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2018年冬季(12月)在太湖设置24个采样点,用网目12cm、7cm和3cm的浮、半沉和沉刺网和网目1.6cm的地笼相结合采集鱼类样本,参考历年渔业监测结果,选取4个参照点,筛选5大类27个候选参数,构建太湖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Fish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评价太湖水质状况。在太湖共采集鱼类1765尾,1门1纲6目8科28属37种,总重94017.7g。2018年冬季太湖鱼类的优势种类为刀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优势度为43.23%,重量优势种类为鲤Cyprinus carpio,优势度为37.57%。该体系包括鱼类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肉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鱼类总个体数、产粘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借助贝类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中等耐污鱼类个体百分比,共7个参数。等级和评分为:"优",F-IBI≥4.36;"良",4.36F-IBI≥3.27;"中",3.27F-IBI≥2.18;"一般",2.18F-IBI≥1.09;"差",F-IBI1.09。结果显示:西部湖区和湖心区为"一般";南部湖区和梅梁湾为"中";竺山湾为"中"~"优";东部湖区和贡湖湾为"良"~"优"。F-IBI结果与水生态健康指数(M-IBI)、物理生境指数(PHI)的相关性好,而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不高,这表示鱼类为湖泊顶级生物类群,活动能力强,其状况反映出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环境要素的综合结果,建议M-IBI将F-IBI纳入,以丰富水生态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2.
评估北运河水系生态状况,为判别北运河水系水生态恢复成效提供参考。2020 年5月、8月调查了北运河13个采样点的鱼类及生境状况,采集到鱼类20种,分属3目9科18属。采用F-IBI评价北运河健康状况。选择人类活动干扰较轻的点作为参照点,从物种种类组成与丰富度、营养结构、耐受性和敏感性、繁殖共位群以及鱼类数量等5个方面构建F-IBI候选指标体系,然后依据分布范围检验、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筛选出F-IBI 核心指标体系,包括鱼类物种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鲤科物种数百分比、漂流性卵鱼类个体数百分比、沉性卵鱼类个体数百分比、黏性卵鱼类个体数百分比、外来物种数量所占比例。采用比值法计算各采样点F-IBI值,并将其划分为“优”“良”“中”“一般”和“差”5个健康评价等级,评价各采样点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健康状况整体为中等偏上,其中7.69%的采样点健康状况为“优”,23.08% 的采样点健康状况为“良”,53.85%的采样点健康状况为“中”,15.38%的采样点健康状况为“一般”。北运河水生态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0年2月、5月、9月和11月对舟山渔场禁渔线以外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捕获鱼类80种,隶属于13目,49科,59属,其中以鲈形目最多(30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C)、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出9月以后逐渐升高、随后下降、5月基本达到最低点的趋势,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5月较高,表明5月鱼类种类丰富度较高。资源生物量曲线(ABC)的结果受优势种影响较大,2月质量优势度曲线位于数量优势度曲线之上;5月质量优势度曲线与数量优势度曲线相交;9月和11月数量优势度曲线位于质量优势度曲线之上。营养级-平均体质量关系曲线斜率的绝对值5月最小,9月最大,表明经过伏季休渔以后,9月鱼类平均体质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高营养级鱼类,而经过持续捕捞以后,至5月鱼类平均体质量整体降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2021,51(5)
根据成都平原南河中上游流域2016-2017年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和历史资料,利用鱼类种类组成、鱼类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构建了鱼类多样性及鱼类完整性指数(The fish-based biotic integrity index, F-IBI)评价体系,并据此评估了调查河段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2016年9-11月和2017年3-6月,在南河中上游干流及支流共采集到鱼类45种,隶属于4目11科34属,优势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花■(Hemibarbus macul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小型种类。鱼类多样性指数中的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干流宝林河段最高,支流■江河的温泉小镇河段最低,均匀度(Pielou)指数在支流白沫江采样点差异最大。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本次调查采集渔获物的鱼类区系组成较之前变化明显,其中属科多样性指数(G-F)由0.32降至0.29,物种总数、鲤形目种类数和鲇形目种类数增加比例均超过了50%,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等占比出现了明显下降。河流健康等级评价为"一般"及以下的河段比例高达75%,干流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支流,支流的中下游优于上游,这表明南河中上游河流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昌市面积1 km2以上湖泊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探究影响湖泊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于2019-2020年在南昌市13个湖泊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采集到的39种鱼类隶属5目、9科、33属;优势种以鲫(Carassius auratus)、?(Hemiculter leucisclus)为主;不同湖泊的鱼类群落结构被划分为3个类群,与湖泊功能定位密切相关。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平均值为2.15,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2.9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9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湖泊面积、水深、pH和透明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深、pH、总氮和氨氮是引起鱼类群落结构在南昌市不同湖泊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人为活动干扰可能对调查区域内湖泊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伊犁河流域的健康状况,应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建立了伊犁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2012年-2014年在伊犁河流域设置了6个采样断面,进行鱼类资源调查。从36个候选指标中筛选了8个核心指标用于构建伊犁河流域F-IBI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有1个采样断面处于极好的健康状态,3个处于好的健康状态,2个处于一般状态。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整体上处于好的水平。基于FIBI体系的健康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构建的F-IBI体系对伊犁河流域的健康状况评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作为伊犁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邮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采用三层刺网和单目地笼网鱼类采样工具,于2019-2020年在该湖泊设置的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鉴定了渔获物种类,分析了鱼类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结果显示:高邮湖鱼类24种,隶属20属7科6目。淡水性、肉食性和中上层鱼类为优势生态型。鲫(Carassius aurat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刀鲚(Coilia nasus)和鲢(H.molitrix)为高邮湖优势种。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4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1,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6,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为1.91。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有所提高,但群落结构受干扰程度较高。Cluster聚类和nMDS平面图显示,高邮湖不同空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较小;而与其北部入湖口河流水域相比,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过水性高邮湖的鱼类多样性高于河道,但总体上鱼类物种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外来物种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  相似文献   

9.
