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籽用葫芦瓜瓤与麦草1∶1混合后进行厌氧发酵60 d,研究籽用葫芦瓜去籽后瓜瓤和麦草微贮后的营养成分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微贮发酵后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的干物质含量,同时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pH值、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而粗蛋白、半纤维素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虽然粗脂肪含量高于发酵前,但差异不显著;发酵后混合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低于发酵前;感官评定,发酵后产物酸度、得分和评级都优于发酵前。说明籽用葫芦瓜瓤和麦草进行微贮后的营养价值得到改善,更适宜作为食草家畜饲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比例籽用南瓜果肉和玉米秸秆混合微贮的效果。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按南瓜和玉米秸秆的比例4∶6、5∶5、6∶4分为3个处理组,混贮料水分含量控制在70%。在微贮的0、5、10、20、30、45、60 d对微贮料的发酵品质进行测定,并在微贮试验结束时(60 d)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筛选品质最佳的混贮比例。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微贮料p H均在4.0以下,在微贮60 d,比例为5∶5的试验组p H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较4∶6和6∶4处理组降低3.28%、0.78%;(2)在微贮末期,比例为5∶5和6∶4处理组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4∶6处理组(P0.05),分别提高10.24%、8.60%,并且其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显著低于4∶6处理组(P0.05),分别较4∶6处理组降低16.23%、17.08%和14.69%、13.22%。综合分析,籽用南瓜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为5∶5时,混贮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与传统青贮饲料中微生物与营养成分的差异,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对其主要微生物数量及常规饲料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揉丝微贮饲料中乳酸菌数量比传统青贮饲料多1.54×1012 cfu/g(P<0.05),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则比传统青贮饲料分别少2.21×107 cfu/g、1.23×106 cfu/g、4.12×106 cfu/g和3.11×104cfu/g(P<0.05);揉丝微贮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粗纤维、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与传统青贮饲料相比分别降低5.19%、2.34%、1.44%、1.64%,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提高5.4%和1.14%,其中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水分、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基本不变。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相比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浅谈奶牛场微贮甜玉米秸秆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有大量的甜玉米,甜玉米秸秆水分含量偏高,采用常规青贮方法制作出来的青贮饲料品质差,浪费多,而采用微贮技术制作出来的甜玉米秸秆腐败率低、营养价值高,能够很好地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介绍了微贮甜玉米秸秆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孙海奎  李有业 《青海草业》2006,15(2):11-12,18
对小麦秸秆进行氨化和微贮处理、分析,发现氨化麦秸CP含量高于未处理麦秸255.80%(P>0.05),微贮麦秸CP含量无大的变化,其含量同未处理麦秸;微贮后的半纤维素含量低于未处理麦秸27.10%(P<0.05),低于氨化麦秸15%(P>0.05),氨化麦秸的半纤维素含量低于未处理麦秸14%(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氨化麦秸和微贮麦秸均低于未处理麦秸(P>0.05),但酸性洗涤纤维(ADF)又高于氨化麦秸和未处理麦秸(P>0.05)。  相似文献   

6.
杨加梅  章世元 《饲料工业》2007,28(24):59-61
通过测定单独的花生壳原样及花生壳中添加10%的酒糟或玉米粉经过微贮后其有机物(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营养价值的变化情况,研究花生壳的微贮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壳经过微贮后营养价值有所提高,原料花生壳中CP含量为9.85%,而微贮后纯花生壳中CP含量为10.99%,添加酒糟和玉米粉微贮后的花生壳中CP含量分别为12.13%、13.25%,微贮后单独的花生壳、添加酒糟和玉米粉的花生壳中CP含量和原料花生壳相比分别上升了11.57%、23.15%、34.52%,添加酒糟和玉米粉的花生壳中CP与原样CP含量相比差异显著;原料花生壳中CF含量为70.82%,而微贮后纯花生壳中CF含量为69.44%,添加酒糟和玉米粉微贮后的花生壳中CF含量分别为68.56%、67.41%,微贮后纯花生壳、添加酒糟和玉米粉的花生壳中CF含量和原料花生壳相比分别下降了1.95%、3.19%、4.82%,添加酒糟和玉米粉的花生壳CF与原样CF含量相比差异显著;在花生壳中添加玉米粉效果比添加酒糟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在日喀则试验站,利用秸秆发酵活干菌对燕麦(Avenasativa)、青稞(Hordeumvulgarevar.nudum)秸秆和燕麦+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混合材料分别进行微贮试验,测定3个原料微贮前后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材料均可制作优质微贮料,但燕麦+紫花苜蓿混贮优于燕麦单贮,青稞秸秆微贮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1.74%,达到5.12%;燕麦+紫花苜蓿混合微贮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9.73%,达到10.68%。微贮后3个材料的饲料总能(GE)和无氮浸出物(NFE)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青稞秸秆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2.46%和15.76%。微贮技术作为提高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的措施之一,并可以解决冬春饲草缺乏问题,所以微贮在该地区推广应用具有广泛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正块根块茎及瓜类原料包括胡萝卜、甘薯、木薯、饲用甜菜、芜菁甘蓝(灰萝卜)、马铃薯、菊芋块茎、南瓜及番瓜等。