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木本植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侵染许多针、阔叶树种。病菌可侵染寄主地面部分的任何器官,常引起叶枯、梢枯、芽枯、花腐、果腐和枝干溃疡等病害。它是广西重要经济树种八角、油茶的主要病害。它可造成苗木毁灭性损失,可导致以采收果实为主的经济林木严重落叶或落花和落果。预防与防治炭疽病非常重要。八角炭疽病八角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导致提前落叶,严重影响寄主生长、果实产量和质量。叶片上受害症状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开展幼林油茶激素与微肥下的控花促冠试验.结果表明:(1)尿素与赤霉素配合喷施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期春梢、秋梢的生长,抑制夏梢生长;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0.5%尿素对油茶新梢直径影响最大,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1.0%尿素对春梢影响最大;赤霉素浓度50 mg/L配合2.0%尿素抑制夏梢的生长但促进秋梢生长.(2)100 mg/L赤霉素配合1.0%~2.0%尿素能促进油茶叶芽的生长但抑制花芽的生长;叶芽与花芽的生长呈负相关.综合以上,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1.0%尿素在促进油茶新梢粗度、叶芽数量与抑制花芽增长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油茶炭疽病菌对油茶花果的侵染及早期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菌侵染油茶花器的现象极为普遍。病花芽中的部分病菌可直接侵染花,某些花上的病菌又可直接侵染幼果,形成一个花芽和花以及花和幼果之间的连续侵染,这是冬前果实上最早发生的侵染之一。秋末受到侵染的幼果一般不表现症状,病菌在其内部潜伏越冬,至次年5、6月份有一部分开始发病,有相当数量的带菌果直至7、8月份果实进入增长后期才表现症状,病菌潜伏时期可达数月之久。病菌侵染果实的时期,除冬前外,从5月份前后至7、8月份皆可造成大量侵染,数量多少依侵染条件而定。果实发病的时期,大部分集中在8月份。通过套袋隔离方法,区分了不同时期侵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冬前的侵染数量较大,引致中后期果实发病的数量也大,而且还增加早春的落果率和中后期发病的菌源,在病害周年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6月份的侵染,对病害的发展起加速作用,对后期的发病程度也有重要影响;7月中旬以后的侵染对发病的影响不大。油茶果实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幼嫩果实无伤接种的发病率高于后期;当刺伤接种时,前后期发病都很高。这表明前后期果实抗病性的差异可能与表皮结构是否抗侵入有关,而自然界中,果实集中于后期发病的原因,可能与生理生化因子是否抗扩展有关。三年来在秋末和春季,用内吸杀菌剂进行防治,能有效地减少幼果中潜伏病菌的越冬基数,也能减少病枝等部位上的菌源,推迟发病始期达一个月左右,对最终病情的防治效果,一般在70%左右。用内吸杀菌剂进行早期药剂防治,较之原提倡的在发病前后多次喷洒波尔多液等保护性药剂,要省药省工,而且效果比较稳定,可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并结合稳定碳(~(13)C)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分析皱叶膏桐和普通膏桐不同开花期的δ~(13)C值及各光合指标,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枝条叶片δ~(13)C值、Pn、Tr、Gs和Ci的差异均显著,皱叶膏桐叶片δ~(13)C值、Pn、Tr和Gs表现为叶芽期花芽期,Ci表现为花芽期叶芽期,普通膏桐δ~(13)C值、Tr、Gs和Ci均表现为花芽期叶芽期,Pn表现为叶芽期花芽期;皱叶膏桐不同时期δ~(13)C值表现出花芽小花序成熟花序,普通膏桐则正相反。物质能量的转运变化表明,皱叶膏桐在叶芽期将大量同化营养物向叶芽转运用于叶芽向花芽分化发育,普通膏桐在叶芽期将大量同化营养物向花芽转运用于雄花分化发育及花序形态建成。两树种不同时期营养物质的转运变化显示,叶片和花序δ~(13)C值含量的差异与雌雄花开花量相关,较高δ~(13)C值的花序具有较高雌雄花比例。初步推测膏桐控制雌花分化的阶段可能发生在叶芽向花芽转化期,控制开花量的阶段可能发生在花序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5.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可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措施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导致落果、落蕾、枝条溃疡和枯死。秋后可以从果皮蔓延侵染近熟种子,并可侵染花器。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每年7—9月初是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盛期,也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油茶成花的部位、成花启动的时间,探明油茶成花启动与春梢生长的关系,为成年油茶年生长周期中成花启动机制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为同类型多年生木本植物成花启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树龄12年生的长林53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应用植物解剖学、扫描电镜等试验方法对油茶成花启动、春梢生长过程中春梢和芽的形态学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油茶春梢的顶芽和腋芽均为混合芽,花芽原基形成于春梢顶芽或腋芽的基部。