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枯、黄萎病是造成棉花产量及品质下降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棉区均可发生。从棉花发病的症状、抗病品种的鉴定、育种的成就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如何解决我国棉花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国  屈霞  余筱南 《作物研究》2006,20(Z1):430-434
棉花枯、黄萎病是造成棉花产量及品质下降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棉区均可发生.从棉花发病的症状、抗病品种的鉴定、育种的成就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如何解决我国棉花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棉花抗黄萎病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棉花品种类群的划分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抗黄萎病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在棉花抗病育种的标记辅助筛选中逐渐发挥作用,但还没有得到棉花抗黄萎病基因克隆。通过转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以及转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等,得到了一些抗病品种。棉花分子辅助抗病育种成效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黄萎病遗传规律的复杂性、标记和遗传图谱研究的滞后性、标记距离较远和QTL定位的不精确性以及基因上位性的存在和抗病QTL筛选与育种过程相分离等。应该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棉花遗传和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棉花全基因组开展QTL定位,从而提高棉花抗病育种的目标性。  相似文献   

4.
1充分利用棉花抗病资源 ,实现病区棉花品种换代辽宁省为我国特早熟棉区 ,棉花品种的抗枯、黄萎病能力和棉花纤维品质都具有独特优势 ,在棉花抗病育种方面具有丰富的抗病育种资源 ,除早熟、丰产外 ,高抗枯、黄萎病是辽宁省棉花品种最突出的特点。自 80年代以来 ,辽宁省利用各种抗病资源 ,培育了 1 7个特早熟棉花品种 ,其中包括 5个高抗枯、黄萎病的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5 33.33多万公顷。 1 996年 1 1月审定的辽棉 1 5号保持了高抗枯萎病的特点 ,枯萎病指数为 0 .5 ,同时在抗黄萎病方面又有进一步的进展 ,黄萎病指数7.45 ,是辽宁目前所有…  相似文献   

5.
陕棉抗病种质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棉抗病种质资源对棉花枯,黄萎病具较高的抗性,丰产性及优质性。累计在我区推广60万hm^2,有效地控制了枯、黄萎病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同时为全国棉花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抗原,具有抗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棉花黄萎病枯斑型菌系BP2、落叶型菌系V991人工病圃为鉴定场所,以鄂荆1号为感病对照,对8个不同来源的抗(耐)黄萎病棉花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同一棉花抗源种质对不同黄萎病菌系的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棉花抗源种质对同一黄萎病菌系的抗性也存在差异;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枯斑型黄萎病菌系;苏远6071、苏远6072和苏远6077与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海7124达到同一抗病水平,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根粉(ABT)应用于棉花抗病育种初探刘辉杨代刚周家澍肖忠珍徐定良邵圣才文彬刘春联湖北省荆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34129棉花枯、黄萎病在各主产棉区(特别是老棉区)逐年蔓延,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已经历了40余年,各主要病区的枯...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黄萎病液体病圃水培抗病育种方法,它具有可控制目的含菌数量。在溶液中枯黄萎病菌含量均匀可靠。建立病圃上马快、操作简便、快速、灭菌彻底,减少人为带菌传播。能进行无损伤整株活体观察病菌在棉苗生育期的侵染活动机理。经研究后的棉苗能让它继续在培养液中生长发育。对被调查的棉苗可进行全生育期的跟踪研究。同时加快了抗病育种的进程,北方如果有一个温室配合,550天内能育出第四代整齐度高、均匀性好的棉花抗病高代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棉花枯萎病的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棉花枯萎病是影响棉花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加重发展的趋势。本文全面系统的回顾了自我国成立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以来在棉花枯萎镰孢菌生理小种鉴定,抗病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年近来我国在枯萎病防治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棉花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且药剂防治难于有效的两种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经济有效途径,而抗性鉴定则是选育抗枯、黄萎病品种不可缺少的环节。育种者根据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育品种,以达到所育品种抗病增产的目的。“十五”以来,改进了抗性鉴定评判方法,采用校正病情指数来划分抗性反应型,对四川省棉花育种攻关协作单位培育的新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以期为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抗病性能依据。1材料和方法1.1鉴定材料。供试棉花品种(含品系、组合、材料等,下同)共251个。其中,四川省区域试验87个,四川省农…  相似文献   

