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疫霉根腐病作为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威胁很大。种植抗疫霉根腐病的大豆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途径。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腹地,具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河南省新育成的大豆品系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以明确大豆新品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64个河南省培育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接种,鉴定其对2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大豆疫霉分离物PsJS2和Ps41-1的抗性。结果显示,对分离物Ps41-1和PsJS2抗病的分别有35个和16个品系,对Ps41-1和PsJS2为中间反应型的分别有16个和10个品系,其中对2个分离物均抗病的有16个品系,占鉴定品系的25%。使用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共分离标记WZInDel11进行新品系的基因型鉴定发现,对2个大豆疫霉分离物均抗病的16个品系中有13个含有标记WZInDel11,对1个或2个大豆疫霉分离物表现为中间反应型的5个大豆品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其为杂合基因型,这些品系中的纯合抗病单株可直接选育成纯合抗病品系用于抗病育种。综合系谱分析结果推测,有2个品系可能含抗疫霉根腐病基因RpsZheng,2个品系可能含RpsYD29,14个品系可能含有RpsZheng或其等位基因。表明河南省培育的大豆新品系中含有优异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该研究结果将为病害防控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宝绿1号和宝绿2号是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宝绿1号是以冀绿2号为母本,绿丰3号为父本杂交后,1998年又以其(冀绿2号×绿丰3号)F3代材料为母本,保M887-1为父本继续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系,品系代号保9808-16。宝绿2号是以冀绿2号作父本、C225作母本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系,品系代号保9815-36。两个品种均具有株型直立抗倒、早熟、高产、成熟一致、商品性状好等特点。2014年2月通过了陕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鉴定编号:陕鉴豆字001号和陕鉴豆字002号。  相似文献   

3.
黑腐病是B.olerace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本文旨在鉴定源于B.carinata材料PI199947的B.oleracea品系中与黑腐病抗性相关的RAPD标记,并评价F2群体病症的分离。将抗黑腐病亲本品系11B-1-12与感病花椰菜品种‘Snow Bau’杂交,再将3个抗黑腐病F1植株自交得到3个分离的F2群体。用4个Xcc 4号小种分离菌进行创伤接种,  相似文献   

4.
<正>漯芝21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漯12为母本、郑芝97C01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单秆型白芝麻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耐渍性好,抗芝麻茎点枯病和枯萎病。2007-2008年代号G2-1品系在品比试验中表现突出,该品系生长整齐一致,性状稳定,抗倒、耐渍性好,每667m~2平均产82.30kg,较对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小麦抗条锈病品系M8003-5中的抗病基因,用当前7个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对小麦品系M8003-5的抗条锈性进行了鉴定,发现该品种对当前的各优势小种均有良好抗性。在温室内以病菌小种Su11-4对M8003-5在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和遗传分析,初步确定M8003-5对Su11-4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位于7DS上的SSR标记Xbarc5、Xwmc463、Xwmc405、Xbarc126、Xgwm295、Xgwm44、Xwmc702、Xwmc438、Xwmc121、Xgwm111和Xbarc121与该基因连锁,最近的为Xwmc702和Xwmc438,遗传距离分别为3.5 cM和4.3 cM。分子标记及其相关分析表明,此基因可能来自黑麦,与已定位于7D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不同,暂命名为YrM8003。利用与其紧密连锁的标记Xwmc702和Xwmc438测黄淮麦区43个主栽品种,结果显示,有20%的品种具有与YrM8003基因相同的标记位点。这一结果有助于YrM8003在抗条锈病育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2014年采用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选育的YNN-N4(Y1)、YNN-N2(Y2)、V3-V1-1(Y3)、Y2F-10(Y4)、Y2F-15(Y5)、Y2F-1(Y6)、V3-2(Y7)、V3-7(Y8)、V3-8(Y9)、V8-10(Y10)、V8-13(Y11)、V8-6(Y12)、V8-2(Y13)共13个抗PVY品系作为材料,以推广品种K326和云烟97为对照,在PVY发病较重的昭阳区太平办事处石渣河社区作田间比较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各品系PVY抗性表现为抗病(R)至高抗(I)。综合各品系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含量、产量、质量的特征及抗病性等性状,决定选用YNN-N2(Y2)、V3-V1-1(Y3)、Y2F-15(Y5)、V3-2(Y7)、V8-10(Y10)5个综合特性较优的品系,在下一年度进行品系比较的小区试验和和小面积生产示范。上述抗PVY特性较好的各品系,一方面可作为抗病育种资源使用,另一方面可在不同环境气候条件下继续进行田间种植筛选,以加快抗PVY品种的适宜种植进度。  相似文献   

7.