在春梢生长与展叶的同时,花芽原基在顶芽或腋芽中形成并进入萼片分化阶段,萼片分化阶段的花芽原基形态上与叶芽原基没有明显的差异。春梢完成展叶进入平缓生长期时,花芽分化进入花瓣分化阶段,花瓣是花芽区别于叶芽的特异性器官,花瓣出现的时间为形态学上油茶完成成花启动的时间。春梢基本停止增长和增粗时,花芽完成花瓣分化,进入雌雄蕊分化阶段。油茶春梢生长的快速生长阶段、平缓生长阶段、生长完成阶段分别与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依次对应。[结论]成年油茶花芽原基形成于混合芽基部,春梢萌动即成花启动,春梢生长发育与花芽分化同时进行,花瓣出现的时间为形态学上油茶完成成花启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南缘文冠果物候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3年来春季气温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对文冠果的物候和产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2008年~2010年,连续3年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引进种植的文冠果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实地对文冠果的叶芽和花芽萌动期、盛花期、结果期、果实膨大期、果熟期、叶落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这3年的春季,研究区分别经历了2008年早春倒春寒、2009年正常年和2010年春季持续低温3种不同的气候类型,2008年和2010年文冠果物候推后幅度明显大于2009年,2010年物候推后的幅度大于2008年;物候发生当月的平均气温对物候的影响大于物候发生春季的平均气温对物候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大于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种植区春季气温的异常变化,不仅是物候推后的直接原因,也是当地文冠果年产量波动较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濒危植物盐桦为研究对象,对其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及新梢生长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月上旬叶芽开始萌动,进入生长期,4月中旬花芽开始膨大形成花蕾,4月14日始花,4月16—20日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5月初为幼果形成期,9月上中旬为果实成熟期,中旬以后果实开始脱落。4月初春梢始长,5月盐桦枝条上再次抽生新梢。  相似文献   

9.
基于气象条件的油茶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每年油料加工规模的规划提供分析依据,基于1 222项气象指标数据,利用湖南省77县(区)1969—1979年油茶历史产量和24个测产点2006年以来的测产序列,选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条件与油茶产量的关系模型,及以各物候期拟合产量数据为因子构建的油茶产量模型,比较分析了各产量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对增、减产的拟合能力。结果表明:以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气象条件建立的产量模型其拟合效果最好,但仍比不上以11个物候期拟合产量作为因子建立的油茶产量模型的效果好;拟合效果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低海拔地区的湘北以及湘中偏南地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小,而海拔较高的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南部山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大。同时,分析建立的101个油茶产量模型的因子结构发现:开花期、果实成熟期、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为模型入选频次最高的3个物候期,其中开花期入选频次最高的气象因子为气温类因子;果实成熟期入选频次高的因子有平均最低气温、连续有日照天数、15℃以上的积温;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入选频次最多的为气温尤其是高温日数。文中因此认为,基于开花期气象条件建立的油茶产量模型可用于油茶产量预估,入选产量模型频次高的因子可为油茶产量气候潜力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油茶“茶桃”是发生在油茶果实上常见的病害之一,病果肥大如桃(这种病害也发生在油茶的嫩梢上,使嫩梢枝叶全部或部份肥肿,故又称油茶叶肥病或饼病)。在一般情况下发病并不太重,所以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1963年我们在浙江常山和1978、1979年在福建顺昌等地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油茶林发病较重,有的植株1/3的油茶果被害,最严重的植株上病果多达100多个,几乎所有茶果全部被  相似文献   

11.
一、油茶病害发生的因素油茶病害的发生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病菌的侵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但这些病菌的发生、发展与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油茶能正常生长发育,如遇不适应的气候因素,或因营养缺乏或过剩,或遭受有毒物质时,林木的代谢作用受到干扰,生理机能受  相似文献   

12.
