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病原体及流行情况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柱状曲杆菌。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鱼或成鱼均可发生此病。由于致病菌的宿主围很广,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容易染和蔓延。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并发。  相似文献   

2.
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3.
1流行病学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根鳞病、松球病等,是鲫鱼、鲤鱼、金鱼以及各种热带鱼的常见病。病原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有动力,无芽孢和革兰氏阴性。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肤感染。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金鱼、草鱼,鲢鱼有时也患此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主要流行于静水养鱼池中,流水养鱼池中较少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17~22℃,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4.
一、鳃病1.细菌性烂鳃病症状:病鱼鳃条腐烂,严重时鳃丝末端仅留骨条。鳃盖骨的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流行季节: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28℃~35℃时最易流行。防治:用漂白粉全池泼洒。2.鳃霉病症状: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现象。此病以暴发性急剧死亡为常见。流行季节;一般在夏秋季节6~10月份流行。防治:①防止水质恶化;②每千克水中用0.7毫克硫酸铜喷洒。3.鳃隐鞭虫病症状:鳃瓣鲜红,多粘液。鳃血管发炎,使鳃表皮破坏。流行季节:一般为6~10月份。防治:①放鱼前以每…  相似文献   

5.
鱼锚头蚤病又叫针虫病、蓑衣病,是桡足类动物锚头蚤寄生鱼体引起的鱼类疾病。一、流行情况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限、口腔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桡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鳙、鲢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鲢、鳙、乌鳢、青鱼、淡水鲑的体表、鳍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4~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  相似文献   

6.
鱼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引起的鱼传染病,在全国养鱼地区普遍存在,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类,严重时引起鱼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特征为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水面。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28-35℃最为流行,因此每年6-9月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二) 真菌性鱼病的防治 1.鳃霉病 症状:由鳃霉菌侵入鱼鳃部而引起。病鱼鳃瓣失去正常鲜红而呈现粉红或苍白色。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不断向鳃组织里生长,破坏了鳃组织,堵塞血管,呼吸机能受到了严重的阻塞。鳃霉病的出现,往往是急性型,从发现病原体时起,如环境条件适宜,在1~2天内,即可大量繁殖,出现爆发性的急剧死亡。 流行情况:本病在广东、广西经常出现,江苏、湖北、浙江也有发现。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尤其是鱼苗受害  相似文献   

8.
1、辣椒、生姜防治鱼类小瓜虫病。初冬和春末夏初,水温在15~25℃时,是鱼类患小瓜虫病的流行季节。病鱼肉眼可见其体表、鳍条或鳃部有许多小白点,即为小瓜虫。池塘边看见病鱼游泳迟钝,浮于水  相似文献   

9.
鸡卡氏白细胞病又称白冠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它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就日趋严重。该病已成为每年夏秋季节的主要鸡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  相似文献   

11.
绵羊痘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痘病的病原体为绵羊痘病毒。该病以皮肤和黏膜发生特异性的痘疹为特征。它常在冬末春初流行,其传播迅速、流行广泛、致病率高。1流行特点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绵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羊敏感,其病死率较高。本病主要流行于春季。天气寒冷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使绵羊发病和加重病羊病情。病羊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羊皮肤和黏膜的痘疤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及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媒介。2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6~8d。病初绵羊体温可达41℃~42℃,流…  相似文献   

12.
1.流行情况:赤区病的传染源是被细菌污染的水体、用具和带菌鱼等。当鱼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不慎损伤鱼体,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便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纺等多种淡水鱼都可发生此病。在我国各地,此病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别是在捕捞、运输后.或在北方越冬后,极易暴发流行。2.症状:病鱼鳞片脱落,鱼体表面出血发炎,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病鱼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末梢端糜烂,通常烂去一段,鳍条问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现扫帚状,称为"蛀鳍".在病鱼体…  相似文献   

13.
<正>春季,气温仍然较低,当水温在5℃~14℃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且饲料生物也缺乏;同时水温急剧升降,不仅会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更会导致鱼类病害和死亡。因此春季水产养殖关键在于对鱼病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以下几方面病害发生。一是塘鱼厌食及其防治方法。当水温低于15℃时,大多数鱼摄食下降,生长放慢;当水温降至15℃时,对鲢、鳙、草鱼等鱼不投精饲料,只投青料;水温10℃时,少投或不投青料,但仍可施放适量粪便,但施放数量不宜多,以防水质变劣。  相似文献   

14.
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猪坏死杆菌病也频频发生 ,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坏死为特征。1 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坏死杆菌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家禽 ,病原菌在多种动物消化道内共生。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多发生于阴雨连绵、潮湿及炎热季节。舍内卫生条件不好、营养不良等因素可引起本病发生。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猪的皮肤常受伤或被蚊虫叮咬而传染。2 临床症状2 .1 坏死性皮炎仔猪和架子猪发生于颈部、体侧、臀部皮肤、耳根、尾、乳房等部位皮…  相似文献   

15.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又称白冠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引起鸡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它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就日趋严重。本病在广东省多发生于4~10月,5~6月为发病高峰期。该病自1984年在梅州市由市畜禽防治所技术员首次确诊以来,已成为每年夏秋季该市主要鸡病之一,每年都有不少鸡场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01年6月该市某鸡场后备种鸡爆发本病,经过诊断和治疗,控制了疫…  相似文献   

16.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它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7.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变科住白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原虫病,又称鸡住白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俗称小黑蚊),它的发生、流行与库蠓的活动直接相关(鸡只被库蠓叮咬后引起本病的流行)。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就日趋严重。该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18.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各种年龄鸡常发的传染病,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消化道水平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本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雏火鸡,雏鸡多于12~15日龄时发病死亡。临床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和神经型。1流行在受感染的母鸡,病原菌定位在卵巢、卵泡和输卵管内,使蛋在形成蛋壳之前受到病原菌感染。这样的蛋在孵化时,一部分鸡胚死于胚期,出壳的雏鸡大多在12~15日龄时发  相似文献   

19.
球虫病是鸡和其他家禽的一种常见的原虫病,也是雏鸡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15~50日龄内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5~30℃为卵囊最适发育温度,因此本病的流行季节多在5~8月.各品种的鸡都易感,AA鸡(美国爱拔益加鸡)对本病更为敏感.11日龄以内的幼雏很少发生球虫病,可能是由于通过鸡蛋带来的免疫力之故.  相似文献   

20.
鱼白皮病又叫白尾病。1.流行情况:白皮病在我国各地鱼苗、鱼种池塘中流行广泛,流行季节在每年6至8月.尤其是在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细心.碰伤鱼体.或鱼体表面有大量车轮虫等寄生,鱼体受伤.病原菌乘机而入.极易暴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和鳙鱼.草鱼、青鱼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对鱼苗及夏花苗种危害更大,病程短,从发病到死亡仅需2~3天;死亡率高.可达一半以上。2.症状:白皮病发病初期,鱼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致从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生.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问下.尾部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