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栽期对五指山雪茄烟品质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雪茄烟在海南五指山地区较为适宜的移栽期,研究了2016年1月11日、1月26日、2月10日、2月25日4个移栽期烟株的农艺性状、常规化学成分、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价及经济性状评估。结果表明,在五指山地区的自然气候环境下移栽期对雪茄烟生长发育前期农艺性状的影响明显,对后期影响不显著;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随移栽期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月10日移栽的雪茄烟农艺性状各指标及致香物质关键指标均表现最好,常规化学成分最为协调;感官评吸结果表明2月10日移栽的雪茄烟烟叶香气量大,余味好,整体质量较好;主要经济性状表明2月25日移栽产量最大,但2月10日移栽雪茄烟产值最高。由此可知,五指山雪茄烟于2月10日左右移栽可使雪茄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其特性。  相似文献   

2.
移栽期对烤烟气象条件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促进优质烤烟生产,提高烤烟的经济效益,采用4种移栽期处理对‘K326’的生育期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到最佳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旺长期的平均气温先降后升,而成熟期和大田全生育期的平均气温先升后降,气温均适宜烟叶生长;旺长期的降水量随移栽期推迟呈现出明显增多的趋势,移栽过早,旺长期的降水不能满足优质烟叶生产;4个处理的日照时数相差不大,均能满足优质烟叶生长需要。不同移栽期处理的烤烟株高、产量和产值差异显著,适当推迟移栽可以获得较好的农艺性状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氮、钾含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成熟期氮、钾含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探明秦烟96在陇县的适宜移栽期。结果表明,随移栽期延后,烤烟主要生育期均向后推迟,大田生育期逐渐缩短。随烤烟移栽期向后推迟,烤烟农艺性状、氮钾含量、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先升高后降低。综合分析,6/5处理效果最好,经济性状优势明显。因此秦烟96在陇县的适宜移栽期为5月6日。说明适宜的移栽期可为烤烟配制合适的气候条件,进而改善成熟期烟叶氮、钾营养,有利于干物质累积,从而提高烤烟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播期和密度对麦茬中粳稻皖稻68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条件下皖稻68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稻68生育期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但推迟到6月14日播种仍可正常成熟;移栽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不同播期同期栽插的,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因秧龄长短的原因,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递减;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增加穗数而增产。本试验条件下皖稻68作为沿淮麦茬稻栽培,育秧移栽的以5月5日和15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0.0万/hm2和40.0万/hm2产量最高,机插秧以5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直播稻以6月4日至14日为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叶龄水果玉米移栽对其缓苗期、成活率、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果玉米移栽叶龄越小,成活率越大,缓苗期越短;不同叶龄移栽后水果玉米生育期均延长,并且移栽叶龄越大,生育期越长,收获期越提前;不同叶龄移栽的水果玉米,株高、茎粗、地上节根层和穗位高度均大于直播,而叶片数、穗苞叶数差别不大;不同叶龄移栽的水果玉米,穗重、穗粗、穗长、穗粒重和产量均大于直播,而穗行数差别不大。新疆(南疆)阿拉尔垦区水果玉米育苗移栽以幼苗二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海拔、移栽期、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建省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移栽期和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烟叶生长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发病率上升、产质量下降、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下降;在6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农艺性状变化不显著,发病率变化不明显,产值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了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在福建省250 m海拔区域,‘翠碧一号’应提前移栽(1月10日)、初花打顶(10%中心花开发);而在福建省650 m海拔区域,‘翠碧一号’应中期移栽(2月4日)、盛花打顶(40%中心花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红花在甘肃引黄灌区的适宜种植时间,以云红7号、YM18-6和大红袍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时间(3月16日、3月26日、4月6日、4月15日),研究不同种植时间对红花生育期、农艺性状、花丝和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时间的推迟,播种至出苗、出苗至现蕾阶段生育期显著缩短,全生育期也随之缩短;种植时间对红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均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性状随种植时间推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4月6日种植达到最高,3月26日达到次高,与其他种植时间差异显著;红花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适期种植可实现红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合理过渡,促使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更加优质高产。甘肃引黄灌区红花适宜播种时间在3月26日至4月6日。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探索大豆最适播种时期,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系),分4期播种,调查相关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各大豆品种(系)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芙数、单株拉数、百拉重均呈递减趋势,且总生育日数也随播种期的延迟而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第I播种期(5月21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陕西省延安市的最适播种期;晋豆42和汾豆78的4个播种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索适合广东南雄烟区合理的烤烟种植方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置2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3个移栽期为副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和移栽期对烤烟生育期、株型、产量及其构成、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烟株生长发育相应延迟,且烟株旺长期、采烤期趋于缩短;种植密度则对烟株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2)提前或推迟移栽使烟株早花率和杈烟率增加;种植密度对烟株的早花率及杈烟率无显著影响。(3)提前移栽时,高密度种植烤烟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种植,而正常或推迟移栽时,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无显著影响;提前或推迟移栽,同时降低种植密度,可导致中部叶香气量的下降,而提前移栽可降低上部叶感官质量,推迟移栽则提升上部叶的感官质量。