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石硖龙眼为材料,通过低温诱导、氧化胁迫、自然低温+药剂处理试验,探讨龙眼成花和抗氧化防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氧化胁迫处理或低温+NO/H2O2促进剂处理均有利于龙眼早花。NO促进剂可抑制成花后期龙眼顶芽POD活性,H2O2清除剂可促使POD和SOD活性大幅上升,表明氧化胁迫信号正调控龙眼成花,而氧化防御体系负调控龙眼成花。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源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化学新农药的创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现状、开发利用微生物源活性物质尤其是微生物代谢产物的重要性、微生物源活性物质及其新农药的创制,探讨了从丰富的海洋微生物资源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拮抗微生物和有生物活性的、结构新颖的化学物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厚朴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人类对食品安全要求日益增高,植物源防腐剂的研发备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从植物中寻找抑菌、杀菌活性物质以研究开发植物源防腐剂是目前防腐剂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广西青天葵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并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从广西青天葵植株中共分离得到23株内生真菌,以15种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内生真菌MQY-1对多种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合其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证明青天葵中存在一定的抗菌活性物质,为寻找新型抑菌物质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鲶鱼体表黏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抑菌特性进行研究,并对蛋白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使用G-200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无法得到纯化的单一物质,在以后的试验中需要寻找新的分离纯化方法。(2)鲶鱼体表黏液对藤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3)鲶鱼体表黏液中含有的蛋白类物质含量占黏液干重的40%左右,多糖类物质约占黏液干重的4.2%。  相似文献   

6.
DEB-2菌株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对DEB-2菌株中产生的抗真菌作用的粗提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DEB-2菌株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可能是一种蛋白质或肽类物质、分子量大于3.5kD;该抗真菌物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121℃处理20min活性没有损失,对变性剂脲、紫外线相当稳定,在酸碱条件下仍具有一定活性;对木瓜蛋白酶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FT/TFL1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一类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在高等植物成花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成花基因FT/TFL1基因家族的结构特征、成员、各个成员在成花转变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利用成花基因对植物成花转变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成花过程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包括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谢与基因调控反应。本文对高等植物成花过程中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miRNA在植物成花过程中的作用,为成花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抑菌特性进行研究,并对蛋白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使用G-200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无法得到纯化的单一物质,在以后的试验中需要寻找新的分离纯化方法。(2)鲶鱼体表黏液对藤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3)鲶鱼体表黏液中含有的蛋白类物质含量占黏液干重的40%左右,多糖类物质约占黏液干重的4.2%。  相似文献   

10.
反季节龙眼成花差异的碳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相近树体状况的龙眼树在催花之后,有的可以成花,有的却只能抽生叶芽.为了研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以成花和未成花两种反季节催花龙眼树为对比试材,研究了氯酸钾催花之后树体成熟叶、嫩叶、成熟枝、嫩枝、顶芽中碳素含量差别.结果表明:碳素在成花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成熟叶片碳素含量达到50.93 mg/g的树可以成花,成熟叶片碳素含量在37.40 mg/g以下的反季节龙眼难以成花.同时嫩叶成熟度对成花的影响很大,较为成熟的嫩叶含有较高的碳素含量,该类树也容易成花.这可以作为反季节龙眼树体催花的一个新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The flowering response by plants of Lolium temulentum after exposure to 1 long da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single applications of abscisin 11 to the leaves or near the shoot apex. The time course of this inhibitory effect suggests that abscisin 11 acts at the shoot apex when the floral stimulus arrives there.  相似文献   

12.
Cocklebur from the Los Angeles area was found to require more extensive short-day treatment for floral initiation than plants of the same species from the Chicago region. Data obtained by grafting the two regional types of cocklebur indicate that the leaves of the Los Angeles Xanthium produce a comparatively low amount of the flowering stimulus.  相似文献   

