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主产区赤霉病的频繁发生,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为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对田间采集小麦茎基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分子细胞观察等分子技术进行鉴定,确定致病菌主要为禾谷镰刀菌。采用不同药剂分别在苗期和返青期防控该病,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茎基腐病防效存在明显差异,试验药剂中戊唑醇·咪鲜胺合剂、多·酮合剂防效较好,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单剂也有较好的防效。小麦播种时药剂拌种可显著降低苗期茎基腐病发病率,返青拔节期茎基部喷药具有更好的防效,该结果对生产上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的杀菌剂和用药组合,特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供试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均不理想,防效均在40%以下.其中,施用36%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1500 mL/...  相似文献   

3.
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并呈现出逐年扩大蔓延的趋势。本试验选取近期上市且销售较好的几种药剂作为供试药剂,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对小麦茎基腐病开展田间防治药效试验,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预防提供药剂选择。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最高,该处理小麦亩均产量达到525 kg以上,较对照增加23%以上。其余几个药剂处理的增产效果也比较明显,增产幅度接近或超过20%。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小麦苗期受到侵染后,幼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为褐色,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褐色,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为做好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笔者开展了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小麦根腐类病害尤其是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小麦茎基腐病易防难治给部分地区小麦安全生产带来威胁的情势,为选出有效的防控药剂,依托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华东地区小麦根腐病类病害综合治理技术方案",进行了采用种子处理、在小麦返青期人工喷施不同杀菌剂、种子处理加不同药剂喷施等处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种子处理或返青期喷施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较好防效,但不同杀菌剂的防控效果及持效期有明显差异,其中效果突出的为适麦丹包衣+亩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50 m L喷施,其次为适麦丹+290g/L戊唑醇·嘧菌酯悬乳剂40 mL,0.136%赤·吲乙·芸薹(碧护)与戊唑醇混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戊唑醇的防效。试验表明小麦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小麦返青拔节期药剂喷施对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小麦药剂拌种是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通过不同拌种药剂筛选试验,探索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常规剂量1.5倍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生防制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生防制剂拌种和2次常量喷雾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防制剂拌种处理的冬前小麦出苗数、次生根数、次生根长及分蘖数均与空白对照及常规药剂处理无显著差异,株高与常规药剂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小于空白对照;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防效分别为57.87%、56.64%,显著高于常规药剂处理;理论亩产量为620.2 kg,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与常规药剂处理。生防制剂处理对小麦出苗安全,对冬前小麦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有一定防效,可显著促进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8.
小麦茎基腐病在陕西南部麦区发生越来越严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以小麦茎基腐病病株率作为预报量,小麦播期、11月高于0 ℃的积温、1~2月份逐日温度之和、3月上中旬逐日温度之和与3月份的雨量作为预报因子,运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建立了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趋势预测模型;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甲基托布津WP、25%多菌灵WP和50%苯菌灵WP在茎基腐发病初期喷雾,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探索不同农艺措施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控制效果,于2017—2018年在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不同农艺措施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口的小麦田对小麦茎基腐病感病程度有明显差异,前茬小麦、玉米轮连作田,秸秆还田,菌源残留量大,有利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病指数高,发病重;西瓜茬、秸秆清除田发病相对较轻,采取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及清除秸秆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田间致病菌基数,从根本上减轻该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的药剂和方法,在山东省微山县开展了5种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的田间试验。设置8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在小麦返青、拔节和灌浆中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利用拌种剂和返青期药剂喷雾组合防治比单一药剂拌种效果要好,拔节期和灌浆中期试验药效较好的为60 g/L戊唑醇以50 mL/100 kg拌种,75%肟菌·戊唑醇15 g/亩喷雾,防效分别为68.0%,69.9%。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可采用上述药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禹城市近3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文章通过分析禹城市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提出了打造健身栽培为核心,采取农业措施与药剂包衣、拌种、喷淋喷雾化学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7-2019年持续三年开展小麦茎基腐病不同药剂不同浓度拌种大田筛选试验,最终结果表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浓度40ml、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浓度200g和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浓度30ml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表现相对稳定,其乳熟期防效均保持在65%以上,适于大田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兰考县常年种植小麦面积5.67万hm2,2016年小麦茎基腐病在兰考县首次发现。近年,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兰考县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笔者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一、发病规律小麦茎基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存在土壤及病残体中,一般从根部和茎基部侵入,在田间主要靠浇水、整地、施肥、中耕等农事活动传播。二、发病条件小麦茎基腐病一般喜欢较高的湿度,地势低洼、  相似文献   

14.
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分离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番茄茎基腐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从番茄病株中分离病原菌,测定其致病性,同时评价9种市售药剂对该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从中选择室内毒力大的药剂进行番茄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番茄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归属于细菌; 9种供试药剂中,50%琥铜·霜脲氰WP的毒力最大,EC50为432. 76 mg/L,高浓度下的抑制率可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茎基腐病的效果最好,能显著降低病株率,防效达85. 71%。因此,50%琥铜·霜脲氰WP对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田间防治该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沧州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沧州市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快速上升为沧州地区小麦的一种主要病害,给小麦的产量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进行研究探讨,旨在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6.
王小梅 《河南农业》2023,(33):60-62
为筛选适合伊川县小麦种子包衣剂品种,2021年麦播期选用不同种衣剂拌种处理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麦播期拌种,不同生长期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及产量,分析不同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烯肟·苯·噻SC种衣剂效果最好,其次为30%嘧菌酯·咪鲜胺·噻SC。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基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茎基腐病部组织中分离到7种病菌,经测定茎基腐主要致病菌为禾谷丝核菌与雪腐镰刀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常年秸秆还田及连作,造成小麦茎基腐病病菌有加重趋势,本文选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小麦拌种,通过在小麦返青期、灌浆期、成熟期的调查,表明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用不同药量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茎基腐病。结果显示:采用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对小麦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对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中后期对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在60%以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在55%以上,且随着拌种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形成的小麦病害,具有土传的特征。患病小麦中还会生成真菌毒素,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小麦茎基腐病在世界各地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及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