GAFP基因导入对彩色棉抗病性和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转GAFP基因品系ZB-1-31、ZB-1-49、LB-7-8与原受体品种新彩棉1号、绿9903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的对比和农艺、经济性状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转GAFP基因品系对枯、黄萎病的抗性显著高于受体品种,生育期有所提前,产量均明显高于受体品种,纤维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GAFP基因导入对彩色棉抗病性和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GAFP基因品系ZB-1-31、ZB-1-49、LB-7-8与原受体品种新彩棉1号、绿9903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的对比和农艺、经济性状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转GAFP基因品系对枯、黄萎病的抗性显著高于受体品种,生育期有所提前,产量均明显高于受体品种,纤维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冀豇 1 号(冀豇 0903-1-1-2)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中豇 1 号和从日本引进的罔山红豇豆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及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20-2021 年参加河北省豇豆新品种区域试验,2 年试验试点间平均产量 144.79kg/667m2,比对照中豇 1 号平均增产 41.31%,居参试品系第 1 位。2023 年通过河北省种子总站认定,定名为冀豇 1 号,认定编号:冀认豆(2023)001,是河北省认定的第一个豇豆品种。该品种直立、抗倒,抗根腐病、病毒病,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一次性机械化收获。籽粒蛋白质含量 25.20g/100g、粗淀粉含量46.51%、粗脂肪含量 0.87%。  相似文献   

10.
川油18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中熟优质油菜新品种,1998年通过四川省和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川油18是以本所自选的低芥酸中偏早熟品系Ⅲ -232为母本,以中油所引进双低品系84039-1为父本杂交,经连续5代分离选优育成。2 特征特性川油18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在四川盆地秋播条件下,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比对照中油821早熟2~3天。幼苗生长半直立,基叶较肥大,叶色浓绿,腊粉较厚,无刺毛,叶绿素含量106.42mg/100g,比对照高5.6……  相似文献   

11.
对衍生于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杂种后代的抗条锈病新种质CH7102进行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其抗性来源及其遗传方式。采用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1、CYR32对CH7102及其亲本进行苗期抗性评价;对CH7102分别与感病品种和已知抗性基因载体品系的杂交后代接种CYR32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验。CH7102具有与其抗病亲本‘小偃7430’和彭提卡偃麦草相似的侵染型,而所有的小麦亲本均感病,表明CH7102的抗性来自彭提卡偃麦草;CH7102与感病品种‘台长29’和‘绵阳11’杂交、回交,其F2、BC1、F2:3代的抗、感分离比分别符合3:1、1:1和1:2:1的单显性基因分离模式。而CH7102与已知抗性基因载体品系杂交F2代的抗感分离比为15:1。CH7102对条锈病的抗性来自彭提卡偃麦草,其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而且与已知的抗CYR31、CYR32的抗性基因Yr5、Yr10、Yr15、Yr24/Yr26、Yr41不存在等位关系,属新的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白粉病和产量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育种家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相关品系的取舍提供参考。在国审品种‘尧麦16’选育过程中,该家系出现不同白粉病抗性和产量的品系。利用白粉抗性不同的‘尧麦16’家系及衍生品系为材料,比较材料间白粉病抗性与产量的差异。4个高代品系的产量三要素差异不显著,但小区产量随着抗白粉程度的降低逐渐提高,较抗病RI16-1依次提高13.2%、16.5%和23.9%。