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菇栽培菌株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得到 1 0 5株再生菌株 ,与亲本菌株的菌丝长速、产量和出菇期进行比较 ,部分再生菌株获得了早熟、高产的优良特性。经继代培养证明 ,这些再生菌株获得的优良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2.
盐生植物根际耐盐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具有耐盐碱特性的优良菌株用于盐碱土壤的生物改良剂,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盐生植物碱蓬和柽柳根际土壤中的耐盐微生物进行了筛选,并对优良菌株的耐盐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计筛选出耐盐碱微生物26株,其中有耐盐力较高的菌株13株,耐碱力较高的菌株18株,耐盐碱力较强的菌株 3株(X2、X7和 X12);X7菌株的降盐效果优于 X2和 X12,降盐率达45.42%,X2、X7和 X12菌株的降碱效果无差异,均为16%左右。经鉴定,X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X2和 X1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  相似文献   

3.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及耐草甘膦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X2211的幼胚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自微生物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G2菌株的抗除草剂基因2mG2-epsps转入玉米愈伤组织细胞,转化后的细胞经草甘膦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282株,成活86株,经特异PCR检测表明其中26株植株转入了2mG2-epsps基因,喷施0.125%除草剂试验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良好的耐除草剂特性,为抗除草剂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好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用于提取可纺性竹原纤维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界腐朽的竹材或木材中,能分离和筛选高效降解术质素并只少量降解或者不降解竹纤维的优良菌株.通过GU-WA平板变色反应试验和菌株对竹材木质素、竹纤维降解试验,共获得了3株具有选择性降解竹木质素的优良菌株(15、18、21号菌株),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真菌菌株;测定了菌株在摇瓶培养时所产孢外酶的酶活.最后采用3株菌联合法进行降解竹材木质素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联合降解木质素效果优于单一菌株,其降解率可达72.26%.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羊肚菌产业发展迅速,对羊肚菌优良种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筛选培育出在河南省适应性更好、产量更高的羊肚菌新品种,分别在郑州市荥阳市、平顶山市宝丰县、南阳市西峡县、洛阳市嵩县,对使用不同育种方式获得的12种羊肚菌优良菌株进行栽培试验,并对其培养性状和栽培特性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各菌株的培养性状均较佳,但在栽培特性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内共生化羊肚菌菌株和杂交融合羊肚菌菌株在产量方面表现优秀,野生驯化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及促进植物生长特性的细菌,为甘蔗黑穗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出现黑穗病甘蔗株的根际土壤,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分离纯化获得拮抗菌株,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并分析其促生长特性;采用桶栽试验,研究筛选获得的优良拮抗菌株对甘蔗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纯化获得68株细菌菌株,其中7株(G1、G10、G12、G14、G20、G21和G23)对甘蔗黑穗病菌具有抑制效果。7株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产几丁质酶、分泌吲哚乙酸(IAA)、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ACC脱氨酶)、嗜铁能力、溶解有机磷、产蛋白酶及产氢氰酸(HCN)等不同程度的促进植物生长特性,特别是3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菌株G1、G10和G23的综合效果更好。用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G1、G10、G12和G23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桶栽试验结果表明,4株拮抗菌株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甘蔗的出苗率和生物量,其中以菌株G23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结论】分离获得7株对甘蔗黑穗病菌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植物生长特性,其中以菌株G23的综合效果最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抗生素B—3543生产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抗生素B-3543生产菌的菌丝在1号和2号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用溶壁酶酶解经洗涤和过滤纯化,可制得纯度在94%以上的原生质体,其再生率在77%以上,在314株再生株中获得1株高产菌株R-203,传代后其效价在6500U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新菌种,为新疆野生阿魏菇新品种的保育及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阿魏菇单核菌株并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酶解3.5 h时,PL01、PL163与 PL176等3株野生阿魏菇亲本菌株的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浓度最高达20.6×105个/ mL,通过优化的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最终获得50个单核菌株,亲本菌株PL163、PL01、PL176原生质体单核化率分别为 25.68%、12.8%、10.8%,获得率较低。对其进行了交配型测定,每株亲本菌株得到2种交配型的单核菌株。其中,菌株PL01与PL163、 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均为1∶3,而PL176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为1∶4。每个亲本菌株与获得的单核菌株在菌丝长速、菌落形态方面均具有差异。以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株PL01-P16、PL01-P49、PL163-7、PL163-24 、PL176-23、PL176-39作为杂交育种材料进行配对,获得12株性状优良的杂交菌株。拮抗反应表明,12株杂交菌株与亲本之间形成明显隆起的拮抗带,与亲本菌株显著不同。【结论】3株阿魏菇野生菌株在原生质体再生单核获得率、长速、形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获得的杂交菌株为新疆阿魏菇新品种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并为选育优良阿魏菇杂交品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样品分离、实验室保藏菌种及引进菌种共200多个菌株中,经纸层析定向筛选,获得20株具有显著产α-半乳糖苷酶活性特性的菌株。进一步以R15^#菌株为出发菌株,经^60Co诱变处理,及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产廿半乳糖苷酶性能稳定、活力较高的变异菌株3个,其产酶活力达231U/g以上,平均比出发菌株提高190.9%。其中RM48^#菌株经连续传代7代,产酶性能未出现较大的变异,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该菌株经鉴定为黑曲霉变种(Aspergillus niger v.Tiegh)。  相似文献   

