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保护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对策,于1983~2002年就甘肃省白龙江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野生木本油脂植物共有30科、42属、62种;其中乔木种类最多,占野生木本油脂植物总种数的56.45%;分布于海拔1700~2500 m范围内针阔混交林带的野生木本油脂植物的种类最多,占野生木本油脂植物总种数的79.03%。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神农架重点保护植物基本状况及栽植应用特点,对保护植物名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保护植物的分布、生长环境和当地栽培生长情况,对观赏应用类型进行描述。重点保护植物有139种,其中兰科植物76种。乔木有38种,占木本类的80.8%。在海拔1 000~1 500 m间种类最多,峰值在1 200 m。观赏类型以观花类为主,占56.0%。当地迁地栽培的结果是,72.4%的重点保护植物生长较好。高海拔植物引种到低海拔较易,而低海拔引种到高海拔较难。阴生和半阴生植物居多数,也有不少植物能适应于阳生环境,反映神农架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繇  徐克学 《林业科学》2007,43(2):52-63
经过7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3科、629属、1 800种、190变种、47变型,分别占中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47.67%,18.46%,5.80%.其中珍稀濒危植物25种,占植物总数的1.39%;多年生草本1 251种,占植物总数的69.5%;药用类、观赏和饲用类最多,分别占植物总数的51.56%、44.78%和33.67%.87.28%的种类分布在海拔450~1 000 m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中.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野外调查表明太白山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共有66科168属315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5种,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7种,分别占总种数4.76%和5.40%;单属科37个、单种科20个,分别占总科数56.06%和30.38%,毛茛科、百合科和蔷薇科占总种数的28.25%,占比例较高;乔木86种、灌木102种、木质藤本25种、多年生草本98种、1~2a生草本2种、草质藤本2种;海拔780~2 300m落叶栎林带268种,海拔2 300~2 800m桦木林带74种,海拔2 800~3 400m针叶林带24种,海拔3400~3 767m高山灌丛草甸带17种;观花187种、观叶166种、观果64种、观形51种、观干6种;可用作为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花灌木、垂直绿化植物、树桩盆景植物、绿篱花篱植物、地被等,其中地被类100种、花灌木类88种、园景类68种;今后,以保护为基础,面向市场,应用现代育种、栽培手段,引种驯化和培育不同用途或特殊用途,高产、色艳、抗性强的观赏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报道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06科333属613种,分别占吉林省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数的88·21%、69·66%、58·21%。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9种,占长白山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数的63·93%;东北道地药材有19种。多年生草本类413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67·37%;全草类、根类和根茎类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数的50·08%、16·48%和12·89%。46·10%的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94·29%的种类分布在海拔720~1000m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中。优势科主要有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等。优势属主要有蓼属和乌头属等。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繇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6):731-740
经过3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89科、244属、355种,分别占保护区植物资源科、属、种数的91.75%,74.62%,60.27%。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13种,占国家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的7.74%,吉林省重点保护药用植物47种,国家第一批保护药材8种,东北道地药材13种。全株和根及根茎类的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39.72%,23.10%,12.39%;清热类和祛风湿类最多,分别占32、39%和15.49%。98.03%的种类分布在海拔700~1000m红松针阔混交林中,42.86%的种类属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毛茛科、百合科等。文中还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对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区系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种子植物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秃顶子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04个科,其中世界性分布的有53个科,热带分布科19个,温带分布科14个,间断分布科18个;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具有中山植被分布带,海拔在950 m以下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在950~1 050 m为枫桦和云杉、冷杉等树种组成的混交林带;海拔在1 050~1 180 m主要为云杉、冷杉针叶林带;海拔在1 180~1 250 m为岳桦林带;海拔在1 250~1 290 m为中山灌丛带;海拔在1 290 m以上为中山草地。  相似文献   

8.
川滇高山栎种群统计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种群统计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林区五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生物量结构等方面探讨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海拔梯度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种群径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的双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2 cm~4 cm,约占70.33%;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的单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1 cm~3 cm,约占76.35%.(2)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高度级峰值出现在2 m~3 m左右,约占65.38%;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随高度级增大,高度级百分率呈递减趋势.(3)川滇高山栎种群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其平均总生物量为26 408.7 kg·hm-2,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29.85%、18.54%、18.54%和6.91%.海拔2 720 m~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1皮的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 m~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皮的比例约为4221.  相似文献   

