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甜荞种子经^60Co-γ射线照射后从10000rad的剂量组中选出两个优良高产突变体Ⅱ-45-1和Ⅲ-36-1,研究表明,Ⅱ-45-1,Ⅲ-36-1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体比对照(未经辐照处理的甜荞种子)高2倍,过氧化酶同工酶酶谱显示,Ⅱ-45-1和Ⅲ-36-1均比对照增加一条Rf值为0.43的酶带,减少一条Rf值为0.84的酶带。  相似文献   

2.
并甜荞1号系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晋荞麦3号为母本,以自花结实材料T3-08-1为父本杂交,经过多年单株选择、混合集团选择育成的甜荞新品种。该品种2019-2020年参加山西省甜荞品种自主联合区域试验,10点次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93.5 kg,比对照晋荞麦(甜)8号增产11.6%。2019年9月25日,专家组在东阳试验基地进行机械收获田间考察及实地测产,每667 m2折合产量92.1kg,比对照晋荞麦8号增产8.4%,倒伏级2级(对照4级),适于机收。 2021年8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为晋认杂粮202115。对并甜荞1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赤峰市进行9个甜荞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榆杂荞-2和赤荞1号产量最高,可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通辽本地大粒甜荞、定甜2号、榆荞4号、甜0103-3、丰甜1号、通辽本地小粒甜荞产量性状较差,不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荞麦新品种(系)在云南种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 份苦荞、8 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 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 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 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 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 时,聚为3 类,将8 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 时聚为3 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相似文献   

5.
胡丹 《作物杂志》2022,38(4):83-53
甜荞茎秆纤细和中空是造成甜荞极易倒伏的重要原因,茎秆重心高度和抗折力是影响甜荞倒伏的重要指标。以抗倒伏品种酉荞2号和易倒伏品种乌克兰大粒荞为亲本来配置正、反交组合。P1、P2、F1、B1、B2和F2群体茎秆重心高度和抗折力的遗传分析表明,茎秆重心高度最佳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和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环境变异大于遗传变异,可见环境对甜荞茎秆重心高度影响极大,可通过栽培措施降低甜荞茎秆重心高度,提高抗倒伏能力。茎秆抗折力最佳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和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在F2世代没有检测到多基因遗传率,主基因遗传率在F2世代最高,为88.94%,选择率高,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播种期对3个甜荞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甜荞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播期对甜荞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甜荞品种产量与结实率随着播种期的延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对甜荞产量形成和结实率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本试验条件下,钳荞最佳播期以6月中旬前后为宜。  相似文献   

7.
甜荞花型比率对其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荞栽培种有长花柱(Pin,P型)和短花柱(Thrum,T型)两种花型,理论上两种花型比率约为1:1。田间调查发现:不同甜荞品种的花型比率略有不同,且花型比率的不同对甜荞的产量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以蒙0208、综甜2号、品甜荞1号3个甜荞品种为材料,以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两个产量性状为主要调查指标。通过构建T:P分别为1:9、2:8、3:7、4:6、5:5、6:4、7:3、8:2、9:1的甜荞花型比率,探讨甜荞花型比率与结实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花型比率为4:6或6:4时,3个甜荞品种的两个产量性状表现最佳。当花型比率为1:1时,P型花植株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优于T型花植株,某种花型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一般是在其占比少的时候表现更好。通过本试验可以推断,当群体中T花型的比率高于80%时,甜荞的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将燕麦全粉和甜荞粉以不同比例分别复配到马铃薯全粉中,研究其对马铃薯全粉的糊化特性的影响,为马铃薯全粉复配杂粮主食化和休闲食品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量的燕麦全粉和甜荞粉会影响马铃薯全粉的各个黏度特征值,其共同点是会降低样品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9.
甜荞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构成甜荞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甜荞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34份甜荞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甜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异特征,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甜荞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达13.3%~44.0%;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第一节间长和千粒重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得出,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分枝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荞麦新品种美国甜荞美国甜荞是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自1988年从美国引进的,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选育而成。于1995年4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株绿色,白花,籽粒灰褐色,三棱形,棱角突出,株高70cm左右,主茎节数6~9个节,分……  相似文献   

11.
甜荞品种‘牡丹荞’季节性栽培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生长生育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光照、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对其产量影响明显。通过对‘牡丹荞’品种在不同季节的栽培种植,以播期、成熟期、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为研究指标,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揭示甜荞在某个区域的最适播期以及播期对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甜荞品种‘牡丹荞’在太原地区栽培对光照不敏感,对水分要求不严格,只对热量要求较严。出苗到开花期的 平均温度高则全生育期缩短,主茎分枝减少,单株粒数增加,单位面积甜荞产量提高。播种到出苗阶段,同其他作物一样,温度越高出苗越快。灌浆期最适温度为18~22℃。太原地区种植甜荞的最佳时期为7月7—20日。  相似文献   