高感RI16-4的衍生品系白粉病反应型略有差异,RI16-4-1和RI16-4-2为3级,RI16-4-3、RI16-4-4、RI16-4-5、RI16-4-6、RI16-4-7和RI16-4-8均为4级;RI16-1的5个衍生平均产量为4.75 kg,而RI16-4高感白粉的6个衍生品系较RI16-1的衍生品系平均增产11.16%,平均产量为5.28 kg,感白粉的衍生品系普遍超过抗白粉衍生品系的产量。综合两年度各品系性状可以看出随着白粉病抗性的降低,不同衍生品系的小区产量随之提高。此外,小区产量整体上呈现产量水平与抗病性具有负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氮素浓度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研究了大白菜抗小黑点病品系C24、P8-1和感小黑点病品系03B9、P8-2,在氮素浓度为5(N5)、15(N15)、25(N25) mmol/L的水培条件下,对叶柄铵态氮、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小黑点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氮浓度的增大,小黑点病发病加重。抗病品系随时间延长,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C24在N25浓度下,第14天含量仅是第2天的49.95%。氮浓度对感病品系03B9和P8-2的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比抗病品系C24和P8-1大,感病品系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可能是小黑点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定位小麦品种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对于抗病性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Illumina Infinium iSelect 90k SNP芯片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36个河南省小麦新品系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定位。SNP芯片检测表明,在24个小麦品系构建的抗、感池DNA间可检测到一个明显富集的SNP峰,表明其可能携带单一主效抗白粉病基因;在其他12个小麦品系构建的抗、感池DNA间可检测到多个SNP峰,推测其可能含多个抗白粉病基因。有26个小麦品系在2AL染色体上检测到的SNP数目最多,推测其携带位于2AL染色体上的Pm4b抗白粉病基因。开发出与2AL染色体上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wggc116,可用于这些小麦品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高通量SNP分析技术平台可以用来规模化定位小麦品种中的抗白粉病基因,明确了河南省抗白粉病小麦品系中携带Pm2、Pm4b、Pm21和新1BL/1RS易位等有限的抗白粉病基因,抗病基因资源非常狭窄,亟需引进新的多样化抗病基因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用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转化吉林省主推品种吉林20号、吉林30号、吉林45号品种大豆。通过接蚜鉴定和PCR鉴定,从所获得的种子苗中筛选出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后代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1)PCR分析,转基因植株97TGR1和97TGR2的T2代表现阳性,第5代表现阳性纯合;97TGR1、97TGR2和98FD1~98FD20的T3代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证明,GNA基因在蛋白质水平有表达,最高表达量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7%;97TGR1、98TGR2和99JI45 TGR2的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NA基因已插入大豆基因组;(2)遗传学分析,97TRG1的T2代呈孟德尔3:1分离,97TGR2的T3代出现种皮颜色不规则分离。经过抗蚜性鉴定和连续的筛选,获得抗性纯系;(3)抗蚜性鉴定,转基因株的T1、T2世代转基因植株可抑制蚜虫繁殖量50%~90%;(4)品系鉴定,转基因大豆的抗蚜性达到农学标准抗(R)和高抗(HR)水平;大面积环境释放试验自然感蚜鉴定,转基因系蚜虫发生的高峰比对照延迟,高峰期过后群体蚜量的下降速度也比对照快。本研究认为,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可以利用于大豆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中,GNA基因在改良大豆的抗蚜性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以前的研究证实,美国秋播超强力面筋小麦品系KS831957所含有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单位(LMW—GSs)基因KS2和KS3以及加拿大春播超强力面筋小麦品种Glenlea所含的基因GL1和GL2对小麦粉强力面团的物理性有很大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查明KS831957品系的KS2和KS3基因与Glenlea品种的GL1和GL2基因问的相似性。