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橘黄龙病的传播介体-柑橘木虱在广东果园的发生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橘木虱是重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介体,因此调查木虱发生动态及其携带黄龙病菌的情况对指导黄龙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广东多个果园的黄龙病发病情况,观察了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特性,统计了柑橘木虱在不同月份的发生数量,检测了木虱携带黄龙病菌情况。结果发现:失管果园中,黄龙病发病严重且木虱数量大,已成为散播病害的重要源头,而与失管果园保持一定距离且加强木虱防控可减轻黄龙病危害;还发现:广东地区6月份柑橘木虱种群已有一定数量,7、8月,其种群数量再次攀升,到了9、10月份,种群数量保持在高位。11、12月间,种群数量快速下降。最后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加强黄龙病防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柳城县所有柑橘果园进行普查,掌握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并通过采取"防木虱、砍病树、种无病苗"的综合防控措施,使柳城县柑橘黄龙病病株率由防控前的14.7%降下至4.0%。  相似文献   

3.
亚洲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唯一传播媒介,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以目前科技水平还不能解决柑橘黄龙病的防治问题。通过控制亚洲柑橘木虱发生,降低柑橘黄龙病初传播风险和次生传播机率,是提高柑橘黄龙病防控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亚洲柑橘木虱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获菌与传菌能力、带菌率与带菌量、成虫在果园的分布规律、对柑橘品种的选择性,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概述,旨在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柑橘种植者防控亚洲柑橘木虱与柑橘黄龙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候选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是一类通过虫媒传播,寄生于韧皮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柑橘上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柑橘感染黄龙病后在3~5年内便会衰亡或丧失结果能力,目前尚无有效防治药剂,果园若不及时在感染初期铲除病树,病害会在柑橘木虱的活动下迅速蔓延至整个果园,乃至摧毁整个地区的柑橘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培育无毒苗木、尽早发现和彻底铲除病树是防控柑橘黄龙病的关键,因此建立快速、精准的检测方法是防控黄龙病的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柑橘黄龙病各种核酸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以期对建立更加灵敏、准确、高效的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柑橘木虱是田间传染黄龙病的唯一虫媒。植株感染黄龙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防控,会引起病害的扩散和蔓延。本文就柑橘木虱的为害特点,分析柑橘木虱在岑溪市的发生规律,并提出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柑橘黄龙病与柑橘木虱在我国发生北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柑橘黄龙病与柑橘木虱发生北界调查方法,根据在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开展的调查,初步明确了国内柑橘黄龙病与柑橘木虱发生北界情况,提出了加强疫情监测、抓好木虱防治、挖除病树和严格种苗监管等柑橘黄龙病检疫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快速检测单头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采用简易的柑橘木虱制样方法,利用PCR检测技术在单头柑橘木虱体内检测到黄龙病病原,并利用XbaⅠ限制性内切酶将从柑橘木虱体内扩增的黄龙病病原16SrDNA酶切成520bp和640bp两个片段,证实了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为亚洲种。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的方法,可为检疫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田间柑橘植株不同部位黄龙病菌的PCR检测及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黄龙病菌在柑橘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为深入研究病菌在植株体内的扩散情况奠定基础;明确病害的发生原因为有效防控该病害提供借鉴。[方法] 调查浙江省台州市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的发生情况,通过常规和巢式PCR,检测了发病情形不同的两个果园内柑橘病株不同部位及不同植株中的黄龙病菌,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一果园内病株的无症状叶片、有症状叶片和枝条中均含有黄龙病菌,而其周围植株不含病菌;另一果园内病株的有症状叶片、枝条、主干和砧木中均含有黄龙病菌,而其周围植株也含菌。[结论]分析认为这两种果园内柑橘植株发病原因不同,一种可能为通过携带黄龙病菌的柑橘木虱所感染,另一种可能为嫁接过程中通过带菌的接穗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控制柑橘黄龙病发生危害,保护黄岩蜜橘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调查了采取挖病树治木虱等综合措施果园与不挖病树不治木虱的发病果园2002—2019年柑橘黄龙病株发病率。结果表明综合防控果园2006—2012年当年株发病率在5%以下,2013—2019年当年株发病率却在1%以下;不挖病树不治木虱果园,2004年开始当年株发病率一直在7%以上,至2018年高达86.67%,达到彻底毁园程度。该结果也表明柑橘黄龙病防控应坚持行政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运用建立防控指挥、责任考核、经费保障、知识普及、监测预警与科学防控、病源清除、种苗监管和防控示范等八大体系,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果,对提高广大农民防控柑橘黄龙病的信心和种橘积极性,保障柑橘安全生产有积极意义,对相似柑橘生产区开展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柑橘木虱是桂林市柑橘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不仅为害柑橘嫩梢,还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毒虫媒。桂林市柑橘多为连片种植,但以农户分散管理为主,很难实行统一用药快速扑杀柑橘木虱的措施。桂林市植保站在自治区植保总结的统一安排下,从2007年开始引进喷射式机动烟雾机(以下简称烟雾机)进行柑橘木虱的防治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为实现统一陕速扑杀柑橘木虱,找到了有效途径。2009年在全市大面积推广使用,到2010年全市应用烟雾机防治柑橘木虱面积达到5.3万公顷,该技术成为桂林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此,我们将烟雾机防治木虱的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菌的传播媒介。为控制柑橘黄龙病的为害与传播,进行了螺虫乙酯防控柑橘木虱的试验。结果表明,24%螺虫乙酯SC 4 000倍液对柑橘木虱的药后3 d防效为74.24%~87.04%;药后14 d为91.82%~92.62%;药后28 d为39.08%~88.19%,内吸传导性强,防效较好且持效期长,是防治柑橘木虱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2.
2005年至2008年,对江西省吉安和抚州两地区共20个县、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病样室内诊断,结果表明抚州地区目前尚无柑橘黄龙病发生,吉安地区的吉安、永新、新干、峡江、安福、吉水、水丰也无黄龙病发生,而吉安地区的遂川、万安、泰和3县则已发现了黄龙病。柑橘品种对黄龙病抗病性存在差异,椪柑最感病,而南丰蜜橘则抗病。  相似文献   

