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一只死亡雪豹进行剖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其患有肝细胞性肝癌伴发肝硬变腹水及海绵状血管瘤,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癌,脑软膜脉络丛乳头瘤,弥漫性单纯甲状腺肿,类脂质肺炎,十二指肠蛔虫症,慢性胰腺炎及胆囊畸形等多种肿瘤和疾患,并结合其生活史及既征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犬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犬肝脏肿瘤大多为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肝脏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肿瘤患犬中,所占比例不足1%[1].犬原发性恶性肝脏肿瘤组织学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癌、神经内分泌癌和肉瘤[2].其他类型的犬肝脏肿瘤有淋巴肉瘤[3],肝母细胞瘤[4],浆细胞瘤[5]等.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为肝细胞癌,随犬年龄的增大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大多数患犬年龄大于10岁,公犬略多于母犬[6-7].犬肝细胞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8],但实验室诊断与热稳定的碱性磷酸酶有关[9].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手术治疗肝脏肿瘤患犬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商品蛋鸡成髓细胞瘤、血管瘤型J亚群白血病病理学初报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2007年7月,山东某鸡场8 000余只150日龄海兰褐鸡发病,病鸡特征性表现衰竭、消瘦和血管瘤。大体病变:内脏器官肿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血管瘤大小不等、富有弹性,内含大量血液,血液内富含成髓细胞;组织学病变:肝脏、脾脏、骨髓、肠管和胰腺浆膜面有大量的胞质含嗜碱性颗粒的成髓细胞增生,同时在肠管固有层出现明显的肠腺上皮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腺胃固有层出现明显的网状细胞增生,血管瘤为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见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经REV与ALV-J单克隆抗体检测发现,REV抗原阴性,而ALV-J抗原强阳性。在骨髓、肝脏及其它组织内的成髓细胞内、血管瘤海绵状壁层内皮细胞、增生的肠腺上皮细胞、腺胃腺小管上皮细胞、网状细胞内及部分间质内可见强阳性信号。因此,此病为成髓细胞瘤、血管瘤型并伴发多种肿瘤的J亚群白血病,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犬肝脏经常发生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肝脏肿瘤较罕见,所占比例不足全部肿瘤患犬的1%。原发性肿瘤起源于上皮和间质,与犬的低血糖症有关,包括胆管腺瘤和腺癌、肝细胞腺瘤和癌、淋巴瘤、血管肉瘤、肝类癌、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其病因不确定,如亚硝胺、肝吸虫、黄曲霉毒素以及放射物等。  相似文献   

5.
1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于犬,肿瘤常呈单个生长,有的呈多个生长。由于肿瘤从血管内皮衍生而来,因此能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通常发生在犬的腿、腹侧、颈、脸和眼睑的皮肤或皮下。海绵状血管瘤要与血管变形,大量的血管修复增生和炎症组织或与其他高度血管化的肿瘤区别开来。剖检可见肿瘤常位于皮下,大小是0.5~3.0厘米,呈卵圆形或圆盘形,中等硬度,轮廓明显呈微红黑色,切开时,血液从切面渗出。用甲醛溶液固定的标本,切面干燥多孔,呈黑色。皮肤血管瘤容易与黑色素瘤相混淆。  相似文献   

6.
人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但动物的海绵状血管瘤,在国内尚很少有报道。1980年6月,我们发现一例骡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临床治疗和病理形态学的研究,并从病理形态上阐述了本肿瘤的基本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1984年,本中心在北京肉联厂采获过5个猪结节性肝细胞增生的肝脏,最近两年我们又在北京地区送检的病料中检查出16个猪结节性肝细胞增生的肝脏。根据资料记载猪结节性肝细胞增生并不多见,因此在外观检查时一般被误以为是肝脏肿瘤,正确的鉴定结果只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现将猪结节性肝细胞增生的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0年一个养猪场发生了猪的流行性流产。妊娠末期的流产胎儿皮浮肿且伴有全身性出血斑,剖检后发现血样胸不及超量腹水,肝脏肿大,心脏上存在出血斑及淋巴节肿大。妊娠中期至后期流产的胎儿无明显变化。从病理组织学上可以认定,胎儿患有非化脓性脉络膜脑膜炎,肝细胞变性及坏死,心内膜炎,心外膜炎和血管炎等多种病症。通过免疫组织学检查,确认在上述病变中有衣原体浸入单核细胞,肝细胞及胎膜上皮细胞形成的原生小体。从流  相似文献   