13.
14.
麻竹开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控制授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竹类植物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控制授粉技术的研究是开展竹类有性遗传改良的必要前提.该文以设在福建省南靖县国营苗圃的29丛90根麻竹开花亲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的方法,观测了其开花预兆、开花周期及持续时间、开花季节和初花时间、花枝类型及结构、小穗形态及结构、花器构造和发育特性及竹花开放顺序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了麻竹控制授粉时不同气候条件和花枝位置对结实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控制授粉时气候及花枝位置对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及时利用竹子田间自然开花并适时地进行人工授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对‘泰山-橙黄’万寿菊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山系列橙黄色万寿菊为试材,以雅安地区自然光周期(长日照)为对照,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光周期(昼夜8/16 h、10/14 h、12/12 h)对‘泰山-橙黄’万寿菊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结果显示:8/16 h处理的花芽分化起始和完成分别在处理后第5天和第2天,较10/14 h处理分别提前了2和5 d,较12/12 h处理分别提前了2和7 d,较对照分别提前了5和16 d;短日照处理使万寿菊开花提前及花期明显延长,其中8/16 h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短日照处理下万寿菊的鲜花产量显著增加,而盛花期的舌状小花数和花径均显著减小;随着日照时间的减少,株高、基茎、株幅和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以上结果表明,光周期处理可以有效地调节‘泰山-橙黄’万寿菊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日照时间越少,开花越早,花期越长,而植株长势越弱。  相似文献   

16.
植物开花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植物开花的几条途径、各途径最终的汇总点以及以后的发育 ,并对已经识别和克隆的与各途径有关的基因、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和花器官形成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荔枝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亚热带常绿果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经济栽培区域局限于南、北半球17°—32°两个狭窄的纬度带内。在基于多品种的产业结构中,几乎所有荔枝品种均出现过成花障碍。文中从品种成花状况、花芽分化阶段性表现、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成花机理及成花调控等方面做了综合评述。认为:荔枝必须具备完全成熟的末端枝梢,在停长状态下接受为时相当长的冬季低温成花诱导,之后在冬末或初春气温回升和解除水分胁迫时发生花发端,在暖和而不酷热(表现为昼温高而夜温低)的天气下才能完成花穗与花的分化;花芽分化过程表现明显的阶段性和节奏性,任一阶段条件不满足均可导致花芽分化失败;影响荔枝花芽分化的外因主要包括末端枝梢状态、温度和水分;梢内碳水化合物积累、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成花。为解决生产中成花不稳定问题,确保在极端和边缘天气条件下实现良好的花芽分化,应研究荔枝花芽分化中各因素作用的分子生理机制,并对嫩梢不能接受成花诱导、低温诱导信号的感受与传导及促进成花和花性分化的机制加强研究,探索针对荔枝花芽分化不同阶段的营养、水分、生长物质及物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FT基因对转基因杨树Populus早期开花的影响,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35S::FT基因表达载体,并对杨树进行了遗传转化,从转基因杨树花的发育、花器官变异等方面初步探讨了35S::FT促进杨树早期开花性能。结果表明:35S::FT转基因杨树分生组织属性的改变及初始花结构的形成发生于试管培养阶段;花开始发育后如不及时把开花植株继代培养或转至土壤温室培养,初始花结构会凋谢枯萎,不能继续发育。转基因植株花器官的分化与发育发生于温室培养阶段的3~5周内,能够分化出典型的花器官,但发育不完全,具雌雄蕊、花盘结构,无成熟苞片结构,雄蕊不能成熟发育。35S::FT诱导的花均为单朵花,而非野生型的柔荑花序;多数花属于单性花,但转基因雄性无性系中会出现两性花。转基因植株的开花率随着试管苗继代次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两性花比例会上升。  相似文献   

19.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具有唇瓣、蕊柱等独特花形结构。近年来,关于兰科植物开花调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分离鉴定出一些花发育调控基因,包括花器官特异基因及一些花分生组织特异基因。研究表明: MADS-box等基因在兰花的成花转换及花器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B类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可能与兰花结构的特异性及多样性有关。表1参33  相似文献   

20.
SOC1(SUPPRESSOR OF 0VEREXPRESSION OF CO1)/AGL20(AGAMOUS—LIKE20)是MADS-box家族一员,在植物开花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能够整合来自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开花途径和赤霉素途径中的信号,并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开花时间以及花的类型和花分生组织。目前已经证明SOC1基因的过表达可以促进植物提前开花,而SOC1突变体则会表现出晚花的表型。相关研究也显示,SOC1在植物开花之外的其他生命活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对SOC1及其同源基因在植物开花和其他生理活动中的功能以及SOC1基因的表达调节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30种植物的SOC1同源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发现SOC1基因的同源性基本反映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最后对该基因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为以后SOC1及其同源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