13.
富川县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集成技术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主要是因从疫区调运或种植带毒苗木并由昆虫媒介柑橘木虱传播扩散。通过实施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项目,在项目基地采取集成技术对其进行综合防控,以项目带动集成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柑橘黄龙病防控水平,保护和促进柑橘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的唯一自然传播媒介——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否参与调控黄龙病病原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侵染及复制,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及PCR扩增方法进行lncRNA的预测、特征分析、验证及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柑橘木虱的13个转录组RNA-Seq数据中共有10 192个lncRNA基因,对应15 747条lncRNA转录本;与蛋白质编码基因相比,柑橘木虱lncRNA具有更少的外显子数量和更短的转录本长度;随机选取的10条lncRNA基因中,有7条lncRNA基因在无菌柑橘木虱广州品系或赣州品系中有表达,其中1条lncRNA基因TCONS_00034665在无菌广州品系和无菌赣州品系中存在差异表达;带菌和无菌柑橘木虱成虫中预测获得2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TCONS_00096118和TCONS_00234564,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TCONS_00234564与预测结果一致,在带菌柑橘木虱成虫中高表达。表明lncRNA参与了黄龙病病原菌与寄主柑橘木虱的互作。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对分别采自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郭屋坝果园和丰顺果园的各5份疑似柑橘黄龙病样品进行病原检测。结果表明:2个青龙郭屋坝果园样品中检测到柑橘黄龙病菌,分别命名为DY-LAS01和DY-LAS02,其他8份样品中则未检测到该病菌。此结果表明大余县已有柑橘黄龙病发生,希望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柑橘木虱的调查和监测,初步摸清了柑橘木虱在福建顺昌县的分布和发生规律、特点.调查结果表明,本县柑橘产区均有木虱分布,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在8月中、下旬柑橘秋梢抽发期.其防治应重点统一防治柑橘秋梢木虱,以有效控制由其传毒的柑橘黄龙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7.
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Waterston)是柑橘木虱的优势寄生蜂,在防治柑橘木虱上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研究了年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Nianju为载体的亮腹釉小蜂生产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年橘-柑橘木虱-寄生蜂的生产体系,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明确了年橘新芽繁育的标准化修剪方法,以整体修剪法为最佳,产芽时间为12.6 d,产芽数量为39.6个/株;明确了柑橘木虱若虫繁育中柑橘木虱成虫接种数量,以柑橘木虱:新芽为2:1为最佳;明确了亮腹釉小蜂生产中亮腹釉小蜂接种数量,以亮腹釉小蜂:柑橘木虱为1:10为最佳。按本文生产方法,每笼(5株年橘)可收获亮腹釉小蜂646.67头。  相似文献   

18.
<正>为进一步明确柑橘黄龙病与柑橘木虱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4年组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开展了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专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浙江:柑橘黄龙病在浙江省内发生北界仍为2010年调查的宁波市的象山县(N29°29′,E121°51′)。柑橘木虱发生北界同样也是宁波市的象山县(N29°29′,E121°51′),与2010年专项调查台州市的天台县  相似文献   

19.
柑橘是河池市的传统果树。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柑橘的癌症。2005-2015年,连续10 a就河池市柑橘黄龙病疫情进行了普查和防控工作,在防控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摸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对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是全国植物检疫对象,是柑橘生产上为害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但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长期停留在宣传培训、疫情普查、病株挖除、木虱防治、加强检疫监管、阻止疫染苗木、接穗调运、建立无病种苗基地等行动措施上。从表面上看,对这些措施的落实,无疑对疫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也是被实践所证明有效的必然措施。但根据病情传播机理和有害生物生态管理技术(EPM)内容,细究起来,仅采取这些方面的技术内容,并不是全面周到的,根据实践与近年来我省的病情扩展情况看,要想使柑橘黄龙病疫情更加快速有效地得到控制,在疫情发生区尽快地得以扑灭根治,有效阻止其扩散蔓延。以笔者之愚见,在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有一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