12.
31个荞麦品种的经济性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2020,(5)
通过对全国已审(认)定的9个甜荞、22个苦荞共31个品种的经济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对各荞麦品种的产量等经济性状以及脂肪、蛋白、黄酮、淀粉含量进行统一鉴定评价,从中筛选出优质、专用荞麦品种,以期满足当前荞麦产业的发展需要。结果表明:甜荞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定甜荞1号,苦荞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昭苦2号;甜荞品种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美国甜荞(加拿大温莎),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北早生(日本),苦荞品种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黔苦2号,蛋白含量最高的是迪苦1号;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甜荞,22个苦荞中黄酮含量最高的是昭苦2号。甜荞中淀粉含量略高于苦荞,含量最高的是平荞2号。  相似文献   

13.
甜荞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地方甜荞品种24个、生产中推广品种3个,共计27份甜荞品种,进行了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千粒重、生育期和产量8个生物学性状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甜荞品种间,主茎节数和二级分枝数变异幅度大;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4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可达全部信息的88.83%;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域特点表现明显,说明甜荞对环境条件的敏感度大.  相似文献   

14.
荞麦加工开发的意义现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起源于我国,是惟一的粮用蓼科植物。荞麦有甜荞和苦荞之分,甜荞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而苦荞则是近年来为人们所认识的新的重要食物源。山西省是我国荞麦主产区之一,目前在种植区内已经实现了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加速荞麦产品的加工开发,对于优化食品结构、满足健康生活需求和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盐和水分胁迫对不同荞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荞(平荞2号)和苦荞(黔苦2号)为实验材料,研究NaCl和等渗PEG对荞麦根系活力、质膜透性、MDA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低盐度处理时两种荞麦根系活力明显增强,苦荞增加幅度较大,甜荞根部和叶片质膜透性及MDA含量明显增加,苦荞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加;高盐度处理时两种荞麦根系活力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甜荞根部和叶片质膜透性及MDA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苦荞,甜荞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等渗PEG处理,而苦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质膜透性、MDA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是荞麦抗逆性敏感生理指标,苦荞的耐胁迫性大于甜荞。  相似文献   

16.
基于SSR标记的赤峰地区甜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赤峰地区是我国甜荞的主产区之一。为了研究赤峰地区甜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合理利用育种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大部分来自赤峰地区的73份甜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5对引物共扩增出7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50条,占总数的64. 9%。大部分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8~0.96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81时,73份材料可分成4组,赤峰地区的58份材料在每一组中均有分布,表明赤峰地区的甜荞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王金明 《中国种业》2014,(11):59-59
延甜荞1号是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吴起红花甜荞为基础,通过多次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优良甜荞新品种(系),品系区试代号TQ09-06。延甜荞1号具有株型紧凑、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黄酮含量高、口感好等特点。2013年3月通过了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3004号。  相似文献   

18.
荞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研究了荞麦的2个栽培种苦荞与甜荞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的谱带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而苦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谱带的多态性有限;荞麦清蛋白主要由低分子量的亚基构成;甜荞球蛋白组分包含由中等到低分子量范围的5~12种亚基,苦荞球蛋白主要由8种亚基组成;甜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43~66.2 kDa之间的3~5种亚基组成,苦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31~43 kDa间的2种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小麦耐盐突变体RH8706-49、其母本濮农3665以及与49同为“一粒传”后代的敏盐材料H8706-34的线粒体DNA,发现三个材料的线粒体DNA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初步认为这些差异可能与突变体49耐盐性的增强相关,回收克隆了突变体49线粒体DNA的特异扩增产物,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稻极度分蘖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EMS诱变处理栽培稻粳灿89(Oryza sative L.indica JX89)种子,从M2代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突变体,其植株形态表现为叶细、色淡、植株矮化和极度分蘖。在将近一年的营养生长过程中,分蘖总数达到2000多个,命名为极度分蘖突变体(Excessive tillering mutant)ext37.ext 37自交所得M3和M4代植株表现同一表型。突变体自交及其与JX89和丰矮占5号(FAZ-5)发杂交F1、F2代结果表明该突变为显性遗传方式,可能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为了观察突变基因对下游基因表达影响的程度,取生长期44天的亲本JX89和突变体ext37的节间分生组织提纯细胞总RNA,进行基因表达谱差异显示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与亲本的基因表达模式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可能是处在上游调控基因的突变影响了下游许多基因的表达。目前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