1营养特性此类原料包括胡萝卜、甘薯、马铃薯和南瓜等。它们之间不仅种类不同,而且化学成分各异。但从饲用角度来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即水分含量高,自然状态下一般含水为70%~90%。按干物质计,粗纤维含量较低,一般不超过10%,无氮浸出物含量很高,大约在67.5%~88.1%,且多是容易消化的糖分和聚戊糖。这类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低,甘薯、木薯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4.5%和3.3%。缺少钙、磷,而钾含量丰富,维生素含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微(黄)贮与青贮的原理相同,即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乳酸发酵),降低物料的pH值,提高秸秆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但与青贮相比,干玉米秸所提供的微生物发酵养分(糖)少,水分低,给微生物生长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就目前微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1存在的问题目前微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①温度问题。制作微贮多在农忙季节即大田作物收割贮存完毕以后进行,一般在11月中旬左右,此时气温已达0℃以下,不利于乳酸菌种的繁殖发酵;②水分问题。添加水分时没有准确地考虑到秸秆原水分的含量,同时制作过程中微贮所需的水分…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不同微贮时间对芦笋下脚料微贮饲料中pH值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为芦笋下脚料微贮饲料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将新鲜芦笋下脚料清洗、粉碎并凉晒至含水量为60%左右,加入微生物制剂,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排出空气并将袋口扎紧,放在室内微贮,分别在微贮后的第10、20和30天采集样品用于气味评定并测定样品的pH值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微贮时间的延长,芦笋下脚料微贮饲料的酸香味变差;pH值逐渐降低,但3个时间点的样品pH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芦笋下脚料微贮饲料中的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则随微贮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第20天和第30天样品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分别显著高于第10天样品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综合芦笋下脚料微贮饲料的气味、pH值和生产效率3个指标,芦笋下脚料的适宜微贮时间为10d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研究微贮金针菇菌糠的营养价值,寻找规模化利用金针菇菌糠资源的新方法。在金针菇菌糠中添加青贮添加剂进行发酵处理,分别检测原样及微贮45、60 d金针菇菌糠中的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及有机物含量;并利用3头永久性瘤胃瘘管水牛检测不同微贮时间下金针菇菌糠各营养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1)微贮45 d后金针菇菌糠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有机物含量分别为10.47%、3.10%、26.99%、90.21%,微贮60 d后金针菇菌糠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有机物含量分别为11.04%、3.24%、27.49%、89.53%;微贮后金针菇菌糠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金针菇菌糠原样(P0.05),微贮后金针菇菌糠的粗脂肪、粗纤维及有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金针菇菌糠原样(P0.05)。2)微贮45 d后金针菇菌糠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瘤胃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金针菇菌糠原样(P0.05),微贮60 d后金针菇菌糠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金针菇菌糠原样(P0.05)。本研究表明,金针菇菌糠通过微贮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微贮45 d可以提高其营养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综合各项指标,微贮可以作为一种金针菇菌糠保存与利用的新方法,为闲置金针菇菌糠转化为反刍动物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双鸭山农场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场,种植南瓜的面积每年都在3万亩以上。在生产白瓜籽的同时有大量的南瓜壳遗弃在田边地头腐烂变质,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其实,南瓜壳是饲喂牛、羊、鹅、猪的好饲料。据相关资料介绍,南瓜壳每100g干物质中含碳水化合物68.1g、蛋白质7.1g、脂肪2.1g和其他的—些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非常丰富,适合怍为畜禽饲料。但是由于南瓜壳的含水量大,在90%以上,收获期集中,易发生腐烂,不好贮存。双鸭山农场畜牧技术人员和践中,总结出了—套利用南瓜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木薯酒精渣对桂闽引象草微贮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桂闽引象草为原料,设置4个不同添加水平的木薯酒精渣处理组(Ⅰ~Ⅳ组),桂闽引象草与木薯酒精渣比例分别为1∶1.38(Ⅰ组)、1∶1(Ⅱ组)、1∶0.35(Ⅲ组)1∶0.11(Ⅳ组),同时,将微贮饲料水分含量设置为40%(Ⅰ组)、50%(Ⅱ组)、60%(Ⅲ组)和70%(Ⅳ组),利用商品化微生物添加剂制备混合微贮饲料。对照组(CK组)为桂闽引象草单独微贮,每组均设置3个重复。微贮30 d后,取样评价混合微贮饲料的感观指标,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结果]添加不同比例木薯酒精渣制备的桂闽引象草微贮饲料的感观指标均优于CK组,其中Ⅱ组最优。各组干物质含量存在显著(P<0.05)差异;Ⅰ组和Ⅱ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粗灰分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Ⅱ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低于Ⅰ、Ⅳ组和CK组;Ⅰ、Ⅱ、Ⅲ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高于Ⅳ组和CK组;Ⅱ组的淀粉含量显著(P...  相似文献   

14.