因此,通过不同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合理配置,能够有效调控烟草的生长发育并对烟叶的产量构成和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移栽方式对马铃薯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规律无明显影响,对马铃薯株高影响较大,但对马铃薯分枝数及叶片数等其他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对产量影响较大,产量较对照明显降低,因此,在阿拉尔垦区气候条件下马铃薯育苗移栽不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不影响前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确定不同播期下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以云南省主推多棱大麦品种‘保大麦8号’为供试材料,设6个播期,观察生育进程及产量情况,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不同播期烟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加;(2)烟后大麦最佳播期为9月30日—10月10日;(3)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有效穗和千粒重是影响烟后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挖掘适宜南疆地区复播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2019-2020年以不同生态区的13个主推谷子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产量相关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在78~109d,供试材料中6个品种生育期均≤88d(豫谷18,CK);有7个品种连续2年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产量稳定,相比CK显著增产。穗重、穗粒重、成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8个农艺性状对谷子产量影响依次为穗重>穗粒重>穗数>生育期>株数>穗粗>穗长>株高,说明抗除草剂复播谷子品种的筛选应首先关注穗部性状,其次是生育期与株高。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豫谷32、赤谷K1、冀杂金苗、豫谷31和冀谷41等5个较适宜在南疆地区推广种植的抗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京农科728产量及机收子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处理条件下,单粒精量播种田间出苗率均达到95%以上;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但均可正常成熟;株高、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呈增高趋势;5月25日播期条件下穗长最长、穗粒数最多。(2)过早或过晚播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且结实性降低。(3)产量以5月25日晚春播处理为最高。随播期推迟,收获时子粒含水量和机收子粒破碎率增加,进而机收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不影响后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确定不同播期下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以云南省主推多棱大麦品种‘保大麦8号’为供试材料,设6个播期,观察生育进程及产量情况,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不同播期烟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加;(2)烟后大麦最佳播期为9月30日—10月10日;(3)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有效穗和千粒重是影响烟后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京农科728产量及机收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处理条件下,单粒精量播种田间出苗率均达到95%以上;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但均可正常成熟;株高、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呈增高趋势; 5月25日播期条件下穗长最长、穗粒数最多。(2)过早或过晚播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且结实性降低;(3)产量以5月25日晚春播处理为最高。随播期推迟,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机收籽粒破碎率增加,进而机收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855-4863
本试验以吉林地区小粒中等穗高产型、大粒多穗高产型、优质丰产型3个粳稻为供试品种,通过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出苗-抽穗阶段天数缩短导致生育期缩短;在不同播期处理下,S2播期各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相对较优,致使S2播期内各品种产量最高,且各类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各类型品种在S2播期加工品质表现最优,外观品质随播期推迟变优,各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S1播期直链淀粉含量相比最适播期S2无显著差异,S3直链淀粉含量相比S2呈显著增加,各类型品种食味值在S3播期表现最优。因此,各类型品种最适播期为4月22日,推迟播期10 d左右对各类型品种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较小,仍可达到优质稳产要求,这对指导生产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主要气象因子对山地烤烟生长发育进程的限制与影响,优化烤烟生育期,做好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和合理防控,通过连续2年的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7’、‘K326’、‘HN2146’的不同移栽期大田试验,探索生育期变化规律,研究日照及温度与烤烟生育期、青枯病的关系。结果表明:(1)烤烟团棵期和旺长期随移栽期延迟而显著减少,其原因是温度随移栽期推迟而显著升高,使生育进程加快;累积日照时数的减少有随生育时间缩短而变化的趋势。(2)温度、日照对烤烟的主要效应时期在团棵期与旺长期,主要影响在现蕾以前,其中温度是影响湘西烤烟生育期的关键因子。(3)平均日照时数与平均气温是影响生育期的主要因子,其中关键主要因子是平均气温。(4)青枯病重点防治期为烟叶移栽63 d之前且均温未达21.82℃之前,重点预防期为均温未达18.77℃之前且烟叶移栽42 d之前。温度对于指导青枯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施肥量和榨菜移栽密度对苎麻/榨菜套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阐明在不同施肥量和移栽密度条件下,榨菜/苎麻套作后对榨菜和苎麻的影响。以多倍体1号苎麻和湘苎X1为材料,在长沙和桃源分别进行施肥量和榨菜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了高肥、正常施肥量、低肥及榨菜低密度和高密度对榨菜产量、效益及苎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农艺性状随施肥量的不同而不同,从产量来看:正常施肥处理产量>高肥处理>低肥处理;从平均断裂强度来看:正常处理>低肥处理>高肥处理;从单纤维支数表现来看:正常处理>高肥处理>低肥处理。榨菜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和效益降低,密植榨菜可以提高苎麻的年产量。在正常施肥量(施727.5 kg/hm2复合肥)条件下,榨菜和苎麻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综合榨菜/苎麻的经济效益发现榨菜移栽密度株行距为50 cm×50 cm时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提早紫云红芯红薯收获上市期,延长市场供货期,满足市场需求,开展紫云红芯红薯周年生产试验。通过提早3个月移栽,设8个移栽期,分批采收。结果表明,紫云红芯薯在核心种植区白石岩乡种植,3月5日至6月20日移栽,均能正常生长、收获;不同移栽期对蔓长、分枝数、结薯性状产生影响,4月前移栽薯蔓徒长、分枝较多,结薯数呈随移栽期推迟而增多的趋势;提早移栽(3-5月)的大薯数比中薯数多,6月移栽的中薯数比大薯数多;在3月移栽的2个处理产量极显著低于4月、5月、6月移栽的处理,4月、5月、6月移栽处理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产量最高的是比常规栽培(CK)提早15d移栽,即在5月20日移栽。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和肥料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不同肥料和密度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2500株/ha—31500株/ha的密度水平和600kg/ha---1050kg/ha的施肥(折尿素,下同)水平范围内,各处理对杂交棉的生育期影响不大;而随着密度增加,杂交棉每株果档数减少、单铃重下降、衣分降低,有效铃增加,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向势;随着肥料水平增加,不同密度水平的产量性状因子表现不一致,,而较低密度时,除每株果档数外其余产量性状及产量均增加,而较高密度时,各产量性状及产量则表现先增后降,但二者均在移栽地区杂交棉适宜密度范围内。综合来看,生产上应以27000株/ha密度 和900kg/施肥水平为基础上,视田间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肥料和移栽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