为给大果榛子的规模引种提供参考,以‘龙榛’品种为材料,就叶芽和花芽萌动期其在冷害和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枝条直径生长量方面,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5.26mm,未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7.91mm,未遮阴处理的大果榛子枝条直径与遮阴处理的存在极显著差异;芽长宽比方面,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1.61,未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1.49,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遮阴处理下,大果榛子的营养生长(茎粗和叶芽大小)和生殖生长(花芽的萌发)均受到抑制,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正常。冷害(≥2℃)并未对大果榛子萌发的叶芽和花芽造成低温伤害,光照强度对大果榛子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生长以及营养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规律,对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的油茶林进行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及叶片、花芽、果实总氮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株高、地径和冠幅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土壤饱和持水量呈正相关;叶片中的氮含量均高于花芽和果实中的氮含量(P0.05),花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叶片和果实。而果实的糖氮比值最高,叶片和花芽的糖氮比低(P0.05),其原因可能与采收期测定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的工作在“春肥长梢,形成花芽,夏肥长油壮花”,“氮肥长梢,磷钾肥长花长油”等施肥经验的基础上,在油茶春梢萌动前,供给土壤以氮肥为变量的N.P.K肥料,考察施用不同氮肥量对油茶产油量及构成产油量因子的影响,并探讨施用不同氮肥量对油茶果、梢并进期,花芽成长和果实长油并进期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油茶炭疽病是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 Abel.)的主要病害,它侵染油茶部位多、发生期长。在金华地区从3月下旬至11月,即从春梢开始萌发至果实成熟的各个生育时期的枝、叶、花、芽、花蕾、果实及  相似文献   

16.
红凉伞的形态特征、物候节律及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凉伞的形态特征、物候节律和生长发育特性等进行了观测研究.依据研究结果,从植株、根、茎、叶、花、果等方面论述了红凉伞的形态特征;绘制出红凉伞的物候图谱和枝、叶、果实生长曲线图.红凉伞的枝、叶、花、果,形、姿、色、韵俱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植株1~2年生始花,叶芽、花芽分别于2~3月、3~4月萌动;枝叶生长期为4~11月,花期为3~5月,果期为4~12月.植株一年有2~4次生长,具有2~4层一级分枝,主茎的高、粗年生长量分别为15.0~30.0 cm, 0.2~0.5 cm.在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的现象.该树种可作为优秀的园林植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沤置后油茶果实内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采摘后的油茶果实内物质的转化和积累规律。把形态上已经成熟的油茶鲜果进行沤置处理,测定结果表明沤置后能使油茶果实产生后熟作用。沤置5—7天后油脂积累达最高水平(50.07%),继续沤制时油脂含量下降;沤置后的油茶果其油脂组成也发生了变化,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不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该研究结果为采摘后的油茶果如何进行后期处理以提高出油率和油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寄主的感病期很短,只在基部笋箨稍张开,而表皮未木质化之际才能受病菌侵染;(2)不低于16℃的气温和4mm以上的降雨是病害发生的必需条件,雨量大,持续降雨时间长、气温低、病害将严重,反之则轻;93)根据该发病规律,结合苏南的气候条件的以物候为基础、气象预报为依据的矩形 了技术方案,经1992-1994年的实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 具有方法简便,准确度高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油橄榄在云南的果实生长发育状况,掌握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和节点,为制定油橄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合理栽培管理措施、提升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研究果实形成机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以‘柯基’和‘豆果’2个油橄榄品种为材料,定期观测其花果期物候和果实的纵横径,计算每个果实生长发育时期果实的果形指数,分析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和相对生长速率及果形指数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Logistic、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方程模型对油橄榄果实纵横径进行拟合,比较分析了3种方程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随着果实生长时间的推移,‘柯基’和‘豆果’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均呈快—慢—稳定的近"S"型,且在花后现果时其果实大小基本相等,之后始终保持纵径大于横径;果实纵横径相对生长速率均表现出快—慢—稳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其果形指数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特点;3种方程模型均能相对准确地拟合出‘柯基’和‘豆果’油橄榄果实的生长发育进程,且3种方程模型对其纵横径生长拟合精度的大小和拟合效果的优劣均依次为三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Logistic方程模型。【结论】根据果实物候观测结果和果实纵横径生长、相对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可将‘柯基’和‘豆果’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进程划分为坐果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稳定生长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20.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区广泛设点采样,对其果实的形态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6个产地果实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质量(变异系数CV为42.07%),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CV为15.79%)和果径(变异系数CV为14.77%),果实的高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变异系数CV为10.14%),产地内变异幅度较大的仍是果实质量,变异幅度较小的是高径比;不同产地果实果高与果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果高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各个产地果实的果高和果径与果实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果实的高径比与单果质量则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