9.
NO在内毒素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报告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睾丸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患病动物为3岁的法国斗牛犬,术前4d曾因右侧睾丸疼痛就诊,手术中发现患犬右侧睾丸体积显著增大,且与周围皮肤组织界限不清,而对侧睾丸仅体积稍有减小,两侧睾丸均被切除后固定送检。HE染色后,组织学检查发现右侧睾丸组织内含有大量扩张且充满红细胞的管腔,呈蜂窝状或海绵状排列,据此诊断为睾丸海绵状血管瘤。犬睾丸血管瘤的病例在临床上较少见,本病例诊断可以进一步丰富犬睾丸肿瘤的临床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2.
犬、猫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其侵袭性强,生存期短,典型的花环样组织病理学形态非常具有特征性。目前,国内兽医临床关于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相关临床病例报道较为罕见。2019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犬肝脏肿瘤并转移至脾脏且伴有骨侵袭的病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为神经内分泌癌。本文通过论述犬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以期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择新生仔猪15头,分别于出生当日(0 d)、出生后3d及7d屠宰取样,制作肝脏电镜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测定肝脏中DNA、RNA含量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新生仔猪肝细胞中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都很丰富,而且各细胞器的结构已经发育成熟。肝脏质量在仔猪出生后1周尤其是3d内迅速增加(P<O.01),远远快于体重增加的速度。仔猪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在生后1周也迅速增加(P<O.01);而肝糖原贮备在刚出生时较高,出生后迅速下降(P<O.01)。仔猪出生后肝脏中DNA和RNA浓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前者在出生后3d内明显下降(P<O.05),4~7d又有增加趋势,而RNA浓度以3d为最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到出生时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发育成熟。仔猪出生以后,肝脏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不仅肝细胞的数量快速增加,肝细胞的体积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4.
收集深圳市2010年-2012年部分宠物医院的犬肿瘤病例41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犬肿瘤病例进行组织学分类,并对患病动物的年龄、性别和发生部位进行了统计分析。38例确诊肿瘤病例中,皮肤肿瘤有19例,包括鳞状细胞癌4例、基底细胞癌5例、乳头状瘤3例,皮脂腺瘤和肛周腺癌各2例,脂肪瘤、黑色素瘤、角化棘皮瘤各1例;乳腺肿瘤9例,包括乳腺癌3例、乳腺鳞状细胞癌2例、乳腺癌肉瘤2例、黏液癌1例,患犬以雌性为主;其他部位肿瘤分别有纤维肉瘤2例,血管瘤、肺癌、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睾丸支柱细胞瘤、组织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乳头状瘤各1例。上述结果显示,犬肿瘤的高发部位是皮肤,其次是乳腺,其发生年龄以7岁以上为多,在发病动物的品种上没有明显差别;除乳腺肿瘤外,其余肿瘤的性别差异不大。本研究为犬肿瘤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海绵状血管瘤是从血管内皮衍生而来,最常见于犬,常呈单个生长,有的呈多个生长,能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通常发生在犬的腿、腹侧、颈、脸和眼睑的皮肤或皮下[1],发生在内脏器官中少见,特别是发生在脾脏中的未见报道,2014年10月笔者遇到1例犬脾脏海绵状血管瘤伴自发性破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地区2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疑似禽白血病病例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和ELISA检测,发现发病鸡群中血管瘤占50%,纤维肉瘤占37.5%,髓细胞瘤占12.59/5,J亚群禽白血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达25%和15%。血管瘤主要见于脚部和翅膀,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为海绵状血管瘤,纤维肉瘤主要见于肌肉组织内,对弥漫性肝、脾肿大的病例观察表明肿瘤组织为髓细胞瘤。证实该鸡群感染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表现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种肿瘤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各种肝脏肿块性疾病的CT影像学特征,收集临床上肝脏疾病病例进行CT平扫和CT造影检查,最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肿块性质进行诊断。总结3种肝脏肿块的影像表现可以看出,肝脏结节性增生边界清晰且肿块实质呈均匀低密度表现,造影后均匀强化;肝细胞腺瘤界限不清,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造影后肿块实质普遍增强,缓慢强化;肝细胞癌形状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常表现为囊性变化,造影后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强化减弱,呈快进快出表现。上述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上犬肝脏肿块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1年4月1日,市兽医站送来两副在屠宰检疫中发现不正常的猪肝脏,要求化验,经检验,确诊为黄曲霉毒素所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现将诊断过程介绍如下:1 外观 此两副肝脏呈土黄色,有出血斑块,肝体肿胀,肝表面与横膈膜粘连;在其近中部有一个长宽径约 10 × 6 cm、5 × 4 cm的似心形的巨大肿瘤块,周围有4~5个大小不等的卫星肿瘤。2 病理变化 切开瘤体,可见瘤体表层纤维化,瘤体内部质地软硬与肝脏相似。取瘤体作切片以H.E染色后镜检,见到瘤体细胞与肝细胞染色一致,与肝组织浸润生长,但瘤细胞呈多角形,核大,核…  相似文献   

19.
2001年4月1日,市兽医站送来两副在屠宰检疫中发现不正常的猪肝脏,要求化验,经检验,确诊为黄曲霉毒素所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现将诊断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1年4月1日,阿克苏市兽医站送来两副在屠宰检疫中发现不正常的猪肝脏,要求化验,经检验,确诊为黄曲霉毒素所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现将诊断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