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学名:Hordeum vulgare Linn. var. nudum Hook. f.)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也叫裸大麦、米大麦、元麦、淮麦,是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内外颖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据科学考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青稞的地区,约有3500年的历史。青稞主要生长在海拔为4000~5000m的高原地区,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和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几千年来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其实是青藏高原人民给青性裸大麦起的名字,由于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种植区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地。现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省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
青稞是高寒地区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耐寒性、抗逆性等典型特点,非常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然而,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部分高寒地区农牧民在种植青稞过程中始终存在较多问题,最终导致青稞种植生产效率低下、无法获得应有的种植生产效益,因此必须尽快加强推广青稞种植技术,促进青稞种植技术在高寒地区得到大范围普及、应用与推广。基于此,深入探讨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分析该技术在高寒地区的推广途径、推广作用和提出推广建议,以期为高寒地区青稞种植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科技     
<正>西藏成功绘制出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与华大科技率先在世界上完成青稞基因组图谱的绘制。该项科研成果将为深入揭示西藏青稞起源、驯化及栽培选育过程等提供坚实的遗传学基础。青稞,在藏语中称为"乃",在分类学上是一种裸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经过3500~4000年的驯化栽培,已经适应高原极端气候。西藏是全球唯一大规模集中种植青稞的地区,同时也是青稞的驯化和多样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稞的质量与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饲料和酿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特殊的生态生产环境及其自身的营养保健价值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青稞正在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健康食源作物发展。我国在青稞品质育种和栽培、功能成分利用、粮食深加工和质量标准制定等领域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高p葡聚糖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方面居世界前列。在对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青裸质量与品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冷凉灌区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大麦在青藏高原被称为青稞。由于该种作物生育期短,耐寒和耐旱,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惟一可以正常成熟的作物,是青藏高原藏族同胞的主要粮食。在青海省青稞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油菜,是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的东部中高位山旱地,海北洲、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和青南地区。其中,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这两个地区具有灌溉条件,而其他地区无灌溉条件,只能依靠自然降雨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近年来,由于海南洲、海西柴达木盆地生产的小麦品质差,随着青稞产量的提高和收购价格高于小麦,青稞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形成了青稞和油菜为主的轮作区。这两个地区土层较薄,均在30cm左右,蓄水……  相似文献   

6.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对多棱裸大麦的统称,在其它地区又叫裸大麦、米大麦或元麦.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粮,同时也是酿造业和开发系列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7.
青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稞是大麦的一个变种,又叫裸大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藏族群众不可缺少的主粮,是加工糌粑的主要原料,也用于酿制青稞酒和饲料。青稞具有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特性,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近年来,市场对青稞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怎样才能使青稞优质高产?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茬口选择青稞忌重茬,最适宜的前茬为油菜、豆类、马铃薯、药材及轮歇地等,还要避免与麦类连作。  相似文献   

8.
卢兰芳 《种子科技》2023,(16):48-50
青稞以其早熟、耐寒、耐贫瘠、抗逆性强等特性,成为四川阿坝、青海、西藏、甘肃甘南和天祝等藏区高海拔地区种植业的主要优势作物,多年来凭借其自身特性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也能稳定生长。近年来,随着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酿酒业的不断研发,青稞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青稞秸秆是牲畜的优质饲草,发展青稞种植对缓解天然草场压力,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牲畜育肥、养殖区草畜平衡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为了提升青稞品质和产量,应在青稞种植地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选择最适宜的种植方式来提高单产,实现青稞丰产。文章深入探究与分析了青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及种植方式,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高海拔地区青稞种植的农业新技术,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国伦 《种子科技》2008,26(5):66-67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对多棱裸大麦的统称,在其它地区又叫裸大麦、米大麦或元麦。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粮,同时也是酿造业和开发系列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康青6号由甘孜州农科所经康青3号、藏青80、Hipioly三亲本复合杂交,通过多年的培育和选择,于2005年选育成功,并通过四川省审定,定名为康青6号(审定编号:川审麦2005—013)。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区域青稞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应青藏高原区域种植的青稞品种,2010-2012年在青藏高原区域安排实施了12个点、15个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15个参试品种中,甘青5号、甘青4号和康青7号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4 804.5、4 741.5和4 470.0kg/hm 2,分别比CK增产10.3%、8.8%和2.6%,这3个品种适应性较广,综合表现好,在青藏高原地区可推广种植;短白青稞和长黑青稞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3 316.5和2 971.5kg/hm 2,分别比CK减产23.9%和31.8%,这两个品种对地域的选择性强,只适应在云南迪庆种植。  相似文献   

