控与空间尺度上的适应性管理基础上,拓展了以往仅对农田防护阶段性经营的局限,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林带结构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北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选点调查与常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配置特征、防护效益、树种选择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区域划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具有显著降低风速和调节农田小气候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林带结构选择应以稀疏型为主,林带总平均疏透度控制在30~50,主林带间距以150~200 m为宜,副林带间距200~300m为宜,林带树种选择应主要考虑生态适应性、防护性和经济效益,选择长效速生的杨树、常绿的樟子松、抗病虫性能好的新疆杨和经济效益好的梨、苹果、桑树等;同时还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在西北多风沙地区发挥了重要防护作用,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特征,需要对防护林进行有效提取,采用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农田防护林提取成为重要途径。以宁夏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影像中选取7期可以代表4个季度地物特征的Landsat8 OLI影像数据,在影像预处理基础上,融入水体指数、植被特征和植被指数,提取植被的物候特征,掩膜去除研究区内其他地物,从而实现农田防护林的提取。同时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和土地利用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防护林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5.16%,野外调查的50个采样点中有44个点被准确提取,精度达到88.00%。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多以林带的形式呈现,林带主要沿排水沟分布。  相似文献   

18.
同仁县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方向主林带与主要灾害因子,不同风向交角主林带与实际有效防护距离,主副林带有效防护距离与林网形状、面积的关系,提出了有效间距、林网面积等技术指标,为同仁县川水地区农田防护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农田防护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减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为目的的人工营造的林带体系。 成就 苏联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营造农田防护林规模最大的国家。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草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十八世纪末期,俄罗斯就开始在侵蚀沟、荒谷和沙地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农田。在十九世纪末期的30年中,共营造7000多公顷防护林带,有些林带一直保存到现在。卡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森林破坏,并遭受了大自然无数次惩罚之后,终于认识到了森林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造林和护林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也逐渐成为人类自我拯救的重要手段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