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江苏段丰富的水生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宝库,也是江苏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长江江苏段共记录鱼类161种,分别隶属于19目42科。但江段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鱼类低龄化、小型化现象严重,鱼类多样性Margalef丰度指数d=8.26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2.9844,H″=3.05981;Pielou均匀度指数J′=0.6754,J″=0.69245。必须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措施,提高全省渔业资源保护意识,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促进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功果桥—乌弄龙江段现有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我国境内澜沧江中上游不同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获鱼类39种,隶属于5目10科8亚科32属,其中鲤形目有26种,占总种数的66.67%;土著鱼类占调查总数的56.41%,外来种占总数的43.59%;鱼类食性结构较单一,大多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中杂食性鱼类24种,占调查总数的61.54%,肉食性鱼类10种,占调查总数的25.64%,其他食性不详的占调查总数的12.82%;在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56.41%。该江段鱼类的优势种是光唇裂腹鱼、长须纹胸鱼兆、大鳞副泥鳅和澜沧裂腹鱼,7个采集点的平均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48、0.41、2.69和0.80。总体看,处于中游(功果桥库区、腊马登村)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数要高于处于上游的5个采样点;乌弄龙库区与里底库区、里底库区与拉古村、腊马登村与功果桥库区的鱼类种类相似性指数(I...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河段、不同季节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对保护区上、中、下游的鱼类开展了每个季度一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7种,隶属于5目14科50属,其中鲤形目43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2种,鳉形目1种;计算57种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越南■及鲤鱼为2017-2018年度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下游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最高,夏季鱼类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最高;各监测点之间的种类相似性系数显示,保护区上中游、上下游之间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中下游种类组成为中等相似,春夏、春冬、夏冬及夏秋季节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春秋、秋冬季节为中等相似;ABC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及冬季鱼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秋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12.
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5年4-6月对该江段鱼类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36种,隶属于5目、11科、31属;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占总种类数的52.78%。按生态习性划分,定居性鱼类占总种数的88.89%,江湖洄游鱼类占总种数的11.11%;按栖息空间划分,底栖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0.00%;按摄食类型划分,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4.44%。鱼类优势种为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渔获物中小型鱼类占据较大比例,大型鱼类比例偏低、规格偏小。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2.114、3.476、0.248和0.670。与历史资料相比较,鱼类优势种的数量占比降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为稳定,但个体小型化现象依然存在,渔业资源仍有衰退趋势。建议强化禁渔措施,确保安庆江段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不同时期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生物完整性的特点及变化情况,为该流域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西安市重要水源地的保护提供参考。以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应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记录1980年代34种、 1990年代18种,2018年调查到鱼类17种。根据研究区域的鱼类生态特点,筛选鱼类总种类数、鳅科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鲤科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高耐污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低耐污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肉食性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杂食性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等8个指标用于建立评价体系。1980年代秦岭黑河流域F-IBI得分为57,生物完整性"极好";1990年代F-IBI得分为18,生物完整性"极差";2018年F-IBI得分为30,生物完整性"差"。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减少,种类组成趋向单一化,鱼类生物完整性呈下降趋势,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相关部门应对厚畛子镇、陈河镇等关键源区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王雪  吕振宇  曾圣  王伟  黄福江  闵文武  向燕  刘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0-029310
为了解乌江鱼类本底资源数据,实验对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7—2021年,先后在贵州省乌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12次。对收集到的5 065尾、约204kg渔获物进行统计,共鉴定出107种,隶属于6目22科73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3种,占采集总数的49.53%。乌江鱼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57,上、中、下游G-F指数分别为0.40、0.47和0.45,上游鱼类科属间的多样性小于中、下游。乌江中游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54、 9.63和0.81。渔获物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尼罗罗非鱼、蛇、鲫和?的重量和数量占比均位于渔获物前十。将IRI值大于500的列为乌江优势种,则有鲫、?、中华倒刺鲃和马口鱼。研究表明,乌江梯级水电的开发对流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渔获物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长江全面禁捕前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丰富了乌江鱼类资源本底数据,将对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方冬冬  杨海乐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1-029311