在高海拔地区对西藏青稞秸秆进行氨化(A)、碱化(B)、复合(C)和微贮(D)处理,与未处理秸秆组(对照组)比较,评定其物理特性、测定处理前后营养成分及饲喂藏绵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秸秆色泽、气味、质地和温度等物理特性均较好.氨化和复合处理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其他2个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显著提高,碱化和微贮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灰分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除了微贮组,其余各组间及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组比未处理组藏绵羊对粗饲料采食量分别提高22.12 %、20.19 %、25 %和35.58 % (P<0.05),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36.60 %、29.28 %、41.58 %和63.54 %.其中,以微贮处理组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碱化处理组及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粗饲料效率分别提高0.78 %、0.49 %、0.87 %和1.35 %.经济效益以微贮处理组明显,每天纯收入2.14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微贮稻草饲料的制备及其对奶牛产奶量和奶品质的影响,为贵州乳业发展和饲料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试验选用干稻草切碎至3 cm左右,添加微生态制剂密封厌氧发酵,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成稻草微贮饲料.选取16头泌乳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试验组日粮中添加微贮稻草10 kg,对照组日粮中添加不发酵的稻草秸秆10 kg,每天分早、晚2次饲喂,预饲期15 d,正试期30 d,记录产奶量并采集牛奶样品进行奶品质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微贮稻草的试验组日均产奶量增加1.46 kg,提高6.9%(P<0.05);乳蛋白含量提高7%(P<0.05),乳糖含量提高6.8%(P<0.05),乳脂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鲜玉米秸秆:鲜甘蔗稍:鲜木薯渣(3:1:1)为微贮饲料原料;对照组(CK不添加菌液),试验组为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经发酵45 d后,通过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和品质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饲料的气味、色泽、质地和水分差异不大,均达到优秀品级;各试验组饲料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组稍有降低,但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15%、34.23%、32.23%和49.58%,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粗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61%、16.24%、13.90%和19.81%,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饲料的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间饲料的无氮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饲料的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0.52%、26.31%,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饲料的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57%、15.78%,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80%、17.17%、15.21%和23.54%,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47%、19.70%、15.30%和26.64%,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微贮饲料原料添加5%的菌液、糖化48 h,一层玉米秸秆、一层木薯渣、一层甘蔗叶稍、压实密封发酵能保证发酵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微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降低微贮饲料粗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其中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菌悬浮液,秸秆黄贮组喷洒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秸秆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结果表明:秸秆微贮组、全株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与秸秆黄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及秸秆碱化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19.21%(P<0.05)、16.75%(P>0.05)、112.81%(P<0.05)、13.79%(P>0.05);全株微贮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是其他处理组的1/2(P<0.05);与秸秆黄贮组相比,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秸秆碱化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8.24%、13.01%、9.09%,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17.67%、17.68%及15.61%;产气量: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其他处理组;秸秆黄贮组比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体外消化率降低了56.39%、24.03%;与秸秆微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体外发酵液NH3-N、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41.29%、20.99%、10.48%、41.99%、14.61%、166.67%、43.75%及64.71%(P<0.05)。由此可知,秸秆氨化处理和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均可提高其感官性能,提升产气量、挥发酸及消化率,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性能优于各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18.
秸秆自然含水量,是指收割后,在秸秆中自然保留的水分含量。随秸秆由鲜变干,秸秆的营养成分也随着自然含水量的蒸发而大量流失,其中的维生素物质流失最为严重。现对5种不同自然含水量的玉米秸,进行微贮喂牛增重对比,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越高的玉米秸微贮后,喂牛增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秸秆自然含水量,是指收割后,在秸秆中自然保留的水分含量。随秸秆由鲜变干,秸秆的营养成分也随着自然含水量的蒸发而大量流失,其中的维生素物质流失最为严重。现对5种不同自然含水量的玉米秸,进行微贮喂牛增重对比,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越高的玉米秸微贮后,喂牛增重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破坏油菜秸秆表皮的纤维结构并充分发挥乳酸菌的作用是微贮制备优质油菜秸秆饲料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秸秆腐熟剂破坏油菜秸秆表皮结构,利用高温蒸煮调控优势菌群,通过比较高温蒸煮、秸秆腐熟剂好氧发酵和乳酸菌厌氧发酵的不同组合,筛选较优的油菜秸秆微贮饲料化前处理方法,以提高油菜秸秆微贮效率和发酵品质。不同组合处理的结果对比显示:利用秸秆腐熟剂进行7 d的好氧发酵,然后进行高温蒸煮,最后利用乳酸菌进行33 d的厌氧发酵是对油菜秸秆进行饲料化微贮的最佳方法。该方法在不延长总体饲料制备时间的前提下,获得了最高的秸秆饲料感官评分(82分),较常规微贮提高了78%,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为62.3%和47.2%),并拥有更高的粗蛋白质(CP)(5.67%)和乳酸(3.42%)含量,能够有效提高油菜秸秆饲用品质。 [关键词] 油菜秸秆|微贮|饲料品质|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