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亚麻种质对派斯莫病的抗性差异,采用菌土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统计分析各种质的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对20个亚麻品种(系)进行派斯莫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根据病情指数将20个亚麻品种(系)的派斯莫抗性分为抗病、中感、感病和高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但整体抗性较差,无免疫品种(系);有7个抗病品系,分别为H2012-1、ZY03001-2-4、Y0310-7-3、ZY03119-2-12、ZY06175-10-15、01059-1-6-2、9804-38,占供试种质总数的35%;中感、感病和高感品种(系)分别为9、2、2份,共占供试种质总数的65%,因此,H2012-1、ZY03001-2-4等7个抗性较强的品系可作为亚麻抗派斯莫病育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均有禾谷孢囊线虫(CCN,Heterodera spp.)发生。限于有效抗源的严重匮乏,抗CCN育种研究一直难以规模化开展。Madsen是一个抗孢囊线虫的美国冬小麦品种,但抽穗偏晚使其很难在育种上迅速利用。本研究利用中国小麦品种烟农21和济麦19与Madsen杂交和回交,从BC1F4代中选育出稳定品系H3714和H4058。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品系对河南省H.avenae荥阳群体(致病型Ha43)和H.filipjevi许昌群体(致病型Hfc-1)的抗性显著优于烟农21和济麦19。在接种条件下,两个品系表现成株期白粉病抗性,H4058苗期还可抗不同白粉菌菌株。2个品系的抽穗期与烟农21和济麦19相似,明显早于Madsen。利用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VENTRIUP-LN2及该染色体上Vrga1D基因特异分子标记Vlr2.6-3′-Vlr2.4-5′和VRGA-F11-VRGA-R5分析,发现H3714和H4058含有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片段,且该染色体片段来自Madsen。根据Illumina i Select 90K SNP分析结果,两个品系的染色体构成存在差异。在检测到两个品系共有的4918个多态性SNP中,2/3的SNP位点在2个姊妹系间表现相同,另外1/3的SNP位点表现不同。本研究培育的抗禾谷孢囊线虫小麦新种质H3714和H4058可作为培育抗线虫小麦品种的抗源。  相似文献   

19.
韩淑晓  刘全兰  董洁  陈建省  田纪春 《作物学报》2013,39(11):1983-1991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0的表达需与其紧密连锁的RGA2基因调控, 按照这2个基因的连锁关系, Lr10基因位点分成H1和H2两个古单倍型。为揭示我国小麦品种中Lr10的遗传多样性, 对189个来自12省的小麦育成品种和58个品系的该基因位点变异进行了鉴定分析。绝大多数供试品种(系)为H2古单倍型, 其频率在育成品种和品系中分别为95.2% (180/189)和96.6% (56/58)。这2种古单倍型可进一步分为9种单倍型亚型, 其中H1-2、H2-4、H2-5、H2-6和H2-7亚型为首次报道。育成品种包含所有单倍型亚型, 以H2-1频率最高(69.3%), H2-3和H2-6频率最低(0.5%); 而在选育品系中仅检测到5种单倍型亚型, 其中H2-1频率最高(27.6%), H1-2频率最低(3.5%)。除H2-1与H2-2型外, 其他亚型与育成地显著相关(P < 0.05)。本研究结果支持Lr10基因位点的古单倍型和单倍型亚型在育种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推断, 同时由于在育种过程中持续重组和变异而产生了新的单倍型亚型, 而且重组可以发生在H2和H1两种古单倍型之间。在现代育成品种和品系中, H1古单倍型所占比例已降至5%以下, 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新品系对比试验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10个马铃薯新品系的块茎性状、产量及抗病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筛选出增产极显著、抗病性较强、有望通过品种审定的新品系,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早熟品系大200401-19较对照克新4号增产13.33%;中晚熟品系大200010-2比对照增产11.58%;高淀粉品系克200402-87比对照克新12号增产83.88%,这三个品系可进行生产试验。而中晚熟品系克200410-73比对照减产46.40%,应再进行试验,明确其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