为了解长江中游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21年6月和11月在长江中游5个江段(宜昌、石首、嘉鱼、武汉、湖口)开展了鱼类和环境调查。定量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6 335尾,隶属6目13科50属76种,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52种),占总种数的70%。在3种生活习性类型中,定居性鱼类物种数最多(80%);在3种摄食类型中,肉食性鱼类物种数最多(46%);在3种产卵类型中,产黏性卵鱼类的物种数最多(50%)。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瓦氏黄颡鱼、银鲴、三角鲂、铜鱼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5.11、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23、平均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6。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宜昌和湖口江段鱼类群落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石首、嘉鱼和武汉江段鱼类群落相对稳定。Cluster和NMDS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的鱼类群落可划分为3个类群,宜昌为一类群;石首、嘉鱼和武汉为一类群;湖口为一类群。RDA分析结果显示,NH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林青狮潭水库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按季度对青狮潭水库库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鱼类样本3 750尾(153.28kg),经鉴定有鱼类32种,隶属于5目12科27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的53.13%和61.92%。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表明,鲫(Carassius auratus)、■(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鲤(Cyprinus carpio)为优势种;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丰富度指数(D)为2.58~3.5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1.62~1.92,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53~0.63,其中夏季多样性最高、冬季相对较低;空间上,鱼类多样性呈现从河流入库口、近岛水区向湖心降低趋势。聚类及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鱼类群落组成时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分水江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8船次,统计渔获物142.48kg,测量鱼类标本1304尾,经鉴定共发现鱼类36种,隶属5目、8科、31属;其中,鲤形目26种,占总数的72.2%;鲈形目和鲶形目各4种,分别占总数的11.1%;鳗鲡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8%。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优势种有5种,优势度变化范围0.38~0.61。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为1.14~5.4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0.69~2.60,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31~1.21。鱼类群落的季节差异性较高,种类变化波动以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南海北部拖网渔获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锋  冯波  卢伙胜 《渔业现代化》2010,37(1):47-51,59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2008年南海北部海域拖网渔获物组成,利用Shanon-weiner群落多样性指数(H’)、Pileou均匀度(J’)指数、相对多度(RD)等分析其多样性;根据渔获物季度组成,分析了主要种类的季节更替规律。研究表明,拖网渔获组成多样性指数介于3.36~5.36,均匀度指数介于0.54~0.74,优势度指数介于0.08~0.89,季节更替率介于22.83%~32.50%。另外,经济种类的优质鱼类与低质鱼类的产量比例为21∶100,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优质鱼类与经济鱼类的比率呈下降趋势,优质鱼类个体日趋小型化。  相似文献   

19.
2022年10月,用网目1~3 cm的定置刺网和网目4.0 mm的地笼在额木尔河流域捕获148尾江鳕(Lota lota),体长107.0~372.0 mm,体质量8.91~372.36 g。取其胃含物进行食性鉴定,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通过质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出现频率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等指标,分析江鳕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及其随体长和空间变化特征,为江鳕的资源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额木尔河江鳕主要以鱼类、水生昆虫和甲壳类等食物类群为食。江鳕的食物组成随着体长的增加食性明显转换,鱼类的质量百分比逐渐增加,水生昆虫质量百分比逐渐减少。不同体长的江鳕平均饱满指数和空胃率均未随体长而显著变化(P>0.05)。额木尔河流域江鳕的食物组成在空间分布上未出现明显的食性转换,不同空间的平均饱满指数(P>0.05)和空胃率(P>0.0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鱼、鳜。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等多元统计方法将鱼类群落结构分为2009-2013年与2014-2019年2组,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组间差异显著( R=0.875, p<0.05);相似性百分比(SIMPER)表明,引起组间渔获物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圆筒吻鮈、贝氏?、鳜,除了圆筒吻鮈外,2013年以后其他鱼类丰度值均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显示,坝下鱼类群落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2009-2019年葛洲坝坝下鱼类优势种集中,2013年以后的群落结构仅几种鱼类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丰度上升、主要种的种类减少、多样性指数降低;但种类数稍有增加,鳤、胭脂鱼等多年未见的鱼种重现。研究表明,随着生态调度、增殖放流、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日渐成效,坝下鱼类的自然状况会不断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