11.
利用1D-SDS-PAGE分离了261份青藏高原农家青稞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旨在为青藏高原青稞淀粉品质改良和淀粉颗粒结合蛋白机制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信息。在分子量45~100 kD区域共有20种多态性蛋白条带和78种组合带型,其中2、3、5、10、11为新条带。利用PCR技术克隆了236份农家青稞GBSSI基因5′前导序列,出现1 000 bp和800 bp的多态性片段,且以前者为主,其频率为80.1%。在8份农家青稞及4份引进的低直链淀粉材料的GBSSI基因5′前导序列中共检测到32个多态性位点,包括9个InDel和23个SNP。GBSSI基因5′前导序列中出现了特有的序列差异,如未出现600 bp类型(约400 bp的特异缺失),而该缺失被认为是低直连淀粉大麦形成的原因;材料yf127、yf70、011Z1396和09Z586出现了特异点突变。因此认为,青藏高原农家青稞品种的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和独特性,可能存在新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依据,后者又是产品认证的前提和基础。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标准类别、发展历程、特征分析等方面着手,梳理了中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探讨了中国现有的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发展较快,经历了数量上 “少-多-少”、种类上“单个农产品-农产品大类-综合性种植业农产品”的发展历程,2001年起步,2002年快速发展,2003年至2014年稳定发展,2015年和2016年完成标准整合,整合后的产地环境条件标准没有对环境空气质量设置要求,其技术指标仅包括灌溉水质量和土壤质量。同时指出了现有标准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青稞为禾本科大麦属作物,大麦的变种,又叫裸大麦,在青藏高原区域,又称之为米麦、淮麦、元麦。青稞不仅生长期短,还耐旱、耐寒,一般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区域种植,在青藏高原2800~3600m的高海拔区域是唯一可以正常成熟的饲料和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是牧民群众生活中的必备食品,也是青稞酒酿造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高原区域牧民饲养牲畜防寒过冬的必备饲料与饲草。青稞为青海地区的六大作物之一,每  相似文献   

14.
青稞保健功能产品开发研究国内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藏高原大面积种植的特色植物,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精气之源,由于含有丰富的麦绿素、β-葡聚糖、高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是健康食品的天然标志。但一直以来,青稞主要被用作酿酒原料、饲料,或做成青稞挂面、糌粑、青稞馒头等,自21世纪以来才逐渐兴起用青稞开发各类保健品的研究工作。通过回顾青稞主要成分在保健品方面的功能性开发进展情况,主要包括传统酿酒业的创新、保健饮品及功能性因子如β-葡聚糖、青稞麦绿素的提取与产品化、功能研究。结果显示,青稞丰富的健康成分用于保健品的规模开发和全面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5.
潘晓芹 《种子科技》2023,(16):102-10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其质量安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无公害蔬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日益增多,很多蔬菜实现了周年生产的目标。农业种植领域为无公害蔬菜的反季节种植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病虫害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问题不断增多。文章阐述了贵州省荔波县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分析了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推动我国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为研究适合在青藏高原种植的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以11个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 (0, 5, 10, 20, 40, 80, 160和320 mg/L)胁迫对青稞种子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重金属Cd对青稞种子萌发表现出低浓度[ρ(CdCl2)=20 mg/L]促进和高浓度(ρ(CdCl2)≥80 mg/L)抑制效应;Cd胁迫对青稞幼苗生长过程的抑制效应强于种子萌发过程。(2) 11个品种青稞种子耐Cd胁迫能力加权隶属函数D值依次为‘昆仑14号’‘昆仑10号’‘黑青稞’‘柴青1号’‘门农1号’‘门源亮兰’‘昆仑15号’‘北青3号’‘昆仑12号’‘肚里黄’‘北青6号’。结果表明:‘昆仑14号’及‘昆仑10号’对重金属Cd的耐受性最强,能较好地适应重金属土壤环境,具有作为青藏高原地区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浅论青稞良种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辉  冯继林  郭太平 《种子》2004,23(1):77-78
青稞为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是藏族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食.本文分析了青稞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提出防止机械混种,做好室内检验,建立种子繁殖基地和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综合治理病虫草鼠害等措施以加强青稞良种繁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青稞是我国重要的原产农作物,是青海等高寒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相比,青稞具有良好的耐旱、耐寒和抗病虫等特点,其适应性非常强。在高寒地区,小麦和玉米等不能正常成熟,而青稞却能够良好生长。就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和利用进行探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浙北地区受气象条件和栽培模式的影响,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尤其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成为生产中的关键要点,能够提高品质、保证安全。为此,应该深入研究浙北地区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促进无公害葡萄种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主要阐述了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希望为相关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籽粒粒型性状在优质高产大麦育种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目标性状。为了了解中国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中籽粒性状的表型及遗传特征,本研究以60份青稞育成品种为材料,对其各个品种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3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利用TASSEL软件中的MLM模型对籽粒的3个粒型性状进行了条件和非条件关联分析,并利用BSA方法对影响粒型性状的位点进行了发掘。结果表明,青稞育成品种间存在丰富的籽粒粒型变异。分别发现了8个、7个与13个SRAP标记与粒宽、粒长与千粒重呈显著关联,其中的6个SRAP位点在条件关联分析中也被发现,条件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青稞千粒重受粒宽的影响大于受粒长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也得到相似结果。同时利用BSA方法,检测到了80个SRAP标记与粒型性状相关,其中的6个标记在非条件关联分析中找到。这些结果可以为青稞的籽粒粒型改良和高产青稞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