9.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0-75
以大通县青海云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RS与GI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等数据,定量分析大通县青海云杉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按照坡度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的占比达到96.77%,其中斜坡分布最多,占59.29%。按照海拔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海拔2500~3400 m的占比达98.59%,其中海拔2500~2800 m占36.38%,海拔2800~3100 m占25.27%,海拔3100~3400 m占36.94%。按照坡向统计,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西北坡和东北坡)、半阳坡(西南坡和东南坡),其中,在阴坡和半阴坡分布最多,占60.58%;半阳坡占28.19%。综合结果表明,大通县青海云杉适宜生长在斜坡,海拔2500~3400 m,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于2013-2015年采取样方调查、路线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西藏米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多样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米林县共有药用植物资源77科225属316种,分别占本区维管植物科、属和种总数的84.62%,72.82%,58.30%;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共有183种,占本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57.91%;全草类药用植物最多,共有138种,占总数的43.67%;清热药类占多数,共有119种,占总数的37.66%;民族药用植物62科172属229种,占米林县药用植物总种数的72.47%。调查表明,米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入药部位、生长型、药效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本文提出了建立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加大民族药用植物研究、建立药用植物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开远市原生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开远市不同海拔高度原生植被类型状况的设样调查,得出开远市原生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高度1 500 m以下分布着以毛叶青冈为代表的偏干性季风常绿阔叶林、细叶云南松林;海拔高度1 500~2 000 m生长有元江栲、银木荷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而海拔高度2 000 m以上为红花荷、黄丹木姜子群落及光叶石栎群落组成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海拔高度1 100~1 200 m干热河谷地带分布的铁橡栎、清香木群落不作该地的代表类型。结合垂直分布规律,对除细叶云南松林外的6种植被类型的物种分层结构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野外调查法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西3坡向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拔1 840 m处,乔木层的优势种都是常绿阔叶树种,其他海拔区域乔木层的优势种未呈现规律性;西坡不同海拔高度乔木层的优势种都属于常绿阔叶树种,而其他坡向未呈现规律性;北坡840 m和西坡840 m处的灌木层优势种都为乔木幼树,分别是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幼树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树;海拔1 840 m处,各坡向草本层以阴生的植物为优势种。②西坡1 340 m和北坡1 840 m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受到严重干扰的山顶和南坡1 840 m处物种多样性最低而北坡1 340 m和南坡1 340 m处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③植物群落内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拔500~2000m之间每隔100m设置的14个样地调查研究。对江西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探讨。14个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57科108属215种,其中乔木43科80属149种。全部样方中乔木树种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3种生活型,其中常绿阔叶树85种、落叶阔叶树59种、针叶树5种。研究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400~1800m,1800m以上为山顶矮林。②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是: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成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Cody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Jaccard相似系数与海拔梯度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 300~2 540 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 500 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 540 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5.
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临沧市境内。该区域植被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分布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澜沧江两岸低海拔区域植被的研究。文章以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沿江两岸低海拔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分析该区域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以期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沿江两岸海拔750~1400 m区域,共计发现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及8个群落类型。除季风常绿阔叶林外,其他7个植被亚型均为本次调查新发现,其中热带季雨林与暖热性针叶林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而暖热性针叶林与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受破坏较大,分别产生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而干热灌丛则小面积分布。并根据澜沧江周期性枯水期出现的狗牙根群落,新提出河流消落带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6.
We conducted a study in Komto Forest in East Wollega Zone, Oromia National Regional State, West Ethiopia for determining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status in this forest. We systematically sampled 53 quadrats (20 m × 20 m) along line transects radiating from the peak of Komto Mountain in eight directions. Veget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DBH, height, seedling and sapling density of woody species, and location and altitude of each quadrat were recorded. In total, 103 woody plant species of 87 genera and 45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 Analysis of selected tree species revealed different population structures. Generally, the forest was dominated by small trees and shrubs characteristic of secondary regeneration. Observations on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forest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woody species that require urgent conserva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recommend detailed ecological studies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soil type and properties, and ethnobotanical studies to explore indigenous knowledge on uses of plants.  相似文献   

17.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基础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2)为对象,分析粗木质残体(CWD)的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存在形式、腐烂等级,揭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CWD的基础特征。结果表明:9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共计有胸径≥2cm的CWD3418株(由于高度腐烂鉴别不出种的CWD有864株,占总个体数的25.3%),CWD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80株.hm-2、15.80m2.hm-2和90.1m3.hm-2;花楷槭和枫桦是阔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红松和冷杉是针叶CWD的主要组成树种;针叶树种的胸高断面积(9.12m2.hm-2)和体积(57.68m3.hm-2)分别达到总体CWD的57.7%和64%;在各存在形式下不同种的CWD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均呈反J型;除未知种以外,其他CWD都主要以枯立木、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形式存在;针叶树种根桩形式CWD的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加,这一规律有别于其他种;样地内各树种CWD腐烂等级都大致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Ⅱ和Ⅲ腐烂等级上;除针叶树种的Ⅴ腐烂等级外,各树种不同腐烂等级CWD的数量都随着径级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典型农家乐植物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成都市北湖公园、农科村、三圣乡选取了60个成都市典型农家乐,对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典型农家乐植物群落中应用的乔木种类有56种,灌木种类83种,草本种类有118种,共计257种,分属91科184属。在植物种类组成方面,成都北湖公园的乔木种类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2.39%;郫县农科村的灌木种类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36.55%;而三圣乡"五朵金花"的草本种类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47.92%。农科村主要树木的平均胸径为13.32±9.07?,平均高度为5.53±2.49 m,在3个地方中均为最高。群落外貌方面,三圣乡"五朵金花"和郫县农科村农家乐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混交林为主,针叶林少。成都北湖公园则以常绿阔叶为主,落叶和针叶林少。60个农家乐平均配置乔木5.1±2.47(N=60)种,平均配置灌木8.77±3.41(N=60)种,平均拥有草本11.83±6.75(N=60)种,超过50%的植物种类为三地或两地共有,植物配置呈现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是蓝靛果的主产区之一.通过对伊春林区蓝靛果资源调查发现,其主要分布的品种为蓝靛果忍冬,但同时还分布着另一个变种,即宽叶蓝靛果忍冬,这一品系在伊春林区的分布范围相对狭窄.另外,还在海拔623 m左右发现宽叶蓝靛果忍冬的一个变异.通过生物学特性与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品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618种,隶属81科312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2科4属10种,被子植物73科298属592种;木本植物111种,草本植物484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1大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植被可划分为森林、灌丛、草原或草甸,其中森林面积1723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 4%,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