11.
12.
以加速抗病育种工作进程,提高育种工作成效为目的,分析了影响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因素,提出了加快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纹枯病和赤霉病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抗病育种中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依据,利用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抗性QTL进行分子定位,证实了苏麦3号3BS染色体上的主效QTL,获得了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在6B、2B、6A、5A、3B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抗纹枯病QTL,可分别解释纹枯病抗性表型变异的9%~13%.相关分子标记可进一步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4.
穗轴作为拟轮枝镰孢菌侵染果穗引发玉米穗腐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影响病原菌的侵染和扩散。为了深入开展玉米穗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的研究以及了解玉米穗腐病子粒与穗轴抗性的差异,进行抗性鉴定体系的优化,利用164份国内外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两年两点的接种鉴定筛选优异抗源,对发病边长、发病芯长、发病面积、发病相对面积等4个抗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边长能较大程度地区分不同自交系间的抗感差异且又在材料内具有较好的重演性。把发病边长确定为玉米穗腐病穗轴抗性鉴定指标,对参试自交系进行抗性评价,鉴定出CML27、BT-1、CML274等58份穗轴高抗自交系,筛选出BT-1、CML173、CML193等8份子粒与穗轴均抗穗腐病的优异抗源。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毁灭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最经济环保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赤霉病抗性种质资源的发掘及其在常规育种中的应用、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赤霉病转基因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在加强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研究的同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加快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疆海岛棉育种现状及发展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已审定的新疆海岛棉品种产量、品质、抗性的育种发展分析,指出了当前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以提高单位植棉效益为核心,以抗逆、抗病(虫)育种为重点,以发展多类型专用棉和机采棉为重要方向的未来海岛棉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选用抗病性不同的5个甜菜品种在温室条件下对幼苗进行混合接种镰刀菌,评价其对甜菜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同时进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两次温室接种鉴定的结果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的结果相同,抗病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甜菜多倍体7号、多粒、山东单04、ZD204、杂优202单粒。认为甜菜抗镰刀菌根腐病性可以用温室接种的方法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18.
小麦黑胚病病因复杂,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等多种真菌是引起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有限的研究报告显示,小麦对黑胚病的抗性具有数量性状特征,QTL定位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报道的小麦抗黑胚病QTLs位于1D、2A、2B、2D、3D、4A、5A、7A等多条染色体上。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携带了较多抗病QTLs,与这些QTLs连锁的分子标记有gwm319(2B)、gwm341(3DS)和wmc048(4AS)等,但是还没有见到这些标记在抗小麦黑胚病新品种培育中应用的报道。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小麦黑胚病抗性遗传研究中缺乏准确的抗性鉴定方法和病原不清导致的QTL定位结果不可靠的问题,应在明确病原菌的情况下,采取可靠的接菌鉴定方法进行QTL定位研究并开发分子标记,以期辅助抗黑胚病株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非洲种质在黄淮海的改良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4个非洲种质和4个常用种质组配的16个组合的玉米穗部性状、抗病性及病害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坦桑尼亚种质ZB903所配制的组合产量表现较稳定,综合抗病性强,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埃塞俄比亚种质与黄改系种质选育的CM07组配的组合产量最高、百粒重大、穗行数多,对产量影响最严重的茎基腐病表现达高抗水平。直接利用非洲种质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与黄改系种质杂交选育的自交系可在黄淮海重点利用。瑞德×(塘四平头+非洲种质)是黄淮海利用该种质比较理想的杂种优势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