10.
以毛霉M263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γ-射线及高温处理复合诱变,并采用高温培养条件定向驯化,获得1株耐高温毛霉菌株M263-3.该菌株在32℃条件下,生长正常,酿制的腐乳质量优良;进行了培养基及产酶条件试验,选出了最佳培养基及适宜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根霉优良菌株Q303为原始菌株,将脱去细胞壁的根霉原生质体和未脱壁的根霉孢子分别涂布在含2%单宁的再生培养基上,于30℃下暗培养,24h后,未脱壁的根霉孢子不能长出再生菌落,而脱去细胞壁的根霉原生质体能长出再生菌落,再生率为0.08%,是在不加要的再生培养基上的5.59%,将一个再生菌落分别接种在含单宁浓度为2%的基本培养基,不含单宁的基本培养基及交替接在含单宁2%和不含单宁的基本培养基上,连续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优良苜蓿根瘤菌株CX103和CX107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优良苜蓿根瘤菌株CX103和CX107的生理生化特性黄玲(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干旱少雨,为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生存着具有相应特性的微生物。我们从新疆不同生态环境下采集到苜蓿根瘤菌菌株10多种,经...  相似文献   

13.
以品质优良的高温根霉菌株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获得一生长性能良好、具有广温特性的菌株1。试验测定了菌株的淀粉酶活性、温度适应性、好氧性能和遗传稳定性,并用其发酵制作腊八豆,测定了腊八豆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诱变株不仅适应38℃的高温条件,而且在18℃以上的中温条件也能以相同的速度发酵、生长、成熟。同时,诱变菌株的蛋白酶活性有显著提高,淀粉酶等多糖酶活性也并未减少,经多代培养其性状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生长繁殖快、产酸能力强且耐酸的乳酸菌,以获得制备果渣青贮发酵剂的优良菌株。【方法】通过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特征、产酸速率和生长曲线进行供试乳酸菌的筛选,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研究其生长温度范围、酸碱耐受性、耐盐性,最后对菌株发酵液进行酸度滴定和有机酸组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得R7、R3、Rg和Re 4株优良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R7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3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Rg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Re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4株菌均可在15~50℃生长。菌株R7生长最快,降酸能力最强,发酵液乳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95.40%,在pH值3.0条件下可以旺盛繁殖,同时可耐受质量浓度0.08g/mL NaCl。Re、R3生长及产酸仅次于R7,酸碱耐受性较强。Rg在50℃生长良好,可耐受高温。【结论】菌株R7、Re、R3、Rg具有生长快、产酸能力强、耐酸、产乳酸含量高等优良生物学特性,可应用于果渣青贮饲料添加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产溶栓酶纳豆菌的筛选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阐述联溶栓酶纳豆菌的筛选、鉴定及最适固态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在经初筛获得15株产溶栓酶菌株基础上,经复筛确定一产酶活力最高菌株-B.N.10,并对该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B.N.10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其产酶最适温度、时间分别为30℃和24h。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构建裂壳菌L-14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为同源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细胞壁裂解酶组合、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对原生质体制备产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优制备方案,同时筛选适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结果】菌株经YEPG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使用0.7 mol/L的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配置浓度各为20 mg/mL的崩溃酶+裂解酶复合酶液,在30℃、80 r/min条件下酶解5.5 h后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数量,利用PDS培养基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10.65%,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培养基。【结论】确定了裂壳菌L-14的高效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为该菌株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的原生质体单核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显微镜单孢分离技术从金针菇菌株FL19(黄色品种)和8801(白色品种)分离刚萌发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分别获得89和83株单个原生质 体再生菌株,并对它们的不亲和性因子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个亲本的不亲和性因子A和B都存在3个复等位基因,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可以白色金针菇的品种改良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拮抗木霉gz-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条件,快速、高效获得绿色荧光标记菌株,为哈茨木霉及同类真菌的GFP标记提供参考,并为下一步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定殖动态、分布规律及生防特性等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从木霉菌株的菌龄、酶解时间、转化体系中质粒的含量及再生培养基中潮霉素B(HmB)的浓度等方面对哈茨木霉gz-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表达稳定的转化子,并与出发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比较,评价转化效果.[结果]gz-2菌株培养36 h菌丝所形成的原生质体稳定性最好,菌丝体酶解3.5 h获得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达11.67×106个/mL;每240μL转化体系中质粒DNA含量为40μL,得到的转化子数量最多,为8.67个/皿;再生培养基中HmB含量为600μg/mL时可获得稳定的强转化子.[结论]筛选获得1株表达稳定的转化子GFP-gz-2菌株,该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上与出发菌株gz-2无显著差异,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对当归和羌活生长具有促生作用的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以当归、羌活的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具有固氮、溶磷和分泌3-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固氮酶活性、溶磷能力及分泌IAA的能力进行测定,筛选出促生性能优良的菌株;进一步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优良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筛选到12株具有固氮酶活性的菌株,其固氮酶活性为0.30~4.04 nmol C2H4·mL-1·h-1;6株溶解无机磷的菌株,溶磷量为290.98~420.33μg·mL-1;3株产IAA的菌株,IAA分泌量为10.38~18.63μg·mL-1。经鉴定,溶磷特性优良的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错玫杆菌属(Falsirhodobacter),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综合各菌株的促生特性,筛选出2株促生性能优良的菌株:WQP-5(...  相似文献   

20.
GNA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害常常给甘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GNA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和某些咀嚼式害虫如蛴螬等有极高的毒性。对引进的GNA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基因枪将GNA基因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筛选、分化。获得了一批抗性再生植株,抽样检测,获得了4株PCR阳性植株,为培育优良抗虫甘蔗新品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